標籤:

佛法僧三寶建立的因緣

我今天晚上開示一下關於三寶的來處。三寶是從哪裡來的呢?

兩千多年前,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佛、沒有法、沒有僧,印度迦毗羅衛國的悉達多太子看到人有生老病死的痛苦,想找到一個解脫的方法,就發心求道,想要舍俗出家。而他的父親凈飯王,想讓他繼承王位,就不准他出家,他就只有偷偷地跑出王宮。他知道父親知道後,肯定要派人把他追回來,他就把自己的太子衣服脫下來,掛在樹上,又用劍把自己的頭髮削下來,也掛在樹上,用布披在自己的身上,就走了。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表示自己決心不再回去了。國王知道後派五位大臣去追趕,結果發現了太子的衣服、寶劍和頭髮,國王一看到就哭了,他說他出家的心意已決,我不再阻擋他了。這樣凈飯王就派了五位大臣跟隨太子修行,讓他們暗暗地保護太子。

悉達多太子從此就訪道修道,苦修六年,四禪八定的功夫修得非常地牢固,可就是沒有發現解脫生老病死的方法。

所以我們後來出家的人都是削髮為僧、為尼,為啥要削髮呢?就是學佛嘛,以表示學佛的決心,不再貪戀世俗的意思。其實戴發修行跟削髮修行見的本性是一樣的。

那麼悉達多太子六年苦修,也沒找到解決的方法,並且覺得自己六年苦修,雖已骨瘦如柴,也沒有修出什麼結果,他就接受了牧羊女的乳麋之供。

乳麋之供是個什麼供呢?牛奶的精華提煉出來的是酥油,酥油提煉出來的叫醍醐,醍醐再提煉出來的就叫乳麋。受了牧羊女的乳麋之供後,身體也恢復了能力。所以現在我們修行也要向佛學習,先把身體養好,吃好睡好才有精神修行。

這樣悉達多太子就在畢缽羅樹下用吉祥草鋪了個座,坐在樹下發了一個願:我若不找到解脫生老病死的方法,寧願坐死在這棵樹下,這就是修道人的決心。所以我們後來人學佛,要修念死法門。念死法門就是把自己當活死人去想。我們若不把自己當活死人去想,世俗的事情是沒完沒了的,一個接一個。所以我們向佛學習,就要把自己當活死人想,釋迦牟尼佛還不是發了死的心啊?

這樣悉達多太子就夜睹啟明星,坐了四十九天而豁然開悟。開悟發現了什麼呢?他開悟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若去掉一切妄想執著,一切自然智自然現前。自然智是個什麼智?就是本有的智,全面的智,也就是全部智慧的意思。

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的發現,發現一切眾生都有如來本性。釋迦牟尼佛發現了自己的本性,同時也發現了眾生都有這個本性。這就是佛對眾生的貢獻,對人類的貢獻——發現了眾生的寶藏,這個寶藏人人都有。

這樣,釋迦牟尼佛看了一下眾生的根機,他想:我這個法要是說給別人,怕別人不信,他們怎會相信自己有個本性叫佛性也就是如來呢?他們不相信,說也白搭,倒不如不說,涅槃算了。他剛有這麼一個想法,大梵天的天王和忉利天的天王就知道了,他們就一起從天上下來勸請佛陀住世。

因為一旦發現自己的本性,悉達多太子就成佛了,我們這個世界上就有佛誕生了,這就是佛陀的來處。大梵天王就用一個很大的白色的海螺來供養悉達多太子,忉利天的天主也就是玉皇大帝,在經書上叫釋提桓因,他就手捧一個黃金做的法輪來供養佛陀,勸請佛陀住世。他們是這樣勸請佛陀的:眾生的根機現在接受不了這樣的教法,您可以學古佛的樣子,先說小乘,再說大乘,最後再說一乘法也就是成佛之法,這樣眾生就能接受了。

佛陀聽了大梵天王和忉利天王的勸請後就答應傳法。所以佛陀就先到大梵天講的華嚴經。我們現在看的華嚴經有十部,華嚴經分為上中下三部,是釋迦牟尼佛在大梵天講的。為什麼在大梵天講經呢?因為賢劫千佛都有一個願,大梵天王也發了一個願:人間若有佛陀出世,他先請來大梵天講經。因為他有這個願力,所以悉達多太子剛一成佛,就被大梵天王請到了大梵天去講經,這就是我們人間現在的華嚴經。但人間只有華嚴經的下部,上部和中部還在龍宮中供著,下部也是龍樹菩薩後來去龍宮請來的。所以我們現在看的就是華嚴經的下部。

