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之考證(二)
06-21
「念佛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之考證(二)一、阿彌陀經義疏聞持記 宋.元照述(疏) 戒度記【疏】修行以願為本,若無願力,萬行徒施,所以經中勸令發願,願必引行,行必感果。若無正信迴向願求往生凈土,皆為少善,非往生因。若依此經執持名號決定往生,即知稱名是多善根多福德也。昔作此解,人尚遲疑。近得襄陽石碑經本,文理冥符,始懷深信。彼雲「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一心不亂,專持名號,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功德多善根多福德因緣。」彼石經本梁陳人書,至今六百餘載,竊疑今本相傳訛脫。 【記】彼石下較經得失,梁陳乃南朝兩國之名,朝散郎陳仁棱書,碑在襄州龍興寺,本朝殿撰李公諱友聞、字季益,嘗守官於彼,持此經,皈錢唐疏主得之,喜不自勝,遂復刊石,立於靈芝大殿之後。續因兵火焚毀,悲夫!逆推梁陳去晉未遠,可驗得真。今本既經六百餘載,中間傳寫訛脫可知。【疏】是以耳聞口誦佛號,無邊聖德,攬入識心,永為佛種,頓除億劫重罪,獲證無上菩提。信知念佛非少善根,是多功德也。《華嚴經》云:「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受無量樂,而不聞佛名。」 《藥師經》云:「若彼佛名入其耳中,墮惡道者,無有是處。諸佛境界誠為難信,皆是如來威力,非聲聞、辟支佛所能信受,唯除補處菩薩耳。」 《占察經》云:「欲生他方現在凈土者,應當隨彼世界佛名,專意念誦,一心不亂,決定得生彼佛凈土,善根增長,速獲不退,當知一切善根中,其業最勝。」 余諸佛名聞持尚爾,況我彌陀有本誓乎!末俗障重,多忽持名,故委引聖言,想無遲慮也。 「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疏】已即過去,今即現在,當即未來。發願是因,往生是果;三因三果,別對可知。 【記】三時因果中,願因、生果,皆約三世;言別對者,已發願已生,今發願今生,當發願當生。 【疏】欲顯凈土法門唯恐無願,有願必生,定無漏失! 【記】欲下正示經中發願引生之意。有願必生者,華嚴經云:「唯此願王不相舍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上示得生。 【疏】《十疑論》云:「生彼國已,悉得無生,未有一人退落三界,為生死業縛」等。 【記】十下引論顯「生已不退三界、不為生死業縛」者,以此土進修有退墮之失,而顯凈土惟不退轉也。 【疏】次結勸中。 「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疏】若有信者,簡彼不信任、不發願,自甘塗炭,是誰之咎。 【記】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經乃化誘之教,信與不信,任彼機緣。自甘塗炭者,以不信之失,反顯能信之益。塗炭,喻三惡道。 修行以願為本,若無願力,萬行徒施,所以經中反覆勸令發願。?二、《佛說阿彌陀經略解》: 吳郡沙門 大佑 述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願能導行,如牛挽車,要須御者,則能有所至。凈佛國土,由願引成。天親論云:「菩薩所修善根,不為自身,欲拔一切眾生苦故,攝取眾生,同生彼國。」四明云:「但為戒福不精,無往生願故,在穢土聞法入真,須懼娑婆不常值佛,塵境粗強,誠為險處,致多退失,故須外加事懺,內勤理觀,加願要制,必於寶剎速證無生。」 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諸上善人者,指前聲聞菩薩一生補處也。慈覺云:「娑婆國土,觀音勢至,徒仰嘉名;極樂世界,彼二上人,親為勝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以不退菩提故,同佛所證,謂同法性身,同常寂光,故云俱會一處。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靈芝云:欲顯持名功勝,先斥余福為少善根,施戒禪誦一切福業,若無正信迴向願求往生,皆為少善,非往生因。若依此經,執持名號,發願往生,方名多善根也!善根,明正行,謂執持名號,一心不亂。福德,約助行,《觀經》云:「願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誦讀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凈業。」皆往生之助行也。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 孤山曰:「執謂執受,持謂任持,信力故執受在心,念力故任持不忘。」 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若者,不定之詞,利根一日為一念,鈍根或至七日行成,縱未破惑,定為往生之因。