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商界施壓安倍:必須改善對華關係(圖)
日政界鬧劇斷商界財路
中日關係惡化嚴重影響日本商界在華利益。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日本最重要的出口國,中日關係好壞直接影響日企在華業績。日本經濟界擔心,因中日關係惡化導致日本對華出口不振,將導致日本國內生產和就業困難,政府提出的振興經濟的目標則更加遙遠。2012年9月,日本政府的「購島」鬧劇讓中日關係降到冰點,日企在華業績迅速下滑。以汽車行業為例,日系汽車同年10月共計銷售9.89萬輛,環比下降38.22%,同比下降59.41%。從市場份額上看,日系汽車首次跌破10%,佔有率同比下降4.55%。此外,2012年10月1日至30日,共有118家日本企業調整了2012財年銷售收入預期,其中包括以電機、汽車企業為主的90家企業。
中日關係不穩迫使日本商界逃離中國。日本「購島」後,中國爆發了「打砸搶燒」式的反日大遊行,日本商鋪、工廠受損嚴重。而隨著中日關係的惡化,日系產品也紛紛在華遭到了抵制。為了謀求穩定的發展空間,日企不得不轉移陣地,紛紛「逃離」中國,將製造業急速轉向東南亞地區。除了中國人工費用增長的成本因素之外,「政治風險」則是日企出逃的重要原因。但日企所謂的「逃離中國」,僅僅是從中國轉移走工廠,其大部分是在生產環節。巨大的中國市場不容忽視,即使廠房逃得出中國,產品還是要「逃回中國」。因為日企及日本的經濟和產業界都看得很清楚,日本將來的發展出路在亞洲,亞洲的市場主要在中國。日本商界認為,不僅不應退出中國市場,反而應該更加重視中國市場的產品銷售。
安倍參拜靖國神社一事也讓日本商界對爆發「抵制日貨危機」感到擔心。日本工商界認為,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的舉動給日本乃至整個亞洲地區的經濟造成了難以估量的「靖國風險」。對於相互依存度不斷加深的亞洲經濟而言,靖國神社問題已經越來越成為一個重大的不穩定因素。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會在外交上造成毫無必要的摩擦,對此工商界深感擔憂。日本經濟新聞社2014年6月在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協助下成立的智庫日經CSIS,以超過3,000名商界人士為對象就日中關係實施了問卷調查。關於安倍政權上台後的日中關係,近五成受訪者(46.5%)回答,「由於採取了甚於民主黨時代的對決姿態,關係出現惡化」。對於未來將謹慎投資中國或者在中國開展商業活動的理由,超過八成的受訪者回答是「政治風險」。
日本商界急需中國效應
日本商界必須尋找出路,中國是日本重要的出口市場。而中方也已發現了這一局面,事實上,中國在對日本施加壓力的同時,也和日本商界建立起了相應的聯繫,日本商界也選擇了對華友好的態度。日中經濟協會的顧問機構——「21世紀日中關係展望委員會」曾發表緊急呼籲,要求儘快改善因釣魚島問題而惡化的日中關係。該協會希望藉此表達工商界對中日關係改善的期待,推動政府採取相應措施。日本商工會議所主席岡村正曾稱,由於中日關係惡化,「預計影響將越來越多地顯現」,並對負面影響擴大到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日本企業表示了擔憂。岡村向日本政府提出要求,稱「希望政府通過各種途徑展開對話以打破僵局」。
此時,低迷的日本國內市場也需要中國消費者拉動內需。日本政府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第二季度GDP折算成年率萎縮6.8%,不僅超出市場預期,而且比1997年上調消費稅時的經濟萎縮幅度還要大。這也是2011年3月份日本經濟遭遇地震重創後的最大跌幅。這也證明,安倍執政一年多後,其追求的目標基本落空。「安倍經濟學」已經破產,唯有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方可起死回生。而中日關係惡化嚴重影響中國人赴日消費,無益拉動內需。據日本政府觀光局(JNTO)統計,由於受日本政府2012年9月11日「國有化」釣魚島及由此引發的激烈的反日示威的影響,訪日中國人的數量劇降。同年10月,僅為69,713人次,環比減少近半(9月為121,672人次),同比也減少了34.3%。之後的11個月里,訪日人數持續呈現負增長。
