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老法師講經菁華錄
06-21
上凈下空老法師弘法音像網站 http://www.amtb.tw修學的四個基礎: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沙彌律儀修學方法:一門深入 長時熏修全天候播放凈空老法師講經說法的電視台http://www.amtblive.com/live_player.asp凈空老法師講經菁華錄-讀經 凈空老法師講述
讀經是真正的修行,是真供養。 阿彌陀佛無處不在。經就是佛,佛沒有離開經。依經典的理論、方法做,就是皈依、親近、學習阿彌陀佛。 讀經也是念佛,讀經是念自性佛,一切諸佛的本體就是自性佛。 讀經念佛就是把自己的清凈平等覺念出來。清凈平等覺是本有,不是外來的,是真心本性。 修凈土怎樣安心?把心安在一部經上,安在一個佛名號上。凈土五經你喜歡哪一部,專持這一部。五經都持,心就散亂了,力量不能集中。五經偶爾讀一讀可以。心安住在一部經、一個名號,永遠不變了,永遠不動了,心當然就定了。 我們善根福德都不足,要培植,天天親近佛菩薩,唯一的親近方法是讀經,明理,依教奉行。 菩薩讀經絕對沒想經里的意思。讀經時一個念頭不起,無知。起作用時,展現你無比的智慧,這叫無所不知。 讀經是修定。讀經有兩種讀法,兩種目的。 第一種,求根本智,那種讀法,恭恭敬敬,從「如是我聞」到「信受奉行」,念得一個字沒念錯,一句沒念錯,字字分明,不去求解,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懷疑,這種讀法就是修定、修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般若經上講的般若無知,我們修無知。讀經想想這句什麼意思,那一段怎麼解釋,就壞了,讀經的目的破壞掉了。讀經是修定,讀一小時,修一小時定,修定的方法很多,凈宗是用讀經、念佛,密宗持咒,都是修根本智的方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統統是修定。 第二種方法,隨文入觀,已經得到根本智、得到定,才有這種能力,把經里佛所講的理論、境界跟自己的心融合成一體。那是高境界,心跟經融成一片,是真功夫。 信心不具足,還有懷疑,遇到境界還會動心,就要聽經、讀經。 讀經的目的是在學道,應該怎樣學?一部經,從一部經下手。如果沒有得定,沒開悟,絕對不看第二部經。自古以來祖祖相傳,歷代凡有成就的人,都是用這個方法。凡是失敗的人都是自作聰明,不肯遵守老祖宗的舊規矩。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一門深入是修定,長時熏修是從定里開慧。 他喜歡的東西太多了,一樣也放不下,他不是真修,真修的人不但世間一切放下,佛法也放下。選一部經,一門深入,從一部經成就戒定慧、成就清凈心、成就根本智,根本智得到之後再求解,那個解是正解,不會曲解、錯解。沒有根本智,心不清凈,看經不理解,聽講意思也錯會了。關鍵是在用心。要如法的修學,要修真實的清凈心,清凈心起用就是智慧。 真用功,不是你一天讀多少部經,如果你的思想、言行,跟經上講的完全不相應,一天讀兩百遍也枉然。 讀經真正的作用,是用它來修正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行,決定不是念這個經佛菩薩喜歡,念給他聽。今天造惡業,回去念幾遍經,佛菩薩就原諒你、消你的罪業了,那是自欺欺人。 把你平常心裡思想憶念的,統統換成西方極樂世界的,最具體、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讀經,讀經就是思想憶念依正莊嚴,讀就是憶念,憶念就是讀誦。不要一面念著經一面去想。我們用讀誦持名的方法,把所有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通通打掉。初學的人,特別是知識分子,一定要從讀誦下手,讀誦不但能修定,同時能開慧。念久了,自自然然就明白了,不能打妄想,就一直讀。你想,這個念頭很粗,不易成就三昧,我讀,讀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去想它,這個覺觀慢慢就細,容易成就念佛三昧。容易達到功夫成片。再往上提升,就是一心不亂。 讀經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讀經是戒學,依規矩去念,規矩就是持戒;以真誠心、恭敬心讀,一個妄念沒有。跟念佛一樣,不能夾雜妄想,就是修定;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個字沒念錯,一句沒念顛倒,就是修慧。念經最忌諱的是夾雜,念了,想這一句什麼意思,就完了,戒、定、慧三學全部破壞掉了,最怕的是打妄想,有念經文,意思自己出來了,不要理會,不管它,繼續念下去。千萬不要怕忘掉,趕快記下來。為什麼?這一次有一點悟處,念第二、第三遍,遍遍有悟處,不用記它。念經聲音大小、速度快慢,隨自己歡喜就好,一定要念到心平氣和、全身舒暢,就得受用。默念、出聲都可以,最好出聲,出聲的功德比不出聲大很多,念給別人、無形眾生聽。出聲,要讀得字字分明,音聲悅耳。讓人聽了生歡喜心,聽後會覺悟。默念,自己、鬼神得受用。我們身心微細的震動,一般人不能發現,鬼神行,默念他都能聽見。讀誦不能圖快、圖遍數多。有的同修讀得很快,一部《無量壽經》半小時念完,讀的模糊不清,這樣讀,只利己,不利他。讀誦時要有利益眾生的心。讀時不能草率,一定要誠心誠意、恭恭敬敬、一心專註。 讀經一定要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一部經要一次讀完,分幾段讀效果就低,就差很多很多。讀經時絕對不能有任何事情干擾。在家讀經最好把電話拔掉,用清凈心讀才能收到效果。讀經如果常常有干擾,常常間斷,這種讀經是幫助你熟悉,是練習階段,沒什麼大作用。 馬鳴菩薩教我們讀經、聞法要離言說、文字、名字、心緣相。 法界就是一念心性,自性、真性、佛性、法性、法界都是一個意思。佛意叫我們不要執著。唯有離名字、言說、心緣相,才能體會大道。一落在名、言里,心裡有念頭在思惟分別執著,事實真相永遠跟你隔絕。 讀經,讀一遍有一遍的悟處,集小悟成大悟,集大悟成大徹大悟。心浮氣躁,要趕時間趕功課,那沒用處,心要恭敬,會有悟處。 佛四十九年沒說一句話,佛要說法,他就有思想了,佛沒有思想。所以佛經不可以用思想去研究,你用思想去研究,變成你的胡思亂想。佛的意思「願解如來真實義」,離開思想,沒有思想,你就能夠體會到佛的意思。這是真實、圓滿的智慧。讀經絕對不能思惟經中的意趣。用思考來學佛,永遠不會成就。 研究用心意識,佛法講參究,參究不用心意識,用的是真心,會開悟。用心意識叫研究,用的是妄心,不會開悟。把佛法當做世間一門學問來研究,經典變成世法了,不是修道,修道是講悟入境界。 每天讀誦,聽阿彌陀佛教誨,如同在阿彌陀佛身邊,現前的一切時、一切處,決定得阿彌陀佛護念。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 真彌陀弟子,天天要受阿彌陀佛灌頂,每天讀經,念一遍,十方三世諸佛如來給你灌頂一次,念兩遍受兩次灌頂,一天念三遍,就得諸佛如來三次灌頂,你的福報還有誰能比得了?《無量壽經》太長,沒關係,念《阿彌陀經》也一樣,念一遍,諸佛如來給你灌一次頂,念十遍,每天佛給你灌十次頂,你還能不開悟嗎? 為什麼教先念經,不教先念佛?念經,收心。心裡妄想太多,一句佛號不得力,讀經目的在收心、斷惑。經典讀多了,慢慢開悟了,疑惑就斷了。斷疑生信,你信願才會懇切,信願才有力量,讀經就是把妄念讀掉,疑惑讀掉,一切分別執著讀掉,然後就緊緊抓住一句佛號,那就成功了。 