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脫歐後:世界走向新冷戰格局?還是多極化?
06-21
清湖漁夫:作者介紹:一個社會底層的草根知識分子,位卑未敢忘憂國。希望自己的思考能夠成為這個民族的一點星火,和眾多的愛國者一起共同憂思,匯聚成民族崛起的思想火炬。2016年6月23日,英國舉行全民公投,就英國應該繼續留在歐盟還是脫離歐盟進行抉擇。時隔23年之後,英國將成為首個脫離歐盟的國家。英國脫歐的全民公決,從表面上看似乎是西方民 主政治的又一個「碩果」,但是我們不得置疑的是,英國的脫歐之旅,就真的那麼好走嗎?而且因為英國脫歐,使得歐盟和歐元的命運更加多舛,也對全球戰略格局的演變帶來了更加深刻的 影響。本文就此談一些個人看法,就教於讀者。 歐盟與歐元誕生的背景 1990年4月,法國總統密特朗和德國總理科爾共同提出歐洲聯盟的戰略構想,目標是:實行共同的外交、防務政策,進一步擴大歐共體超國家機構的權力,擴大歐洲議會的權力,使其由原 來的諮詢和監督機構變成部分的權力機構。1991年12月9~10日,第46屆歐共體首腦會議在荷蘭馬斯特里赫特舉行,與會國通過並草簽了《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條約》和《政治聯盟條約》,即 《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該條約於1993年1月1日起生效,為歐共體建立政治聯盟和經濟與貨幣聯盟確立了目標與步驟,並規定最遲於1999年1月18在歐共體內發行統一貨幣,實行共同的對外與 防務政策,擴大歐洲議會的權力。 法國總統密特朗和德國總理科爾之所以提出歐洲聯盟的戰略倡議,並且被歐洲諸國迅速認同和付諸實施,絕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與當時全球戰略背景密切相關的。隨著蘇聯解體和 美蘇冷戰格局的結束,歐洲國家目睹了美國對一個具有歐洲傳統的超級大國--蘇聯的摧毀過程,其手段的無所不用其極和根據殘酷的叢林法則進行爭鬥的結果,使得參與其中的歐洲各國寒氣 被體--如今倒霉的是蘇聯,下一個是誰?「狡兔死,走狗烹;俊鳥盡,良弓藏。」歐洲國家為了避免各自淪為美國下一個獵殺的對象,千年分裂與爭鬥的歐洲各國集體「突然轉性」實屬事出 有因,它們被迫開始走向聯合圖存的自主發展道路。 上個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也正是美國經濟轉向金融化的奠基時期,在此期間,美國壓迫日本接受「廣場協議」,在短短數年中對這個東亞盟友開啟了金融「剪羊毛模式」,日本三十 余年的財富積累因此經歷一場浩劫,導致日本經濟在上個世紀90年代深陷泥沼而無法自拔。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爆發;美國在一手導演蘇聯崩潰後依然對繼承前蘇聯主要戰略遺產的俄國 窮追猛打;通過導演危機,將前蘇聯大半個世紀的財富積累和國力基礎洗劫一空。日本經濟的一蹶不振和前蘇聯的徹底倒下,加之中國經濟的體量當時尚小,歐洲諸國還目睹了美國對東南亞 國家集體剪羊毛的新手法運用;這一切都刺激了歐洲聯合進程的加速和歐元於1999年的誕生。 歐盟與北約,美元與歐元 北約組織成立於1947年,也是美國推動冷戰格局形成和最終搞垮蘇聯的戰略工具。這個軍事同盟組織的存續,始終是以前蘇聯和後來的俄羅斯聯邦為假想敵的。只要假想敵存在,這個軍 事同盟組織在美國的操縱下就能夠存續;只要這個軍事同盟組織存續,那麼歐洲大陸就是美國與前蘇聯和後來俄羅斯進行軍事對抗的前沿地區。隨著前蘇聯的解體和後續俄羅斯聯邦共和國的 國力大幅下降,對以美國和歐洲國家為基本成員的北約而言,東擴以擠占前蘇聯戰略空間可謂因利趁便。在三次北約東擴過程中,不僅北約東擴,而且歐盟也開始東擴;不僅歐盟東擴,而且 歐元區也在擴大。 