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儒以沫,相敬如賓」是一種理性與感性的精神合一
序:每次我提到感情應該「相儒以沫,相敬如賓」時,總是被一大幫」不現實「口水所淹沒著,當然,這其中也包含著我那個可愛的女友,這個晚上,終於可以泡上一杯茶,帶著一種崇敬的心情說一說這個」相濡以沫,相敬如賓」.....已然一年不曾動筆,忙忙碌碌到今天,貌似曾幾何時的夢中醒來,激動卻又失落......先從無關緊要的問題說起,看起來無關緊要,我個人覺得卻是根本......
被忽視的心靈的力量
物質越發展,精神卻貧瘠。手機,筆記本,掌上電腦,出門地鐵,旅行飛機,微博,QQ,貌似這個世界越來越小,隨著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成本越發低廉,溝通,社交卻也變得越發低廉與浮躁。我至今珍藏著大學時代與我父親書信往來的溝通,我們彼此會為爭論一個與我們生活沒有絲毫關係的國家大事而往來好幾封書信辯駁不休,還記得是以:「這段話暫且不論,且待十年之後再看!」而隆重結束了長達三個月的爭論。而自從家裡有了網線,父親每天掛在Q之上,我卻已然很少說話。即使過年回家,也不過只是圍在一起吃吃飯,看看電視,僅此而已,我一直不曾理解,物質越發展,這究竟是遠還是近?
我仍然保留著只做火車旅行的習慣,是因為每次火車之上,我總可以真正一個人靜下心來去思考一些東西,思考一些平時我不可能靜心思考的東西。當物質充斥著生活的時候,究竟我們自身靈魂深處的東西還是否會去照看?反思對一個人精神可以說是一種照看與關懷,但反思的時間又剩下幾何?
佛家認為事件一切能量都是流動的,只是從一個形態轉化為了另外一種形態,包含了從生到死,所以死亡不過只是另外一種開始。我們每天也不過是從自然界中去借取能量轉化為自己的,日光浴,鍛煉,青菜,營養品....等等。然能量也是需要維護與發展的,同樣,精神也是一種能量,佛家說精神的能量叫:「念力」!所以佛家說:「心能轉物」,白話文的意思就是「心靈的力量可以轉化為物質的能量!」聽起來很違心,但我們卻每天都是這樣經歷的,對於爬山而言,意志力堅定的人可以走到山頂,意志力可以說成心靈的力量,轉化為了身體的化學物質能量走到了山頂,身體的化學力量再好,心靈不堅定,意志力薄弱遇到了一點風雨就退卻了,卻也不能做什麼,所以佛家一直認為心靈的力量是強大!當然,我也這麼認為,再說的通俗點,所謂自信心就是心靈力量的一種了,有很多企業家曾經破產不止一次,但每次都是靠著強大的念力支撐著東山再起,最後獲得了巨額財富,這就是心靈念力的力量。
心靈念力不僅是做事,對情感,對自身健康的作用到處都是,所以中醫有一種觀點,我不知道是否正確,但卻是真的有他的道理,:「對於身體健康而言,精神的力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且有很多醫學案例,我就不再多說。
溝通未必是語言
我一直說語言的溝通其實很乏力,很多人是不相信的,他們信奉什麼事情都要靠說去溝通,然而,說其實只是溝通的一種方式,或者說是溝通一種形式。管理學上有一個很小的案例,一個老師對著全班30個學生做了一個指示,讓他們把手中的A4白紙撕成兩半,話音未落,學生們就完成了這個指示,可是事實上呢?有的學生對半私,有的學生對摺撕,有的學生撕了一角....各種各樣撕法都有。 還有,今天中午我同事去理髮,原來的理髮師不做了,臨時換了一個新的,儘管我同事花費了很大力氣告訴理髮師要理什麼樣的頭髮,結果卻還是把頭髮剪的不倫不類,其實這不完全是理髮師的問題,之所以要找熟悉的理髮師剪頭,是因為你們花了很長時間溝通如何剪好他的頭,以後不用怎麼溝通也可以滿意,新理髮師還無法僅僅通過語言很短時間適應你的溝通方式。
我幾年前說過一句話:「能理解的,自然可以理解,不能理解的說了也很難理解」現在看來雖然有些偏頗,人與人之間是要溝通,但溝通是真的很困難的。親人之間,朋友之間,情侶之間,都是如此。然而我想說的是,現代人太重視語言與形式上的溝通,而忽略了一種精神的交流與溝通。
就如情侶,其實我覺得兩個人談什麼內容並不重要,總不可能每天黏在一起說愛你,愛你沒完。說多了,也是假的,沒有任何的溫度。然後無論說什麼,言談舉止之間,談笑齊眉之後,總能從對方舉止,語氣,甚至一個小小語氣詞可以感受到的溫度其實已經遠大於那一句「我愛你」了。我們總不能每天盯著對方談什麼,說什麼,一千句我愛你不如一個溫暖的手勢與眼神來的實在。
再親密的兩口子,總有誤會的時候,為什麼越老的夫妻卻很少吵架,那是因為他們用了一輩子溝通,不斷的溝通,那種溝通已經不限於語言,還有很多的是行為,舉止,語氣,感覺,甚至氣場也不停的在溝通。當然,人與人之間總要靠語言去初步溝通的,就如追女友,總要先煲一下電話粥,然後約會,那只是語言的簡單溝通,其實兩個人還是兩個人,只是一個人不停的說,一個人在聽而已,並不一定能理解到什麼,只是那種語言營造了一種親密的氛圍。然後日子久了,兩個人不可能永遠沉溺在那種營造的良好氛圍裡面,剩下的應該是種更深入的溝通,精神與靈魂的觸碰!這是語言所不及的了,需要從對方的溫存,氣場中尋找感覺,尋找感情的基礎。這不是說上一千遍我愛你可以帶來的安全感。
為何距離產生美?
