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阿里高管辭職開健身房,獲300萬美元投資

【小飯桌(微信號:xfz008)】

文/小飯桌新媒體記者 郭文俊

編輯/襲祥德

每周工作100+小時、每個元旦都在出差中度過,2012年,樂活(花名)休了去阿里巴巴九年之後的第一個年假,來到洛杉磯。

很快,回國,從阿里市場總監的職位離職,他甚至已經構想好了他的退休生活:在遠離人事的美國,買房買車、找份貨車司機的工作,享受生活。

事實上他也這麼做了, 36歲的樂活快速進入了自己曾嚮往過的退休狀態:一輛尼桑的貴士,載著他去公園、商場、海灘、雪山、甚至亞馬遜的倉庫,不出門時就待在房子里,對著十米外的游泳池看孩子嬉鬧,他甚至打聽了貨車司機的待遇,每英里0.8美元。

這種生活很快就變得肥皂泡一樣,看似五彩斑斕,一旦被裹入卻又安靜到真空。待了一段時間之後,樂活發現,自己並不開心。

他無意中在訪談節目看到,一個CEO回國創業的決定:「有一次我坐在我們家的院子里,太無聊了,我就看著一個樹葉,它從脫落到飄下來可能有幾十秒鐘時間,我就一直跟著這個樹葉看。它落在地上的那一刻,我心裡就有一個強烈的聲音,說這樣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真正想要的還是一種創造的生活,所以我就在那一刻決定回國。」

在同樣的狀態下,樂活也回到了老家濟南。在那個北方小城,年近40歲的他開始「返俗」,但和年輕時的打拚不同,這次他想做些「有勁」的事情。「在B2C時代,BAT通吃,創新者很難發展壯大。但共享經濟解構了之前商業的成本和效率,短期內能夠釋放最大過剩產能」。

最終,這位前阿里高管啟動了一個看似傳統無比的項目:開健身房。2015年初,樂活回到杭州創辦樂刻,採用的是小型健身房的連鎖模式,每家300平米左右、每人月卡99元,用這種輕量、靈活的新方式進入門檻高、運行笨重的傳統健身房市場。在他看來,想圈住人群、打通運動產業鏈條,只有從健身房切入。

2015年7月,僅有兩家店的樂刻宣布獲得來自IDG的300萬美元A輪投資。運行9個月之後,樂活已經把他的小型健身房開到了杭州、北京、上海三個城市,在這個從業者都喊「賺不到錢」的市場,樂刻的十餘家門店中已經實現了單店盈利。

「連洗狗都是萬億市場,健身的天花板太低了」

剛決定做健身房時,樂活很興奮。他把中美兩國的健身市場仔細對比了一番,在他看來,國內的健身市場痼疾已久:消費群體在增長,卻得不到理想服務;健身教練經常要扮演銷售角色;而看似處在鏈條上層的健身房,卻總哭窮「賺不到錢」。

當時,為了斟酌Wello模式在國內是否可以技術落地,樂活還曾專門飛到合作夥伴城市,與對方董事長摳了一個下午的技術細節。直到模式推演一次次推倒重來後,美國的Claspass併購了Fitmob。樂刻又一次紮下去,專門讓一個合伙人再到美國,一定要搞明白為什麼。

在健身房行業,中美差距正在拉大。美國最大的健身連鎖——Anytime fitness,已發展到5000多家。這家24小時健身房連鎖,面積僅為300-500平方米。曾經輝煌的大型健身房鼻祖倍力已經被併購。最便宜的健身連鎖月費甚到了9.9美金每月,此時,中國的健身房還在按年度收著三五千元的費用。

樂活想參考的正是這種小型健身房模式,降低消費門檻,把教練解放回教學。他為此準備了接近一年時間,對比模式、做市場調研、考察門店,甚至花300萬在濟南買下了商鋪,後來為了爭取一個教練團隊加入,還把啟動地從濟南改成了杭州。

但當把要做的這件事說給身邊人的時候,樂活收到的幾乎都是負面評價:「他們都跟我說這事沒得做,天花板太低,連上門洗狗都是萬億市場了,我還做這麼小的事情」。

也嘗試過尋求融資,樂刻的創始團隊稱得上豪華:阿里高管出身的樂活拉來了諸如迪卡儂、舒適堡、布丁酒店等相關高管做合伙人。但當時是2015年初,用App打通健身房的ClassPass模式和線上做健身管理的Keep模式正火,樂刻直接切入線下的想法根本不被看好:線上獲取用戶迅速而輕便,線下的健身房如何才能快速起量?

投資人說不通,索性就自己先投錢啟動。2015年5月28日,樂刻的第一家店在一波三折中開業了。

放到後來看,這家店的選址和時機都沒有那麼理想。場地在杭州城西銀泰附近的一座寫字樓里,離流量聚集的商場尚有一定距離;百米之遙就是杭州最大的健身房品牌舒適堡,面積接近5000平米,而樂刻的場地還不到300平米;而5月28日的開業日期則是在經歷了物業、裝修隊連環放鴿子,匆忙之間趕出來的成果。

樂活把這300平米的場地分成了三塊,中間放置跑步機和鍛煉器械,左右各一個操房,組織教練排練萊美的健身課程。直到開業前一天,他們才開始真正接受購買:99元包月,24小時營業,消費者可以通過微信不限次數地預約課程。

開業的前幾天樂活都守在現場,他不停地告訴同事:「搞定前100名會員,後面的就都好說了」。最後讓樂活沒想到的是,開業第三天時,會員數就已經到了300。

99元包月的健身房如何賺錢?

