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之劍 納粹德國的元帥們全集

回顧德國將軍們精湛的指揮技術,同時也不能忘記戰爭帶給人民的悲痛,珍愛和平,遠離戰爭!

二戰中,德國軍隊中將領的指揮能力之強是受到公認的,正是因為這幫將領,希特勒才能輕易的佔領了大半個歐洲。而最後的失敗,其罪過也並不完全在將領身上,整理二戰以來德國所有元帥的圖片,跟大家一齊分享~ 攝於1943年3月,曼斯坦因(左一),希特勒(左三)蔡茨勒(左四),克萊斯特(左五)在商討軍事行動

納粹德國的帝國元帥權杖(持有者:戈林)

元帥杖頒發的高等級特性以及受勛的人數很少,所以一般以定製的方式單獨製作,頒發於有卓越貢獻的德國元帥,因為元帥為德國的最高軍事等級軍銜,所以對其功勛以元帥杖來表示成為納粹第三帝國海,陸,空三軍統帥的最高等級獎賞。 納粹帝國元帥權杖尺寸:49.5CM ,截面圓為3.4CM直徑。材料以貴金屬(金,銀)和寶石鑲嵌製造。 鑲嵌金鷹20-24隻,十字20-24枚。帝國元帥杖顏色為: 白色 。

海軍元帥權杖尺寸:49.5CM ,截面圓為3.4CM直徑,主要材料以貴金屬(金,銀)和寶石鑲嵌製造。海軍元帥杖顏色為:海藍色。

空軍元帥權杖:材料以貴金屬(金,銀)和寶石鑲嵌製造。 鑲嵌金鷹20-24隻,十字20-24枚。尺寸:49.5CM ,截面圓為3.4CM直徑。空軍元帥杖顏色為:蔚藍色。

陸軍元帥權杖:材料以貴金屬(金,銀)和寶石鑲嵌製造。 鑲嵌金鷹20-24隻,十字20-24枚。

阿爾貝特·凱塞林(Albert Kesselring,1885年11月30日-1960年6月16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空軍元帥,外號「微笑阿爾貝特」,

埃爾溫·馮·維茨萊本(陸軍元帥)

1944年參與策劃七.二零事件,內定政變成功後擔任武裝部隊總司令。失敗後被處死。

埃爾溫·隆美爾(陸軍元帥)

在北非作戰中,善於以裝甲坦克部隊迅速機動,突破對方防線,深入穿插,多次擊敗英軍,被稱為"沙漠之狐"。

戰爭後期,對國社黨持否定態度,不過未有實質上的反抗。在諾曼底登陸戰役中,被英國飛機炸傷。後受七.二零事件牽連,被迫服毒自殺。

埃里希·馮·曼施坦因(陸軍元帥)

1942年晉陞元帥,調至北方負責指揮圍攻列寧格勒。同年11月,當進攻斯大林格勒的德軍被圍後,受希特勒委派趕赴南方,組建頓河集團軍群,企圖解救被圍德軍,未逞。1943年出任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失敗。以後節節敗退至波蘭邊界。1944年3月被解職。

策划了入侵挪威的「威瑟堡行動」和派遣耗費無數資源建造的俾斯麥號戰艦攻擊大西洋航線的「萊茵演習行動」,由於後者被英軍擊沉,從此希特勒對水面艦隊的信心盡失,將取得戰果的期望轉至卡爾·鄧尼茲的潛艇部隊,雷德爾也因此被冷落。

二戰結束後,雷德爾被紐倫堡軍事法庭判處終身監禁,但於1955年獲釋,1960年病逝於基爾。

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陸軍元帥)

戰後在國防軍騎兵部隊任職。希特勒上台後,提升至軍長。1938年被免職,退入預備役。不久又應召入伍,1939年,指揮坦克軍,入侵波蘭、法國和南斯拉夫,以實施閃電式的突擊著稱。