隨著歐洲國家對美國的戒心日具和歐盟自主意識的提升,北約的軍事作用和歐盟的利益訴求也就開始產生衝突。第一次北約東擴,以科索沃戰爭為標誌,由於俄國勢力從東南歐退出而結 束。而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北約東擴過程中,因為俄國的強硬反擊,北約和歐盟的組織目標衝突也就開始凸顯,同時作為北約和歐盟成員國的歐洲國家在對俄政策上與美國的分歧開始表面化: 歐盟東擴自然可以,但是歐洲不能成為美俄戰爭的前沿!在俄國肢解喬治亞和烏克蘭的過程中,歐洲國家集體否決了北約對俄動武的選項。 在新世紀以來,以美軍和美元為標誌的軍事和金融成為美國維繫全球霸權的兩個車輪。歐盟和歐元的誕生對美國的全球體制構成了現實的威脅。對美國而言,既然有了北約的東擴,歐盟 的東擴就似乎沒有必要;既然有了美元的世界流通,歐元也應該是多餘的!拆散歐盟和打垮歐元的企圖,不僅從美國操縱希臘債務危機上可以看到,也可以從歐債危機和對歐元匯率的屢屢攻 擊上看到。在屢次對歐盟和歐元的攻擊收效不大的情況下,策動英國脫歐和從政治上瓦解歐盟也就提上了美國的議事日程。 英國脫歐公投前的歐洲局勢 因為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以及新世紀以來美國經濟在經歷世紀之交網路經濟的高潮後步入危機軌道,美國國力開始持續相對下降。隨著歐洲聯合進程的發展,歐盟與北約之間的張力雖 然在發展,但是因為二戰條約對德國的限制和新歐洲聯軍尚處於襁褓之中,沒有公開向美國「說不」的底氣,歐盟暫時還無法突破美國的政治控制。不過因為美國在對俄問題上屢屢受到歐盟 的掣肘,「北約」這個軍事同盟組織的功能也出現了失能:如果北約的集體行動不符合歐盟國家的整體利益,那麼美國也就無法像冷戰時期一樣,在摻雜美國私慾的情況下隨心所欲地使用「 北約」軍帽。拆分和直至最終解散歐盟,對歐洲諸國分而治之並強化控制,才有可能使「北約」這個軍事同盟組織按照美國的意志開始恢復功能和復活。 儘管歐洲國家同樣步入危機之中,這個地區的經濟實力和財富積累,在數十年的歷史進程中並未受到如同美國戰爭消耗、日本被大規模搶劫那樣的嚴重消耗。美國因此不僅可以在政治上 拆分歐盟以維持美國的全球強權政治,而且在對這些國家強化控制後,也可以掠取它們的經濟資源以支撐美國的全球軍事體制。2016年4月25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再次呼籲:北約成員國軍費支 出應達GDP的2%, 歐洲的敘利亞難民潮和利比亞難民潮仍然在持續發展,給歐洲諸國帶了諸多的社會與經濟問題。難民潮問題的產生,既有美國的刻意製造和造亂子後甩手不管的原因,同樣也有歐洲國家 因為自身的野心和貪婪而盲目跟從美國利比亞和敘利亞政策的緣故。伴隨難民潮而來的同時還有ISIS等中東恐怖組織的隨之入歐,而ISIS等恐怖組織的興起和入歐,又與美國資本財閥之間存 在說不清道不明的糾葛。 在美國經濟深陷危機、財政拮据、軍費緊張的情況下,美國今年以來不僅未削減歐洲駐軍,反而再次宣布向歐洲增兵。不過在明眼人開看來,與其說美國有限的對歐洲增兵是針對俄國的 ,不如說的是針對歐洲國家、特別是德國的!對於俄國而言,美國有限的增兵根本無法改變美國和俄國之間的軍事對峙態勢,俄國趕一萬隻羊是趕,趕一萬一千隻羊同樣是趕。如果將美國對 歐洲反恐的「關心」、向歐洲增兵以及ISIS等恐怖組織在歐洲的擴大活動相互聯繫起來,美國對歐洲的現實威懾與控制的手法也就是明面上的美國駐軍與暗地裡操縱歐洲ISIS結合使用,目的 自然是壓迫歐洲國家屈服。 英國和法國一樣,既是歐盟的創始成員國,又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但是因為英國的對歐洲大陸的實行離岸平衡的外交與戰略傳統,英國卻不是歐盟的核心成員,也拒絕加入歐元區。