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館陳鈞德畫展:用文人性情接續了三十年代的油畫傳統

「他的畫總讓人眼前一亮,是在接續上世紀30年代斷了的油畫傳統,並與中國文人畫相結合,而且色彩那麼少見地自由,放開,沒有後來強加的現實主義風格。」84歲的知名美術理論家邵大箴在今天下午的中國美術館陳鈞德畫展上說。8月22日起,中國美術館舉行「陳鈞德繪畫藝術展」,全面回顧上海畫家陳鈞德從藝60年的成長經歷,遴選了他自1960年代起一直到今天,每個年代的代表性繪畫作品。其中1960年代、1970年代具有文獻意義的現代派繪畫作品為首次公開展出。一直相對低調的陳鈞德早年師從林風眠、劉海粟、關良、顏文樑等,其油畫既葆有西方的油畫質感,也體現了中國文人畫的審美精神。

中國美術館陳鈞德畫展開幕儀式

《自畫像》,1963年,50×40cm「他的作品使用的是油畫語言,但作品內里洋溢著中國文人情懷,其寫意油畫看似接近西方表現主義,其實有著清晰的個性辨識度,將他的藝術與世界優秀藝術放在一起,能讓人一眼認出,噢,『This is China!』『中國油畫!』而這種『東方藝術』恰恰又保持了鮮明的西方油畫特有的質感。」這是傳記《激情不滅--藝術隱士陳鈞德的成長史》對油畫家陳鈞德的描述。

《 山村秋色》, 2012年, 100×120cm,中國美術館館藏由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戲劇學院聯袂主辦,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任總策展人的「陳鈞德繪畫藝術展」,於2017年8月22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一直低調的陳鈞德在畫展開幕上簡短地說:「畫畫其實是燃燒生命,這輩子就想做好教育與畫畫,沒有想其他。理想還在,我和大家一起繼續努力!」出生於1937年的陳鈞德是中國當代重要的油畫家、美術教育家,在相當長的時期,他卻自甘邊緣與淡泊,潛心於油畫之路的探索,或許可算得上是一位隱士畫家。事實上,陳鈞德出道頗早,1960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師從顏文樑、王挺琦、楊祖述、閔希文等教授,此後卻一直執著於以「邊緣人」的角色探索中西藝術融合之道。而他的幸運在於,由於身處上海,在那些特殊的年代,林風眠、劉海粟、關良這些落難而不墮其志的老藝術家,曾悄悄向年輕的陳鈞德傳授藝術:林風眠曾當面示範傳授畫作的「靈動與透氣」,劉海粟則贈其《芭蕉櫻桃圖》,鼓勵他在畫布上的揮灑與探索。

劉海粟先生生前在陳鈞德畫展上在中國美術館的這次「陳鈞德繪畫藝術展」展示了畫家從藝60年的創作生涯,遴選了他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到今天,每個年代的代表性繪畫作品,題材廣泛,品類豐富,包括布面油畫60多幅,紙本油畫棒作品20餘幅以及青年時期速寫及素描作品20幅。其中創作於六十年代,以表現派、野獸派手法創作的油畫《自畫像》《小金》等屬首次展出。體現了這位藝術信徒在當年美術界以蘇俄現實主義為「一種聲音」的環境里,勇於鑽研現代派藝術的理想、膽魄和獻身精神,具有相當高的文獻價值。而他創作於2011年的油畫《夢境》,完全採取意識流手法繪出了自己的「心象」,這幅屬於陳鈞德六十載創作生涯里最大尺幅(2米×3米)的作品也是首次展出,備受關注。