人間有了佛陀後,我們就稱悉達多太子為佛陀了,佛陀觀看度眾生的根機和因緣,看到六年來這五位大臣時刻跟著自己修行,其實就是受罪就是了,他應當先度這五位大臣。這樣佛陀就從畢缽羅樹下起身去找這五位大臣。

這個畢缽羅樹是印度語,後來因為釋迦牟尼佛在此樹下成就了菩提,所以這個樹就叫菩提樹了。現在有很多去印度朝拜金剛座的,就是朝拜釋迦牟尼佛在樹下打座成佛的那顆樹。

釋迦牟尼佛就對這五位大臣講了四聖諦、八正道的法,他們聽了四聖諦的法——苦集滅道,就證得了阿羅漢果。後來,佛陀又講了十二因緣法。十二因緣法是啥意思呢?通俗地說:就是講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道理。他們在四聖諦的基礎上又悟到了十二因緣法,十二因緣法修成就了,就證得辟支佛的果。

這個辟支佛的果也分為兩種,一種就是在佛陀在世的時候他們證得的叫「緣覺」,另一種就是沒有佛法在世的時候,有的人去山裡修行打座,看到猴子打座,他們就跟猴子學。猴子學東西很快,古佛在山上修行的時候,猴子跟著人學會了打座,猴子就一代一代地傳下去。佛法不在世的時候,還有人去山裡修行,就又跟猴子學著打座,觀看花開花落便悟得菩提,他們就證得了辟支佛的果,這一種叫「獨覺」。緣覺和獨覺都屬辟支佛的果位。

後來釋迦牟尼佛就講了很多方經、喻經和阿含經,這些經大部分是闡述因果的,後來佛陀用了二十二年的時間講了般若經。般若經是最長的經,也是講的時間是最長的,般若經的精華是金剛經,金剛經的精華是心經,講的都是般若智慧。所以佛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大部分講的都是般若經。這就是說:釋迦牟尼佛也是慢慢地培養眾生的根機啊!就好比從小學到中學,從中學到大學,到了大學就講般若經,般若經講完後,佛陀就用八年的時間講了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就是一乘法,就是開佛知見的法,也就是說唯有這個法才叫做佛法。所以釋迦牟尼佛在講妙法蓮華經的時候說,以前我講的一切經都是權法,今天我講的是實法,實法就是開佛知見法,所以這個就是最重要的佛法。那麼釋迦牟尼佛用八年的時間講完妙法蓮華經後,又用了一天一夜的時間講了涅槃經,講完後佛陀就入滅了。

當時佛陀在世的時候是沒有經典的,是後來五百羅漢怕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丟失了,他們就憑記憶把釋迦牟尼佛講過的法大家湊在一起回憶記錄下來,這也就是三寶的來處。

三寶的來處就是悉達多太子成就佛道後,我們這個世上有了佛陀,叫「佛寶」。最早的佛法就是四聖諦、八聖道,再往後就是十二因緣法,因果法就是講的方經、喻經、阿含經,再後來就是般若經、妙法蓮華經,再就是涅槃經。整個佛法就是佛陀一生用了四十九年的時間,講法三百餘會,所集結的經典就叫「法寶」。最早的比丘就是那五位大臣,這五位大臣是最早的出家人,也就是」僧寶」,這就是三寶建立的因緣,也就是最早的三寶。

現在我們再講一下,佛教與其他宗教有什麼不同?

