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氣功」健身法之一,六字決
|
|||
六字訣是我國古代的一種養生方法。歷代文獻對此有不少論述,唐代孫思邈的《千金方》,汪昂的《醫方集解》,龔廷賢的《壽世保元》,冷謙的《妙齡修旨》都是功理功法的說明。主要是在呼氣時分別用六個字疏通與調和相關臟腑的經絡和氣血,以收治病健身的功效。經過幾十年的個人實踐和近六年來在群眾中的普及,證實這套功法簡便易行,效果顯著。對寇心病,高血壓(低血壓),肝炎,腸胃炎,氣管炎,肺氣腫,糖尿病,腎病,模里西斯病,婦科雜病,神經衰弱,骨質增生等慢性疾病,甚至對有的癌症都取得了可喜的治療效果。現將此功法介紹如下:預備式:兩腳平站與肩同寬,頭正項直,百會朝天,內視小腹,輕合嘴唇而舌舐上齶,沉肩墜肘,兩臂自然下垂,兩腋虛空肘微屈,含胸拔背,松腰塌胯,兩膝微屈,全身放鬆,呼吸自然穩(圖1)。每變換一個字都以預備式起。每次練功時預備式可以多站一會,體會松靜自然,氣血和順之雅境。呼吸法:自然順腹式呼吸。呼氣時讀字,同時提肛(二陰)。收小腹,縮腎(環跳穴處肌肉內縮),體重後穩至腳跟,腳趾輕微點地;呼氣時,兩唇輕合,舌舐上齶,全身放鬆,腹部自然隆起,空氣自然吸入。此為「踵息法」。六個字都用此法呼吸。調息:它的作用是調整呼吸,恢復自然,實行陰陽轉換。每個字讀六次後,調息一次,這時採用自然呼吸。具體作法昌兩臂從側前方徐徐抬起,手心向下(圖2),待腕與肩平時,以肘為軸轉腕使手心翻向上(圖3),同時旋臂屈肘使指尖向上再向內劃弧,兩手心轉向下,兩手指相對應(圖4)。兩手的指尖不要接觸,兩手向內轉動時手指明尖高度不超過眉毛,然後似按球狀徐徐在胸前下落至小腹前著腕下沉(圖5),松腕恢復預備式。
一,「噓」字功養肝,發音:「噓」(XU陰平)讀需。口型:兩唇微合,有橫綳之力,舌尖向前並向內抽,舌的兩邊向中間微微捲起,牙齒露有微縫,向外吐氣(圖6)動作:兩手重疊於小腹之上,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子則相反)內外勞宮穴相對,以下手的魚際穴壓在臍下邊沿上(圖7),開始呼氣並念「噓」。兩眼隨吐氣念字慢慢儘力瞪圓。呼氣時提肛收小腹縮腎,體重後移,足大拇指輕輕點地。呼氣盡,則放鬆恢復自然吸氣。吸氣盡可用一個短暫的自然呼吸稍事休息(下同)。再讀每二個「噓」字,如此動作六次,作一次調息。經絡走向(圖8):意念領肝經之脈氣由足大拇指外側之大敦穴,沿足背上行過太沖,中都,穿膝關節沿大腿內側至小腹與胃經並行,挾胃脈兩旁會於肝臟,出絡模里西斯經,上行穿過橫隔膜,散佈於胸肋間,沿喉嚨之後側,經過上齶骨的上竅聯繫眼球,復上行而入腦。另一支從肝臟穿枘隔膜而上注於肺,經中府,雲門至手大拇指內側的少商穴。所以做「噓字功」時,工夫稍長,眼有氣感,初起發脹,有的人感到刺疼,流淚,大拇指少商穴感到麻脹。慢慢眼睛清涼,視力逐漸提高,所以噓字功可治眼疾。肝火旺,肝虛,肝腫大,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以及兩眼乾澀,頭目眩暈,練此功都有效。