《蒙馬特高地-聖心教堂》,1999年,100×100cm84歲的知名美術理論家邵大箴在當天的研討會發言中說:「他的畫總讓人眼前一亮,在當代中國畫壇,油畫家陳鈞德是一位特立獨行的人物,他為人低調,不論在失意或得意的情況下,都潛心鑽研藝術,投入繪畫創作。語言的嚴謹而自由,是陳鈞德油畫藝術最重要的特點。他是在接續一個斷了油畫傳統,從中可以看到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油畫界的味道。」賈方舟則認為,在上海這個油畫名家雲集的地方,他是一面旗,「你想到陳鈞德,就一定會想到大都會上海;想到上海的油畫家,就一定會想到陳鈞德。中國油畫家運用色彩,不乏深厚者、不乏沉穩者、也不乏凝重者,但卻很少有像陳鈞德這樣煥發出你內心熱情的色彩。他作畫,是根據感情的需要,在畫中將高純度的色塊組合,使其在衝突對比中獲得平衡和諧的關係,產生交響樂般的節奏。他的畫,造型極其簡煉,線條跌宕起伏,筆法輕鬆流暢,散發著純真的童趣,洋溢著生命的朝氣,傳達著內心的歡快情緒,從而也感染著他的觀眾。」陳鈞德現為中國國家畫院油畫院研究員,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他早年師從林風眠、劉海粟、關良、顏文樑等前輩,半個多世紀以來對東西方藝術融合做了積極探索,其油畫帶有表現主義特徵,又凸顯中國傳統寫意的趣味,既葆有西方的油畫質感,也體現了東方的審美精神。在以色彩為優勢的油畫本體意義上,陳鈞德的繪畫具有鮮明的獨立價值,因而他被評論家讚譽為「中國油畫界當之無愧的色彩大師」。

《桂林山水圖》,1980年, 84x87cm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在開幕式上表示,縱觀陳鈞德先生藝術發展之路,他在20世紀中國美術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在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相互碰撞與交融,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互交鋒與激活的情境中,逐漸展開並日臻成熟。他繼承了劉海粟、林風眠等第一代中國現代美術開創者的藝術精神,追求「東西方和諧與精神融合的理想」,將現代主義繪畫重視形式語言探索與傳統文人繪畫強調內在心靈感受和意境表達相結合。今天,中國美術館為其舉辦展覽,旨在為改革開放以來的繪畫史研究提供新的文獻。

《夜曲》,2010年, 50×70cm,中國美術館館藏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在評論文章中寫道,陳鈞德先生堅持理想信念,勇於高揚真理,不懈探索研究,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形成了鮮明的個人藝術風格和卓有成就的藝術成果,以敢開風氣之先並信守學術追求的精神贏得了藝術界同仁的普遍尊重,形成了廣泛的影響。他在寫意油畫上的精研和抒情式表現風格在多樣的當代中國油畫中獨樹一幟,具有豐滿的學術氣象和優秀的學術品格。他的藝術是源於他的心靈也展現出時代文化精神的華章。

《小金》,1963年 ,45×60cm中華藝術宮執行館李磊表示 ,他們這一輩藝術家從小受到陳鈞德老師的滋養,一直感激,「感覺陳老師的畫作既有心靈之光,又有自然之思。當時就感覺到他的畫從裡面透著光,引導我們把整個心靈投進去。後來才發現,這光不是外面的,是陳老師心裡的光,生命的光,通過作品透出來,是一種生命的律動。」展覽期間,陳鈞德先生將5件代表作品捐贈給中國美術館,使之成為國家藝術寶庫的收藏。吳為山館長代表中國美術館向陳鈞德先生及家屬表示由衷感謝,感謝他們慷慨的捐贈和無私的奉獻。他說:「這些捐贈作品無疑將進一步豐富和延伸中國美術館近現代美術收藏的序列,也將成為後人研究和欣賞他的繪畫藝術的寶貴資源。」

《夢境》, 2011年,200X300cm中國畫界老一輩名家靳尚誼、詹建俊為此次展覽手書了賀詞;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以及知名理論家邵大箴、賈方舟、尚輝等專門撰文給予深度解讀,認為陳鈞德的繪畫藝術將以一種獨立的品格而載入中國美術史。據悉,展覽呈現在中國美術館五層展廳,將展出至8月31日(逢周一閉館)。
推薦閱讀:

八十年代考古專家開啟慈禧棺槨後,為什麼緊急退出?發生了什麼?
祛魅年代,科學還需要信仰嗎?
TVB花旦大賞(中)宣萱張可頤霸屏的黃金年代,好一出清水灣金枝欲孽
王羲之生卒年代之謎
難忘八十年代

TAG:人性 | 中國 | 美術 | 美術館 | 傳統 | 油畫 | 文人 | 年代 | 十年 | 畫展 | 性情 | 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