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增廣》的讀書之道

《增廣》的讀書之道

成志

《增廣賢文》是一種普及的啟蒙教材,是一本格言和諺語的彙集。本書成書於何時,尚不十分清楚,可以肯定的是:清朝已經比較流行,在全國老百姓中的影響特別大,幾乎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許多人還把它作為一種語言訓練的教材,所謂「學了《瓊林》會讀書,學了《增廣》會說話」。在廣大的農民群眾中,《增廣賢文》與《三字經》、《百家姓》有同等的威信。

與《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相比,《增廣賢文》的對象是最普通老百姓的子女,培養的目的並非仕人,而是廣大農民與城市平民。可以說,這是一個最基本的掃盲教材!

《增廣賢文》是怎樣看待讀書的呢?既然是一本普通老百姓的啟蒙教材,學習《增廣賢文》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學而優則仕」,而是學會做人的道理!全書的主要內容是如何明理、修德、立身,這些方面的格言與諺語收集得最多。它對讀書有許多獨到的見解。

讀書是公認的至寶。「晝坐惜陰,夜坐惜燈。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這就是普通百姓讀書的原則:在白天要抓緊讀書,不要浪費時間;晚上的時間更加珍貴,閑坐就浪費了燈油。讀書要用心用意,「一字值千金」,讀書是何等的重要啊。在舊社會,我家裡很窮,不可能送我進學校讀書,更不可能夢想通過讀書去當官。祖父稍認得幾個字,是他教我讀了不太著名的啟蒙教材《全家保》的。其中有兩句:「勤儉立身之本,耕讀保家之基。」至今還記得清清楚楚,影響了我一輩子,大學畢業之後參加了工作,仍然參加體力勞動。農民的原則就是:憑勤儉立身,靠耕讀保家!

當然,普通老百姓也有夢想,能夠當官也不錯啦。「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聞。燕雀那知鴻鵠志,虎狼豈被犬羊欺。事業文章,隨身消毀,而精神萬古不滅;功名富貴,逐世轉移,而氣節千載如斯。」「十年寒窗無人問」,當然有窮人讀書的意味,也是指讀書人貧寒,不相識的人也不會來拜訪,叫「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聞」是指考中舉人,或進士及第,接著就要當官了,皇帝詔告全國,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了,許多人慕名而來,進行拜訪的人就多了。這裡的「鴻鵠志」,既是考取功名,又是修養品德——既是「精神」,又是「氣節」,主要的還是後者。「事業文章」,「功名富貴」是短時期的,都會隨著生命的結束而消亡與轉移,只有「精神」與「氣節」,才會萬古長存。這就是讀書的功效。

知行結合,耕讀同行,是古人讀書立身、強家的兩大準則。學而不尚實行,馬牛而襟裾。求生富貴,須下苦功夫。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增廣》如此說,是有道理的。儒家是重視實踐的,學了就要實行。否則就是裝樣子,有如牛馬穿衣服一般,假裝斯文。如果要使家庭富貴,就要勤奮耕種與刻苦讀書。現在的生活來源遠遠不再是種田了,工作也不只是當官一行,範圍已經更加廣泛了。也就是讀書的用處更加廣泛,工、農、兵,行行要讀書;醫藥、科技、文化、教育、司法都是知識分子的行當。讀書是古今相同的,今天對讀書的需求更加緊迫。讀書是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工作時還要讀書,是為了更好的工作。工作與讀書,結合得更加緊密。

有一段文章對讀書的道理闡發得更全面:「訓子須從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學初。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茫茫四海人無數,哪個男兒是丈夫。要好兒孫須積德,欲高門第快讀書。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積金千兩,不如一解經書。」讀書能使人變得聰明,懂得禮義,能夠強身、保家。古人在很早時就重視胎教的,但對胎教的理解不準確,認為在懷孕期間,孕婦的行為要嚴格遵守禮義,不得有違反行為。《小學》是最古老的啟蒙教材,讀書是從讀教材《小學》開始的。古代主張男女都要讀書學習,但男女教材不同,重視程度有異。女性有專門的《女兒經》,讀書不是為了當官,而是明禮。如果不讀書,「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自諭,任怎麼強調都沒有錯,只是罵人就不對了,表現了對勞動人民的鄙視。讀書能使人聰明,懂得禮義,所謂「知書達理」啊!「欲高門第快讀書」,有讀書當官的意思,也是指提高家庭地位。「積金千兩,不如一解經書。」不僅說明了讀書的重要,還暗含著讀書也是積累財富。

貧不賣書留子讀,老猶栽竹與人看。」古時候的書很珍貴,一般人買不起。現在是用電腦排版,直接輸入印刷機,出書容易得很。但在鉛印之前,是用木板雕刻的,用手工印刷的,都不容易!價格就高了。還有一種,就是用手抄寫而成。我小時候所讀的那本《全家保》,就是用手抄寫在紙上的。這兩種都昂貴,一般人是一代傳一代。所以,這是給後人的寶貴遺產,不能隨便賣掉。

讀書在人生中佔有何種地位?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少而寡慾顏常好,老不求官夢亦閑。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這種生活好啊,少而寡慾,老不求官!做什麼?就是讀書!「人無兩度再少年」,人的年齡是不可能重來的,這就告訴我們要珍惜自己的青春,把自己生命的分分秒秒用到讀書上去吧,沒有什麼書沒讀過呢!人一輩子,就是要讀書,不做虧心事!

