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夸父逐日」的多重解讀

「夸父逐日」的神話故事在我兒時的幼小心靈早已落地生根,不明其義,莫名崇敬!  人到中年,才莫名收拾記憶,回首前塵往事,原來人生正是有些「夸父逐日」的味道!  關於「夸父逐日」的神話傳說,人們往往做出兩種傾向性的理解。一是誇讚崇敬意義上的理解,覺得夸父是在追求光明和自由,雖死猶生,他的形象是高大而光明的化身,不斷激勵著後人去追求他們內心裡最為神聖的渴望!一是貶斥諷喻意義上的理解,覺得夸父是有些發神經癲狂,自負高傲,目無神明,自不量力而做傻事,居然去追逐太陽,最終渴死了,也許是被日頭烤死了,真是有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人物!  假如「夸父逐日」被作了上述兩種截然相反的尋常理解,那麼,前者夸父就成了人們心目中的大英雄,夸父就是感天動地的一出悲劇的主人公,雖死猶生,雖敗猶榮,因為他的犧牲投射出一種永恆的精神意義,那就是生命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是如此的奢華豪情,雖九死而無悔,人世的痴情召喚著一種綿延永續的蓬勃生命力量!而後者夸父似乎又成了世俗諷喻之下毫無意義的喜劇性的甚至鬧劇性的一出「悲劇」,這是被世風解構了的不是悲劇的悲劇,或者說是一出反諷性的悲劇中的悲劇,是一出其「意義」被揶揄取消了的「大悲劇」!我向來不大同意說什麼「喜劇是將毫無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  其實喜劇往往是通過揶揄反諷而獲得一種更高級的視域,悲劇沉浸於主人公的死難,道成肉身,肉身是作為一個被獻祭於所謂永恆價值的犧牲,人死在了他探尋意義的道路上!而喜劇則揶揄反諷這種犧牲是毫無意義的,因為那所謂的永恆價值到底是隨著肉身一起給埋葬了!人是一種徒勞無功而獻祭於大地上的卑微存在,所謂的意義到底淪為了徹底的空幻,生命的有限性被存在的無限性這個莫名的黑洞給無情地吞噬了!  人這種存在不無尷尬!他是介於絕望與希望之間的存在!他是介於悲劇與喜劇之間的存在,他是介於意義與虛無之間的存在,他是介於有情與無情之間的存在,他是介於真實與虛幻之間的存在,他是介於神話與現實之間的存在!浪漫迷夢而又清醒殘酷!  人生徒勞悲情地掙扎,世風寒意料峭地飄蕩!  不知為何,想起「夸父逐日」,總是莫名將之與「愚公移山」相對照,一是夸父,一是愚公,一是逐日,一是移山,一是大悲劇,一是團圓劇!  都是同樣的不可思議!多是同樣的感天動地!然而其結局一是渴死曬場一是功德圓滿!假如愚公要是因為挖山不止而累死了呢?那麼,愚公移山與夸父逐日不就有著驚人的相似蘊含了嗎?縱然如此,世界上,人們的心裡,還是有了夸父和愚公這兩座精神豐碑式的大山!在某種意義上,夸父逐日的形象比愚公移山的形象似乎還要不可思議,還要悲壯雄渾,似乎夸父雖然渴死在了逐日的半道上,人們相信他似乎就要追上太陽了,這種飛蛾撲火似的犧牲在他就要得到光明的一瞬間灰飛煙滅了,夸父正是在靠近太陽的輝煌壯麗中被燒烤死了,他的血肉之軀被熔化進了金黃色的太陽中!這是何等輝煌壯麗的精神畫面呵!  中國人大都喜歡一個功德圓滿的結局,往往是英雄的主人公感天動地,憑藉他那不朽的信念贏得了超乎凡俗的神奇力量,終於實現了他的夙願!愚公移山就是此類的典型神話傳說!有人說,這其實是對現實的逃避,逃避到虛空的信仰里,有時是迷信也是意淫!這是國人不敢正視生存的悲劇性的虛弱卑怯!而夸父逐日則展示了那種大無畏的悲劇精神!生命是如此奢華豪情地被獻祭給了大地母親,他於犧牲毀滅之際見到了那輝煌壯麗的日影!夸父逐日以他無比輝煌的悲壯畫面永遠定格在了人們的精神印象里!  「夸父逐日」里夸父渴死在道上,但是後世無數的夸父前仆後繼,一直飛升向太陽,這是何等的輝煌壯麗,你瞧,人們一個個飛升了,熔入了金色的太陽!  