佛教的人天乘和其它的宗教都是一樣的,都是懺悔集福的,也就是說:一切的宗教都是以善為本,就是行善。象中國的儒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等一切的宗教,都是以行善為主。唯獨佛教的般若智慧這一塊,其他的宗教沒提到。般若智慧就是眾生的本性,釋迦牟尼佛就是發現了眾生的本性,也發現了自己的寶藏,那麼這個東西是其他的宗教沒有提到的。所以說佛教和其他的宗教不同就在般若智慧這裡。

那麼真實的佛教它突出超越了一切宗教,也包括超越了佛教。怎麼說超越了一切宗教,還超越了佛教呢?這裡我再開示了下。

我們從無始劫來自己有個本性,這個本性就是佛性,而不會起用。我們生生世世在輪迴中,可就是不會用它,所以就出不了輪迴。這樣我們一輩子就這麼糊裡糊塗地過去了,再托生哪一道還不知道。

整個佛教的教理分為三個部分:「因果不空」是第一部分,「輪迴是苦」是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就是求解脫。找到自己本有的佛性就是解脫。

本性也叫作靈性。打個比方,一個畫家,這個人有一定的福德,一生衣食具足,對名和利沒有什麼貪婪之心,在他心靈滿足和快樂安靜的時候,他的靈性就會出來。靈性一出來,有些人也會研究,有些人也會畫畫,有些人也會寫作,一氣呵成。靈性也就是我們世俗人說的靈感。靈性來了,他自己也說不出是個什麼樣來,只是靈性走了,就找不到了,就只能等著再來的時候再用,有的時候還來,有的時候就不來了,也就是靈光一現。雖然它很寶貴,但是也過去了,找又找不到。

那麼釋迦牟尼佛就是發現了眾生這一靈性、這一寶藏,所以我們整個的佛法就是要找到自己的靈性——利用禪修的方法,找到自己的靈性。因為靈性,在自己的心裡,靈性就是佛性。所以整個找靈性的方法就叫作禪修。

首先,眾生的心都是跟著世俗走,跟著妄念走,我們必須找一個地方讓它住下來,這一方法也是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的。釋迦牟尼佛就是目睹啟明星開悟的,啟明星就是釋迦牟尼佛禪修的所緣境,自己的心在啟明星上安住,這也叫作修定。修定修得深了,由定就會開慧,在定中就會見性,釋迦牟尼佛也是這樣修成的。

我們修行的時候,要想見到自己的自性,必須要修定,修定後有了定力,心不跑了,就自然會開智慧。我們整個的修行,就是把自己的靈性裸露出來,找到它,利用它。

一旦找到它,你就會利用它。找到它後,它就再不跑了,就象囊中取物一樣,我們什麼時候用,什麼時候算。因為靈性本來屬於自己,本來就有嘛,所以我們通過禪修的方法見到它以後,就會自己利用,也能利益我們的生活,增上我們的人生價值,我們才找到了真正的活法,才找到了真正的快樂。

如果能找到它,我們這一生無論吃多少苦都值得,這就是我們修行的目的。找到後就是自己的東西,什麼時候用,什麼時候算,也可以自己用,也可以幫別人。而且這個東西怎麼用它都不會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象錢,越花越少,所以叫個寶藏。

所以真正找到自己寶藏的人,自然會生起對佛陀的感恩,也不用燒香,也不用磕頭,佛法的寶貴就在這裡。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的發現,就是這一點跟其他的宗教不同,也就是這一點超越了一切宗教,包括也超越了佛教。

佛教與其他的宗教不同也就是這一塊不同,任何的宗教都沒有這一個。包括中國的道教,中國的道教也只修到妙妙明明、混沌初開的境界,他們在禪修中是修四禪八定,自然就會證到這裡,但是修到這裡跟佛的果位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再有就是中國的儒教,儒教是孔子傳下來的,孔子也是文殊菩薩的化身。觀音菩薩去了西藏,文殊菩薩來了漢地,文殊菩薩口才好,墨水喝得多,文化知識豐富。漢地的人很執著文字,文殊菩薩來度化就很對機了。

基督教的主耶酥和天主教的聖母瑪利亞都是觀音菩薩的化身,所以我們學佛的人包容一切宗教,跟一切宗教都不衝突,但是其他的宗教會不承認佛教,對佛教不尊敬,這些都是他們的原因,與我們無關。我們的心是坦然、廣大、明朗的,他們怎麼說,我們不計較。所以我們要尊敬一切宗教,並且要尊敬一切信仰其他宗教的人士,這就是今天晚上我要講的。


推薦閱讀:

佛法教人如何對待壞人?
在學習佛學的人眼裡,因果是看待事情的唯一標準嗎?
佛祖既然法力無邊,為啥沒發明出「電視機」?——陳軒
第一專輯:佛祖在菩提樹下悟到了什麼

TAG: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