現在人有了QQ,有了微博,愛到處轉發「距離產生美」類似的話,然真正去思考這些話的人少,所謂轉發只是記錄下來,但並不代表就真的理解或者開始理解。我個人認為這裡的距離並非絕對的遠近的距離,這個距離是變數,我暫且理解成「恰當的時候恰當的距離」,但究竟如何恰當,對每個人,沒對情侶,每種愛情而言都是不一樣的。我的女友買了一本書《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她給我說,為何書中都是大道理,只是解釋分析了女人,男人的們的心裡,並沒有提出女人與男人如何相處解決問題的辦法。我想,大概作者也不可能給所有天下男女一劑良方吧,因為每個人,每種感情都是不同的,如何相處的智慧要靠當事人自己去領悟,去解決,去化解。
兩個人無論怎麼親密,但首先必須有自我,有自我的思考,自我的意識,自我的空間,然後才能站在一格適合的角度去看對方,才會有了欣賞,有了尊重與喜歡。如果連那個當初兩個人初識的自我支點都失去了,又如何能走的長遠?親密是必須的,但偶爾的距離也是必要的,當你貼著鏡子太近的時候,能看到的都是放大的缺點,卻看不到了一個人整體的面貌與淪輪廓。
從來沒有什麼天下無雙,兩個人再親密,也不可能絕對的相互理解,能理解三層已經就是很難得。其實兩個人一輩子都是在努力尋找一種適合的,讓兩個人都覺得舒服的生活交流方式而已。親密是必要的,但人本來的就是孤獨的,獨孤不是寂寞,只是一個人內心深處的靈魂。
距離這東西很神奇,並不是所有的分別都可以遠的了,其實有的時候暫時的分別卻是近了,遠的是距離,近的是心靈。可是我們卻經常忽略了我們心靈的感覺,去追求可以聽到的,看到的東西,這是最遺憾的。
「相儒以沫,相敬如賓」是一種理性與感性的精神合一
我一直並不覺得「相儒以沫,相敬如賓」很浪漫,很天真,很不現實,相反,我覺得這很平常!愛情不是佔有對方的所有,而是找到兩個人都很愉快的溝通交流與生活方式。相濡以沫是愛的深刻,是不離不棄,相敬如賓是因為尊重彼此的自我,尊重彼此的靈魂。不是一方去改變一方,而是找到一種共同和諧的生活方式。
當然,這必須建立在每個人都擁有一個靈魂的自我基礎之上,愛一個人不是改變一個人,讓對方接受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是兩個人必須學會相互融入對方的生活方式,要妥協,但不能完全失去自我。
和敬清寂
滔滔不絕說了這麼多,只是紙上談兵而已,我自己也未必能全部都做到,做的很好,我們每個人活著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修行的過程,不斷反思自己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升華的過程。 日本茶道的精神是:「和敬清寂」,我看我是很難做到的,既不和,可以有點敬,但還不夠,忙著事業,賺錢,真的很難清,寂倒是有了幾分,呵呵,自說自話,自言自語,不必當真。
推薦閱讀:
※劉清平:血親情理與道德理性的鮮明反差
※加繆講座 · 講稿 | 宋京逵——實踐理性與人類幸福
※如何評價南師大教授性騷擾女生事件?
※有一種理性叫花更多的錢買更少的東西
※論詩的理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