用讀經的方法先把染污洗掉。讀經比念佛有效,因為念佛只有一句佛號,佛號念久了,念到滑口了,有口無心了,口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裡照打妄想,感到佛號沒有力量,壓不住妄想。讀經,一打妄想經就念錯了,不是漏了字,就是看錯了行,所以你一定把精神集中在經本上,用這種方法離開妄想、分別,容易攝心。我勸大家一天至少將《無量壽經》念三遍,念滿三年,古人入佛門不是從聽講解入門,從讀誦,時間限制五年,五年讀誦,縱然不能背誦,都很熟了,日常生活中用得上。現在人沒耐心,所以我把五年減成三年。再減少一點不行了。念三年,滿三千遍,念熟了,可以背誦。常背經文,在日常生活中,處事待人接物間,起心動念就會想到佛在經上是不是這樣教的,起念、說話、做事,有沒有違背佛的教誨,三千遍念下來,妄念少了,煩惱少了,功夫得力了。再用持名的方法,就是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不要再念經了,專念名號,他心定了,那個名號會有很大的作用。 重要的是要專要精,其他一切經論法門統統放下,這三年功力完全用在《無量壽經》上,不僅是口念,一定要把經里的教訓時時刻刻記住,把它變成自己的思想行為,這才叫讀誦。每天念,愈念得多,體會愈深、愈廣,你才發現經的義理無有窮盡,用這個經來啟蒙,來奠定三資糧的真實基礎。 為什麼要提倡《無量壽經》?過去提倡《阿彌陀經》,民國以前,人很老實,教他念佛,他就老老實實念佛,《彌陀經》足夠了。現在人不老實,天天胡思亂想,《彌陀經》經意很深,他要不了解一點道理,怎麼能接受? 《無量壽經》講的圓滿,事理、因果面面都說到了,分量不多,現代人容易接受,最契合現在眾生的根機。 這部經不看註解,也能懂,依經典教訓,你真做,能信、能願、能行,你解得深淺都得利益。真正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無量壽經》是一切大乘經的總綱領、一切經典的精華,念這部經就是念一切大乘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沒有不講這部經的。念這部經,就是把一切諸佛所講的經統統都念到了。 依《無量壽經》修學,「受持、讀誦、為人演說」,與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自己幾十年的修行,就是阿彌陀佛無量劫的修行,就轉阿彌陀佛無量劫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 《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經」所在處,就是阿彌陀佛所在之處。 念一部《無量壽經》,沒一個妄想,必定跟三世一切諸佛感應道交。讀經一定要以清凈心、平等心、真誠心、恭敬心去念就有感應了,一面念,一面打妄想,是不可能有感應的。 每天一定要念一部《無量壽經》。 佛光在哪裡?《無量壽經》經本就是。這個經是星星之火,字字句句充滿了無量無邊的智慧。 《無量壽經》是經中之王,要死心塌地、一門深入。「一經通,一切經通」,學到通,通到自性。任何一部經都是釋迦佛從自性般若里流出來的,所以每部經都通自性。堅持在一部經上成就戒定慧,才通一切法。好比鑿井,在一個地方一直打下去,打得愈深,水源就愈豐富。 每天念一部經,三、五個月心得到清凈,若同時看很多,三、五年得不到清凈心,沒用處。秘訣就是「專精」。學的經太多,縱然很如法,沒有定力,定得不到,慧就不能現前。 《無量壽經》每天讀誦,不定什麼時候無量壽三昧現前,在這裡成就戒定慧三學。得三昧後,肯定開智慧,經里的意思,正確的理解,不用研究。 大乘經滅罪功德非常之大,只念經題就能滅千劫極重惡業。何況讀全部經文!《無量壽經》上經題有阿彌陀佛名號在,這裡頭無量壽是阿彌陀佛,清凈平等覺是阿彌陀佛的別號,這個經題念一遍,就念了兩聲阿彌陀佛。這個經,經首的題目,滅罪功德不可思議。現代人,現代社會,受持這部經的效果,非常快速,非常有效。 對極樂世界了解不透徹,唯一的辦法多讀經,多聽講,聽一遍不行,到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可以不聽了,專心念佛了。聽經是幫助你了解事實真相,明白後對佛法世法再也不懷疑了。你心如止水,無論什麼境界現前,一念不生,這時可以不聽經了,完全回歸到自性。 聽經能提升善根福德 。聽經開智慧,聽經是禮讚諸佛如來,是廣度眾生,是真實供養三寶。天天聽經,增長信心,增長願心。每天聽《無量壽經》這一部經,就是跟阿彌陀佛直接溝通,直接接觸。 聽經可不能想,不想用清凈心聽,一想就把悟門堵塞了。佛法修學要用直覺,決定不能落在思惟想像裡頭。一想就變成死東西了。聽經如是,聽懂了你就悟,悟就覺悟了,聽不懂不要去想,愈想愈糟糕,愈想意思全都想錯了。不斷重複聽可以,不斷的接觸,希望在長時間熏習。聽經不寫筆記,寫筆記分心,又在搞妄想執著了。 http://bbs.jiexieyin.org/dispbbs.asp?boardID=2&ID=116947&page=2凈空法師講修福:---轉載--- 佛教我們修福積德,才能真正改造命運,沒有福德縱然得到了,也很快失掉。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這三種果報,你修因就得果。財施得財,法施得聰明智慧,無畏施得健康長壽。心地清凈是最大的福報,這是福報的根基,心地不清凈,做善事,有福,是「有漏的福報」,有漏的福報還是業障。 定才是真正的福。放下是大福報。沒有妄念的人有福報。心裡一個妄念沒有,一天到晚憶佛,念佛,過幾年他去作佛,這叫大福報。「吃虧是福」。我學佛這五十年中喜歡吃虧,後面果然是福報。 對一切眾生不尊重,就是對佛不尊重;對一切眾生吝嗇,就是對佛不供養。尊重、供養是大福。善是福,惡是禍。不貪有大福。 壽命是第一福德。信心是福德的基礎、福德的根源。 弘法利生是第一大福德。真正發願,一心一意要想見阿彌陀佛,要想生極樂世界,二六時中老實念佛,這是福德。 臨終清楚,不生病,有同參道友送,幫助念,是真實的大福報。 學佛人一定有福報,天天、念念在修福,福報增長。念念、天天修慧,智慧一定增長。 人都需要福報,沒福報什麼事都做不成功,有福報的人做起事來很順利,沒有福報的人去做就處處都是障礙。人在臨終時正念現前,心不顛倒,這不是自己的力量,完全靠阿彌陀佛慈悲拔濟,他就往生了。這事絕對不能僥倖得到,他是修福得到。有些人平常念佛念得很勤快,臨終不念了,臨終貪戀世間,業障現前,病苦是業障,這要在平常預防,用什麼方法預防?修福。一定要修厚福,深厚的大福,臨終沒有病苦。臨終遇到佛緣能往生,至少具足三個條件:第一、神智清楚,這是大福。第二、遇到善知識勸他念佛求生凈土。第三、他一聽就沒有懷疑,立刻接受馬上照辦。他這一句佛號信願行圓滿具足,他才能往生。念佛就是修福,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心地清凈,貪嗔痴慢不起,把自性里的大慈悲心、慈悲喜舍四無量心念出來,這是修福。念佛修的福慧,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福慧,你信願持名深,福慧就圓滿。念佛中有懷疑有夾雜,修的福慧就少。大家不要怕沒有福,念佛就有福了。念佛是大福德,是最上無比的大福德,它是直接把阿彌陀佛無量劫中修行的善因善果,統統做為我們的修因,所以念佛的果報能超越六道輪迴。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成佛。 我們講的修福積功累德,信願持名是第一,這是無量的福,無比的福,一生當中圓凈四土圓受諸樂。念佛人真正有福,念佛人不但天地鬼神恭敬你,十方諸佛讚歎,一切菩薩都敬重,諸佛菩薩看到念佛人,肅然起敬,念佛人龍天鬼神擁護。