英國 因為在歐盟的邊緣化地位和拒絕加入歐元區,在歐盟內部因話語權和利益的限制,與法德兩國爭執不斷,全民公投也就成為英國與歐盟屢屢討價還價的籌碼。雖然在此次公投前美國控制的媒 體和英國本國媒體掀起一股炒作英國關於留歐抑或脫歐的輿論風潮,但是英國與歐盟的現實關係狀況,為美國插手其間提供了機會和餘地。6月23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約翰·科比表示,美國 國務卿克里希望,美國將受邀參加歐英談判進程。他說,「英國脫歐的過程需要一些時間,它會很漫長。國務卿希望,美國能受邀加入該談判進程。…國務卿相信,美國同歐英的關係將依舊 牢固。」某種程度的快意之餘,美國既想做歐洲的調停人和仲裁人、還想做英國脫歐的監督人的心思昭然若揭。 媒體狂潮:市場劇烈動蕩和英國社會對立 耐人尋味的是圍繞英國脫歐展開的國際媒體輿論狂潮。目前大多數跨國媒體掌握在誰的手中,還有他們具有什麼樣的輿論傾向,似乎不言自明。因為媒體的立場和利益指向,所謂客觀、 公正的媒體的存在,就像夏蟲不可語冰一樣。圍繞英國脫歐問題,相關的國際勢力通過他們掌控的媒體,挖掘其中的價值。 英國脫歐首先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的一個噱頭,英國民調數據的變化,英國主張留歐的女議員被槍殺,直到脫歐公投結果的產生,劇情跌宕起伏,情節峰迴路轉;國際金融市場的悲喜劇也 是倏爾互換,有心的資本勢力,一方面操縱媒體使得英國脫歐的噱頭牢牢吸引住世界眼球,並且極力論證這些所謂的「消息」與「市場和經濟波動」的所謂關聯,引導市場預期的走向;另一 方面則在全球金融市場體系布局,上演做空翻多的拿手好戲,多空通吃。很顯然,就英國而言,這個國家還沒有那麼大的經濟體量和影響力,以致於讓世界金融市場開始蹦極;使得市場蹦極 的只能是利用英國脫歐進行市場淘金的勢力。在單個的某個市場,這種波動浮動和投機規模或許不起眼,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全球性起伏和廣泛布局,同樣能夠成為剪羊毛的一次絕佳機會。 我國的股市居然也追隨著境外的這種詭異潮流而動。 英國脫歐,對英國社會和政治的影響也未必是健康的。英國脫歐公投這種「全民政治民主遊戲」,首先玩成了民粹化的鬧劇。就英國的普通國民而言,他們未必清楚地知道所謂英國與歐 盟之間關係的所有利益維度,英國國家利益和他們切身利益的關係,他們或許也並不清楚英國媒體的噱頭炒作的意圖以及噱頭底下究竟包含什麼。公投投票的程序設計自然利用了人們的從眾 心理,而且結合著媒體片面理由的誤導;民粹情緒和整個社會的莫衷一是,一旦開始左右英國政治和國家治理選擇,並不清楚自己需要什麼和可能會因投票得到什麼的人們,其政治投票的隨 意性和善變性也就表露無疑。 民粹情緒泛化和媒體輿論狂潮的波瀾迭起,客觀上也推動了英國社會分裂為脫歐和留歐的兩大對立陣營。雖然投票脫歐的人們獲得了微弱的優勢的,但是優勢並不大。本次脫歐公投共有 382個選區,投票從當地時間23日早上7點一直持續到晚上10點。根據英國選舉委員會公布的數字,共有4649.9萬人登記參加此次公投,超過去年英國大選時的4635萬登記選民人數,創下了歷 史新高。媒體輿論狂潮後面是英國精英階層因為利益上的對立,實際上也是英國資本勢力集團內部的對立;這種對立通過媒體的刻意傳遞和渲染向社會蔓延,也就擴展為社會心理和情緒的對 立;一方面撕裂了英國社會,英國社會的糾結因為和歐洲大陸的歷史與現實關係,將會持久存在;另一方面,英國政治會在這種對立中漸失行動的方向。 英國的「日本化」 二戰後的英國對美國實行跟隨戰略,以謀求國家利益最大化,這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美英特殊關係」。英美兩國的苟合不是因為他們的所謂類似的價值觀,而是因為他們各自的利益 需要。英國在歐洲大陸的邊緣遊離,一方面是因為美國需要這樣一個抓手,以插手歐洲內部事務。