第一家店運營日趨穩定的時候,樂活做過一次數據統計:按客流量來算,三五千平米的健身房每天約有160—220人次,而在樂刻300平米的健身房裡,每天訪客可以多達350人次。

和傳統健身房不同,樂活倒是希望樂刻的客人們都能勤快起來——在他的微信朋友圈裡,曬的最多的不是高顏值教練,就是一天到晚熱氣騰騰的健身房。但問題是,不到300平米的空間里如何既能裝得下、又能儘可能讓他們滿意?

樂活把整體三分之二的面積都裝修成了操房,並安排了一天到晚密集的健身課程,有專業的健身教練做老師,來帶動那些「跑步機用戶」——有減肥想法、卻缺乏專業知識,健身的大多時間都只是在跑步機上。而和單純地跑步相比,有教練參與的團體操則更加具備專業度和趣味性。剩下的三分之一面積用來放跑步機和相關器械,滿足進階型健身愛好者的需求。

這種模式最顯而易見的好處是提高坪效,健身房多開在寸土寸金的人流密集區,操課則能通過集約化的方式減少人均使用面積,從而提高場地效率。

另一個不易被發現的好處是便於管理。樂刻建了一個線上系統來管理顧客和教練:每周課表確定後,顧客需要在微信上提前預約心儀課程,每節45分鐘、可以容納20人;而教練也不再依賴售賣私教課程,而是靠授課次數來獲得收入。而月卡被售出的越多、操課就隨之開的越多,這種模式類似於以銷定產,能夠保證良好的現金流和節省產能。

預約的目的是讓健身房的客流量變得相對可控,對那些爽約的顧客,樂刻還會通過調整約課許可權的方式來進行管理。而教練一旦從賣私教課的任務中解放出來,就要對授課質量負責——這樣一來,操課的氛圍和質量也得到了改善。

更多的秘密還藏在運營細節里。不同類型的顧客健身時間不同:白領多在下班後、居民則多在晚上,售卡時統計的數據能夠應用到課程安排和前端的營銷受眾上,「賣給居民的多,中午的課會冷,賣給白領的多,下班時人又太多,怎麼平衡比例是個學問」。

而怎麼安排課程也是門學問,重消耗型課程和輕消耗課程怎麼搭配,既能豐富顧客選擇、又能減少顧客串場來提高坪效?課程安排甚至能起到調節分店流量的作用:新課程可以在人流量大的分店裡做推廣,最受歡迎的課程如果挪到新店裡,則能起到引流作用。

像開便利店一樣開健身房

在杭州開了十家店之後,樂活開始了另一番嘗試:如果說杭州驗證的是二線城市市場,那在諸如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樂刻模式能否得到驗證?

春節前後,樂刻在北京的嘉盛中心開出了第一家店,繼續走杭州模式:300多平米,5元一張體驗卡、199元一張月卡。但和杭州不太一樣的是,面積增大了點、更多的區域用來做器械區、空氣質量也成了重中之重。

小巧之外,樂活還希望他的健身房能夠更加靈活。在今年,他在北京的開店計劃是100家,寫字樓、居民區、公園附近,像便利店一樣隨手可得。

這裡面一部分是自己租場地做運營,還有一部分則會像樂刻的第三家店一樣,和地產商或是物業合作,自己只負責運營,比如已經達成合作的YOU+公寓和一些房地產商。這樣一來,樂刻拿到免費場地,而對方也能節省運營成本,像Uber發動空閑私家車一樣,樂活也想用這種方式召喚出足夠多的場地資源。另一方面,樂刻還新開了針對企業端的上門業務,既能充分利用教練的閑置課時,也能給周邊門店帶來新的流量。

樂活想達到的是美國的Anytime Fitness模式——這家成立於2002年的健身房品牌到現在已經在20個國家開了5000多家店,低成本卻高效率,用傳統實業的方式打造了一個會員能夠「隨身攜帶」的健身房。

樂刻走的也是類似路徑,在互聯網嘗試從線上串聯起線下的時候,樂活選擇了一條看似笨重卻又能動其根本的路:在運營和商業模式上改變線下門店,再用互聯網的方式去優化串聯。

接下來,實體店的擴張之外,樂刻還在嘗試推出自己的線上產品,據透露,未來推出的將是一款線上交互的產品,「如何讓消費者在家也可以享受到樂刻的專業服務?」在樂活的設想中,這將是個「有互動的線上健身產品」。

之前一直有投資人問樂活為何非要從實體店做起,在樂活看來,樂刻的發展正在逐漸回答這個問題:「改變健身模式要解決的是場地、教練、消費者三環的問題,這中間繞不過的是場地,所以必須要先做這個傻大黑粗的事情」。


推薦閱讀:

健身房裡的筋膜放鬆有什麼用?
體重很輕但是肌肉緯度不小是什麼樣的體驗?
腰椎間盤突出如何合理安排健身?

TAG:投資 | 健身 | 辭職 | 健身房 | 美元 | 高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