我們為什麼不修呢?念佛時觀想,除自己,每個人都是佛,每人都是諸佛如來的化身,你的功德就不可思議。 想佛像就得很大的福報。相是果報、福報。有果必有因,佛在因地修大行。我們也希望得這個殊勝的果報,就不能不修因。面對佛像,惡念全沒了,都消除了,善念自然而生,這個就是得福,所以常常觀佛像,就得無量福。修第一等的功德、福德,無過於勸人念佛。這是無比稀有的大福德。佛教我們福慧雙修。福擺在第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都是很圓滿的福德修成的。佛教我們,單想佛的相好,慢慢自己的面貌就變成佛一樣。這個方法好,簡單、快速、有效。當然更重要的是想佛的存心、大願大行。我們的心像佛心,願像佛願,行像佛行,天天想佛的面貌,兩三年你就變樣子了。面貌愈來愈美滿、愈漂亮、愈年輕。這是接引、度化眾生最好的方法。修福不修慧,福是有漏的,福是享得盡的。 拜佛、供佛是修福,聽佛講經說法是修慧,福慧雙修。福中有慧,慧中有福,叫中道。真正的福慧,決定是真誠心,有一絲毫欺騙眾生心,福慧都沒有了。今後用真誠心對待一切眾生,立刻就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佛菩薩護念你這個真心、真誠。要修大福德,要從三業清凈、心地光明上下功夫。才成就圓滿稱性的福德。三業是身口意,身要做殺盜淫,身就不清凈了,口要有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口業就不清凈了,心裡有貪嗔痴,意就不清凈了。清凈必須把十惡業統統斷掉,修十善業,雖修十善業不著修善之相,三輪體空,就變成凈業了。心地真正做到正大光明,要做到無我,把我放下了。 每天供養諸佛是修福,依教修行供養第一。 佛所講的我們完全做到,就是供養。不僅是供養諸佛如來,是供養我們的自性、供養一切眾生,自性得到好的養分,智慧就開了,自性里所含藏無盡的福德,自然現前。你要認識福田,才能真正種到福。「福田」像種稻一樣,土地肥沃、陽光雨水充足,種子下去,長得好,種在砂石里,種子長不出芽來。福田:一、「悲田」。慈悲憐憫一切貧窮苦難的眾生。二、「恩田」,報恩、報答父母、師長恩,是種福田。諸佛菩薩、祖師大德、一切善知識、國家、一切眾生都是恩田。三、「德田」,佛法僧三寶,不但有恩,還是有功德之田。三寶有大智、大德、大能,種福要到這些地方去種。如果我們力量達不到,要有心。父母者世間福田之極也,佛者出世福田之極也。種福田最大的是弘揚佛法。流通經典是世間第一等的福報。 幫助諸佛如來接引眾生,把佛法、凈宗介紹給大眾,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功德。講經是以正法布施眾生,修第一等的大福報,尤其弘揚凈土五經一論,功德利益更殊勝,改造命運也快速。《無量壽經》真正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功德利益不可思議,只有盡心儘力弘揚流通,將來定有無窮無盡的大福報。真正的修福是教化眾生,請法師、大德居士講經,只要請到真正的善知識,說的是真正的正法,能令一切眾生得真正利益。培養一位法師,功德才真大。功德無量無邊,這是真正的續佛慧命。 請出家人吃飯,用平等心來修供養、供齋,是佛門裡修殊勝福報的一種方法。 用食物出自於真誠的供養一位生病的出家人,果報是容貌端正,健康長壽。量大福大!心量小的人沒有福報,縱然有福,那個福報也很有限。一定要把心量拓開,要能包容一切,學「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學佛,起心動念最低限度要想到整個世界眾生的利益,決定不想自己。如何能讓道德之人、善師,發揮他們的德能,幫助整個世界。要有這樣的心量、這樣的存心,那就無量功德。一絲一毫的善行,如果心量大,他的善行就變大了;心量小,做再多的善事,果報還是小,他不會超過心量。福報隨自己心量大小,而現出大小。你心量大,修一文錢的功德都是遍虛空法界。日常生活中,做很小很小的一點好事,布施貧人一塊錢,你想到的是遍法界虛空界,你這一塊錢的功德就遍法界虛空界。無論做什麼樣的好事,攙雜自己利益在裡頭,立刻就變質,一百分的功德就變成一、二分。如果一絲毫自私自利的念頭不攙雜,這功德是純善,純善的力量太大了。無緣無故受人毀謗,往往後頭有大福報。怨恨,福報就沒有了。肯受冤枉,肯接受誤會,後福無窮。有一絲毫憤恨之心,就把福德、功德破壞殆盡。心地厚道、行為厚道,能損己幫人的人,定有後福。對人刻薄,貪圖自己享受,這人將來必有災難。修一切善就是修福,你福德天天增長,縱然有冤親債主,看到你福報一天一天大了,他也不敢來干擾你,想報復也不敢下手,所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真正保證我們這一生幸福不遭到橫難。「仁者無敵」,心地仁慈的人,一生中沒一個冤家對頭,這才是萬善隨身。靜時一念不起,心是清凈的,這人必後福無窮。善生福,心地善良、行為善良,就有福報。你要求福慧,就在日常生活中,好好修清凈心、慈悲心,慈悲心是善心。為眾生、為正法久住,不為自己,就有感應了。 人造善,必定得福報;人造惡,一定得災禍。禍福自己造,自己受,別人沒能力把你的福加一點或減一點。你要是行好事、有善心,你福報會增長;你要是噁心,方法錯誤,你的福報會折損、打折扣。不管遇到什麼樣的艱難困苦,一個惡念都不生,來生就有大福報。這一生晚年福報亦會現前,你修積的太多、太厚,不等來生受福,這一生就現前。福決定是從善心、善行修積來的,要深信不疑。業障懺除後,積功累德。斷惡修善,善不修不能成就真實福慧。佛說「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我們就多做善業,多做好事,善業你會帶走,幫助你超生,幫助你生天,愈升愈高;你要造惡,就往下墜,愈墜愈下。有錢不要存,趕快拿來修福,有福才是真的,什麼樣的災難,你的福報都丟不掉,你終歸是有福。財產靠不住,福報靠得住。修財布施,希望得大富,就變成福德。三輪體空,什麼希求都沒有,就變成功德。布施要緊的是心地清凈,不著布施的相。不要常念「我對哪人有恩,我對他有多好」,有這個念頭就變成福報,就不能得定。清凈心裡那個福,盡虛空、遍法界是你受福之處。心量大,沒有障礙,福就大。修福,不在乎施錢多少,不在乎做的多,心真切,盡心儘力就是念念圓滿。 舍財不但消災,舍財還積福。起不好的念頭,想佔人便宜,是增加罪業,決定得不到福報。 求大富,勉強去求,災禍跟著就來了。 布施持戒是修福,忍辱能保福,能得福,能把福德變成功德。貪嗔痴只有折福,不能增福。 偷盜是損福,是毀自己的福報。 浪費,大幅度的折福。臨終時清楚明白,十法界由你自己選,迷惑顛倒,就沒能力選擇,被業力牽著轉,自己做不了主,那人叫沒福報。生時享盡榮華富貴,福報享完了,臨走時沒福報了。所以一生中生活要節儉、樸實,累積福報,臨終時享。殺害眾生,吃它的肉養自己,不但跟眾生結冤讎,還損自己的福報。http://bbs.jiexieyin.org/dispbbs.asp?boardid=59&id=103981&star=1#103981學佛、弘法必須有師承嗎?!南無阿彌陀佛!摘自《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八十八),編號:21-426 問:弘法必須有師承嗎?孟子學孔子時,孔子已不在世,豈有師承?可是他卻到處講仁義。弟子沒拜過任何法師,但經常閱讀佛經,對佛法有所認識,是否可以向他人宣揚佛法?弟子本身為業餘寫作人,目前為專欄作者,常寫教育性的文字,包括孔子之說,以及佛說,請問是否如法? 答:孟子有師承,孔子是他的老師。雖然沒有去拜過孔子,跟孔子沒見過面,但是他真的是依照孔子著述去學習,當然是孔子的學生。這在中國開私淑弟子之門,就是可以向古人學習,所以他有師承。