前述是劍門若郎按捺不住地抒情與感慨,因為「夸父逐日」自他兒時的記憶湧現,引導著他焦渴的靈魂一次次跋山涉水,夸父逐日,不朽的身影!  【2】  關於「夸父逐日」的神話傳說,主要有如下版本,讓我們再度瀏覽!  《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  《列子?湯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屍膏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彌廣數千里焉。」  保存在古代典籍中的這三則關於「夸父逐日」的神話傳說不用我逐字逐句地翻譯了,我想稍微有點文化常識的人都大概能明白它們說的是什麼意思。我們稍事觀察,即可看出,這三則記錄不盡相同,卻又大致相似!  第一則記錄至為簡括,毫無評價;第二則最為詳實,略有評價;第三則記錄大略同於第一則記錄而稍詳且略有評價。其中第一則與第二則都源自《山海經》卻相差較大,不料第一則與第三則竟然頗為相似!這是莫名讓人感到有些詫異的地方!  這三則記錄都交代了一個大致相似的情節:夸父有一天莫名去追逐日影,在靠近日影之際,夸父焦渴難耐,於是他海飲了黃河及渭河之水,卻不足以解渴,於是他又決定向北奔赴大澤而飲,可是他終於渴死在半道上了!(他遺棄的拐杖竟然化著了一片桃林!)  這個故事悲壯、凄美而又添附了幾許希望!人們不禁要想,夸父是何許人也?他為何要追逐日影?他又緣何會渴死於途中?黃河及渭河都還不足以解渴?他的拐杖何以又化著了一片桃林?這是理性的人們莫名要追問的問題,迷誤與理性交織成了千古的魅惑!  第一則與第三則相似,可是第三則加上了「夸父不量力」的評價,同於第二則,第三則與第二則還增加了「隅谷」與「禺谷」的說法,也就是交代了夸父因饑渴而停下飲水的地方,這個地方還叫「禹峪」、「虞淵」等名,這個地方正是日落之處,即西極之天!  第三則相比於第一則還增加了「屍膏肉所浸」,也就是說夸父所遺棄的拐杖是經過他屍身腐朽後的膏脂血肉的浸潤才得以化為綿延上千里的一大片桃林的!而關於夸父拐杖化桃林的重要事件在記錄頗為詳實的第二則里竟然絲毫也沒有提及!  第二則相比於第一則和第三則的確可見其詳實的文筆!詳細地交代了夸父所在的地方是一個大荒之中名叫「成都載天」的一座山,並且頗為詳實而不無戲劇性地描繪了夸父的形象,耳朵上配飾了兩條黃蛇,並且手裡還拿著兩條黃蛇!並且宣告他就是名叫「夸父」,是土地神「后土」的兒子名叫「信」的後代!即是說,夸父是后土的兒子的兒子,是后土的孫子!關於這「后土」又少不了一番考據的功夫,有人說他是盤古之後誕生的第三位大神,也有人說他是道教「四御」尊神里最後一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也即與「玉皇大帝」相配台掌管天地的「后土娘娘」,又說,繼后土之後才是人類的創造者「女媧」!真是莫衷一是,這「后土」神大概源於人們對於「皇天后土」的土地崇拜情結,畢竟人類是通過大地母親的生養才得以子孫綿延而永遠香火不絕的!  有意思的是這詳實的第二則竟然沒有記錄夸父死後拐杖化為「鄧林」即後世普遍以為「桃林」的事件!並且還不無矛盾地提到說是黃帝的手下應龍在殺死了蚩尤之後又殺死了夸父的,而就在此種說法的稍微前面已經交代了夸父是因饑渴至大澤半道而渴死的,相隔不到七八個字,竟然又是一種說法,真不愧是神話傳說筆法!  通過比較分析大致可以看出,第一則和第三則的出入不大,總的情況基本一致。值得重視的是第二則關於夸父被應龍所殺這一重大事件!  此事件表明夸父曾是部落紛爭某一方重要成員,這裡就要說到遠古黃河流域以黃帝為首和長江流域以蚩尤為首的兩大部落集團之間的爭戰!  