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達摩祖師到德山禪師
中國大乘的頓教禪宗,最初由達摩祖師把他帶入中國。因此達摩祖師便成為東土禪宗初祖。他游化到了河南省的嵩山少林寺,就在那裡落腳安居下來。後來遇到慧可大師來親近他,他看出慧可大師是可成就的法將,心中歡喜此禪宗頓門心法有所承傳。二祖慧可大師,俗姓姬,名神光。神光由達摩傳法後才改名為慧可。慧可二字含有『智慧足夠了,善根可以了。』神光本是講經法師,深通教理,求法的精神,甚為精進。他聽說有位從印度來的達摩祖師在傳『禪宗頓門心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法門,他就立刻去親近達摩祖師,學習此法門。這個公案的內容是:禪宗二祖慧可禪師,侍初祖達摩,因立雪斷臂,求初祖安心。初祖曰:『將心來與汝安。』慧可曰:『覓心了不可得。』初祖曰:『與汝安心竟。』慧可遂徹悟,嗣二祖位。現在將此公案解釋一下。
二祖求達摩祖師安心說:『我是真心為求法而來,我修道修了這麼多年,我的心還是不能安定下來,求老和尚慈悲,給我一個安心法門。』達摩祖師慈悲憐愍,就說了一句法語:『將心來,與汝安』意思是說,把你的心拿來給我,我才能幫你將心安好。神光便去找自己的心,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向內一觀,就說:『我覓心了不可得。』我找不到那個不安的心,我尋覓了整個內心,竟然找不到那個不安定的心。達摩祖師又說了一句法語:『我已安汝心竟。』我已經把你的心安好了。神光當下豁然大悟,心中就明白過來,心也就安下來了,而得到了初祖的傳法。
從這個公案,我們可以把他合到金剛經的『三般若』來研究。金剛經他是教我們要先去『悟到』:『實相般若』的道理,再去『證入』:『實相般若』的境界。你要怎樣去『悟』,怎樣去『證』這『實相般若』呢?你要依著『觀照般若』,從聞、思、修的『觀照』上先把『般若』的道理研究通,這樣才能依『文字般若』去起『觀照般若』。中國的頓教禪宗,他不跟你講一些解釋道理的文字上的理論,怕你只在文字上分別而不去實修,他有他的一套接引眾生的方法。如初祖度化二祖,他就說:『你將心來與汝安。』這一句話就是『文字般若』,一句話雖只有一句,他也是個語言相,寫到書本上還是文字,那就是『文字般若』,因為初祖說這一句話是應機而說的,不是為了說明『事理』,解釋道理的文字,而是接引二祖入『實相般若』的『文字般若』。這個時候,神光慧可大師在他的『觀照般若』上就『覓心了不可得。』這在宗門下叫做『迴光返照』,一般人都『往心外看』,盡著心外的塵境,不能把心收回來。應用『迴光返照』來照自己的內心。慧可大師這時候,他能『迴光返照』去尋覓他自己的心,這個『迴光返照』的功夫,就是『觀照般若』現前了。依著這個『觀照般若』的『妙慧,返照』這個『妄想心』,念頭過去的已滅,『過去心不可得』,現在的心,他不停住,『現在心不可得』,未來的心還沒生出來,『未來心不可得』。『三際求心,心不有』,慧可大師就回答達摩祖師說:『覓心了不可得』,這就是應用『觀照般若』,『觀照』到『覓心了不可得』這裡。這時達摩祖師就說:『我已安汝心竟』,我已經把你的心,安好了。慧可大師言下大悟,這就是他親自悟到『實相般若』,『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就是『慧可大師悟道』的公案。
你受持讀金剛經,一定要起『觀照般若』,要從聞、思、修,下手;這個『思』就是『觀照』。你不去起『觀照』,光是會講會說,也只是在文字上分別而已,根本就沒有講到心裡去。一定要用功,用到心裡去,這才是真正用心,因為『心不有處,妄緣無,妄緣無處,即菩提。』釋迦佛的心就是『菩提智慧』,『菩提智』現前,叫做『佛心』,『佛心』『悉知』『三心不可得』,所以一定要腳踏實地去用功修行,在『觀照般若』上,道理要先去悟到,再去證入,你連悟都沒有悟,又怎麼能證入呢?所以要先有個悟處,再去證入。在宗下的頓教禪宗,他是以悟為期,你要了生死,必須要先求開悟;了脫生死的門路都沒有悟清楚,又怎麼去了生死呢?『開悟』這回事不是『依文解義』可以解釋清楚的。下面還有一個公案,可以給我們作一個參考。就是你『依文解義』,解得再好,如果碰到真實境界,還是用不上。就是『德山吃點心』的公案。德山禪師他是四川人,他研究金剛經研究得最好,也講得很好,而且自己注了一部金剛經的註解,叫『金剛經疏鈔』,也叫做『金剛經青龍疏鈔』,有一百二十卷那麼多。