二,「呵」字功補心,發音:「呵」(ke陰平)讀科。口型:口半張,舌舐下頜,腮稍用力後拉,舌邊靠下牙齒(圖9)。動作:兩臂從側前方自然抬起(同圖2),動作與調息動作相同(見圖3),同時吸氣。手徐徐下按時呼氣讀「呵」字(圖10),呼氣盡時兩手正好按至小腹前著腕(見圖5但此時嘴仍張開吐字)。然後兩臂下垂,輕合嘴唇,自然吸氣。然後依上述要領再做第十次呵字功動作,共呼六次為一遍。然後按調息要領,做一次調息。經絡走向(圖11):意領氣由脾經之井穴隱白上升循大腿兩側上入腹里與沖脈並而轉入心經。心經之脈由側腋窩部之極泉穴上升入臂內側。沿臂內上行經少海,通里,神門,少府等穴直達小指尖端之少沖穴。所以做呵字功時,小指尖中指尖都有麻脹之感。同時與心經有關之臟器也會有新的感受。心悸,心絞痛,失眠,健忘,出汗過多,舌體糜爛,舌強語寒等症,均可練此功治療。
三.「呼」字功健脾,發音:「呼」,(Hu陽平)讀乎。口型:撮口如管狀,唇圓似筒,舌放平向上微卷,用力前伸,這個口型動作,能牽引沖脈上行之氣噴出口外(圖12)。動作:兩手由體側如托物抬至下丹田(圖13),右手上提稍快,左手上提稍慢,同時吸氣;當右手抬至中脘,隨吐氣念「呼」字之勢向外翻轉,向上托舉,同時左手翻轉下按(圖14),上托下按的速度與呼氣一致。呼氣盡時右手上托至頭部前上方,左手下按至左胯旁(圖15)。同時閉口用鼻自然吸氣,右手小臂外旋變為掌,手心朝面從面前下落(圖16);與此同時左手小臂外旋先手心向上接著使指尖朝上,手心朝里上穿,兩臂在胸前交叉,右手在外,左手在內(圖17)。吸氣盡,然後左手翻轉上托,右手翻轉下按做第二次呼氣並讀呼字(圖18。19)。共讀六次「呼」字為一遍,然後做一次調息,恢復預備式。經絡走向(圖20):當念呼字時,足大趾稍用力,則脈氣由足大趾內側之隱白穴,沿大趾赤白肉際上行,過大都,太白,公孫,入三陰交上行小腿內側,直入腹內脾臟,聯絡胃府,挾行咽喉部連於舌根,散於舌下。注入心經之脈,隨手勢高舉之形而直達小指尖端。所以內經有肝脾之氣宜升之說。念呼字功的氣感與念呵字功氣感相同的原因也在此。脾虛,腹脹,腹瀉,皮膚水腫,肌肉萎縮,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血,女子血崩,四肢疲乏均可練此功。
四.「哂」字功潤肺。發音:哂(Si去聲)讀四。口型:兩唇微向後收,上下齒相對,舌尖入兩齒縫內,由齒向外發音(圖21)。動作:兩臂向腹前抬起,手心朝上,手指尖相對應如捧物到胸口窩膻中穴處(圖22),兩臂內旋翻轉手心向外成立掌(圖23),同時吸氣;然後向左右展臂寬胸推掌如鳥之張翼(圖24)。展臂推掌的同時開始呼氣並讀「哂」字,呼氣盡時兩臂從兩側自然下落。然後再按上述要領做一次調息恢復預備式。經絡走向:(圖25):當念哂字時,意念由足大趾之尖端大敦穴內引氣上升,這裡和「噓」字功走向相同,轉注中焦,即中脘穴上。經過大腸,上循胃口,入肺臟。從肺系出中府,雲門循臂內側,手少陰心經之前,下肘中入尺澤,走孔最,循手臂內入寸口太淵走入魚際,出拇指尖端之少商穴。當兩臂如鳥張翅向左右展開,自己會感到脈絡中如小蟲爬行,呼氣盡而氣到指尖,以拇指,食指氣感較強,外感傷風,發熱咳嗽,痰涎上涌,背痛怕冷,呼吸急促而氣短尿頻而量少,皆可以「哂」字功治之。悲衷傷肺,患肺病者應戒之。
五.「吹字功」強腎,發音:吹(chui陰平)讀炊。口型:口微張兩嘴角稍後咧勁,舌微向上翹並微向後收(圖26)。動作:兩臂從體側經腰隙向前抬起在胸前膻中穴撐圓,兩手指尖相對應如抱重物(圖27。28),同時吸氣。呼氣讀「吹」字時,身體下蹲足五指點地,足心空如行呢地,兩臂隨之下落,虛抱兩膝(圖29),直至呼氣盡後兩腳跟稍用力,慢慢站起兩臂自然下落於身體兩側。然後依上述要領再做第二次呼氣讀字,共做六次為一遍。然後調息,恢復預備式。經絡走向(圖30):當念吹字時足跟著力,腎經之脈氣從足心湧泉上升,經足掌內側沿內踝骨向後延伸過三陰交經小腿內側出(月國)----窩,再沿大腿內側上行,貫穿脊柱入於腎臟轉注心包,經天地,天皇,曲澤,大陵,勞宮到中指尖之中沖穴。所以做吹字功時手心和中指氣感注強。腰腿無力或冷痛,目澀健忘,潮熱盜汗,頭暈耳鳴,男子遺精或陽萎早泄,女子夢交或子宮虛寒,牙動搖,發脫落,皆可練此字。