傳說雙方都曾使用神奇動物來幫忙,黃帝這邊的應龍擅長「畜水」,蚩尤那邊有善於呼風喚雨的靈物,本領更勝應龍,結果大雨飄向黃帝這邊,黃帝又藉助天女「魃」才止住了大雨,並一舉殲滅了蚩尤部落,應龍也殺了蚩尤和夸父,由於消耗太大,無力振翅返回天庭,於是蟄居南方山澤,龍屬水性,雲氣水分自然生聚,於是南方多雲雨。多年後,應龍復出,又助大禹治理江河立下大功!  由此可見,夸父在皇帝與蚩尤的部落戰爭中,夸父是屬於蚩尤陣營的。又據《海內經》記「炎帝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生共工,共工生術器和后土。」結合前述,可見,夸父是炎帝的後裔,而同樣身為炎帝後裔的蚩尤,在炎黃斗戰中舉兵為炎帝復仇,故而,蚩尤和夸父兵敗被應龍所殺!  與上述相關記載還見於《大荒東經》:「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  這裡有個疑問不得不面對:夸父逐日里的夸父與應龍所殺的夸父是不是同一個夸父呢?顯然,這裡似乎存有難以排解的歧義!  【3】  我們承接上面的問題來考察一下,第二則記錄是十分矛盾的,剛交代了夸父是因為逐日饑渴而死的,旋即又說夸父是被應龍殺害的!那麼這個死了兩次的夸父到底是不是同一個人呢?從記錄來看,這夸父是后土之孫,也明確表示是同一個人!那麼,這裡的問題就是夸父一方面是逐日而渴死的,而另一方面卻又被應龍殺害,顯然這裡的記錄是模稜兩可的,這表明記錄者對此事已經是弄不大清楚了,他或許就聽說過夸父的兩種結局!  也有不少人表示懷疑,這裡的「夸父」到底是指一個人還是指一類人呢?有人說,這裡「夸父」的「誇」應該是「高大」的意思,而「父」也應該是「甫」的通假,意思是「美男子」的意思,由此,所謂「夸父」其實就是指「高大的美男子」一類的人,就好比傳說中的什麼「愚公」、「智叟」之類的稱謂,其實這更像是指某一類人!  也有關於說「夸父」其實是遠古時候的「巨人族」的記載。其實上述有人說「夸父」是指「高大的美男子」,豈不就有「巨人族」的意味么?再說,這「夸父」還可以這樣理解,「誇」即是「跨」的通假,「父」即是尊長的意思,那麼,這「夸父」不就等於說「腿長而善於奔走的巨人族」嗎?難怪夸父要莫名去追逐日影了,因為天生精力強悍,擅長於此道嘛!誠然,這「夸父」更有可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單純詞,就是確指「夸父逐日」的「夸父」!並且歷史上也只有這獨一無二的「夸父」,並且他也可能就像堯舜禹那樣曾是某族類的部落首領,而且很可能就是高大而強悍的某原始部落首領!  參考典籍,還有不少稀奇古怪的記載,比如《北次二經》中記載:「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有鳥焉。其狀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囂,其音如鵲,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這裡,「夸父」居然是長著四個翅膀一隻眼睛的奇怪之鳥!又比如《西次三經》中記載:「西次三山之首,曰崇吾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文臂,豹虎(虎疑尾字之訛)而善投,名曰舉父。」這裡所謂「舉父」,傳說動物名,郭璞註:「或作夸父。」又註:「今建平山中有豦,大如狗,似獼猴,黃黑色,多髯鬣,好奮迅其頭,能舉石擿人,玃類也。」《山海經》中說這個如狗類猴多毛的野獸善投,因此,稱它「舉父」。不少古代傳說中,還把形似猿猴的怪鳥怪獸以及力大的神,稱為「夸父」,如「夸父逐日」中的「夸父」!又據郭璞注:「禺似獼猴而長,赤目長尾。」袁珂也認為「舉」與「豦」聲同,古今通用,與誇聲近,故或曰夸父,則「夸父」於此處即為猿類!  又據《中山經》記載,「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棕枬,多竹箭,其獸多[牛乍]牛、羬羊,其鳥多赤鷩,其陽多玉,其陰多鐵。