1943年或元帥銜,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為盟軍所俘。1946年作為戰犯,先後移交南斯拉夫和蘇聯。被判15年徒刑,後死於蘇聯獄中。

艾爾哈德·米爾希(空軍元帥)

長期於空軍中持以攬權作風,對參謀部與各大小機關事務加以干涉,造成內部權力鬥爭的局面。米爾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被紐倫堡後續審判起訴涉及將戰俘、平民用於人體實驗與強迫勞動,並判處終身監禁,但在1954年1月即獲釋,於1972年逝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米爾希具有猶太人血統,也是德軍為數不多的猶太士兵里最高軍階者。

愛德華·馮·柏姆-厄爾默利男爵(Eduard Freiherr (Baron) von Bhm-Ermolli) (1856年2月12日 - 1941年12月9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義大利出生的奧地利軍官,奧匈帝國中的一名陸軍元帥。 1940年10月31日,85歲高齡的柏姆-厄爾默利男爵被授予德國國防軍榮譽陸軍元帥軍銜,這在當時是很罕見的——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都獲得元帥軍銜,儘管德軍的軍銜是榮譽性質的——他是唯一一位前奧軍將領被授予德國國防軍元帥軍銜的。1941年12月9日,這位奧匈帝國和第三帝國的雙料元帥在特羅保的家中去世。德國方面為他在維也納舉行了隆重的國葬。

恩斯特·布施(陸軍元帥)

德國投降後被英軍俘虜,在戰俘營中死於心臟病。

費迪南德·舍納爾(陸軍元帥)

1945年1月任防守奧得河的中央集團軍群司令,4月晉陞元帥,在希特勒的政治遺囑中被任命為陸軍總司令。戰後作為戰犯受蘇聯軍事法庭審判。1955年轉往聯邦德國,1957年被慕尼黑法院判處4年徒刑

費多爾·馮·博克(陸軍元帥)

1939年10月調任西線B集團軍群司令,在戰線北翼攻入荷蘭、比利時和法國。同年7月晉陞元帥。1941年任進攻蘇聯的中央集團軍群司令,擔負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戰略方向的主攻。

1942年6月,任新改編的B集團軍群司令。同年7月,因反對分兵同時進攻斯大林格勒與高加索兩個方向,再次被希特勒解職。死於盟軍空襲。

弗里德里希·保盧斯(陸軍元帥)

1942年調任第六集團軍司令,擔任進攻斯大林格勒的主力。同年11月,被蘇軍包圍於斯大林格勒。希特勒下令死守,並在1943年1月31日晉陞他為元帥,但隨即被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審判主要戰犯時,曾出庭作證。1953年獲釋,定居民主德國。

格奧爾格·馮·屈希勒(陸軍元帥)

1940年調任第18集團軍司令,入侵荷蘭、比利時和法國。同年6月進佔巴黎。1941年6月,率所部進攻蘇聯。翌年1月升任北方集團軍群司令,獲元帥銜。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作為戰犯,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判處20年徒刑。1953年獲赦,定居聯邦德國。

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陸軍元帥)

1932年晉陞上將(一說1938年)。希特勒上台後,積极參加擴軍工作。1938年2月主動解職和退役(這個時期解職的很多)。1939年8月重新服役,任入侵波蘭的南方集團軍群司令。

翌年調任進攻法國的A集團軍群司令,擔負主攻任務,迅速獲勝,晉陞元帥。倫德施泰特對於國內反抗希特勒的運動是贊成和欽佩的。但是,他認為"七.二零"暗殺希特勒事件是一種叛逆行。

戰後被囚於英國。1949年獲釋,定居聯邦德國,後死於心臟病。

赫爾曼·威廉·戈林(帝國元帥)

赫爾曼·威廉·戈林(Hermann G?ring,1893年1月12日—1946年10月15日),納粹德國空軍元帥,納粹德國帝國元帥,德國納粹黨的二號人物,希特勒指定的接班人,國會縱火案和組建秘密警察蓋世太保的元兇。