六.『嘻「字功理三焦。發音:嘻(xi陰平)讀希。口型:兩唇微啟稍向里扣,上下相對但不閉合,舌微伸有縮意,舌尖向下,有嘻笑自得之貌,怡然自得之心(圖31)。動作:兩臂由體側自然抬起,手心朝上,手指尖相對如捧物之狀,抬至胸口(膻中穴)(圖32),兩臂內旋翻手心向外,同時吸氣;向上托時呼氣讀「嘻」,托至頭部前上方,指尖相對,呼氣盡(圖33)。接著兩臂外旋變立掌手心朝里經面部,胸前下落(圖34),至乳房時兩手勞宮對乳中穴,指尖相對應,接著轉指尖向下(圖35。36),手貼身體沿膽經路線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再按上述要領重複做第二次呼氣讀字,共做六次為一遍。注意:高血壓患者,雙手不宜過頭,可向前上方推去,上托時稍快,下落時稍慢,意想湧泉穴。經絡走向(圖37):呼氣時足第四趾點地著意由膽經之末穴四趾爪甲外側竅陰穴,經丘墟,沿腿外側走外丘,陽關,環跳入股經三焦上行肩中沿臂外側經天井,支溝,外關至四指爪甲外關沖穴。呼氣盡兩手下落意領氣沿膽經下行至足四趾竅陰穴。練嘻字功呼氣時手無名指氣感強,下落時足四趾氣感強,這是少陽之氣隨呼氣上升與沖脈並而貫通上下,則三焦理氣之功能發揮,而臟腑之氣血通暢。三焦不暢,可引起耳鳴,眩暈,喉痛,咽腫,胸腹脹悶,小便不利,應多練「嘻」字(附參考圖38,39)。根據祖國醫學整體治療的理論,本五行相生之原則,六字訣全套練習每個字吐六次,六六三十六次,謂之小周天,早晨練三遍約四十分鐘,晚睡前練三遍。如配合「洗髓金經」早晚各練一小時,堅持百日成效自見。如某一臟器有病該字可多加一至三倍。但不能只單練一個字,以免引起不適。每個人在掌握了方法之後。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制定出自己的練功方案和練功時間。總之只要樹立和疾病作鬥爭的信心,下定決心持之以恆地鍛練,病弱的身體是可以恢復健康的。
六字訣治病強身的機理 祖國醫學認為,自然界五運六氣的變化,四時之冷熱乾濕和五行之生克影響著人的生理和健康。如春季易生肝病是因為此時肝氣上亢,秋天呼吸系統容易生病,是因為此時肺氣虛怯。所以應注意按季節鍛練身體。
我們的臟腑又同五行的生克制化聯繫在一起,所以練功的順序一般應按五行相生的順序進行,但又要依據個人身體的虛實再加以相生或相剋的重點練習。
臟腑的內部運動和經絡的運行受人體內外不同作用力的影響,而呼氣時用不同的口型可以使唇,舌,齒,喉產生不同的型狀和位置。從而造成胸腔,腹腔不同的內在力,影響著不同的臟腑。古人從長期實踐中總結出噓,呵,呼,哂,吹,嘻,六字的口型分別影響著肝,心,脾,肺,腎和三焦。呼氣時又用意念,動作,導引體外的氣血循經運行從而取得治病延年的效果。
總之,六字訣是用六個不同口型,按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應四時之變化,以呼吸,動作,意念的導引,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秘陰陽,祛病延年的目的。下面分述各種口型對各種疾患的醫治作用。 1. 呼氣用「噓」治肝病。