我們在今天找不到好的老師,向古人學習,這就是師承。我們今天大家在一起學《華嚴》,我們依什麼人的著述?我們是依的清涼大師,清涼大師就是我們的老師;我們依李長者的《合論》,李長者是我們的老師;我們依道霈禪師的《纂要》。所以我們今天學《華嚴》,三位指導的老師,有師承。不是自己在這裡依照自己的意思去講,那就錯了。我們都是遵守古大德所說的,但是有時候用現代的話來解釋,大家就好懂。特別是現在的哲學與科學,幫助我們理解,這是可以的。必須要依據經典,依據古大德的著述,這個就是有師承。 如果你能夠遵守一家之言,你的寫作以《論語》做指導原則,那孔子就是你的老師。這是以古人為師。在現在這個時代,找不到好的老師,找古人是正確的。但是,一定要學得像孔子、孟子那麼謙虛,如果說目中無人,哪個人都瞧不起,那你就完全錯了。夫子在《論語》上說了一句話:"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則不足觀矣!"你有一點傲慢的態度對人,你不是孔子弟子,孔子弟子對人都很謙卑,自己謙卑,尊重別人,那你是真的把孔子學到了。 http://www.foxdw.com/fwdw_simple.asp?id=2172&names=學佛、學經請問何謂真正師承?!南無阿彌陀佛!摘自《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二),編號:21-247-01 問:請問何謂真正師承?在道場中共修,是否可以此標準要求大眾,建立共識,培養道風、學風? 答:講到「師承」這個名詞,恐怕很多人都很陌生,什麼叫師承?我想懂得的人不會很多。為什麼?中國的師承已經斷了很久。這是學術上的一個名詞,特別是道統,在中國儒家有承傳,道家有承傳,佛家也有。這個承傳叫祖祖相傳,一代一代的傳下去,這叫師承承。在現代來說,大概至少有一百年了,師承至少斷了一百年,所以我們很少聽說過。現代傳法跟從前古大德不一樣,大家曉得禪宗傳法,師父要傳給誰?傳給一個大徹大悟的人。如果他沒有大徹大悟,沒有明心見性,不能傳給他。你們看看《六祖壇經》就明白了。 五祖當年在黃梅跟他學佛的人有一千多人,上首弟子神秀,這《壇經》上都有記載,這是上首弟子。可是五祖沒傳給神秀,傳給惠能。惠能跟他可以說是素昧生平,不認識,從南方來的,又沒念過書,又不認識字。見了五祖之後,在問答之間,確實他跟平常人不一樣。你們看第一句話,五祖問他「你來幹什麼?」你到這兒來是為什麼?他說,我來求作佛。你們哪一位到我們道場,我問你,你來幹什麼?你們絕對不會回答我,我要來作佛。這就不一樣了。大概五祖一生當中也沒有見到這麼一個人,他來作佛的,他不是為別的來,他來作佛的,這就不一樣。 你真能作得了佛嗎?在問答當中,五祖心裡就有數了,別人聽不懂。所以五祖就分配他到碓房裡面去,他做粗活的,以前是砍柴的樵夫。好!依舊去砍柴,到廚房裡面去破柴、舂米,去干這個。這個差事就幹了八個月,所以他八個月在黃梅沒有進過禪堂,也沒有進過講堂,都是在做苦工。可是他真有智慧,確實有悟性,這是別人不能跟他相比的。你看五祖分配他去做工,他跟五祖說了一句話,他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五祖叫他趕快去,趕快去,別說了。我們要見五祖一定會說」「弟子心中常生煩惱」,我們常生煩惱,他常生智慧,不一樣。所以這些地方我們就要懂得這裡頭有玄機。 到傳法的時候,果然五祖想到要傳法了,那是什麼?就是說他知道有傳人,有人能傳他的法,這個人就是惠能。但是又不能說明白,說明白,別人不服氣,人家跟你幾十年,他剛剛到這個地方來,沒見過兩次面,你怎麼立刻傳給他,所以不服氣。所以師承不是個容易的事情,絕對不是要求大眾統統用這個方法來共修,沒這個道理。哪有那麼多?沒有那麼多開悟的人。所以師承要開悟,禪宗是要開悟,教下裡面條件是大開圓解,在凈土宗裡面,是得一心不亂,你才真有資格。如果不具這個條件,祖師不說話的,哪裡是沒有任何要求你的! 在道場當中,現在最重要的是紮根,扎基礎。這個根,儒家的根是《弟子規》,道家的根是《太上感應篇》,佛家的根是十善業道,出家人還要扎一個根,《沙彌律儀》。至少有這個基礎,這個基礎的東西不是叫你講的,講沒有用處,也不是叫你背的,是叫你做到。百分之百的做到你就有根,有根你就有學習聖賢的基礎。如果真有這個根,再看這個人有耐心、好學,具足有耐心、有好學,那老師可以要求他,可以用古人的方法要求他,教他怎麼個學法。如果不具足這個條件,老師通常一句話不說。為什麼?你做不到,這不是勉強的事情。用佛法來講這是根熟的眾生,所有大眾當中這個人根熟了,熟了怎麼?他這一生當中可以成佛,這一生成佛。多生多劫的修行,這一生成熟了,不是普通人。所以這個道理要曉得。 至於道風,是修行的方法,學風是修學的依據,這是每個道場都有的,凡是到道場來都必須要遵守。這是什麼?學風是「見和同解」,道風是「戒和同修」,所以在六和敬裡面,沒有這個,六和敬就談不上了。所以,學風跟道風是六和敬裡頭前兩條的支柱,然後你真的才能做到「身同住、口無諍、意同悅、利同均」,六和敬才能做到。今天我們看了這麼多年,看了世界許多地區國家,我們學佛的人在家、出家都不能成就。冷靜去思惟觀察,原因在哪裡?原因是我們根疏忽掉了。所以今天最重要的是紮根教育。 紮根也有先後次序,先從做人做起,就是先扎儒家的根,一定要求把《弟子規》做到。《弟子規》做到之後,再學道家的因果教育,善惡報應要深信不疑;然後你就能落實十善業,十善業道你就可以做到;有十善業道你才能學佛,你學佛才會得受用。十善業道沒有,學佛只是跟佛結個法緣,其他的都沒有辦法成就。如果沒有這三個根,即使你很發憤很用功,就好像一棵大樹一樣。你種了一棵大樹,找了一棵大樹把它插在地上,很像個樣子,底下沒有根,活不了幾天它還是要枯死,就是這個道理。所以這個根是生命,比什麼都重要。 至於老師用古聖先賢傳法的方法來教學生,也不是對每個人的,都是有特別對象。我遇到,遇到不知道,李老師對我提出條件我不知道,可是我遵守,他叫我怎麼做我很老實都能做到,而是遇到演培法師才曉得這個叫師承。演培法師也遇到,諦閑法師教他的,對他的要求,但是他沒有遵守,他跑掉了。本來是住在觀宗寺,聽說太虛法師在廈門辦閩南佛學院,他就偷偷的跑出來,到廈門去念佛學院。所以很可惜。他要那個時候真的遵照諦閑法師的教誨,他真的會有成就。很可惜他要想學新的,不願意學傳統的東西,要學新佛教,這是自己吃了虧。他跟我也是好朋友,我們也常談到這些話,不是容易的,所以師承這個方法不能對一般人要求。但是可以勸導大家,那就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但是要紮根,沒有根不行。有了根之後,你一生當中學一樣東西,不要改,一樣東西你能夠得定,定就能開慧,慧就能解決問題。 什麼是佛法?佛法沒有別的,佛法就是教人開智慧。而智慧,智慧是你自己有的,不是從外頭來的,智慧、能力、福報都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華嚴經》上佛說得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大家是平等的。為什麼你的智慧沒有了?你的才幹也沒有了,福報也沒有了?佛說你是被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了。因為你有這個東西,所以你的智慧德相不能現前。你要是真的相信,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一放下就現前。 你懂得這個道理你就明白,五祖傳法為什麼不傳給神秀,神秀沒放下。為什麼傳給惠能?惠能放下了,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所以自性裡面的智慧現前,那神秀就沒有法子比了。神秀學的經論很多,也會講,但是沒有學過的問他他不知道。