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片U約】美國.德國電影:《飛行家》

雨中笠翁圖書館更多精彩請您欣賞

《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6周年影視展播》美國.德國電影:《飛行家》[海報劇照]

[熱誠推薦]拍攝本片的想法最初源於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迪卡普里奧讀過休斯青年時期的傳記後激動不已,他希望將這段獨一無二的美國生活拍成電影,而且他很清楚,之前一些好萊塢的大牌影星曾經嘗試演繹休斯,但都乏善可陳。迪卡普里奧將自己的想法告訴給導演邁克爾·曼,《角鬥士》的編劇約翰·洛根隨即接手。迪卡普里奧和洛根決定聚焦於休斯極具創造力的青年時代,而不是陷入瘋狂的中年階段。後來邁克爾·曼以製片人的身份加盟影片,由馬丁·斯科塞斯擔任導演也很快敲定。可以說,本片是影史上拍攝投入最高昂的獨立影片,總投資高達1億1600萬美元。本片投資人格拉漢姆·金(Graham King)是Initial Entertainment Group獨立電影公司總裁,之前曾投資拍攝斯科塞斯的《紐約黑幫》併兼任執行製片。金認為斯科塞斯對電影的狂熱之愛和冒險創新與休斯的品質不無相似之處,正是由於這一點,斯科塞斯才堪稱本片導演的不二人選。邁克爾·曼說:「在我和洛根致力於劇本的1年半間,最先做出的決定就是讓影片終止於1947年,也就是休斯餘生中的第一天,因為我們認為休斯最有趣和最重要的經歷集中在心懷夢想到身患神經官能症之間的這段時間。」洛根用了一年的時間來調研休斯的一生,查閱能得到的每一本書、每一部回憶錄和每一份檔案資料,從而逐漸還原出一個光輝而不乏瑕疵的真實人物,他說:「我想我們中間的大多數都會在腦海中浮現出關於休斯的某個景象,而且一般都會是他在生命盡頭時的樣子,瘋狂、古怪,留著長指甲隱居在旅館中。但我卻發現了另外一個人,一位生機勃勃的年輕英雄,以極強的能力駕馭著航空業和好萊塢。」【傳神演繹】為了將休斯真實的還原在世人面前,迪卡普里奧在開拍前進行了長達數月的準備,不僅沉浸在不計其數的傳記、錄音和老電影當中,還要學習如何駕駛飛機。在片中扮演從20出頭到近50歲的休斯,對迪卡普里奧來說表演跨度很大,必須對休斯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遊刃有餘。特別是表現休斯的強迫症,迪卡普里奧曾為此特地諮詢神經學專家。在拍攝休斯將自己囚禁在放映室的一段戲中,迪卡普里奧二話不說全裸上陣;不停的咆哮、大哭,連顫抖的肌肉都展現出悲傷和憤怒。與迪卡普里奧演對手戲的凱特·布蘭切特都被他嚇出一身冷汗:「那不是萊昂納多,是霍華德·休斯,真的是他。萊昂納多不見了!」導演斯科塞斯對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似乎就是霍華德,至少他是我們所認識的霍華德。」導演斯科塞斯曾一度看好妮可·基德曼,想讓她來扮演著名好萊塢女星凱瑟琳·赫本,並提出邀請,雖然基德曼非常希望出演這個角色,但本片的拍攝時間恰好與基德曼已經接拍的《斯戴佛的妻子們》相衝突,而斯科塞斯不願為她延誤影片的開機時間,因此兩人的合作只好失之交臂。最終,凱特·布蘭切特得到了這個角色,布蘭切特的外貌和氣質都更為接近赫本。當初斯科塞斯提供給布蘭切特扮演赫本的機會時,她驚喜到難以相信自己的耳朵。有評論說,布蘭切特更多的在模仿赫本而不是刻畫她,對此布蘭切特不以為然。在影片拍攝前,斯科塞斯就要求布蘭切特不是去刻意模仿赫本,而是抓住人物的內在實質,用赫本的習慣動作、手勢和她塑造的人物去刻畫她的個性。當時還在世的,已經96歲高齡的赫本本人對本片劇本中的自己較為滿意,而且她也表示希望由布蘭切特扮演當年的自己。2003年6月30日是布蘭切特第一天到片場的日子,沒想到一早打開報紙,就看到赫本去世的消息。她當時第一個想法是,怎麼會這麼巧。