肝屬木,應時於春,開竅於目,春逢萬物生長之際,容易發生肝陽上亢,肝病容易發作,於是會發生頭暈目眩,兩眼紅腫,兩脅脹滿,肝區疼痛,性情煩躁等一系列癥狀,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者此時可能加重或愈後複發。 肝實症表現為:胸脅脹滿,陽氣逆上,性格狂妄而易怒,頭劇痛,卧不安,小便癃閉,大便乾燥,疝氣腫痛,時發驚厥。 肝虛症則表現為:虛煩不眠,頭隱痛,時而欲嘔,嗌干乏力,大便稀,小便失禁,陽萎,子宮下垂,月經不調,顏面麻痹或鬆弛歪邪。 肝病以「噓氣功」平之,實症應瀉,心為肝子,可用「呵氣功」瀉之,虛症應補,腎為肝母,可用「吹氣功」補之。
2,呼氣用「呵」治心病。心屬火,應時於夏,開竅於舌,夏日火熱炎蒸,心火上炎,則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出氣灼熱,心煩不安等症時有發生。 心實則表現為:咽干口渴,心絞痛,胸脅脹,尿色黃,心悸,心陣痛,腋下痛。心虛則表現為:心悸,怔腫,失眠,盜汗,神經衰弱,動則心慌。 心病應以「呵氣功」平心火,雞鳴而起,徐徐呼「呵」,呵之不平則為心實,實症應瀉,脾為心之子,可練「呼氣功」心瀉心火,再做「吹氣功」以補腎水,是謂心腎相交,水火既濟,此為取坎填之功,收效頗著。 3. 呼氣用「呼」治脾病。脾(胃)屬土,應時於四季之末十八天內,故名為中宮,開竅於口。脾虛則發生飲食積滯,消化不良,腹痛腹脹,出臭氣,吐酸水等症。 脾實則出現:嘔吐,噫氣,腹脹,黃疸頭痛發熱,下痢吐水而肛門灼熱。 脾虛則出現:四肢無力,心煩不眠,黃胖而浮腫,大便不成形等症。 脾病,可用「呼氣功」治之,心為脾母,若「呼氣功」感到力量不足,則再作「呵氣功」以加強脾胃之消化功能,若由於肝氣鬱熱而引起的脾胃失調,則用「噓氣功」平肝後,再用「呵氣功」健心以補脾。4. 呼氣用「哂」治肺病。肺屬金,應時於秋,開竅於鼻,秋天氣侯涼爽,然有炎夏蒸熱之餘威而乾燥,此時毛竅收斂,鬱熱未消,極易存留於肺經之內,應以「哂氣功」清洗肺經中之鬱熱。 肺氣實則胸滿,肩背疼,風寒感冒,小便色黃數頻。 肺氣虛則肩背疼痛而怕冷,呼吸急促而氣短,小便數頻而量少。 若肺氣虛弱易受外感,應用「呼氣功」健脾而補肺,此謂培土生金。5. 呼氣用「吹」治腎病。腎屬火,應時於冬,開竅於耳(及二陰),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關係於生殖系統的一切疾患,腎主骨,其榮在發,又主目內音子之光,所以腎有疾則耳聾,眼花,發脫落,齒動搖,易恐易驚。 腎氣虛則面現黎黑,心悸而氣短,腰疼,腿軟,驚悸怔忡,遺精陽萎,女子帶下,月經不調,足心發熱而下肢發冷,做惡夢而驚醒。 虛火上炎則口熱,咽干,心煩咽腫,腹滿尿赤,甚至下痢,浮腫。 冬主藏閉,腎宜固精,腎之府在腰,腎之邪在(月國)---,固腎應用「吹氣功」,肺為腎之母,肺屬金,金能生水,若腎水虧損,應以「哂氣功」補之。若相火旺盛,口乾心煩,小便赤黃而澀痛,則應以「嘻氣功」平之。6. 呼氣用「嘻」理三焦氣
三焦主相火,為六腑中最大的腑,其根在命門,與各臟腑經絡的關係極為密切,是全身通調氣機的道路。三焦有病,常表現為氣滯淤塞,因而寒熱往來,口苦胸悶,噁心腹脹,小便赤黃。 三焦實則表現為:咽腫,喉痛,塞熱,耳鳴,耳聾,下頷病,腋下腫,小便不利,胸脹悶。 三焦氣虛則表現為:耳鳴,自汗,眩暈。 三焦不暢則用「嘻氣功「通利之,可收調營衛,而解表之效,再用「呼氣功」助胃氣則諸病皆除,不治而愈。