惠能大師沒有學過,沒有學過不管什麼經論問他他都知道,這就高明。為什麼?是你自性裡頭本有的,這才叫真正的佛法。 所以真正佛法不在外頭,是在你自性裡面。一定要用定,定才開慧,所以佛法是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佛教我們放下見思煩惱,也就是放下執著,執著是見思煩惱,你就證阿羅漢果。再放下分別,你就是菩薩;最後再放下妄想,你本來是佛,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要相信。相信了之後,真的相信就是真的放下。「我相信了,還是放不下」,沒相信,不是真的相信,真相信一定放下。 摘自《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五十九),編號:21-366-01http://www.foxdw.com/fwdw_simple.asp?id=34&names=教育、孝道師承和一門深入的重要性 !南無阿彌陀佛! 摘自凈空老和尚講《四十八大願》 編號:02-37-06 在古時候,無論是中國、還是印度,佛法、世法都講求師承。師承就是你有老師,你這個法門,修學的方法,跟什麼人學的?誰傳給你的?決定不能說無師自通,沒這個道理,自古以來沒聽說過,真實的學問必定是代代相傳的。所以學佛,只能有一個老師,兩個老師是兩條路,三個老師是三岔路口,四個老師是十字街頭,你無所適從,你怎麼能夠學得成功?我在早年教過佛學院,也有人請我辦過佛學院,我也做過佛學院的院長。以後我明白,我錯了,所以在佛菩薩面前懺悔,再不敢建佛學院了。想一想,早年方東美先生給我說的話,我沒有在意,以後覺悟了之後才知道,老師,我一接觸佛法頭一天,他就教給我了,我把它忘得乾乾淨淨。他給我說什麼話?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要到學校去學東西,什麼都學不到。以後我辦佛學院,我才恍然大悟。 佛學院開很多課程,請很多老師,這個老師說這個好,那個老師說那個好。學生在聽的時候,聽到第二堂課,老師批評,頭一堂課教《彌陀經》,第二堂課教《金剛經》,《金剛經》的老師說凈土不好,不能成就。學生來問我:院長,這怎麼辦?我們到底是學《彌陀經》,還是聽《金剛經》?我也愣住了。不是互相讚歎,不是互相融洽,是互相排斥,各人說各人的好,別人都不好。從此以後,我不辦佛學院。佛學院請我教書,我都不去,為什麼?誤人子弟。他們已經思想亂七八糟了,我去再添一條路,不是更麻煩?這不能去了。 我自己這一點成就,還幸虧沾到一點師承的邊緣,跟一個老師學。學多久?十年。老師給我的戒條,三條:第一條只准聽他講經說法,聽他一個人的,除他之外,任何人講經說法,不準聽,這是第一條;第二條讀書,不管是讀佛書,或者是讀世間書,沒有經過他同意,一律不準看;第三條,因為我過去學過三年,你那三年學習的,我不承認,一律作廢,從今天起從頭學起。那個時候聽老師這三條約法,感到這個老師很專制、很跋扈,不講理。可是聽說這個老師不錯,有德有學,於是也就接受了。接受這三條,依照這三條認真去學習,學了三個月就有感受,覺得這個方法是不錯。為什麼?煩惱少了,智慧增長了。不准你聽,耳朵閉塞;什麼都不准你看,眼睛也閉塞了;只可以聽一個人,只能接受一個人的教誨,走一條路,這一條路就走通了。所以今天有人請我去講經,我得先問問那個道場學什麼法門?哪些法師在那裡教?一聽說很多很多法師,「謝謝!不錯,你們很好,很難得」,我不去了,我哪有那麼多時間去糟蹋掉?世學、佛學要想成就,「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決定能成功。 http://www.foxdw.com/info_simple.asp?id=66&types=2如何從一片光碟獲得最大利益 凈空法師《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講座第67集 【阿難聞佛說。更整袈裟。頭腦著地。唯然世尊。我等有福。得值如來。普恩慈大。愍念一切。為作福田。令得脫苦。】 這是本經第五個大段。阿難自己慶幸自己、憐憫眾生,慶幸自己的是得人身、聞佛法,更難得的是親近佛陀,做佛陀的侍者,確實值得慶幸,這是第一小段。 『阿難聞佛說』就是以上四大段的開示,聽了之後非常受感動,雖然是代眾生問的,自己也必然獲得殊勝的功德利益,這是一定的道理。說法之人,我們在末世為佛弟子,讀這一段經文,跟大眾介紹、講解這一段經文,遍遍的悟處都不一樣,這是從我們多年學習經驗當中得到。古人講的長時熏修,我們今天深深感觸到,必須得密集熏修,密集才能產生一定的效果。怎麼密集法?同學們可以做一個試驗,像我們學習經教,我們一堂課一個小時,現在我們製作成一個光碟,這一片如果在一天當中學習,一天就學習這一片,學習多少時間?八個小時,換句話說,這一片在一天當中,我聽六遍,上午聽三個小時,用一個小時的時間來思惟、來反省,如果有同學在一起可以研究討論,提出自己的心得報告,與大家切磋琢磨;下午再聽三遍,然後再用一個小時做心得報告,遍遍不一樣,這要有耐心、要真干。現在許多人聽經,聽過一遍不再聽第二遍,這我已經聽過了,這種態度很難成就。 前天我們提到的唐朝道宣律師聽《四分律》聽二十遍,那時候多麼艱難,沒有人講你就沒有機會聽,哪個地方有法師講《四分律》,他從來不會缺課的。現在方便,現在眾生比從前人有福報,你得到一片光碟,你可以聽幾十遍、幾百遍,重複跟你講。在從前法師講經,要叫他重複講一遍不可能,哪有這個道理?所以從前學習的態度比現在學生要認真,這是真的,為什麼?他機緣太難得了。一句聽漏掉了、一段聽漏掉了,他就接不起來,老師不可能跟他講第二遍。但是現在人求法的心理沒有從前人那麼樣的真誠,為什麼?這一堂課漏掉沒有關係,有光碟可以補,所以學習的心理鬆懈了。 我們這年齡還算很幸運,學習的年代,別說是錄像機沒有,錄音都沒有,不能不專心,唯一的辦法靠筆記,而李老師對待我,又限制不準做筆記,所以我跟他十年,我沒有聽經的筆記。最初有幾次寫筆記,被他看到了,他找我到他房間裡面談話,問我是不是寫筆記?我說是!他說:「你寫來幹什麼?有什麼用處?你的境界年年不一樣,你浪費時間,分散注意力。」我想想沒錯,為什麼?寫筆記專心聽他的言說,沒有辦法去體會他的深義,我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不要寫筆記。不寫筆記專聽你才會有悟處,這可貴,筆記沒有用處,明年境界提升了,這東西用不上。真的,這是李老師對我的真實教誨,希望我悟入境界,不要只學言語。以後我們明了老師教學生不一樣,對每一個學生教學的方式都不相同,有些學生拚命寫筆記,他也看到,他不說。所以他這就能看到學生當中有根性利的、有根性比較遲鈍的,根性利的要幫他開悟,如果障礙他的悟門這就有罪過,這就錯了;根性鈍的、開不了悟的,根有上中下,教的方法不一樣。 李老師觀察我還有一點悟性,所以不準寫筆記,座位要坐在第一排,要坐在他面前,看得很緊。專心聽,聽有悟處,要契入境界,明理要緊,不要記言語。為什麼?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你自己講這部經,長說、短說、深說、淺說,你得自在了。你要是專聽他的言語,統統記下來,像錄音機一樣錄下來,不會開悟。重複再說是覆講,覆講得一點不錯,別人的,不是自己心性裡面流出來的,心性流出來這才可貴。所以研經聽教,重複的次數愈多愈好,古人讀書,這是我們講世間,《四書》、《五經》,歷史上真正有成就的學者,他是遍覽專攻,實實在在講他都是一門深入,都是專家。 漢朝大儒鄭康成,《十三經》他專攻三禮:《周禮》、《儀禮》、《禮記》,專門搞這個,他一生成就。韓愈專搞文學,我們看古人多半都是專攻一經,或者是《易》、或者是《書》、或者是《禮》、或者是《春秋》,司馬遷是專攻《春秋》。在我們佛門也不例外,我們看祖師大德,當中真正有大成就的,一生是專攻一部經,做專家而不做通家。