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飛行員夜間應急離機後個體救生措施及裝備 戰甲軍品資料網Blaun2015

1. 根據空軍航空博物館公開展出的實物、照片和資料,殲-10飛機使用的是HTY-5型火箭彈射座椅。和HTY-6、7一樣,飛行員的個體救生包在座椅椅盆中,當飛行員人椅分離後,救生包和摺疊式救生船脫離座椅,掛在飛行員身上隨飛行員降落後供個體救生使用。

2. 救生包里包含各類應急物品,其中可供夜間識別用的主要有救生電台、閃光位標器(採購民品JSB-3 某寶就有,其實超過40元就算買虧了)和救生信號筆(配5發信號彈)等。

3. 救生電台有2個波段(圖中已做處理隱去了波段和廠家),有收發通話和信標兩種工作方式,採用14.6V鋰電池供電。

4. 《鷹隼大隊》里曾出現過一種結合了救生浮領(學名叫:脖式救生器)和攝影馬甲的所謂救生背心,但可惜只是裝X道具。實際部隊在執行日常訓練飛行任務時,並不穿戴任何救生馬甲,只有在水上飛行時配備腋下救生器。飛行員隨身攜帶手槍和救生刀,其餘救生裝備就靠座椅下的救生包即可解決問題。

5. 腋下救生器的原理和客機上座椅下的救生背心一樣,都是遇水後釋放彈簧擊穿CO2氣瓶自動給救生圈充氣,也可以拉下紅色開關手動擊穿CO2氣瓶充氣,唯一不同就是腋下救生器沒法用嘴補氣。下圖中空勤正在披掛的藍色小包就是SJ-2型腋下救生器。

6. 近年來,隨著北斗導航定位系統逐漸趨於成熟,部隊開始為JSS-16(救生傘-16,適用於HTY-567座椅)和JSS-18(救生傘-18,適用於HTY-8座椅)配備新式背帶,即在左側/右側肩帶上加裝可盛放北斗救生終端的兜子。但目前公開的各種圖片中,尚未見到有實際配備該型裝備的,有可能是因為保密,也有可能是因為沒達到一定的戰備等級,這個不懂,不猜。

7. 殲/強/轟類飛機配備彈射座椅的,傘箱都在頭頂,所以救生包在座椅下屁股墊下。而預警機、運輸機等無法彈射應急離機的空勤乘員,只能使用傘包在屁股底下的救生傘(傘包充當座椅屁股墊,需要跑的時候抬起就跑,不和座椅再有聯繫)。所以救生包沒地方放,只能背在身上。我國據此設計了SJ-3型救生背心。外形比較丑...

8. SJ-3自帶浮領,而且一身口袋,可以盛放不少東西,見圖中自帶的標識。這東西有點類似《鷹隼大隊》里那道具了(注意前面圖片里《鷹隼大隊》里的道具,救生浮領連拉繩都沒有,其實就是個U型枕頭...)

9. 為什麼我軍不配備美軍那種救生背心?----- 這個問題其實比較複雜,或許明後天喜歡全盤美帝化的空裝、海裝科訂部就搞來美式裝具了也說不定。但最主要的問題估計有三個:1.現有的座椅下救生包體系已經夠用了。2.穿戴一身逼逼屌屌的東西,大過載時重量全加倍壓在身上太不值得了,而且萬一TMD掉出來點什麼東西呢?3.過於複雜的背心會和救生背帶發生干涉。以上可以從SJ-3的說明書里特意強調的項目里看出。

10. 飛行員夜間應急離機後該停留原地用電台等著救援還是應該主動下山尋找幫助?這個是爭議最大的話題,對此,我只想說幾點:1. 如果救生包沒被割斷,弄丟的話,理論上應該先使用電台的信標方式,但電台功率有限,且受到山脈等地形阻擋,實際效果很差。一般使用電台只是在有搜救人員/直升機接近的情況下建立聯繫。固定頻率的電台和全國聯網的民用通信系統,效率沒有可比性。2. 飛機墜毀的地區夜晚溫度已經很低,救生包里的有限救生裝備並不能防止長時間暴露在外的飛行員的體溫正常。3. 飛行員是主動避開村莊的,他知道從哪個方向可以最快的尋找到幫助。與其等待跨軍種去協調救援直升機(有些空軍場站並沒有自己的直升機),或者等待動員起來的千人大搜山,不如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儘快自救脫離險境。4. 每一次彈射都是一次生死考驗,主動爭取生存和脫離困境,代表著一名軍人力所能及的尊嚴。


推薦閱讀:

解讀|2017世界飛行者大會—紙飛機,你知多少?
他撒謊了但我們又奈何不了他
飛行員夾克到底有多潮?
飛行員戰場上,跳傘受到什麼樣的保護?
揭秘:為何中國老一輩的空軍飛行員墜機寧死都不跳傘?

TAG:飛行員 | 飛行 | 裝備 | 措施 | 救生 | 軍品 | 個體 |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