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為何不順勢伐俄而簽訂《尼布楚條約》?
06-21
軍撤離後,沙俄捲土重來,又侵佔了雅克薩。後清軍再次反擊,侵略軍頭目被殺,沙俄軍隊傷亡慘重。就在清軍準備攻進雅克薩之時,沙俄派來了使臣進行談判。
談判的結果是,從法律上規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以及庫頁島等領土屬於清王朝;而清政府把貝加爾湖以東的大片土地歸屬沙俄。這個條約看似平等,實際上當時的清政府屬於戰勝國。完全可以不簽訂這個條約,甚至可以以此為借口北上伐俄。這對於當時處於康乾盛世的清王朝是非常有利的,但是清政府並沒有這樣做。其原因有如下幾個。
一、清王朝發源於東北地區,但是在清軍入關後把東北地區設置牆體,不讓漢人甚至不讓任何人進入東北地區。以此保護龍興之地,導致東北地區人煙異常稀少。歷史上把這個稱做「柳邊路」。所以,當清軍打完仗後都被命令撤回關內,這是沙俄不斷騷擾的主要原因。而對於貝加爾湖地區和東北地區,清政府採取了「舍魚而取熊掌"。
二、雖然處於康乾盛世,但其實也暗藏凶涌。平定三藩之亂已經消耗了巨大的財力物力人力,加上此時還有葛爾丹叛亂。清政府的財政會吃不消,所以保證現有的土地成為了當時最大的任務。
三、中國歷代都是講究信用的國家。康熙大帝曾寫信給沙皇,表示願意用和平協約解決兩國爭端。但沙皇遲遲不回應,康熙大帝這才派兵奪回雅克薩;而沙俄方面看情況不妙,這才匆匆忙忙派遣使臣簽訂條約。
推薦閱讀:
※高秀東:論雙邊引渡條約在我國的優先及直接適用
※羅國強:論國際條約的國內適用問題
※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與《北京條約》
※揭秘晚清衰落:從馬嘎爾尼到「辛丑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