讀不讀書,完全是兩個樣子。「人學始知道,不學亦徒然。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人,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懂得道理;愚昧和下賤者,不學習就會自以為是,專斷獨行。真正的富貴是飽讀詩書,懂得了道理,看透了世界,可以過神仙般的生活啦。

書中說盡好道理,書香門第高人多。《增廣》就說:「世間好語書說盡,天下名山寺佔多。積德百年元氣厚,讀書三代雅人多。」不無道理。「說盡」了有點誇張,以後還會有新書說新道理啊。但書中確有無窮的道理。書,一輩子都看不完;道理,一輩子都學不完。要形成讀書風氣,確實要三代才能實現,我們這一代是關鍵,能管兒女,能指導孫子。三代以後呢,雖然形成了讀書的家風,也不能萬事大吉,要代代堅持!

不學無術,讀書便佳。」不錯!不進行學習,就不可能有專業技術;只要能夠多多讀書,就好。開卷有益,從來就是這個道理。

講學不尚躬行,為口頭禪;立業不思種德,如眼前花。」學了懂了道理就要實踐,是儒家的一貫學風。不親身躬行,只是空談,又有什麼用呢?道德修養也是一樣,「業」要以「德」為基礎。

言易招尤,對親友少說兩句;書能化俗,教兒孫多讀幾行。」一少一多,說到了要害。言多必有失,少說幾句就能免禍。書能夠化民成俗,讓子孫有個好思想,好道德,好習俗,要多讀啊!

學者如禾如稻,不學者如蒿如草,唇亡齒必寒,教弛富難保。書中結良友,千載奇逢;門內產賢郎,一家活寶。」以禾稻與蒿草來比喻讀書與不讀書,是十分恰當的,禾稻是有用的,人賴以活命;人不能吃蒿草,只能喂牛馬。不讀書(教)就如唇亡齒寒,不能保持家庭的富強。以書為友,一家成為賢人,全是活寶啊!把讀書對保持家庭長盛不衰的作用表達得十分清楚。

讀書而寄興於吟詠風雅,定不深心;修德而留意於名譽事功,必無實證。」說到今人的要害了。讀書並不是表現文雅,裝裝樣子,而是修養道德;修養道德並不是求取名譽,而是提高自己的品質。

讀書與家庭富貴是什麼關係?祖宗富貴,自詩書中來,子孫享富貴而賤讀書;祖宗家業,自勤儉中來,子孫得家業而忘勤儉。」《增廣賢文》的這些道理對目前的某些國人特別有現實意義。現實的社會生活有太多的迷霧,家庭的人興財旺,情況十分複雜。父母富貴兒女也富貴,拼老爸強過拼讀書,把讀書與家庭富貴的關係掩蓋起來了!其實,這是歷史的逆流,將權力視為個人資產的時期總會過去的!

《增廣》還說:「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則盛德日新;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則孝行自篤。」可能古人中也有許多人如今人一樣:溺愛錢財勝過摯愛讀書,寵愛妻子比過孝敬父母!如果反過來,社會怎麼會物慾橫流!摯愛讀書,明理;孝順父母,首善。就會成為社會風尚,國民的道德素質提高了,就國泰民安啊!

《增廣》還說:「學須靜,才需學;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靜」、「學」二字十分重要。靜,主要是靜心,不能三心二意,想東想西;環境靜是好的,但不是決定因素,決定因素是心靜。靜是學的條件,學是才的條件。不刻苦學習就不可能有廣泛的才能。心不靜,思想不專一,有雜念,就沒有什麼辦法完成學業!才的條件是學,學的條件是靜。不專心致志,則不可能學好的。

《增廣》還說:「不患老而無成,只怕幼而不學。」過去的學習經常講大器晚成,真正的大才要到晚年才會表現出來。成不成大器,不必考慮。要考慮的是幼年(現在的青少年時代)時是不是認真刻苦讀書了。我們說終身教育,並不否定青少年時期是學習的最好時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這裡的努力,是指刻苦讀書。老而無成,後悔是沒用的。「只怕幼而不學」,是前悔,什麼事都要想在前面,採取預防措施,才不會出現壞結果。

從《增廣》看,講了許許多多必須讀書的道理,很實際,也很實在!反覆強調讀書的好處。一般老百姓的讀書目的十分明確,主要就是為了明理、修德、強家。當不當官,不是基本要求,也不是首要任務。與今天以考取大學為唯一目的的應試教育相比,大相徑庭。如從社會需要考慮,前者利於社會的安定和諧,後者的落榜者與失業者,成為了社會的莫大負擔,也會成為社會不穩定的因素之一!教育太功利主義,上不利於國家,下無益於自身。


推薦閱讀: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原來這麼有科學根據
《不做教書匠》讀書隨筆
讀書筆記——草書《古詩四帖》作者之辨
我喜愛的讀書名言警句 .
讀書真好---勸讀美文十篇

TAG: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