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思維和哲理討論: 看山還是山的人生三重境界
06-21
思維和哲理討論: 看山還是山的人生三重境界 如果你覺得你對人生哲理有所理解,或喜歡探究,那麼請你參加這個人生哲理討論測試吧,肯定有益看到人生三重境界這句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若有所思,心有所感。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有道是:「佛理如雲,雲在上頭,登上山頭雲更遠;教文似月,月在水中,撥開水面月更深。」又有道:「小時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老年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佛家講究入世與出世,於塵世間理會佛理之真諦。人之一生,從垂髫小兒至垂垂老者,匆匆的人生旅途中,我們也經歷著人生的三重境界。人生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還懷著對這個世界的好奇與新鮮,對一切事物都用一種童真的眼光來看待,萬事萬物在我們的眼裡都還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對許多事情懵懵懂懂,卻固執地相信所見到就是最真實的,相信世界是按設定的規則不斷運轉,並對這些規則有種信徒般的崇拜,最終在現實里處處碰壁,從而對現實與世界產生了懷疑。人生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紅塵之中有太多的誘惑,在虛偽的面具後隱藏著太多的潛規則,看到的並不一定是真實的,一切如霧裡看花,似真似幻,似真還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地我們在現實里迷失了方向,隨之而來的是迷惑、彷徨、痛苦與掙扎,有的人就此沉淪在迷失的世界裡,我們開始用心地去體會這個世界,對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與現實的思考,山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山,水也不是單純意義的水了。人生第三重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是一種洞察世事後的反璞歸真,但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這一境界。人生的經歷積累到一定程度,不斷的反省,對世事、對自己的追求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認識到「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要放棄的是什麼,這時,看山還是山,水還是水,只是這山這水,看在眼裡,已有另一種內涵在內了。有人說「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這才是真正的做人與處世了。我並不完全認同。否則為什麼我們要學習、要修身養性?功夫的境界總體說來有低,中,高三種層次或境界,低可健身,中可防身,高可修身。健身為「法」,防身為「術」,修身為「道」。每個習武者可根據上述標準進行檢驗,對號入座,看看自己究竟到了哪個層次,切不可自欺欺人。不會技擊,不懂防身,對不起——不管你練了多少年,你依然是在低層次;只會技擊,只懂防身,更對不起——不管你練了多少年,你仍然是未到高層次。習武修道,並不是一件容易事。修鍊功夫可能與做任何學問一樣,多要經過國學大師王國維描述的三個境界: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重樓,望斷天涯路」;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三句本是描寫相思詩句,但王國維卻用以表現「懸思——苦索——頓悟」的治學三重境界,它巧妙地運用了三句中蘊含的哲理意趣,把詩句由愛情領域推繹到治學領域,賦予了它以深刻的內涵。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詞句出晏殊的《蝶戀花》,原意是說,「我」上高樓眺望所見的更為蕭颯的秋景,西風黃葉,山闊水長,案書何達?在王國維此句中解成,做學問成大事業者,首先要有執著的追求,登高望遠,瞰察路徑,明確目標與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這自然是借題發揮,以小見大。那如果按原詞解,這幾句是情感堆積、蘊釀期,是對下文「望盡天涯路」一種鋪墊。喝酒的這個境界,是寒喧之後,剛數杯下肚,酒氣略微上升階段。此時,歡者更歡,愁者愈愁,不過,肚中縱有千番言語,表面上不大多「和風細雨」。灌水的這個階段是,剛剛「觸」網不久的菜鳥雛兒,打字不快,技術不懂,罵架不行,所以,不管論壇(BBS)、聊天室,一般都比較「謙虛」,也不敢大動作灌水,還多是「新手上路,多多關照」之詞,顯得比較「禮貌」,比較「懂事兒」。然而,從「菜鳥雛兒」到「灌水專家」的心態與資格,也就在這個階段慢慢的成長起來了。第二境界的這段詩句,出自宋代的另一位詞人柳永的《蝶戀花》。原詞是:「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王國維在這裡,顯然也已超出了原詩相思懷人的情緒了。他想說明,對事業,對理想,要執著追求,忘我奮鬥,為了達到成功的彼岸,一切都要在所不惜。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第三境界,王國維則採用了宋代詞人辛棄疾《青玉案&8226;元夕》中的詞句。辛棄疾的原詞是:「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王國維用在此處,是指在經過多次周折、多年磨練之後,就會逐漸成熟起來,就能明察秋毫,豁然領悟。這就達致了最後的成功。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這是厚積薄發、功到自然成。當然也有用另外一套比喻來形容練功時的感悟和境界:第一階段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階段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第三階段是「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道和學問,道和生活,道和自然原本相通,功夫也是這樣,練到最後,習武就是做人,技藝高超的功夫大師,其武德一定為人稱頌。