怎樣自練六字訣 北京市海淀區體委氣功輔導站 一, 六字訣流傳已千年,「六字訣」古已有之,是儒,釋,道,醫都推崇的一套祛病延年的養生功法。南北朝時期的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中,就敘述了六字訣能治病延年。他說:「凡行氣,以鼻納氣以口吐,微而行之,名曰長息。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為吸之,吐氣六者謂吹,呼,嘻,呵,噓,哂,皆為長息吐氣之法。時寒可吹,時溫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風,呼以去熱,嘻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滯,哂以解積。」 唐代名醫孫民邈編寫的六字訣《衛生歌》,明代太醫院的龔廷賢說:「以呵字治心氣,以呼字治脾氣,以哂字治肺氣,以噓字治肝氣,以吹字治腎氣,以嘻字治膽氣,此六字訣,分主三臟六腑也。」 還有其他一些朝代的高儒,法師也都有這方面的論述,所以「六字訣」;能益壽延年,為歷代醫家所承認。馬禮堂老先生是有名的中醫,他研究了歷代的有關著述,整理了現在推行的這套「六字訣」功法。 二.練習的基本方法和步驟:第一,掌握好松靜自然,這是氣功鍛練的共同要求。松,是指明身體各個部位從關節到肌肉都要作最大的放鬆,放鬆後才能達到「氣遍周身不少滯」。松不是軟而是舒松。靜,指意要靜,凡人皆有所思,我們要求在練功時,把放出的心暫時收回來,用一念代萬念,自然,就是動作協調平衡,不強求。強求就容易出偏差。 第二,吐字應從出聲到意境。從歷代有關「六字訣」的記載看,有的主張念出聲來,有的則主張「葉珠勿令耳聞」。根據馬老的臨床經驗和我們教功的實踐,初學時,一定要吐字出聲,這樣可以通過發音掌握口型,並使順達。 另外,初學者發聲比不發聲的收效快;等到口型準確了,腹式呼吸也掌握得比較好了,練功的人會自然發聲漸微,而且有的會感到有一股氣流通行身體上下,有的感到麻脹,有的感到涼,有的感到熱,有的感到舒松。 第三,掌握好呼吸。氣功鍛練中的調息就是調整呼吸。呼吸是練功的重要環節。「六字訣」採用腹式呼吸,吸氣時不著意,吐氣時要求收腹,提肛,縮腎(環跳穴處肌肉內收)體重後移,腳後跟著力(踵息法),使橫隔膜上移。待氣呼盡,然後輕合嘴唇,自然吸氣,小腹也自然隆起,全身盡量放鬆。 第四,意念與動作導引。柔和的動作導引,可使肢體關節放鬆,大腦入靜。導引動作要自然,切忌用力。並做到氣盡式成,使氣不滯而順達。吐氣時的意念活動是在口型,呼吸和導引動作都掌握以後,先簡單地按要求意守某個臟器(如念噓字時內視肝區),待熟練後,才能在念字時做到意念隨經絡循行。但不能夠強求,否則就可能胸悶或頭暈。所以不能急於求成,俗話說。功到自然成,意念導引更是如此。待有氣感後,則意氣相依,意隨氣行,另有一種舒適難言之佳境。 第五,學習步驟。自學者可分步進行練習。比如:第一步以十天時間(每天累計練功時間不少於兩小時)練預備式;第二步以十天時間加練六個導引姿式;第三步以二十天每加練呼氣讀六個字;第四步以二十天再加順腹式呼吸;第五步以二十天再加練以意領氣;第六步以二十天全面練習深入體會掌握功法取得效果。這種安排即通常所說的百日功。如果要領掌握得好便可收到明代太醫院龔廷賢的所說的「當日小驗,旬日大驗,年後百疾不生」的功效。http://blog.xoyo.com/qyqaz/article/113457.shtml 六字訣功法圖解 2009-10-09 作者:中國健身氣功協會 來源: 瀏覽次數:3144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