另一方面也源於英國對歐洲大陸國家實施隔岸平衡戰略的傳統;雖然英國是歐盟誕生的創始 成員國,但是與作為歐盟核心的法德兩國的利益屢屢出現分歧乃至糾紛,遊離於大陸之外的心態在歐元區問題上尤為彰顯。 英國從歐盟脫離,在歐洲政治上處於孤立狀態,而遊離於歐元區之外的英鎊,本來就相對脆弱,在脫歐之後,英鎊就更加脆弱了。這同時意味著英國抗衡美國的能力大幅下降;美國一方 面可以將英國作為攪局歐洲的工具,另一方面就是將英國作為美國剪羊毛對象的可能性大幅增加了。英國呆在歐盟內部,在國際政治上還有機會獲得歐洲大陸國家一定程度上的支持,但是在 脫離歐盟後,英美特殊關係的內涵同樣會發生英國難以估量的變數。在西方叢林法則的世界中,如果說英美之間具有高度的互信,就言過其實了;國家關係變化是以實力和利益為轉移的;也 就是這些所謂價值觀相近的國家挑起了兩次世界大戰,它們為了各自的利益同樣殺得天昏地暗,彼此之間毫不留情。早在1992年,索羅斯就曾經狙擊過英鎊,因此擊敗英格蘭銀行,將英國的 國家「外匯平準基金」洗劫一空;這不過是從那以後再次做空英國戲碼的預演。而如今在英國脫歐公投的靴子尚未落地之際,美國信用評級公司標普和惠譽就迫不及待地降低英國信用評級展 望,而國際金融大鱷索羅斯則開始唱衰英鎊。 英國脫歐首先是英國首相卡·梅倫在上台前競選時提出來的,英國現政府因此也屢屢被美國通過蘇格蘭獨立公投問題擠兌。關於留歐和脫歐的話題,英國政府也只好屢屢提起,一方面有 來自大洋彼岸的暗中壓力,另一方面不過是卡·梅倫政府和歐盟討價還價的籌碼。英國脫歐,雖然英國與歐盟內國家的經濟關係暫時不會出現大規模地倒退,但是英國在政治和國際戰略上, 與歐盟的關係將被逐步解構;對卡·梅倫政府而言,如今脫歐公投可謂是玩脫了劇本,英國和歐盟之間斗而不破的組織關係終於被撕裂。6月24日,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讓 -克洛德?容克、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荷蘭首相馬克?呂特發表聯合聲明稱,歐盟各機構領導人主張儘快辦理英國脫離歐盟的手續! 英國脫歐後的情形與東方的日本類似。在地緣戰略上,英國和日本都成為大陸之外的「離島國家」,英國在脫離大陸後被美國更深度的控制,似乎成為美國對歐亞大陸進行戰略遏制的另一個橋頭堡或者攪局的跳板;同樣作為美國盟友另外的悲催一面是,成為經濟金融化之後美國的奶牛或者剪羊毛的對象。英國成為大西洋上的日本的前景,在此意義上是可期的。 英國在脫歐之後的路,就那麼好走嗎?這恐怕也是卡·梅倫在公投結果出來後立馬宣布三個月後辭去首相職務的原因。 世界是走向新冷戰格局?還是走向多極化? 歐洲老牌列強對二戰後雅爾塔體制推動歐洲碎片化的真實用心可謂心知肚明,這也是作為歐盟核心的法德兩國從二戰後不久就開始策動歐洲內部聯合進程的根本動因;只有漸漸去美國化和歐洲聯合,才有在未來多極化的世界中爭取話語權和自主、成為其中一極的唯一希望。英國鑒於北愛爾蘭問題和蘇格蘭問題被美國暗中插手,同樣對美國推動英國碎片化的企圖感同身受。雖然英國屈於美國的壓力,不得不與歐盟在去留問題上屢屢演戲,斗而不破的對手戲情節多次在英國國家利益的最後底線前悄然回縮。遺憾的是,這個老牌「民主」國家卻對政治民主遊戲滑向民粹化的危險性掉以輕心,即便是在上台競選時將「英國脫歐」作為競選承諾的卡·梅倫首相,在公投結果出來後也是愕然色變。 英國脫歐進程啟動,對歐洲聯合所形成的邦聯體制的衝擊是廣泛而深遠的,儘管這種體制在政治上具有天然的弱點和不穩定性。對於英國脫歐前景的戰略考量,儘管歐盟已經做好了最壞結果的預案,對英國公投結果失望還是顯而易見的。為了對沖美國在戰略上對歐盟的步步緊逼,德法兩國一直未放棄同俄國溝通的諾曼底模式,並且歐盟內越來越多國家也認為徒具形式的對俄制裁應該取消,以穩住俄國。