「文以載道」,武也載道,它們承載著中華民族奮發圖強的精神和生生不息的脈搏。請看「武」的造字——「止」「戈」,再看太極的標誌——陰陽魚圖案,這應該就是中國功夫「無為無不為」的和諧境界。一個人在孩提時代,一顆天真浪漫的心,一雙清澈無邪的眼睛,看到的什麼就是什麼,你告訴他什麼他就認為是什麼,在孩子純潔無瑕的心裡,這世上的萬物都是原來的本質。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增多,經歷過挫折,或許還受過傷害,思想越來越複雜,遇事總要透過事物的表面去追究背面藏著的什麼,從此眼裡看到的山不再是山,水亦不再是水。當走遍萬水千山,閱盡人間百態,一顆平和的心重又回到生命的最初,任恁塵世喧囂,我自心清鏡明,這時,便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了。在那個古老的童話《皇帝的新衣》里,難道只有那個小孩子看到皇帝沒穿衣服嗎?當然不是,只是我們這些成年人思想太複雜,常常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相信自己的判斷,或者甘願陷進自以為事的謊言里,只拍手不說真話。「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天外雲捲雲舒。」人生如棋,落子不悔。芸芸眾生都為匆匆過客,用一顆平常心看世間萬物,清風朗月,怡然自樂,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境界。說人有三種境界,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初聽到這樣饒口的言句,以為又是某個文人搞的文字遊戲,後看了些隱澀難懂、隻字片語的註解,再經仔細斟酌,才發現原來這一句普通的俗語竟蘊涵著一個引禪而解的人生信條。我們在學生時代被孕育在社會、家庭、學校的溫室里,看問題與事物的眼光總是單純而直觀,著手去處理的方法也多顯得稚嫩。因為我們沒有經過太多社會上險惡的事情,往往我們以為我們主觀的意識就是現實,分不清夢想與現實實際的差距,所以我們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觀而天真。初入社會,我們以為已經長大,以為成熟,卻在現實中屢屢碰壁,屢屢遭到非議遭到排擠遭到辦事不利的情況,我們在忿忿不平中顯得急噪狂傲,用六七十年代的詞來說就是有嚴重脫離組織的反叛跡象出現,於是逼迫我們努力透過現象看本質,看到了表象的幕後,看到了醜陋,看到了真相,在深入幕後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我們便煉就了一副火眼金晶的本事,盡自己的聰明才智應對一切於自己不利的局面,這一階段可稱之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當我們歷經歲月洗禮,在沉浮中洗盡鉛華,我們開始進入生理上的老化,心理上的變化,逐漸能夠了解事態並逐步掌握事態,我們從一個莽撞青年到略諳世事的半老壯年,對待事物多了包容多了理解,了解了內幕態度卻依然從容,在一笑了之之間已經解讀了人生百態,給了很多不被世人肯定的事物一個合理而自然的解釋。這是時間的歷練也是個人修養上的提高,在平和的心態下我們顯出人類真正的智慧,這一階段提升為: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有多少偉人提過「理解萬歲」,有多少普通百姓體會過「理解萬歲」,理解的對象是人物,理解的根源首先是了解,理解的做法是了解了事物本身後給予換位思考,理解的最終結果是把尖銳的問題和平的化解,達到與人共識的和諧狀態。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人格上達到完善,也就是需要經過人生的這三個階段。眼前流傳著一句∶「三十歲以前不信社會主義的是沒有良心。三十歲以後還信社會主義的是沒有頭腦。」這話是那些反叛了中共的前黨團員和班幹部們自我辯解的話。因為二十歲以前基本上是受教育的青少年時代,無法創造價值以養活自己。從利益上來說,也是希望能有個社會主義制度來生存成長。過了二十歲,完成了高中教育,有能力參與競爭,創造價值以養活自己兼貢獻社會了。而如果仍是社會主義,則對個人競爭力限制太多,無法人盡其才。所以過了二十歲以後,從個人利益上來說,也希望能生活在一個充滿活力的自由資本主義社會。故上面這句話應該改成「二十歲以前不信社會主義的是沒有良心。二十歲以後還信社會主義的是沒有頭腦。」 即使這樣,該話仍有問題。一個人活到六十歲退休之後,競爭力沒有了,自然又需要社會來養活。所以退休者從個人利益考慮,又想回到有足夠保障的社會主義了。故上面那句話應改成「二十歲以前不信社會主義的是沒有良心。二十歲以後到六十歲之前還信社會主義的是沒有頭腦。六十歲以後還不信社會主義的是既沒良心,又沒頭腦。」液色迷人點評: 人生三重境界是很有哲理的。但我覺得言猶未盡。我認為:真正的或者說更高層次的人生境界不應該是這樣簡單重複的三段論:是、不是、還是。這是一種較簡單地認識論,仍然是一種線性思維。
我的具體觀點暫時不表,只想拋磚引玉,把這三段論的改正空間留給朋友們,願意和朋友們一起來討論。把「看山還是山」這影響廣泛的人生境界三段論加以完善。這對我們的人生觀會有幫助的。活著是自然的恩賜,但恰當地生活則是哲學的恩惠。.你完全贊同這三段論嗎?有何意見或補充?請發表高論。走進你,就走進了痛苦;遠離你,也遠離了幸福。智慧產物是矛盾。解決矛盾靠平衡。液色迷人對人生三重境界的觀點的點滴流露--------藏巧於拙 寓清於濁:做人寧可顯得笨拙一點,不可顯得太聰明;寧可收斂一點不可鋒芒太露;寧可隨和一點,不可太自命清高,能寧可退縮一點,不可太積極前進,這才是立身處世法寶。世界是講理的,也是不講理的,但歸根結底是不講理的。不講理,講什麼?講實力。國家關係的基本要點在於維持平衡和打破平衡。這裡面沒有對和錯的問題。如果非要說誰對誰錯的話,都對又都不對,都錯又都不錯。http://hplc2.blog.163.com/blog/static/525468200831943510795/山水間的人生哲學
vior=alternate width_=447 height=150>液色迷人對人生三重境界的觀點。智慧產物是矛盾。解決矛盾靠平衡。
推薦閱讀:
※華陰運政所開處罰書引用法律錯誤
※【引用】怎樣看羅盤
※【引用】黃胄畫驢
※【引用】甜美復古粉鏤空圓肩套衫
※【轉載】【引用】長袖鉤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