他對於其它的通不通?跟諸位說,通,為什麼?古德常講「一經通則一切經通」,尤其是佛經,佛經要一部通了,不但佛法通,世間法都通了,世出世間法全通了。全通了他還是標榜一部經,這就是他大慈大悲之處,做樣子給後人看,勸後人專攻一門,用意在此地。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怕經教失傳,於是乎這才把範圍擴大,一切大乘經論統統都講,那是不得已的方法。這是初學的人不能學的,初學的人要一開端就想作通家,那他將來的成就非常有限,諺語所謂「行行通、行行松」,沒有一樣成就,樣樣都得一點皮毛,這就錯了。必須一門深入有成就之後,成就是什麼?教下講大開圓解,宗門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時候可以,這是什麼?自己成就了,成就的標準在此地,如果沒有到明心見性就沒有成就。明心見性是什麼人?圓教初住菩薩,法身大士,他的能力不僅超越六道,實際上超越十法界了,一真法界的菩薩,行!在不得已的時候,世出世間法都可以講解,都可以教學。 我們在台中親近李老師,李老師雖然是專宗凈土,但是其它教下的經論他都講,跟我們講《華嚴》、講《法華》,講法相唯識,講般若經論,還要講儒家的經典,跟我們講《論語》、講《孟子》、講《四書》、講《禮記》,講的東西非常廣泛,還教我們古文,這一部《古文觀止》從頭到尾講完,三百多篇,篇篇都跟我們講。我記得《古文觀止》好象講了八年,一個星期講一次,八年不中斷。我在台中十年,最後的兩年講唐宋的文選。他為什麼要講這麼多?沒有人講,如果能請得到人講,他自己肯定不講,標榜一門深入。他講這麼多東西,學生多,學生興趣不一樣。我們做他的學生,他給我們的規定只能學一樣,決定不能學兩樣,我選擇的是佛經,專門學佛經。他講其它東西我們可以去旁聽,所以他講古文我們去旁聽,有同學學古文的,也有同學學詩詞的,他也講唐詩宋詞,我們也去旁聽。不管講什麼我們都是旁聽,自己選擇的這一門主修,主修這一門一定要學好,非常重要!只有多聽。 古時候的人,讀儒書的,一部《四書》,《四書》可以說是宋朝以後讀書人必修的課程,他從小念起,七、八歲就念了,念到老鬍鬚都白了,七、八十歲了每天還在念,其味無窮,你就曉得古德教我們的溫故知新,知新是什麼?新的悟處。佛經的悟處是沒有邊際的,這部經雖然是教初學的,等覺菩薩來讀也覺得其味無窮,他跟我們領悟的不一樣,字字句句深廣無盡。http://bbs.jiexieyin.org/dispbbs.asp?boardID=2&ID=116947&page=2凈空法師講述:通過網路聽講經!佛法因緣生,弘法也是因緣生。民國初年,我們曾經看到文字的記載,應慈法師辦華嚴大學,好像一年多就散掉,緣不具足。歐陽竟無算是最成功的,在南京辦支那內學院,也只有兩年。從這些地方我們細心去觀察,才真正明了佛在經上講的「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不是常常有機緣,因此聞法修學的機緣如果遇到了,決定不能夠輕易放棄。為什麼?機會太難得了!下一次還能遇到嗎?誰也不敢預料,只有真正明了的人才會珍惜每一堂課。我在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我明了,因為我不是台中人,在台中沒有住處,所以對於聞法非常珍惜,他老人家不管在台中市還是在台中市以外任何一場講演,我決定不肯放棄,我跟到他。那個時候跟李老師的有二十幾個人,人家說我們是李老師的常隨眾,他到哪裡,我們跟到哪裡。知道珍惜機緣,不放過機會。但是現在由於科技的發達,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方便;但是科技也會造成一個負面影響,那就是說,這一堂課缺了沒有關係,還有錄像帶;錄像帶一大堆放在家裡,「沒有關係,我今天不看明天再聽,今年不聽還有明年」,往往這一下就耽誤掉了,這是一個負面的作用。那個時候沒有這些科技設備,連錄音的設備都沒有,所以必須一定要跟著聽,帶個筆記本做筆記,全部精神貫注,確實有它的好處。 可是如果真正有這一種認知,有這一種毅力精神,從錄音帶、錄像帶上學習,沒有兩樣,肯定會成功。如果念頭錯了,不是那麼樣的認真,反正這個講經錄像帶我家裡統統都有,我今天有事情人家邀我去玩,就可以去玩,不要緊,明天我再聽,這樣的心態,那你就失敗了。一定要像追隨老師一樣,一堂課不缺,每天有定課,你會成功。所以在網路上學習,比錄像要殊勝一些,網路它有時間的,到什麼時候上課,到時候你一定要收聽。由於新科技,遠程教學現在變成一個風氣,不必到學校來,不必到課堂來,你在家裡面用網路就可以學習。遠程教學最早是澳洲,澳洲實在講也是不得已,因為地廣人稀,很不容易把學生聚集在一個教室,所以是最早開辦遠程教學。在遠程教學歷史當中,它是創始人,它辦得很成功、很有成就。現在許許多多國家地區都採用這個辦法,我們佛教弘揚佛法也不能夠捨棄這個辦法。 上個月我在香港講經,台灣有個「法界衛星」,是佛教的一個電視台,台長海濤法師到香港來跟我見面,他就發願專門搞這一個行業,我也非常讚歎歡喜。他不搞道場,他搞廣播電台,告訴我他現在培訓傳播技術人才,他那邊現在有十多個人,我說太好了,我們這個地方有設備、沒有人,我希望跟他合作,將來在香港、在新加坡、在澳洲,希望他們在人力上給我們支援。我們同修要發心從事這一個傳播事業,可以到台灣參加他們的培訓。我們這個地方是培訓講經弘法人才,他們那個地方是培訓大眾傳播技術人才,我們要合作,共同把我們講經說法的效果推向全世界。決不是在一個講堂,決不是在一個地區,我們要有這樣的理念,要向這個目標去努力。 這是我們自己沒有佛菩薩那樣的特異功能,我們只有借重科學技術,希望我們這些設備都能夠做到最好,希望遠程的地方他們收看的畫面能夠清晰,音聲不至於有中斷,要能達到這樣的效果,佛法才能夠普遍弘揚。 我們的同修要替佛菩薩做一樁好事,什麼好事?認真的收聽,按時收聽。收聽的時候可以把你的家親眷屬、朋友集合在網路前面,或者是在電視機前面,網路可以接電視機,把這個畫面放大。在自己家裡上課,天天不要間斷,這樣半年下來,人的思想就轉過來,對於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決定有轉變,轉惡為善,轉迷為悟。 我們在家裡面每天按時收看,這就是護法;邀集同修們大家一起來看,看完之後研究討論,那就是弘法。佛法的教學在社會上才能紮根。學習的人多,人與人知道互相尊敬、知道互相敬愛、知道互相合作,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從我們家裡頭做起,這個功德不可思議。 我們今天住在五濁惡世,也能做不可思議的功德。同學們講經,我們培訓班的同學在這個地方講經,我們要熱心擁護、成就他們。怎麼擁護?來聽,只要有時間就來聽,讓這些年輕法師在講台上增長信心,他看到聽的人不少,自己就有信心了,「大概我還講得不錯,這麼多人來捧場」;如果一看沒有幾個人來聽,氣就泄了,信心就沒有了,「講經很難,你看都沒有人聽,大概我不是這個材料」,往往就退心了。所以我們來聽,是給他一分鼓勵、給他一分信心,他將來學成了,在這個世間弘法利生,有我們一分護持的功德。 這種機會在別的地方沒有,我們這兒有;這裡不辦培訓班,這個機會你也沒有。因為辦培訓班,學生在這個地方練講經。新加坡有這個機緣,這個機緣不能失掉,你來聽經有很大的功德。這是成就講經的法師、培養講經的法師,給予講經法師信心,而且要給予講經法師批評。你聽他講,聽完之後,哪些地方有疑惑的問他,你把你的疑問寫在紙條上交給他,給他做參考,幫助他改進;哪些地方他講的錯誤的地方要提醒他,無量無邊的功德!我們要把我們這個世界轉變成佛凈土。