他在四川講經說法,大轉法錀的時候,聽說中國南方有頓教禪宗出現,『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德山禪師聽了大光火,認為這還得了,這一定是,狂妄之徒來擾亂佛門的正法。於是他動起護法之念,就發了一個大願,要去降伏他們。他把自己註解的『金剛經疏鈔』一百二十卷,一下子,就擔起一大擔來,離開四川,要到中國的南方去降伏他們。那時候交通不便利,都用步行的,肩上挑起了疏鈔,就上路了。在路途中,正好遇見一個賣油滋點心的老太婆。油滋點心是什麼點心呢?就是用粘米作成的餅子,擱在油鍋裡面煎,再抹一點糖,這麼就可以吃了。德山趕路,肚子也餓了,正好有這個點心可以充饑一下。他就把擔子放下來,要去買這個油滋點心。這可說是他因緣好,碰見了善知識,這個老太婆來歷不簡單,就問德山說:『你這位出家師父啊!你擔這一大擔,是什麼東西呢?』德山回答說:『這是佛經的註解,叫做「金剛經疏鈔」。是解釋金剛經的註解。』老太婆說:『這樣說起來,你一定是一位法師了,依我看來,金剛經的註解有這樣多,那麼,這位註解的人,一定是飽學佛法,請問法師,這是什麼人註解的呢?』德山說:『這是我自己註解的。』老太婆說:『那更了不得,看來你對金剛經一定很有研究,我對金剛經有一個問題想向你請教,如果法師答得出來,我的油滋點心,免費供養法師,要是法師答不出來,你給我錢,我也不賣。』這個德山禪師一想,我今天應該受你的供養了,你問別的經,我可能答不出來,現在你問的是金剛經,我是研究金剛經的專家,經上的道理,我已摸了很久了,那有答不出來的道理呢!德山就開口說:『你問吧!』老太婆就說:
『金剛經上,是不是有這麼的三句,叫做「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經上是有這麼的三句,這叫做「三心不可得」啊!』
『這三心既然都不可得,那麼法師,你今天要買點心,你要點那一個心呢?』
這一問把德山禪師問得開不了口。因為他這一百二十卷『青龍疏鈔』裡頭,沒有解釋到『實相般若』真實境界上,他只是『依文解義』的在文字上分別而已,他自己沒有親證過『實相般若』的境界,因為你『依文解義』都是人家的,所以被明眼人一問就問倒了。他做夢沒想到,老太婆會問出這一句,就被難倒了。所以說『依文解義』都是人家的,抄人家的註解,都是過去古人的,不是自己的。這就是為什麼,宗門下要你自己去『明心見性』,要你自己去開悟,原因就在此。也只有這樣經過『觀照』而『悟』到的,這才是真正屬於你自己的。德山禪師被老太婆這一問,答不出來,當下慚愧了。就說:『你真是了不起!你對佛法有很深的研究,你問的問題,我答不出來,我很佩服你,我自己感到很慚愧,老太太!你能不能告訴我,你是跟那一位善知識學的呢?』老太婆說:『我們這裡附近,有一間龍潭寺,裡面有一位龍潭禪師,我是向他學了一點點的道理。』於是德山就去找龍潭禪師。龍潭禪師是宗門下『明心見性』的善知識,比『依文解義』的法師高明得多了。一交談之下,德山他越談越有趣,就住下來向龍潭禪師這位善知識親近。有一天,他去龍潭禪師的方丈室請開示,談到已經天黑了,龍潭禪師就說,今天太晚了,回去休息吧,德山就告辭。一出門,天黑看不見,龍潭禪師說,我給你一個紙燈,好讓你照路,點燃了以後,德山禪師剛剛接過來,龍潭禪師突然間,向紙燈一吹,『噗』一聲,燈熄了,這下一吹滅,德山禪師當下『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為什麼吹滅紙燈就『明心見性』呢?這個公案是要你去『參』。如果用文字的道理來解釋,恐怕會誤了別人,你用解釋來『解』他,你以為你開悟了,其實不是。『解』還是『依文解義』,只有到『文字般若』這地方而已。我們學教的人,都是拿一個紙燈,用他來照照路,紙燈在心外頭,心裏面本來有光嘛!你把你心裡的光放出來看看,放不來所以要吹滅紙燈,目的就是要你放下『文字障』,不要執著。你以為『依文解義』解得好,就認為你懂得佛法,實際上那些都是佛的,不是你自己的。吹滅了紙燈德山法師就大徹大悟,後來,才出了一個德山禪師,大宏禪宗頓教,成了一代的大禪師。
推薦閱讀:
※傷害這三位老人,就是在傷害中國的未來和你的明天!
※瞳孔直徑對角膜塑形鏡矯正效果的影響_中國易視頓
※揭秘中國殲
※最科學的曆法——中國農曆
※為何中國男人自古就有怕女人的?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