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內庭穴穴位的位置

   【定位】在足背,當2、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取穴】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二跖趾關節前方,二、三趾縫間的紋頭處取穴。【主治病症】     1.五官科系統疾病:牙痛,齒齦炎,扁桃體炎;     2.消化系統疾病:胃痙攣,急慢性腸炎;     3.其它:三叉神經痛。 【刺灸法】刺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局部酸脹。灸法: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穴位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趾短伸肌、第二跖骨間隙。皮膚由腓淺神經的足背內側皮神經的外側支分布。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足背深筋膜,在趾長伸肌(腱)和趾短伸肌腱的第2、3趾腱之間,深進入骨間肌。以上諸肌的神經支配為腓深神經。   【功用】清胃瀉火,理氣止痛。【特異性】五輸穴之滎穴,五行屬水。【臨床應用】

刺激內庭穴可以抑制食慾、瀉胃火、去除口臭

內庭穴有一個特別的作用就是抑制食慾。所以想減肥的人士一定要記住內庭穴,像鑿枘一樣的穴位,刺激它就相當於塞了一個東西到我們的胃裡。當然,這是開玩笑的話。其實,之所以能抑制食慾,關鍵是內庭能夠瀉胃火。食慾大,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胃火旺盛,燒灼能力太強了。刺激內庭呢,就可以將胃裡面過盛的火氣降下來,從而降低食慾。

講到瀉胃火,大家肯定可以想到胃火大引起的其他疾病,比如最常見的牙痛、陽明經頭痛等等,都和胃火過旺有關。那麼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也是可以通過刺激內庭來治療的。說到這裡,可能有人要鬱悶了,一個病這個穴可以治,那個穴也可以治,那到底哪個穴作用更好,如何選取呢?我們說人體當中常用的穴就有三百多個,肯定不止一穴對一疾。一穴可以治多病,一病也可以多穴治,這就好像我們出行,可以選擇的交通工具肯定不止一種。反過來,任何一種交通工具也不可能只到達一個地方,如何選擇,就看個人的偏好,不必拘泥。

小提醒:最好用圓鈍頭東西按摩內庭穴

內庭穴在第二和第三腳趾趾縫的位置,躲在趾縫當中,最好拿一個小圓鈍頭的東西來按摩,這樣刺激得比較到位一些。

指壓內庭穴治療牙齦腫痛

秋冬季節,天氣乾燥,常常導致內熱生火,出現牙齦腫痛的現象。這時可以用按摩或針炙內庭穴的方法來瀉胃火。

內庭穴尋找方法:可採用正坐或仰卧,蹺足的姿勢,里內庭穴位於腳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腳趾彎曲時趾尖碰到處。約第二趾趾根下約三厘米處。一般不易發現,所以稱內庭。

穴位應用: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腸炎、齒齦炎、扁桃體炎、趾跖關節痛等。配合谷主治牙齦腫痛; 配太沖、曲池、大椎等主治熱病。

按摩手法:最好用圓鈍頭的東西來用力指壓才有效果。左右各50次。【腹痛】

主穴 中脘 天樞 足三里 三陰交 太沖配穴 寒邪內積者,配神闕、公孫;濕熱壅滯者,配陰陵泉、內庭;飲食停滯者,配下脘、梁門;肝鬱氣滯者,配太沖、期門;脾陽不振者,配脾俞、章門;急性腹痛者,配梁丘。方義 中脘為腑會、胃之募,天樞為大腸腑之募,兩穴均位於腹部,足三里為胃之下合穴,「肚腹三里留」,三穴遠近配伍,既可調理胃腸腑氣,又可運轉腹部氣機;三陰交調理三陰經之氣血;太沖疏肝兒調暢氣機。

【急性泄瀉】

主穴 中脘 天樞 上巨虛 陰陵泉配穴 寒濕內盛者,配神闕;濕熱傷中者,配內庭、曲池;飲食停滯者,配下脘、梁門。方義 中脘為胃之募穴,腑之所會,可以健運中州,調理氣機;天樞為大腸之募穴,穴居腹部,上巨虛偽大腸之下合穴,「合治內腑」,兩穴募合相配,調理胃腸氣機,運化濕滯作用顯著;陰陵泉為脾經合穴,善於健脾化濕。

【痢疾】

主穴 合谷 天樞 上巨虛 三陰交配穴 濕熱痢者,配曲池、內庭;寒濕痢者,配中脘、氣海;疫毒痢者,配大椎、十宣放血;噤口痢者,配內關、中脘;休息痢者,配脾俞、神闕、足三里;納呆者,配中脘;嘔惡重者,配內關;久痢脫肛者,配氣海、百會。方義 病位在大腸腑,故取大腸經原穴合谷,大腸募穴天樞,大腸下合穴上巨虛,三穴同用能通調大腸腑氣,調理腸絡氣血,氣調則濕化滯行,後重自除,血調則膿血自愈,三陰交理脾、助運、除濕。

推薦閱讀:

穴位口訣
中醫治療濕疹的穴位療法
穴位和神經有什麼聯繫?
【列缺穴】列缺穴位位置圖_列缺穴的作用_穴位解碼
太溪穴:滋陰補腎又能潤喉的大補穴

TAG: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