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減肥的另一種可能

如果研究肥胖現象的「磚家」們真的那麼神通廣大,那我們為什麼還越來越胖?在加里·陶布斯的新書《我們為什麼變胖——胖了又該怎麼辦》中,他試圖用另外一種假設去解決這個讓許多國家頭疼的問題。By LISA DAVIS 撰

在過去的40年里,美國公共保健的權威人士一直反覆強調一個簡單的訊息:如果你不想變胖,那就減少從食物中攝入的脂肪量。可就在這段時間中,美國人的肥胖率卻從13%上升到了22%,並在最新的調查中達到33%!陶布斯認為他知道箇中原因——「磚家們」搞錯了導致肥胖的元兇。他說,如果你仔細看一下調查,減肥的大敵並不是脂肪,而是那些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事實上,正是那些作為主食的食物,零脂肪酸奶、純烤土豆(含黃油)和純義大利面(含橄欖油、調料和乳酪),改變了我們的生理系統,讓我們又重了幾斤。而那些被千叮萬囑一定要避開的食物——牛排、漢堡、乳酪——才能夠幫我們減去體重,並保持心臟健康。陶布斯稱,他的觀點只是解釋我們為何變胖的另外一種假設。但隨後,他又自信滿滿地表示這種激進的想法「幾乎肯定是對的」。不管他自己多有信心,陶布斯的觀點還是引發了爭議。作為一名以固執聞名的新聞記者和科學怪人(他在哈佛攻讀應用物理學,在斯坦福學習航天工程學,並贏得了無數科普寫作獎項),陶布斯一直被認為是危險的資料甄選家——有人說,他之所以願意花費時間去研讀幾十年間的研究成果,就是為了尋找自己偏愛的材料。然而,專家們卻也不得不開始自我檢討,因為過去5年的一系列研究表明,他們的確可能對低碳食譜持有偏見。於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主管糖尿病研究所的醫學博士米切爾·拉扎爾、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心臟病專家、醫學博士阿蘭·斯尼德曼,以及另外一些科學家們開始認真討論陶布斯的論點。減肥食譜不管用關於體重和肥胖,我們持有這樣一個根深蒂固的觀點:攝入的卡路里超過消耗的數量,就是變胖的原因。我們吃得太多,動得太少,這個基於貪食和懶惰的假設聽上去無懈可擊,就像常識一樣,事實上卻毫無意義。如果我變胖了,很顯然,我一定是多吃了。但如果你問,為什麼會多吃?呃,這個問題我就不能回答了——至少不能用體重增加是因為卡路里過剩的理論來回答。在這一點上,大家似乎認為我是在質疑熱力學的規律。我沒有,我只是在說它們不具相關性。對,如果你正在變胖,你確實是攝入了比你燃燒的要多的卡路里——而問題在於為什麼會這樣。過去40年的研究表明,人們無法僅憑減少卡路里的攝入量,而達到顯著的臨床效果。然而,專家們卻總是一邊強調貪食和懶惰是體重增加的罪魁禍首,一邊又告訴你沒有一個減肥食譜是有效的,你需要服用抗肥胖藥物(它們帶來了數十億美元的利潤)或選擇肥胖治療手術(其實是調整你的消化系統)。減肥食譜不管用,這沒什麼好驚訝的。肥胖者終其一生都在努力少吃一點。有些人可能會早早就放棄並且說,沒希望的,我還不如好好享受人生。但大部分情況下,你幾乎可以把胖人定義為那些少吃也不管用的人。少吃一點,這說起來很簡單,可有什麼好處呢?如果你減少卡路里攝入量,你會一直感到飢餓——這確鑿無疑。同時,為了配合減少的攝入量,你也會調整自己的能量消耗。動物試驗表明,限制能量攝入會讓細胞減少能量燃燒,因此也有研究肥胖現象的專家承認,限制卡路里攝入對減肥並不有效。計算卡路里和運動減肥的「傳說」公共保健權威人士讓我們保持「能量平衡」,說的還是攝入的卡路里應少於消耗的量。那怎麼才能能量平衡呢?如果按平均值計算,你一天大概會消耗2700卡路里,那一年消耗100萬卡路里,20年就消耗2000萬卡路里。而在這20年中,你大約需要吃20噸食物。真要精確地將卡路里攝入量和消耗量匹配起來的話,防止自己從一個二十幾歲的瘦子變成一個四十幾歲的胖子的關鍵就是:一天20卡路里。如果你每天多攝入20卡路里,10年就會增重20斤。而問題在於,沒有人能以這種精確的程度來匹配卡路里的攝入量和消耗量。20卡路里就好比一口麥當勞漢堡、幾口可口可樂或小半個蘋果。不管你能把卡路里算得多明白,就是無法做到完全精確。所以如果保持能量平衡真是防止發胖的方法,那問題就是,為什麼有人胖有人瘦?營養學界人士很喜歡讓我們通過運動來減肥,但他們忘了其實消耗的能量越多,人也就會越餓。這多可笑啊——他們說,如果想要減肥,你需要少吃和多動,但這也正好就是會帶來飢餓感的行為。如果你看一下有關肥胖和運動的研究數據,就會發現沒有任何有說服力的證據表明運動對體重有影響。美國運動醫學會在它和美國心臟協會聯合發表的準則中指出,如果多運動,其間增加體重的可能性也越小,這樣的假設是合理的。然而它們也同時指出,至今為止,支持這個假設的資料仍無法特別令人信服。這簡直就是幫倒忙。對於一個已經存在100年的假設,如果至今還沒有強大的資料支持,你完全可以認為這個假設是錯誤的。