一心不亂,有事有理:事一心者,行者系緣憶念阿彌陀佛相好光明,無分散,意念無間,名事一心;理一心者,了達能念之心、所念之音聲,皆無自性,雖本來空寂,而感應道交,如鏡像水月,任運顯益,當處皆空,全體即假,二邊叵得,中道不存,三諦圓融,絕思絕議,名理一心。然須了達法界唯心,心境不二,彌陀相好元是自心,十萬億程不逾當念,以性具諸法故,不從外得。又復當知,彌陀已證究竟第一義諦,一稱佛號,萬德齊彰,罪消塵劫,福等虛空。何況一日至七日耶?良由法藏本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既承彼佛因中願力,果上光明,執持名號,功德無量,臨終見佛,接引往生,決定無疑。 ○靈芝疏載:襄陽石本,於「一心不亂」下,有雲「專持名號,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彼石經,本六朝人書。竊疑今本相傳訛脫,況我彌陀以名接物,耳聞口誦,無邊聖德,攬入識心,永為佛種,頓除億劫重罪,獲證無上菩提。信知念佛非少善根,實謂多功德也!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靈芝云:「聖眾現前,亦有多種。或真佛化佛,觀音勢至,隨其品位,委在觀經;或謂臨終見佛以為魔者,或雲自心業現,實無他佛來去,斯蓋不知生佛一體,感應道交,自障障他,為過非淺!」法藏本願云:「眾生髮願,欲生我國,臨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 乘彌陀願力攝持,不為平昔妄想攀緣傾動其心,正念現前,故云心不顛倒。 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因前念佛罪滅障除,凈業內熏,慈光外攝,離苦得樂,一剎那間。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凈業功勛,願為最要,是故如來再三勸勉發願往生。…………靈芝云:「薄地凡夫,業惑纏縛,流轉五道,百千萬劫,無有出期。忽聞凈土,志願求生,一日稱名,即超彼國,諸佛護念,直趣菩提,真可謂萬劫難逢、千生一遇也!」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叮嚀告誡,勉令生信,以成流通。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 已即過去,今即現在,當即未來,發願是因,往生是果,有願必生,萬無一失。 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唐譯云:一切定於無上菩提得不退轉。 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唐譯云:一切定生無量壽佛極樂世界清凈國土。是故皆應深心信解,發願往生,勿行放逸。 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孤山云:「若有信者,應當發願,則揀出無信之人。」夫求生凈土者,是假他力,彌陀願攝,釋迦勸贊,諸佛護念,三者備矣,苟有信心,往生極易!如渡大海,既得巨航,仍有良導,加以順風,必能速到彼岸矣!若其不肯登舟,遲留險道者,誰之過歟! 三、念佛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緣慧凈法師《阿彌陀經兩文解釋》 十方眾生聞說阿彌陀佛,這「聞說阿彌陀佛」,並不只是聽人家念了一聲阿彌陀佛,就叫做「聞說阿彌陀佛」,並不是!而是聽聞善知識講解傳授阿彌陀佛救度十方眾生的四十八願的內涵,阿彌陀佛救度十方眾生的來龍去脈、因果道理,信受在心,這才是「聞說阿彌陀佛」。所謂信受在心,就是「信受彌陀救度」,而「願生彌陀凈土」,此後「專稱彌陀佛名」,這叫做信受在心,也叫做「執持名號」。執持的「執」,就是堅牢,信仰堅定,不會移轉;「持」就是不散不失。意思是說,這個道理信受在心中,永遠不懷疑、不改變,亦即徹底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凈土,專稱彌陀佛名,這就是「執持名號」。 內心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口中自然就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所以,所謂的「多善根、多福德」,就是「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等於說往生極樂世界必須具足多善根、多福德,而這些阿彌陀佛已經為我們完成,容納在阿彌陀佛這句名號當中,讓我們心中信受,口中稱念,自自然然就具足多善根多福德。所以從這裡來講,多善根多福德,不是我們所累積的世間有漏之善,而是阿彌陀佛所累積的無量功德,我們只要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願生阿彌陀佛的凈土就可以複製(以佛功德為自功德)。