訪日中國遊客人數與增長率(數據來源:日本公益財團法人「日本財團」)
如今中國的反日遊行已過去兩年,赴日遊客開始增多,中國消費者抵制日貨的情緒也有所緩和。中國人的反日情緒漸趨平靜,從2013年9月開始,中國人的日本游終於峰迴路轉,遊客人數同比增長28.4%。2014年1-6月遊客人數已達1,009,200人次,同比增長了88.2%。中國消費者對帶動日本內需極其重要。中國遊客赴日消費的派頭壓倒了其他國家和地區。日本國土交通省觀光廳的抽樣調查(調查對象6,600人)顯示,2014年第二季度,訪日外國遊客人均旅遊支出為143,942日元(1日元約合0.01美元),而中國人均支出則達到211,784日元,同期訪日中國人的數量為531,258人次,可見中國人購買力之旺盛。統計結果顯示,各國家和地區遊客旅遊消費總額,中國居首,為1,125億日元(佔全部的23.1%),第二位以下依次是台灣931億日元(佔19.1%)、韓國454億日元(佔9.3%)、美國416億日元(佔8.5%)、香港327億日元(佔6.7%)。
商界奮起反抗
目前,中日經濟出現了回暖跡象,至少「經冷」正朝著「經熱」的方向發展,日本工商界不希望再看到任何政治因素影響這種良好的趨勢。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自2012年9月日本政府「購買」釣魚島後,2013年以美元計價的中日貿易額同比減少了6.5%,減至3,119.9518億美元,連續兩年出現減少。對華出口額出現下滑,日本的對華貿易逆差創歷史最高紀錄。兩年後的現在,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1至6月以美元計價的中日貿易額同比增長4.4%,增至約1,683億美元,從上半年數據來看時隔兩年出現增長。不過日本對華出口方面增長緩慢,對華貿易逆差達到123.1024億美元,創歷史新高。2014年1-6月,日本對華出口額同比增長2.5%,為779.9518億美元。汽車和一般機械的出口額時隔三年出現增長。
日本對華出口軌跡圖(豎軸單位為美元,橫軸為年;數據來源:JETRO官網)
日本商界希望能維持這種良好的態勢,開始集體向政界施壓。在日本政客當中流傳著一句話:「政治就是選票,選票就是金錢」,日本商界對政界有著極大的影響力。「經團聯」與自民黨的關係非常親密,在日本2012年12月眾院大選中,由汽車和鋼鐵等行業的日本大企業構成的「經團聯」幫了自民黨的大忙。在自民黨東山再起後,「經團聯」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向政府的經濟財政咨問會議派出民間議員,首相出訪時「經團聯」會長同行等。但「經團聯」與安倍的關係有點微妙,時常有利益衝突。有「經濟首相」之稱的前「經團聯」會長米倉曾批評安倍提出的貨幣政策是「胡來」,雖然米倉通過電話進行了道歉,但自民黨內部仍有聲音認為「仇恨很大」。
中國是日本的近鄰,這種地理位置上的聯繫是無法迴避的。對於以「和氣生財」為信條的日本商界而言,規避衝突才能在對華貿易中實現最大的經濟利益。釣魚島爭端和靖國神社問題嚴重影響中日經濟關係,日本工商界指望日本政府能夠解決這兩大問題,進而改善工商界在華的經營環境。日本商界正在用其龐大的影響力去影響安倍,面對日本商界的巨大壓力,安倍為自身支持率等政治利益或將在對華政策上作出轉變,而這種轉變與日本商界給予安倍壓力的大小有關。工商界的壓力越大,安倍轉變程度越大,安倍必須有所改變。
推薦閱讀:
※上博竹簡《詩論》的作者及其與今傳本《毛詩序》的關係
※賈寶玉究竟與哪些女人有過性關係?
※現代男女關係真實寫照
※傳文章托關係請圈內人關照姚笛 將與馬伊琍合拍新劇
※論人與天時地利人和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