——《皆願作佛第十、國界嚴凈第十一、光明遍照第十二》(第十一集)2001/8/4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節錄自《大乘無量壽經》02-34-130) 檔名:29-38-11 http://bbs.jiexieyin.org/dispbbs.asp?boardid=59&id=103981&star=1#103981是先聽您講經還是先學《弟子規》?!南無阿彌陀佛!摘自《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九十二),編號:21-442 問:道場念佛堂內大眾常年佛七,在念佛中間隔聽經,應該是專聽師父上人講的凈土經論,還是先以蔡老師的《幸福人生講座》和《弟子規》聽起? 答:佛法裡頭有兩種人,第一種是上智與下愚,他們可以不必聽經。上智,所謂是一聞千悟,他一句話、二句話就明白了;下愚,你怎麼講,他也聽不懂,但是他有個好處,老實!你教他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他就一生念到底,他真正可以做到不夾雜、不懷疑、不間斷。我們看《凈土聖賢錄》、看《往生傳》,裡面確實至少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甚至於到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屬於下愚。時間,多少時間?三年,真的往生。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預知時至不生病,真成功!所以老實比什麼都可貴,老實人難。那絕大多數,百分之九十九,上不上,下不下,叫中根人,中根人是最難調的。世尊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就是為中根人。為上根人不必,像惠能大師上上根人,一堂課,頂多個把小時就解決了,他就成佛。下下根人你教他,頂多三年他念佛,到極樂世界去見阿彌陀佛。所以中根難!他煩惱習氣深重,意見很多,所以佛才四十九年為這些人講經說法。 那既然是中根,一定要循規蹈矩,你得聽話。循規蹈矩怎麼樣做?一定要持戒。給我們講了三個原則:持戒,修定,開悟。我們今天想學教,對經教很有興趣,對戒律沒有興趣,不想學戒,那就沒有法子,佛也無可奈何。你要想成就,你到哪一生,你真正喜歡持戒,你那一生就會有成就;你要疏忽戒律,你那一生不能成就,還是阿賴耶識裡面種點善根,結個法緣,這要懂。那要持戒?佛教我們""先學小乘,後學大乘",小乘是從人天講起,就是說先把人做好。人都做不好,你怎麼能作佛?佛是人中最完美的人,沒有一絲毫缺陷的人。這使我們就想到,在中國祖師大德們,唐朝中葉以後捨棄了小乘,用儒跟道代替。所以儒釋道的關係是一家,儒釋道關係非常密切。我們學佛要扎儒的根,儒是講人倫,做人;你人都做不好,你就不能作佛。道是講成仙,也要先做人,人做不好,怎麼能做仙?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你才曉得儒是做人的根,第一個根。所以同學們要認真把《弟子規》做好,別人做不做,與我不相干,我要要求別人做,錯了,為什麼?那是你的妄想、分別、執著。要要求自己做,對別人客氣,對自己不能客氣。《弟子規》做到了,《弟子規》第一句""父母呼,應勿緩"。我父母沒在,那別人叫我,我就可以慢吞吞,愛理不理?不是,他是舉例子,對待一切眾生要像對待父母一樣。我如何孝敬父母,我就如何孝敬一切眾生。這在大乘佛法裡頭有,《菩薩戒經》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們把一切男子女人都看作自己的父母,我們那個孝心才能做得出來。 孝是一切法的根基,根本的根本,是要求自己,不要求別人。孝敬達到極處是在佛法,佛法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我們看到一個蒼蠅,看到一個螞蟻,看到蚊蟲,也像看自己的父母沒有兩樣。誰做得到?給諸位說,須陀洹做到了。須陀洹是剛剛入門,小乘初果。在大乘初信位的菩薩,《華嚴經》講十信,初信位的菩薩做到。那我們做不到,做不到沒有到初信,也就是華嚴的門沒有入進去,十信是華嚴小學,十住是華嚴大學。這些經教我們不讀不學,怎麼會知道?然後你就回頭想想看,你說學佛多難?什麼人能有這樣的恭敬心?這種恭敬心,跟諸位說,是性德。你要是覺悟了,你就是這樣做法,你跟諸佛沒有一樣是有差距的,完全相同,自性的流露。為什麼?所有一切有情無情都是自性變現的,自性彌陀,自性菩薩,自性眾生。眾生裡頭蚊蟲螞蟻,自性螞蟻,自性蚊蟲,跟自性彌陀、自性觀音是平等的,一點差距都沒有。 我們不是這麼多年在教下的熏習,不懂!我們講給初學人聽,他們聽得怪怪的,他也不能接受,哪有這種事情?這是胡說八道。蜎飛蠕動怎麼可以跟我父母相比?怎麼可以跟佛菩薩相比?他說我們胡說八道。幸好這話是佛說的,不是我們說的,我們說不出來。我們通過這麼多年的熏習,終於對佛陀這些話聽明白了,相信了,不懷疑,也認真學習。我們現在看到蒼蠅,看到小蟲,我們會合掌,小菩薩!決定不會去傷害它。我洗澡在浴缸裡面放水,看到浴缸里有小蟲,我就不敢放水,先一定合掌跟它溝通:小菩薩!現在我要用這個浴缸,請你離開。它走了,我們才能放水,不可以傷害它,那個小蟲比蚊蟲還小。 所以我們從小沒有紮根,現在紮根是必要的,可以同時下手。每天我們用一半的時間做這紮根的教育,學這些,一半的時間,我們來聽經、來念佛。要特別重視紮根教育,紮根,我們是四個根,出家的同學,《弟子規》決定不能疏忽,要知道沒有《弟子規》,你一生的努力最後都等於零。要想成就,這個根是第一重要,千萬不能夠疏忽。有這個根才有佛法,沒有這個根,不但佛法都沒有,人天法也沒有。《弟子規》是人道,《感應篇》是天道,道家講成神仙,上品是天仙,十善業是佛道,《沙彌律儀》是僧道。真正想把道場興旺起來,你不扎這四個根,你做不到。這四個根扎到了,你的道場自自然然興起來,不要你操一點心。為什麼?護法神幫你興起來,護法神是護法道,他不是護的人。你人有道,他就護你,你人沒有道,他不護你。這個道理要懂。一切隨緣,決定不可以攀緣,攀緣造業,造得很重。隨緣,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成就功德。如果還有分別,還有執著是福德。 http://www.foxdw.com/fwdw_simple.asp?id=2304&names=學佛、學經 視頻:面對面-陳大惠訪凈空法師、樓宇烈教授、李焯芬教授http://v.foxdw.com/v_simple.asp?id=464【感動,陳大惠老師再次給凈空老法師頂禮叩頭三拜】2010年10月6日下午兩點多,在"亞洲企業家精神啟迪"論壇會上,陳大惠老師再次代表大眾向凈空老法師、北大的樓宇烈教授、香港大學的李焯芬教授磕頭頂禮,現摘錄如下: 陳大惠老師:在我們論壇開始之前,請允許我向大眾,還有電視機前的觀眾,我們今天也通過網路,在向全世界所有網路前的觀眾在直播。我們先來介紹一下三位論壇的貴賓。首先是我們敬愛的(凈空)老法師,老人家。 (凈空老法師起身向大眾鞠躬致謝) 陳大惠老師:簡要介紹一下,老人家今年84歲高齡,安徽廬江人,是舉世公認的一代高僧大德,是全世界宗教界的領袖之一。老人家一生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和促進世界和平;老人家弘法的宗旨是依照佛陀的教導和行宜,一生不建寺廟,只是潛心教育和教學;他老人家曾經十次受邀請參加聯合國世界和平會議;老人家在全世界有億萬的信眾和追隨者。我們再一次感恩老人家能光臨我們的論壇! 下一位我要介紹的貴賓是樓宇烈,樓老,他是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樓宇烈老教授起身向大家鞠躬致謝) 陳大惠老師:樓老請坐!