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南昌信仰啥?看看這些路就知道了

在南昌,除了有歷史文化韻味的古街古巷,還有不少以寺廟命名的地名,如大士院、經堂路、火神廟巷、魯班廟巷、南海行宮等等。

記者從市地名辦了解到,南昌自1926年設市以來,據不完全統計,迄今已有200多處老地名消失,而在原有的70個寺廟地名中,目前仍保留了24處。如今,人們或許還能記得這些名字,但可能已不清楚其背後的故事和淵源。

這些南昌人耳熟能詳的地名中,包含了哪些民俗?反映了怎樣的生活風貌?又有著怎樣的文化底蘊?

南昌曾有70處寺廟地名

「在古代,宗教信仰是人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它對本土文化的影響是潛移默化而又深遠長久的。」南昌市地名辦顧問陶端正是個「南昌通」,研究了一輩子的南昌地名,他告訴記者,南昌人以前都有些什麼信仰,從流傳至今的一些地名中也能看出端倪。

「在南昌的一些老地名中,既有傳統的儒釋道文化,也涵蓋了各種外來文化。」陶端正介紹說,其中佛教廟宇地名又是最為常見的,如佑民寺西巷、佛塔街、火神廟巷、大士院街、肖公廟巷等等,都是具有此類特色的南昌老地名。

陶端正至今還保存著一張完好的1926年南昌市老地圖,順著他手指的方向,記者找到了許多以寺廟命名的街道,其中有不少地名鮮為人知:吉祥廟街、開元觀街、關帝廟巷、馬王廟街、青蓮庵、羅祖廟巷、新東嶽廟巷、城隍廟街……「像這樣的街道和地名,迄今已消失了40多處。」陶端正說。

他告訴記者,在當時這個僅有5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共有500多條道路,其中以寺廟文化命名的地名就有近70處。

「大士院」因供奉觀音大士得名

位於八一大橋附近的大士院街,是不少南昌人耳熟能詳的一個老地名。因為靠近贛江和勝利路,這裡也異常的繁華熱鬧,已衍化出三個以「大士院」命名的社區。

然而,「大士院」這個地名究竟從何而來呢?江西科技師範技術學院黎傳緒教授常年研究南昌歷史文化,他告訴記者,大士院原是當時南昌很有名的一個寺院,它供奉的是觀音大士。「觀音是中國民俗中最受敬仰的一位菩薩,供奉她的廟宇,往往會成為周邊百姓的精神寄託中心。」

據《南昌市地名志》記載:大士院街東起勝利路,西至榕門路,長360米。當時因此處有一供奉觀音大士的寺院,清康熙年間稱大悲院,道光年間改稱大士院,巷名亦大士院。1966年與積穀倉合併為建國街。1973年復稱大士院。1987年增加通名,稱大士院巷。

只是時過境遷,如今走在大士院街,已經找不到當初寺廟的任何痕迹,就連研究者也無法找到當初寺廟的原始位置,許多住在這裡已有些年頭的老居民,都渾然不知大士院的來歷,大士院街儼然由精神符號轉變為了社區代碼。

古代南昌人熱衷信奉觀音?

與大士院類似的是,在南昌的繁華鬧市區過去還有一處供奉觀音的廟宇,現在已蕩然無存,今天只留下一個公交站牌,提示著人們它曾經存在,那便是南海行宮了。

據《南昌名典》記載,南海行宮位於今孺子路中段,始建於晉代。昔日香火興旺時,住僧達108名,日供齋飯五百之眾。暮鼓晨鐘,佛號經唱響絕叢林。據老一輩的南昌人回憶,該廟宇規模很大,抗戰期間曾被燒毀了一部分,但主體建築仍在,上世紀50年代,政府號召廟裡的僧侶自食其力,於是南海行宮被拆毀改建為印刷三廠,南海行宮遂不復存在,僅留下一個公交站名沿用至今。

「事實上,像大士院、南海行宮這樣因供奉觀音菩薩而得名的地名還有不少,如觀音巷、觀音閣、水觀音亭等等,這些地名無不顯示著信奉觀音在古代南昌人生活中所佔據的重要地位。」黎傳緒說。