赫本的一生波瀾壯闊,但在光鮮亮麗的同時,私生活又相當神秘,布蘭切特說:「我只能從她的電影中揣摩她的神韻,至於她的心理狀態,彷彿是個謎。」在拍攝前,布蘭切特反覆研究赫本的數十部電影,學習她幹練自信的肢體語言,還專門找來語言訓練師,練就一口標準的英國口音,連斯科塞斯都形容她是「片中最讓人目瞪口呆的演員」。雖然片中的性感女神艾娃·加德納由凱特·貝金賽爾扮演,但貝金賽爾本身的長相卻被認為是影片中與人物原型最不相像的一個。當被問到自己和艾娃·加德納有什麼相同點時,貝金賽爾表示:「斯科塞斯的目標是讓我們真正演繹這個角色,而不是通過化妝讓我們形似。不過我還是戴了彩色隱形眼鏡,也適當的增加了20磅體重,讓我的身材像加德納一樣圓潤。」貝金賽爾還說:「熟悉加德納的影迷會認為我長得和她一點也不像,但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表現出她特有的氣質和尊嚴。我必須演好一個堅強剛毅的40歲女人,一點也不搔首弄姿。」[劇情資料]導演: 馬丁·斯科塞斯編劇: John Logan主演: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 凱特·布蘭切特 / 凱特·貝金賽爾 / 約翰·C·賴利 / 亞歷克·鮑德溫 / 阿倫·阿爾達 / 裘德·洛 / 格溫·斯蒂芬妮類型: 傳記 / 劇情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德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04-12-25片長: 170 分鐘又名: 飛行大亨 / 飛行者 / 娛樂大亨 / 神鬼玩家 / 休斯傳飛行家的獲獎情況2005年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藝術指導 Francesca Lo Schiavo2005年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女配角 凱特·布蘭切特2005年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藝術指導 丹提·費瑞提本片依據Howard Hughes的生平改編。Howard Hughes(Leonardo DiCaprio 飾)出生於美國德州休士頓,18歲時,他繼承父親德州油井的財富,心懷電影夢想移居好萊塢。1926年他買入125家戲院的控制權,砸下數百萬美金拍了實景空戰史詩電影《地獄天使》,成為著名的製片人;1939年,他入主環球航空公司,他迅速使公司扭虧為盈,二戰期間與美國軍方合作,主持了藍雲杉飛機的發明和改進。Howard Hughes在事業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他也飽受了憂鬱症和精神官能強迫症的折磨;他的感情生活波折重重,Katharine Hepburn(Cate Blanchett 飾)、Ava Gardner(Kate Beckinsale 飾)先後離開他,讓他備受打擊。影片選取Howard Hughes重要的生活事件,真實地再現了他的傳奇。精彩花絮·片中的每個鏡頭都經過後期的特效處理,以營造出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好萊塢風格。·在片中的飛行場景中,導演使用了微縮模型。·迪卡普里奧曾用一天時間傾聽簡·拉塞爾有關休斯的回憶。·因為邁克爾·曼當時剛剛先後執導了傳記影片《局內人》和《拳王阿里》,所以不再想在本片中擔綱導演。·本片是迪卡普里奧的製片公司「Appian Way」參與的第一部影片。·影片畫面的色調經過斯科塞斯的精心設計,每一年都與當時彩色影片的特點一致。·金·凱瑞曾是扮演休斯的人選。·加州南部的野火曾燒毀了多處布景,影片拍攝不得不因此延誤。·格溫妮斯·帕特洛曾是扮演艾娃·加德納的人選,但後來放棄。