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站在天安門 (轉載)

2011年1月12號,一輩子顛沛流離,在祖國被排擠,周遊列國卻飽嘗困厄之苦的孔子,站上了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和毛澤東畫像遙遙呼應。

  他的思想,在春秋戰國基本不適合肉食者征戰四方,一統天下的需要。孔子一生,基本上都帶著他的學生們四處碰壁,沒遇到明主徹底實現他的主張。戰國的結果,也充分證明了儒學在爭霸中的不合時宜,貫徹法家精神的秦國大軍,橫掃六合,一統天下。

  孔子死了以後,卻搖身變成香餑餑。嚴刑峻法讓秦始皇統一天下,但是卻無法讓始皇帝的國度長治久安。看到秦朝二世而亡,明白了「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劉亭長後代們,就轉向了儒學。從漢武帝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外儒而內法,讓漢朝國運長久。

  之後,在魏晉亂世,孔子的地位又一落千丈,因為沒有一個有實力的統治者能推行孔子之道,亂世讀書人認為孔子所追求的脫離現實。想進一步脫離現實的人就投入道家和佛教的懷抱,胸懷大志野心勃勃的,不談仁義,用權術和鮮血爭天下。而一旦到了宋明清,政治穩定又帶來了儒學的受落和孔子的香火。

  基本上,在狼煙滾滾的亂世,談道德和禮樂的孔老人家經常「跌停板」。一旦到了治世,他老人家就行情看好,一路「漲停板」。因為在治世,儒學尊重社會尊卑,提倡「君君臣臣」,用儒學治國,一能控制思維活躍的士子們的思想,二可用「君君臣臣」一套穩定統治,確是統一思想的必備良藥。

  到了近代,孔子繼續按照肉食者的需求而起起落落。在辛亥革命後,中國人猛醒後的思想解放浪潮中,孔子成為了首當其衝的被打倒對象。五四運動期間,中共創辦人之一陳獨秀在他創辦的《新青年》雜誌中首先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要全面推翻儒家思想的大醬缸。

  在中共建政後的1973年,「批林批孔」運動席捲中國,入土幾千年的老孔子的魂靈莫名其妙地和叛逃摔了飛機的中共第二號人物林彪站在一起,接受革命群眾的批判,再一次被打倒批臭。孔子殺少正卯變成「暴政不仁」的典型,是「頑固維護奴隸制的典型反動代表」,全中國當時都覺得秦始皇焚書坑儒真是蠻有必要。

  沒想到30多年後,孔子這個不倒翁又觸底反彈回來了,這回還一躍站在政治地位至高無上的天安門,意味著孔子這舊瓶子里,又要被裝上新酒,服務新歷史時期的需要了。

  首先是內部和諧的需要。

  在中國經濟飛速成長了30多年後,如何分配經濟大餅,如何處理社會不公和維穩正在變成一個越來越尖銳的問題。「和諧社會」被第四代領導人提出後,已經不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個切實需要實現的目標。把和諧社會的理念和千年前的至聖先師掛鉤,則更能顯示現代的治理理念的深厚歷史根源和智慧。

  有中國學生說,近幾年寫和諧社會的作文,老師經常提醒要提到孔子,引用孔子和和諧社會扯上關係,作文才能得高分。

  隨手用「孔子+和諧社會」在百度這類符合官方尺度的搜索引擎上找找,能翻出無數近年來引述孔子的「仁」與「和」的提法,讓「和諧社會」的理念一下提升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古老哲理與現代政治理念相糅合」的高度,能「用以解決當代中國的複雜社會問題」。

  正是因為符合現在的政治需求,學者于丹在央視《百家論壇》淺談《論語》一時大火,周潤發主演的《孔子》在大陸也受到官方的高度重視,讓出盡風頭的外星人抗拆遷電影《阿凡達》也碰了軟釘子。

  其次是對外的需要。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符號中,沒有一個符號比孔子的國際知名度還高(忘記算上章子怡)。儒家在西方人眼中似乎已經成了中國人的宗教和思想歸宿。在天安門廣場立起孔子像,給世界看看,經濟上狂飆猛進的中國爭取文化正統的論述權,在全球推廣中華文化,抵抗西方文化侵略的決心,肯定也是題中之義。

  在今年的諾貝爾獎風波後,就有中國要辦「孔子和平獎」的新聞傳出,要和西方那個炸藥獎抗衡。

  談了這麼多,還是要剝開這些政治需要的外衣,究竟我們該怎麼看待孔子和儒學對現在的華人世界的價值?

  我贊成程益中先生的說法,「粗暴地把儒家文化污為禍國殃民的狗屎垃圾,或者簡單地把儒家文化吹成包醫百病的靈丹妙藥,都不是科學的成熟的態度。儒家文化如果和民主政治勾兌,就如同吃北海道小牛排時品嘗82年份拉菲,才子邂逅佳人;但是,如果儒家文化和獨裁政治摻合,那無異於吃手撕小鱉的同時吃上湯莧菜,嫖客遇到妓女。」

  可是,我們怎麼評價,那一生不改其志的孔子會在乎嗎?

  那千年前看盡大千世界的老人,應該總是微笑地看著潮起潮落,浪花淘盡英雄。無論面前的是秦皇漢武,還是孫中山毛澤東,他都只會淡淡地感嘆「逝者如斯夫!」

《聯合早報網》
推薦閱讀:

【轉載】《為教育吶喊》我們的教師怎麼了?
[轉載]國外養寵物規定:
[轉載]給我一雙愛的翅膀
人生要八戒,更要悟空(轉載)
[轉載]【轉葉師貼】一掌經(神煞)

TAG:孔子 | 天安門 | 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