樓老今年78歲,在北京大學哲學系任教授,也是北京大學宗教研究所的所長,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的導師;老人家有很多國學方面、佛學方面的著作,在坐可能有很多是他老人家的讀者;再者,樓老還是國家**人文社會研究專家諮詢委員會的委員,全國宗教學會的顧問,孔子基金會的理事;那麼(樓老)還有很多的社會職務,我們都不一一介紹了。我們再一次歡迎樓老的光臨! (樓宇烈老教授再次起身向大家鞠躬致謝) 陳大惠老師:請坐!我們下邊要向大家介紹的是李焯芬院士,我們稱"李院長"。李教授今年65歲,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的院長,曾經是香港大學的副校長,參與並且主持像加拿大多座的水電站、核電站的建設和評估;並且在香港參加了很多防災、減災的工作,抓住了香港地質災害根本問題去研究,取得的創新和突破,對香港的建設和學科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李老在2001年當選加拿大工程院的院士,還有香港工程院的院士,200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的院士,是一個理科的代表,是一個科學家,我們也歡迎他、感恩他! (李焯芬教授起身向大家鞠躬致謝) 陳大惠老師:各位觀眾,我們能有今天這次盛會,實在是難得!今天下午大概有四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我們分為上、下兩場。上半場大概有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有一個半小時左右,是聆聽三位尊長的教誨、對一些問題的解釋;剩下來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我們現場的觀眾四百多人,這個場地再大一點,四千人、四萬人都有。那麼大家是有福人,不要錯過這個機會,每個人的面前都有紙和筆,大家如果有問題,把它寫出來,越簡單越好,然後遞到我們工作人員的手裡;然後再由他們給我們的鐘博士,博士刪選之後,我向三位老人提出來。這是提問的一種方式。第二種呢,就是現場的觀眾直接舉手提問,你有哪些問題請教三位尊長,這個是現場提問,這個機會千載難逢。所以,我們上半場是這樣一個安排。 在中間的會有十幾分鐘的休息時間,希望大家趕快回到現場。 那麼下半場我們會談論對佛法、佛教的一些認識、一些了解,也是有一個半多小時的交流。那麼剩下來的半個小時左右時間,我們也是現場的觀眾舉手提問,或者是寫紙條提問,我們再一次感恩大家的配合和參加,謝謝大家(鞠躬)! 中國有一句老話:"國有疑難可問誰?"。就是我們碰到了難題問誰,就要問一個真正明白的人。我們大家看到了,大家也很了解。(凈空)老法師他老人家,我再給大家做個介紹,很多人參加論壇提個問題:學傳統文化、學佛有什麼用處?我們給大家介紹一下,老人家今年84歲高齡,我很榮幸採訪過兩次老人家。那麼老人家在香港做醫療的檢查,最好的設備,醫學家告訴他老人家,說他老人家的血液清澈的程度,(相當於)是30歲。我今年是41歲,不如84歲的。這第一,健康得到了。 第二,財富。老法師老人家在講經中也提到過,周圍我們也聽到過很多企業家講:你老人家需要多少錢,只要說句話,或者看我們一眼,你說多少錢就給多少錢。哎!要多少錢,有多少錢。你看看!財富,老人家有;健康,老人家有。 第三個,相好。我們有機會看到老人家,那個皮膚像嬰兒一樣,相好! 第四個,智慧。全世界的首腦、領導人有問題,多次向(凈空)老法師請教,十次聯合國開和平會議都請老人家參加。無量的智慧! 最後一個,老人家在講經也說過:看看有沒有緣分,(如果)沒緣分,學佛這麼多年了,我就走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學佛人聽著明白,這是什麼意思?自己什麼時候走,我們講叫"死",這是老百姓、通俗人講的話,他能決定。什麼時候走,他生死自在。 你看看,健康、財富、相好、智慧、生死自在,這老人家全都得到了!末學才疏淺薄,世界各地我也採訪過很多人,我沒見過這樣的人。這老人家他一本書沒寫過,他就是在沒有名氣,他能做到這五點,我有問題我一定問他,為什麼?他都得"道"了。你要是借錢你得給有錢人借呀!現在你老去問問題,他都沒錢,他都沒答案,你問他不管用的!這老法師他都得道了,所以今天我們太難得了!我相信,李老、樓老在很多方面也都是得道的高人,今天有這個機會,難得! 所以,各位從現在起,大家有什麼問題,我們想一想,我們這個論壇馬上要開始了,再一次感恩這三位老人家! 咱們中國古人講古禮,古禮是什麼呢?佛法講,給老法師提問題、給大德提問題,得跪著問。這下午四個小時我要是跪著問,這大家也就都看我了。怎麼辦呢?咱們就隨緣。為了表示尊師重道,我們這個論壇是傳統文化,我在這代表所有的觀眾,代表所有天下的希望和諧、和平的人,給這老法師、給這三位尊長頂禮三拜! (陳大惠老師頂禮磕頭三拜) 陳大惠老師:我們在論壇開始的時候,確實有很多觀眾向我們提這個問題:我為什麼要學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無非就是儒、釋、道,儒家的、道家的、佛家的,無非就這三樣,過時了了,什麼年代了,你們還學《弟子規》呀?還聽七、八十歲的老人講,他們連電視都不看。 你看!?誤會太深了!頭一個問題,長者先,我們先請教老法師:很多人說,《弟子規》、《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所有這些,《三字經》過時了,因為也確實見不到了,都被大眾拋棄了,這就是事實,在您看起來,我們今天在這個地方來宣講、來學習、來落實這些東西到底有什麼好處?是不是過時的東西我們在學習? 凈空老法師:各位法師、各位大德、諸位同學:首先我要做個簡單的聲明,剛才陳大惠居士所說的那些話不是真的,他把我說的太過分了!(掌聲)我哪有那麼好!(凈空老法師大笑)。傳統文化這個東西,在這麼多年來,我們從學佛之後,我們就是老老實實已經依照佛陀的教誨,也是老師教導的。原本也跟大家一樣,對宗教、佛教有很深的誤會,從學校念書起,聽老師說,這是迷信。尤其是佛教,佛教什麼都拜,所以在宗教裡邊被稱為多神教、泛神教。這多神教、泛神教在宗教里屬於低級宗教,高級宗教有唯一真神。這個錯誤觀念影響了我很久、很久,一直對宗教都有這個隔閡,沒有這個意願去接觸。方老師,非常難得!…… 。。。。。。。視頻:面對面-陳大惠訪凈空法師、樓宇烈教授、李焯芬教授http://v.foxdw.com/v_simple.asp?id=464「亞洲企業家精神啟迪論壇」直播,陳大惠老師代表大眾給凈空老法師以及其他兩位尊長叩頭。特別推薦經典佛學網站:http://boruo.goodweb.cn/(白瑪若拙佛教文化系列站點)一者禮敬諸佛 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 八者常隨佛學 九者恆順眾生 十者普皆迴向迴向: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所有功德果報,悉與一切眾生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十方法界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眾生的一切功德和我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功德至心迴向給西方極樂世界,至心迴向給十方法界一切眾生,至心迴向給父母以及累世怨親債主,願我和一切眾生早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