蕅益大師認為,專稱佛號求生凈土即「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必定往生。因此蓮池大師說:「稱念彌陀名號,就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又說:「執持名號,願見彌陀,誠多善根、最勝善根、不可思議善根」,這是蓮池大師的解釋。蕅益大師也解釋說:「只要信受彌陀,願生極樂,執持名號,那麼每一聲、每一聲,都是具足多善根、多福德。」可見所謂多善根、多福德,是只要我們「專稱彌陀佛名」。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段經文的梵文,(我們經典都是由梵文翻譯過來的,現在普遍受持的這部《阿彌陀經》,是鳩摩羅什所翻譯,目前已經發現《阿彌陀經》的梵文本)如果翻譯成漢文,也是十四個字。學者是這樣翻譯的:「眾生不因此世所做善行(有漏之善),得生彼國。」 也就是說,十方眾生要往生極樂世界,必須靠阿彌陀佛的功德,而不是靠我們在這裡所做的善行。鳩摩羅什所翻譯為「善根、福德因緣」的經文,梵文本只有「善行」兩個字,以善行來包括善根、福德。 注意!此處並不是說我們念佛願生極樂世界,不必去行善積德,譬如說孝順父母、奉侍師長等善德(凈業三福);同時也不是不要我們去行「六度萬行」。而是說,雖然孝順父母、奉侍師長這些都是我們應盡的本份,以及隨緣隨分能夠做得到的六度萬行,我們都理所當然應該去做;但是,要往生極樂世界(這些善德遠遠不夠,靠自力連阿羅漢都去不了,何況我們凡夫),必須靠彌陀的功德力量,專稱彌陀名號,而不是依靠我們在世間所做的善德。因為我們在世間所做的,都談不上「多善根」,更談不上「大善根」、「殊勝善根」、「不可思議的善根福德」,都是「少善根、少福德」,唯有阿彌陀佛經過兆載永劫修行累積的無量功德,才是最殊勝的善根福德。這些最殊勝的善根福德都凝縮在六字洪名之中,所以祖師說「一句佛號,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印光大師說:「如來欲令一切眾生,同於現世了生脫死,超凡入聖,特開一信願念佛求生凈土法門。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如來之萬德洪名,熏自己之無明業識。久而久之,習以成性,則潛通佛智,暗合道妙。所謂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法門之妙,莫此為最。」(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一 ·復陳飛青居士書三) 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以真實心、清凈心所建設完成的,可以說是無我的、涅槃的、不生不滅的佛果境界。我們凡夫有貪瞋痴,怎麼能夠進入佛的國土呢?因果不相吻合、不相應。必須以阿彌陀佛無我無漏的善根功德,才可以進入極樂世界。因此《阿彌陀經》才說,要我們「聞說阿彌陀佛」之後,就「執持名號」,道理也在這裡。為什麼這麼講呢?阿彌陀佛建設極樂世界,必須完成我們往生的功德,然後布施給我們。所以《無量壽經》裡面說: 「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 普濟諸貧苦,誓不成正覺。」 這是阿彌陀佛的願。阿彌陀佛發願從無量劫以來,都要做一個大施主,所以阿彌陀佛另一個名稱,叫做「大施主」--大布施的主人。阿彌陀佛平等地、普遍地救度十方眾生的貧苦,我們是在肉體存在的這個世間,受盡種種的貧窮困苦,死後還會輪迴六道,苦不堪言。阿彌陀佛就是要做一個大施主來救度我們,從這一點來講,功德是從阿彌陀佛那裡來的,所以叫做佛力,我們以念佛乘佛力而往生極樂。 另外一段經文:阿彌陀佛說: 「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 阿彌陀佛是為我們十方眾生開發往生成佛的法藏,所以說「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布施廣大的功德之寶給我們,讓我們能離開娑婆,往生極樂,而成就佛果。另一段經文:《無量壽經》說: 「令諸眾生,功德成就。」 是阿彌陀佛使我們十方眾生,成就往生成佛的功德。《無量壽經》另一段經文又說: 「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 阿彌陀佛以我們十方眾生不曉得領受的法--往生之法,來布施給我們。因此我們這個法門,是講彌陀救度的法門,是講我們信受彌陀救度的法門,是講我們信受而專稱彌陀名號的法門。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關於明朝思想家袁了凡的考證
※CVA學習順序與複習方法(精華總結)
※薛姓看過來丨元天一柱薛澍考證
※聞一多「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考證
※萬安古鎮風水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