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很聰明:孩子隨父姓是有道理的

祖先很聰明:孩子隨父姓是有道理的

花隨月轉陰晴收錄於中華網-不必要博客

看到阿二的帖子,主張什麼子隨父姓、女隨母姓,這不是在壓寶嗎?沒道理。現在說子女可隨父姓、也可隨母姓,那只是一種開明的表現。除此以外,別無其它理由。

說到姓氏,本來是古代部落族群的區別符號。父系社會形成之後,由於男子較之女子身強力壯,承擔了主要農事勞務,成為家庭財富的主要創造者,在家庭中奠定了支配地位,男子姓氏自然會成為族群標識。今天也大同小異吧,誰對家庭貢獻最大,說話就要硬氣點,行動就要自由點。為什麼二奶現象很普遍呢?女人不想委屈,還想讓子女繼承姓氏,靠撒嬌可不行,關鍵會幹事、能掙錢嘍。

進入農耕社會,生產有了盈餘,也就出現了私有財產歸屬問題。既然男子是當時財富的主要創造者,自然會選擇兒子作為繼承人,也好光大家業吧。家家都搞子承父業,女兒當然得嫁出去。

男尊女卑地位的形成,與財產創造有著密切關係。人是自私的,既然女兒終究是「人家人」,兒子當然從小就受到各方面優待,這樣女子從小在教育、吃穿、家庭地位中都受到「虐待」,這種長期的壓抑,自然會影響到女子的心理、生理、智慧的成長,而不斷地強化了男權的家庭與社會地位。從社會角度來講,子女隨父姓就理所當然了。

但是,這並非沒有一點積極意義,這種安排較好地區分了種族基因群,並使之簡單化,防止近親結婚導致種族退化。譬如,一個王氏家族,100個家庭娶進了50個外姓女子,所生育的後代只有一個「王」姓;如果女隨母姓,或者古人也在父、母姓氏中隨意選擇,那後代中就會產生51個姓氏。這樣,嫁出去的女子,姓氏非常複雜;如此循環,這個族氏的姓氏就混亂不堪,年代若久,近親結婚的可能性大增。

古時有「五服不同婚」的規矩。也就是說,同姓之人,五代之內不宜通婚。五代跨越近一個世紀,老輩人不在,太過複雜的姓氏結構,不便於保護族群基因的遺傳安全。《李向陽》中的大王莊、小李庄,就是同宗同族者聚居村落。

保持遺傳基因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就容易導致各種缺陷的基因病。清朝沒落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愛新覺羅與葉赫拉氏通婚盟約,血統高貴到代代近親結婚的地步,後代智商、身體出毛病的機率越來越高,弄到清朝後來的幾位皇帝不是短壽,或身體虛弱,就是缺乏理政能力,皇室凋零到弄一個黃毛小兒登位,結果還是個「太監」。

從遺傳學角度講,男為種、女為地,這個說法也是有道理的。因為,男性基因是一種完全基因,而女性基因是不完全基因。即便用生物克隆法,男性基因可以克隆出男性和女性二種性別,而女性只能克隆出女性。

現代遺傳學雖然證明母系對後代數量遺傳貢獻更大,但古人並非毫無體會,所謂「父骨母血」指的就是這一點,也就是說,形骨如父、肌膚隨母,父親的遺傳貢獻更大。從質量遺傳來說,父母機會均等,並促進優勢基因顯現和表達。決定男性性別的Y基因一量出現,與X基因一對列,就必是男性,而XX組合只能是女性;說明Y基因本身就是優勢基因,男性天生就比女性出風頭。當然,這只是一個總體狀況。

在現代社會中,雖然打破了男尊女卑的觀念,但男性依然佔據著社會主導地位。中西方世界都是這樣的。當然,女性也有自己的優勢,耐性、細性、友善、精緻、冷靜,都比男性表現的好;但拘小節、太謹慎難成大事,女強人性格往往男性化,或許正是成功的要點。

鄙人沒有男尊女卑的觀念,更對中國體育界的女將們佩服至極。如果中國的女同胞少做妻管炎,爭做女強人,那中國必定更加了不得。

姓氏似乎是一個神秘的符號,同姓者相遇總會產生親近感,「五百年前是一家」嘛。記得央視曾經播放過「中華姓氏」專題片,對各種姓氏起源進行了查考,至於有何學術價值和遺傳應用價值,不得而知。而且,姓氏也代表著一種遺傳密碼,我看還是不要對姓氏繼承問題冠之於封建不封建之類的討伐。

如果對種族繼承有興趣,子女姓氏還是隨男性的好,這也是繼承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更不要把祖宗的姓都丟了,取什麼古怪的洋名字。當然,和諧社會,跟誰姓,協商一致最好。

不過,現在獨生子女已成為生育主體,為滿足雙方父母的願望,只好辛苦點,生二胎,各隨一姓。跟誰姓,就讓誰的父母幫助出錢養,要不一般人還真養不起二個孩子。嘿嘿。

以上也就是扯閑淡,不當真。

推薦閱讀:

我們的祖先憑什麼打敗了尼安德特人?
此末代鐵帽子王,在清末賣掉祖先一生奮鬥的祖宅、王爺金印!
我們的祖先(上)
你明白祖先定十二生肖的含意嗎
竟有這種逆子 污損祖先墳墓泄憤

TAG:孩子 | 聰明 | 道理 | 有道理 | 有道 | 祖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