在紐倫堡審判中,戈林被控以戰爭罪和反人類罪並被判處絞刑,但他在執行絞刑前數小時在獄中自殺。

胡戈·施佩勒(空軍元帥)

在二戰爆發後的1940年5月到6月的法國戰役中,施佩勒領導第三航空隊。1940年7月,他晉陞為空軍元帥。在海獅計劃中,施佩勒建議必需摧毀英國皇家空軍以能夠成功的入侵英國。而位於法國北方的第三航空隊在1940年6月到1941年4月的不列顛空戰中擔當主要角色。德國戰敗後,斯佩勒被盟軍逮捕,在紐倫堡大審隨後的高等指揮官審判中被判無罪。於1953年在德國慕尼黑逝世。

君特·馮·克魯格(陸軍元帥)

1944年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於7月出任西線德軍總司令,旋即因七.二零事件受嫌而被解職,返國途中自殺。

卡爾·馮·鄧尼茨(海軍元帥)

由於長久共事所取得的信任以及戰爭末期納粹領導階層的背叛,希特勒在遺囑中任命鄧尼茲為其繼承人,身兼總統與德國國防軍最高統帥。鄧尼茲擔任其職位約20多天,指揮德軍向同盟國投降。戰後於紐倫堡審判判決十年有期徒刑,於1956年釋放。

羅伯特·馮·格萊姆(空軍元帥)

羅伯特·里特爾·馮·格萊姆(Robert Ritter von Greim; 1892年6月22日 – 1945年5月24日)是納粹德國空軍元帥,也是納粹德國最後一位空軍總司令。

馬克西米連·馮·魏克斯(陸軍元帥)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參加侵波戰爭和西線戰爭,1940年7月獲騎士十字勳章。1941年春指揮所部進佔南斯拉夫。1942年7月接任B集團軍群司令,翌年初晉陞元帥。魏克斯因信奉天主教而一直受國社黨的懷疑與排擠。1944年4月任駐匈德軍司令。戰後被美軍俘獲。1948年因病獲釋。

瓦爾特·馮·布勞希奇(陸軍元帥)

1940年7月晉陞元帥。由於對蘇閃擊戰失敗,於同年12月被希特勒強迫辭職。轉入預備役後隱名度日。1945年被英軍俘虜。後因心臟病死於漢堡戰俘營。

瓦爾特·馮·賴歇瑙(陸軍元帥)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任國防軍部部長辦公室主任。1936年獲中將銜,任第七軍區(巴伐利亞)司令。1938年參加吞併奧地利。1939年指揮第十集團軍入侵波蘭,晉陞上將。翌年調任第六集團軍司令,進攻比利時和法國,晉陞元帥。1941年率所部閃擊蘇聯,12月升任南方集團軍群司令。翌年1月心臟病猝發致死。

瓦爾特·莫德爾(陸軍元帥)

1941年指揮第3坦克師閃擊蘇聯,10月升任第41裝甲軍軍長。翌年升任第九集團軍司令。忠於希特勒,敢於直言,以作戰勇猛著稱。1944年獲元帥銜,先後出任東線的北方集團軍群司令、北烏克蘭集團軍群司令和中央集團軍群司令,以焦土作戰抵抗蘇軍的戰略進攻。1944年8月調往西線,任B集團軍群司令,組織對盟軍的防禦。1945年4月,在魯爾戰役潰敗後自殺。

威廉·馮·裡布(陸軍元帥)

職業軍人。1895年入伍服役於野戰炮兵第4團;1898-1901年參加八國聯軍侵華鎮壓義和團運動。1930年任第七軍區(慕尼黑)司令兼第7師師長,晉陞中將。希持勒上台後,升任第二集團軍司令。1934年升炮兵將軍,成為德國戰史上著名的防守戰略家,反對發動戰爭,對虐待猶太人的政策極為反感。