劉將軍廟紀念抗倭英雄劉綎

劉將軍廟社區位於景色迷人的八一公園之畔。不熟悉南昌歷史的人,無不對社區為何名曰劉將軍廟、廟裡祭祀的又是哪位將軍而刨根問底。

原來,這座廟是紀念明朝抗倭英雄、著名大將軍、大都督、少保劉綎的,其本名龔綎,字子綬,號省吾,系南昌市梅嶺風景區廟泉村人。

劉綎13歲隨父從軍,屢建戰功。萬曆20年(1592年),日寇以行長正清為帥,由朝鮮釜山,直搗王京,毀墓掠庫。劉綎奉命入朝,廝殺七載,將日寇趕出朝鮮。萬曆46年(1618年)四月,清軍步騎兩萬,連克撫順、東州等城。明廷集十萬人馬,兵分四路,於萬曆47年(1619年)二月,分進合擊、直搗敵營。清軍先滅西路,後殲北路。東路遼陽總兵劉綎,雖年過花甲,仍率兵二萬五,挺進三百里,連克牛毛、馬家兩座敵營,殺敵副將兩名。努爾哈赤令降卒誘劉綎陷清軍包圍圈——阿布達里山岡,清軍從兩面高山俯衝而下,劉綎血戰而亡,為明朝的鞏固安定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天啟初年,明廷在南昌為他建了表忠祠,人稱劉將軍廟,後被毀;清朝重建劉將軍廟。現在的百花洲小學就是劉將軍廟的舊址。據悉,寶島台灣的漳化縣鹿港鎮也有一座奉祀劉綎的廟,名叫威靈廟。廟宇巍峨莊嚴,富麗堂皇,香火頗為旺盛。

肖公廟是南昌漁民的祭祀場所

事實上,除了佛教寺廟外,道教和人物信仰在南昌也有著非常深厚的群眾基礎。因道教信仰而得名的地名中,南昌人最熟悉的莫過於萬壽宮了。萬壽宮是許遜真人傳道布教的地方,後來演變成為古代會館文化的代表,遍布全國。

「道教建築一般稱為觀、廟、宮、堂、殿、閣等等不一而足,這些稱呼有著微妙的差別,因而以此得名的街巷地名在南昌也非常豐富。」陶端正介紹說,以此為內涵的南昌地名中就有肖公廟、火神廟、白馬廟、土地廟、建德觀等十多處。

位於象山北路的南昌市第一醫院對面,有一條肖公廟巷,長約百米。據載,巷內原有一座肖公廟。那麼,肖公廟敬奉的又是誰呢?據說,肖公是一位水神。因為江西是魚米之鄉,以打魚為生的人非常多,而漁民的保護神就是肖公。「其實各行各業都有一個保護神,像魯班就是木匠的保護神。」黎傳緒告訴記者,南昌曾有一座魯班廟,就在孺子路附近,現已不存在,但以魯班廟命名的路還在。

「從這些地名的使用情況可以看出,舊時南昌市民信仰的內容很雜,舉凡仙道神佛、帝王將相、名人大家,甚至動物,只要有值得尊崇、令人信服之處就可以作為信奉的對象。」黎傳緒說,過去的人們供奉各種神仙,完全是源自於實際的生活需求,在科技極不發達的古代社會,信仰是人們與周圍環境求得和諧的重要精神途徑。

上世紀40年代有了天主堂側巷

多種文化的並存,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有力地反映出一個城市吸納包容和多元共存的文化精神。道教作為本土宗教,自有其發展脈絡,而作為外來的佛教和基督教等,最終為南昌市民所接納,並演變成為南昌人生活的一部分,同樣可以從南昌的一些老地名中找尋到它的脈絡痕迹。

位於民德路的志道堂,始建於1933年,距離南昌佑民寺僅幾步之遙。至今民德路附近仍保留著一條小巷叫「經堂巷」。

「松柏巷附近還有一條天主堂側巷,因位於天主堂南側而得名。」據陶端正介紹,天主堂側巷南起永叔路,北至松柏巷,全長194米,成巷於上世紀40年代。

「以前的地名沒有專門機構命名,往往是當地有什麼標誌性建築,人們就約定俗成地把這個地方以標誌性建築命名了。」


推薦閱讀:

詩詞文化丨讀完敦煌出土的《將進酒》,才知道自己一直都背錯了
為什麼要娶愛網購的女人回家,你一定不知道!
血管堵沒堵,彎腰摸這裡就知道!每天做幾次,把血栓沖刷凈! | 腿 腳 怕冷 | 血管 堵塞 堵沒堵 ...
當家人生病時,我才知道錢有多重要
身體好不好,腳部瑜伽,一測就知道!

TAG:信仰 | 南昌 | 知道 | 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