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廣員三百里,其中多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河,其中多珚玉。」這裡的「夸父」竟然又是指一座資源豐富的大山了!大概「夸父」由於其獨特的形貌舉止,與山精怪獸不無關係!  我們前述提到,「夸父」可能是「巨人族」,《海外北經》就有記載:「夸父國在聶耳東,其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黃蛇。鄧林在其東,二樹木。一曰博父。」這裡提到了一個巨人族「夸父國」,可見,「夸父」即是指「巨人族」!  有些學者考察得出這樣的認識:《山經》中的「夸父」多半是一種怪獸形象,《海經》中的「夸父」多半是一類巨人形象,大概《山海經》作者的多樣性導致了內容的豐富性,於是也就有了「夸父」這一形象的豐富內涵!  由此看來,要對神話傳說中的「夸父」正本清源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來神話傳說故事大都子虛烏有,荒誕不經,很多時候不過是寓言性的表達某種精神情緒或是提供精神上的愉悅罷了,如果太過認真地計較起來,倒是有些滑稽了!  我們通過古代典籍考察來看,《山海經》記載「夸父」相關事情較多,但是矛盾百出,荒誕不經,經常是天南地北,東拉西扯!同一個神話傳說往往「異文」!  另外,《列子》與西晉張華《博物志》也記載了大致類似的「夸父逐日」,但是卻隻字未提「夸父被應龍所殺」一事!並且,《博物志》的記載與本文引用的「第一則」即《山海經?海外北經》里的一段幾乎一模一樣,淳樸簡練,無評價無描繪!  在國人的記憶中,那些耳熟能詳的神話傳說成為我們精神意識的背景,更尤其是這幾大神話傳說:盤古開天、夸父逐日、女媧補天、女媧造人、精衛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牛郎織女、八仙過海,大鬧天宮等!  如果把「夸父逐日」放在遠古歷史背景中來解讀,那麼夸父之所以逐日很可能是因為曾經發生了大的旱災,夸父部落因此而痛恨這「毒日頭」!這「逐日」大概有「捉住太陽」或者「將太陽趕走」的意思!也有人認為夸父象徵水,比如夸父渴飲黃河與渭河,但是還是被「毒日頭」的炎炎烈日給烤得渴死了!也即是說人們所需要的水源被「毒日頭」奪走了!而水又正是生命之源!然而,夸父雖然死了,但是他為了部落的幸福和自由而勇於犧牲的精神卻永遠留在了人們的精神意識里!成為中華民族永不磨滅的文化記憶!  可是,有意思的是,夸父逐日這個神話傳說漸漸隱去了它真實的歷史蘊含而在傳說流布中,於人們的心胸中卻又孕育出新的蘊含,那就是夸父成了那種特別痴情理想而追求光明自由的人,他因為追求光明和自由而渴死在半道上,雖死猶生,並且這堅忍不拔、忠貞不渝的偉大崇高精神永遠地銘刻在了中華民族的記憶里!永不磨滅!  還有人解讀說是夸父身為部落首領,他逐日大概是為了測算曆法,據說,他的手杖其實就是測量用的「權杖」,即古代初朴的測量日影的工具!而他為了部落的福祉死後遺棄的手杖化著了桃林其實是寓意他帶給人們精神上的滋潤、力量和綿延!還有人說夸父逐日是寓意奮勇追趕時間而永不知疲倦地探求知識真理的犧牲精神!  或許其寓意永遠也解讀不完,但是「夸父逐日」卻帶給我們如此輝煌壯麗而永不朽滅的精神圖景!我們彷彿看見一個個夸父的歷史身影走進了輝煌的金色太陽里!


推薦閱讀:

命理解讀:超女何潔再續艷照門涉嫌炒作
歸秀法:解讀香港世紀大盜張子強八字
【指南】ESC肺栓塞指南解讀:更實用,更時髦
《李白七絕10首解讀》
安德義論語解讀14——憲問篇第十四

TAG: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