問題在於,人為什麼會多吃?美國媽媽們從小就相信精製的碳水化合物和澱粉類食物使人發胖——義大利面、土豆、麵包、糖果、米飯和玉米。她們是正確的。糖果是最可怕的,以及其他糖和水的組合,不管是果汁還是可口可樂,因為精製的碳水化合物會提升人的胰島素濃度。從20世紀60年代起,科學家們就知道胰島素是調節人脂肪組織的首要激素,這個事實不容爭議——不管是哪本內分泌學教科書,它會直截了當地告訴你,讓脂肪細胞膨脹的罪魁禍首就是胰島素。可是,當你再去查找肥胖原因的時候,它又歸結為多吃少動——基礎科學和導致人類肥胖的原因之間完全切斷了聯繫。一般來說,我們會把脂肪細胞想像成一個長期銀行賬戶,而多餘的卡路里會以脂肪酸的形式儲存在裡面,只有飢餓的時候才會動用。然而事實上,脂肪細胞更像錢包,而日常飲食則相當於自動取款機。我們把現金放在錢包里慢慢花,等錢不夠了,再去自動取款機取。但胰島素就像一把鎖,它會封鎖你放在錢包裡面的脂肪酸,讓你只能靠自動取款機維生。就這樣,你的體內會囤積越來越多的脂肪,而飢餓感只能靠吃東西消除。說到這裡,我只想對研究肥胖問題的專家說,請關注一下肥胖組織的激素和酶調節。如果你們注意到了,就會在導致肥胖的原因和肥胖治療方面得到一個嶄新的答案。簡而言之,阿特金斯博士所推崇的低碳低糖的「阿特金斯食譜」從根本上來說是對的,儘管他所應用的科學依據並不完全正確。我是小白鼠去年,一項迄今有關低碳食譜的規模最大的研究有了結果。它將一個嚴格控制卡路里攝入量的低脂食譜(每天1200到1800卡路里)和隨便吃多少都行的低碳食譜做了比較,結果發現兩者的效果所差無幾。事實上,在大多數已完成的研究中,低碳食譜甚至比低脂低卡食譜的效果更好。雖然一些老派學者仍然對此視而不見,但在我看來,能有一份有效但不限制卡路里的食譜實在是肥胖研究領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了。當我開始涉足這個話題時,作為試驗,我嘗試了阿特金斯食譜。我從未想過要這樣做,因為它看上去就像是種江湖騙術。但現在,我每天早上吃蛋配培根或香腸,午餐就是大半塊漢堡牛肉餅加乳酪,晚餐則是蔬菜外加一塊牛排、半個烤雞或超大號魚塊。按照這個食譜吃飯,你會在下午兩點的時候突然意識到自己該吃飯了,雖然一點都不餓。與過去的超低脂食譜相比,它不會讓我常常感到飢餓,從而需要不時地吃點什麼——這才會讓我越來越胖。現在,每次我跟朋友一起吃飯,當我點義大利香腸、乳酪和牛排的時候,朋友們吃的都是去皮的雞胸肉和綠色蔬菜沙拉,但卻是我的體重在一路下跌。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吧——只要避開那些讓你發胖的東西而已。關於阿特金斯食譜的另一個懷疑來自脂肪和心臟疾病之間的聯繫。飲食中的脂肪會引起心臟疾病,這同樣是個根深蒂固的觀念。當我開始嘗試的時候,甚至有人預言那會要了我的命——我妻子也因此為我買了一份保險。但在過去10年中,有幾十項研究都發現,比起醫生和美國心臟協會推薦的低脂低卡食譜,低碳食譜反而降低了心臟疾病的風險,因為它能夠增加你的高密度脂蛋白(HDL,用於把膽固醇從身體組織運輸到肝臟,抑制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在改善膽固醇狀況的同時,降低胰島素濃度和血壓。如果你有體重問題,這不是你的錯過去半個世紀以來,肥胖問題一直被歸結為胖人的自控能力不如瘦人——雖然大家都沒有明說。這是多麼可怕的誹謗,但卻成為這個社會的一種慣性思維。大多數醫生不想和肥胖病人打交道,因為覺得他們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健康,不能像別人一樣做到適量飲食、多運動。但當我看到被體重困擾的人,我會覺得那不過是因為激素紊亂而已。不是每個人吃了碳水化合物都會發胖的——這和你的細胞對胰島素有多敏感有關,尤其是相對於肌肉細胞,你的脂肪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程度。但是有一大部分人確實是因為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才發胖的。如果你胖了很長一段時間,一下子不吃碳水化合物可能不會讓你很瘦,但盡量減少碳水化合物的確會讓你更瘦一些。有注意事項嗎?有——有些人採取這種飲食方式後會覺得活力不足,這種情況可以通過在飲食中加一點鹽或者肉湯得以改善。低碳食譜也可以降低血壓,所以你可能要調節自己的用藥情況——如果你處在一個治療期,你應該先和你的醫生商量一下。
推薦閱讀:

一周西紅柿減肥法 一周減10斤不反彈
全民營養過剩?看看他們,你還在拚命吃,拚命減肥嗎?
什麼是瘦素?什麼是瘦素抵抗?
必須知道的經期減肥誤區 小心不瘦反傷身
12種提高新陳代謝率的食物

TAG:減肥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