對於全球的另一個大國勢力中國,歐盟一方面對中國企業在歐洲大陸的的收購潮視而不見,另一方面,德國總統和總理相繼來華,而為了推動16+1機制,習總訪問東南歐國家的行程也恰恰在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過後,頗具尋味。 雖然國際媒體將脫歐的輿論浪潮卷向了歐洲大陸國家,一些國家內部也出現了脫歐和留歐的討論,這些也可以理解,畢竟美國在歐洲經營了近一個世紀。不過,從1953年開始以德法為首、以前歐共體國家為政治和經濟基礎的歐洲聯合進程,即便遭遇一些挫折,歐洲大陸國家聯合圖存和圖謀成為多極化時代的世界一極的努力也不會輕易放棄。因為他們清楚,一旦歐盟解散和歐元消亡,亞洲金融危機的連環套故事,同樣會在他們身上發生。一個清洗了三心二意的不堅定分子的歐盟和歐元區,抱團應該更加緊密。 冷戰結束後,美國之所以將體量大為縮減的俄國列為美國和歐洲的共同假想敵,不過是在為繼續控制歐洲和對北約鞏固和擴容,以維護自身的全球霸權。而這種企圖在後兩次北約東擴過程中遭到了歐盟的掣肘和挑戰。歐盟所聚合起來的經濟和金融勢力,也使得美國對歐金融戰遭到明裡暗裡的抵抗,戰果不佳也就無法為美國的全球軍事體制提供足夠的輸血。從希臘債務危機 、歐債危機和英國脫歐,美國就拆散歐盟施展的手腕可謂花樣翻新;只有搬掉了歐盟這個北約的最大絆腳石,北約的全球軍事功能才能充分恢復,並且通過從肥得流油的歐洲國家身上吸血,美國霸權才能滿血復活,再度恢復到鼎盛時期。在東方,因為中俄兩國的相互戰略靠近和策應,上合組織和金磚國家組織的成形,如果加上一個重新收編歐洲國家之後的新「北約」,必然地將世界推向新的冷戰格局。世界似乎有可能重新回到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情形,不過中蘇的角色可能互換;這也是美國人所希望的結果。 在當今的世界,中歐之間雖有一些歷史恩怨,但並無直接的戰略衝突。一個聯合和崛起的歐洲存續越久,美國的全球霸權也就衰落得越快,美國也就越快淪為地區國家,這符合中國的全球利益。如果美國打壓和拆分歐洲的企圖得以逐步實現,那麼作為多極化過程中一極的歐盟在全球戰略格局中的作用被弱化,甚至作為一極被消失,中國面臨的全球戰略壓力也就空前加重了;即便在新冷戰格局中我們最後贏了,戰略代價相對於多極化的前景,無疑會非常高昂。附帶指出的是,我國以「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為藍本的的全球部署才起步不久。 如今的媒體和網路上有很多意見都傾向性認為,英國脫歐對我國有利。不過他們將視野僅僅局限於經濟上的短期利益。誠然,英國和歐盟為了自立圖存、去美國化和和維護自身的國家利益,必然地會在中美之間採取騎牆策略,以左右逢源。即便歐盟和英國因為自保需要而更加有求於我們,不得不在經濟上對我們讓出更多利益,這些利益也遠遠無法抵消我國因為應對全球戰略棋盤上的變局而付出的代價。如果我們緊盯著中英之間的經濟利益和人民幣離岸中心問題,我們同英國一樣,同樣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因為全球戰略和政治博弈的原因,這些所謂的經濟利益會像蛛絲一樣被輕易地抹去。 英國脫歐後的世界,可能再次處於十字路口:是走向多極化?還是走向新的冷戰格局?不僅脫歐的英國和被脫歐的歐盟,而且東方的中國和俄國,所有與此相關的政治勢力可能都已有英國脫歐的相關預案,不過在英國脫歐塵埃落定之後,他們不得不在適應性戰略調整中又一次面臨抉擇。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從財格局真傳少 命理正道是滄桑
※傳統八字理論認定下邊這些格局的人愛花錢,你是嗎?
※子平 格局成敗
※淺談富貴命的八字格局!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謙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