1938年2月曾被希特勒解職,退役。同年7月重新服役,出任第十二集團軍司令,參加進佔捷克斯洛伐克蘇台德區。後調任西線C集團軍群司令。1940年參加攻佔法國,晉陞元帥。翌年調往東線,任閃擊蘇聯的北方集團軍群司令,率部沿波羅的海岸向列寧格勒方向進攻。1942年1月,因久攻列寧格勒不下而被解職,轉入預備軍。1944年退役。翌年被美軍逮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作為戰犯,在紐倫堡美國軍事法庭上被判處3年徒刑,後獲釋。

威廉·凱特爾(陸軍元帥)

1940年獲元帥銜。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始終是希特勒最親近的軍事顧問和忠順的助手,深信軍人以服從為天職。直接參与策劃、制定和實施吞併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軍事行動,以及從進攻波蘭起到德國戰敗止的各種戰爭計劃和侵略暴行;由於對希特勒忠順和牽承,在同僚中有"點頭驢"的綽號。1945年5月8日代表納粹德國武裝部隊,在柏林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1946年10月16日執行。 戰後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受審,以共同策劃或密謀、破壞和平罪、戰爭罪和違反人道罪而判處絞刑。

威廉·利斯特(陸軍元帥)

1939年指揮新建的第14集團軍,參加入侵波蘭。次年任第12集團軍司令,參加進攻法國,晉陞元帥。1941年率軍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臘,繼而任巴爾幹佔領軍司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無期徒刑。1952年被美國當局因病釋放,定居聯邦德國。

維爾納·愛德華·弗里茨·馮·勃洛姆堡(陸軍元帥)

1935年秋,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主持納粹德國早期的擴軍工作。1936年獲元帥銜。1937年11月,在最高軍政秘密會議上,對希特勒提出的具體擴張步驟有所保留。1938年在勃洛姆堡-弗立契事件中被免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作為納粹德國軍隊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受審期間猝死獄中。

沃爾弗拉姆·馮·里希特霍芬(空軍元帥)

1940年擔任第8航空軍軍長,1942年3月1日,晉陞為上將,為當時德軍唯一的四星級軍長。7月14日,升任第4航空隊司令,第4航空隊,擁有整個德國空軍54%的兵力,擔任空襲斯大林格勒和空運補給的的任務,但是因為要掩護的戰區更加廣泛,因此全體航空隊經常疲於奔命。1943年2月16日,因戰功希特勒授予里希特霍芬空軍元帥軍銜。1943年6月12日,里希特霍芬被調到義大利,出任第2航空隊司令。1944年因腦癌退入後備役,回家休養,1945年7月12日,在奧地利去世。

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將)

古德里安雖然不是元帥,但是他也是德國將軍中耀眼的一員,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德語:Heinz Wilhelm Guderian,1888年6月17日-1954年5月14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位著名的德國陸軍將領,最高軍階為大將。1944年7月,古德里安出任陸軍參謀長,這是他所晉陞到的最高職位,但於戰爭結束前不久被免職。在戰爭後期,古德里安與希特勒在戰術戰略見解上的分歧愈大,由是使得兩人之間的矛盾也愈形激烈,並多次發生爭吵,但古德里安出於對德國效忠的軍人誓言,始終未加入政變推翻希特勒的密謀當中。1945年5月10日向美軍投降,隨後被關押3年,因為在戰爭期間並未虐待戰俘和屠殺平民而沒有被列為戰犯,於1948年被釋放。之後一直在家中修養並攥寫回憶錄《一個士兵的回憶》。

希特勒之劍 納粹德國的元帥們全集

推薦閱讀:

希特勒特批的元帥,納粹德國,唯一的「帝國」元帥
希特勒是如何崛起的
罕見的希特勒繪畫作品。。。
納粹從未發表過的系列照片 希特勒訪問義大利
意料之中:蘇軍攻進納粹總理府 斯大林十分關注希特勒

TAG:德國 | 納粹德國 | 希特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