·凱特·布蘭切特在片中曾戴用三款不同的紅色假髮。·本片是女歌手格溫·斯蒂芬妮的銀幕處女作。·為了扮演好凱瑟琳·赫本,凱特·布蘭切特曾學習打網球和高爾夫,並進行冷水浴。·影片的服裝經費高達200萬美元。·片中的部分場景出自休斯拍攝的《地獄天使》和《亡命徒》。·本片是2005年獲奧斯卡提名和獎項最多的影片。·本片在美國於2004年12月24日首映,當天正是休斯99歲生日。·影片拍攝中用到的4架飛機微縮模型現今陳列在俄勒岡州McMinnville的Evergreen航空博物館中,當地正是HK-1「Spruce Goose」巨型水上運輸機的出產地。·鮑勃·霍斯金斯是扮演歐文議員的最初人選。·斯科塞斯拍攝的第一部投入超過1億美元的電影。·影片最初的劇本源於彼得·哈利·布朗(Peter Harry Brown)和佩特·H·布羅斯科(Pat H. Broeske)所著的《霍華德·休斯:鮮為人知的故事》(Howard Hughes: The Untold Story)。穿幫鏡頭·當休斯駕機準備打破飛行速度紀錄時,在特寫鏡頭中,飛機座艙是打開的,而在遠景鏡頭中,座艙卻是關閉的。·休斯和參議員一同進餐時曾解開衣扣,而在隨後的鏡頭中,衣扣是扣好的。[精彩影評]感性的夢想家——再看《飛行者》看完這個電影第一遍的時候,其實我心裡覺得有那麼點不舒服。這個電影從小的時候的霍華德站在浴盆里由他的母親告訴他外面正在鬧瘟疫而他並不安全開始,由他最後在慶功宴上神經官能症再次發作因而到附近的一個陰暗狹小的廁所躲避見人結束。最後一個鏡頭他面對著鏡子無法自控地不斷喃喃自語,導致先前那種輝煌結局的氣氛再次被陰沉不安的氣氛所繚繞,聯想到之前發病時他的焦慮、恐怖、強迫和幻覺,讓人內心生出無限的戚戚感。而且看第一遍的時候,我只是把霍看成是一個典型的「成功人士」來看,把他當成一個純粹的目標導向者或者一個完美主義者,於是我無法理解他對很多事情的處理方式。我對這樣一個人也無法感到欣賞:他不夠理性,不知吸取教訓;他反覆無常,「戰術」層面上完全沒有章法;結局前那場和意欲陷害他的布議員在聽證會上的辯論雖然據說幾乎都是原封不動地套用當年霍華德·休斯的原話,我卻還是覺得這裡被導演渲染出了太過濃重的理想主義的氛圍,反而沒有真實感,所以我沒有預想中的那麼感動。第二次看的時候,原本只是想重溫一下那種同權勢人物抗爭的氣氛和勇氣,結果一不小心把這片子所要表現的霍華德·休斯看懂了。他不是什麼成功者,他只是一個感情豐富的夢想家。小的時候霍華德出生在一個瘟疫橫行的年代,他的異常緊張於此的母親他的幼年給他灌輸了太多對疾病和不潔的恐懼,以至於長大以後的霍華德顯得非常潔癖並且經常有強迫行為,然而除此之外,我們看到的霍華德擁有的是另一種瘋狂——對飛行的熱愛。成年後的他初次出鏡,是一個看上去意氣風發的小夥子,剛剛從父親那裡繼承了休斯鑽井工具公司,不過他正在不惜一切代價地拍一部史詩級的戰爭電影來證明自己。第一次看的時候,我是不明白他為什麼想拍這部電影的,第一反應是他想成為好萊塢大亨,但是帶著這樣的想法看下去就會漸漸覺得:不對,霍的想法實在太多變了,又造飛機,又買航空公司,他究竟想幹嗎?於是我又習慣性地猜想,他是為了追求成就感,成為一個航空業的大亨。於是最後我帶著這樣的誤解看完了第一遍電影,有了文章開頭那一番感想。而其實認真看的話,在霍華德去椰子林夜總會向當時的好萊塢大亨們借攝影機失敗後,他曾對他的媒體公關經理抱怨說:他必須靠這部電影一舉成名,不然他就得滾回休斯頓一輩子做鑽井工具。這句話揭示了非常關鍵的一點:如果霍華德只是要追求成就的話,他利用他父親在鑽井工具公司上積累下來的基礎繼續做大,會比他冒那麼大風險去好萊塢拍電影要靠譜得多,所以他根本不是個一心追求成就的人!他對鑽井工具的經營完全沒有興趣,他拍電影的目的是為了在好萊塢這個地方立足下來。而好萊塢是什麼地方?造夢的地方。霍華德·休斯為什麼要在好萊塢立足?為了他能夠不受拘束地全力實現和體驗他的關於飛行的夢想。只可惜,浮躁如當時的我,對這些對話只是匆匆看過而沒有加以注意,所以才會看不懂了。而這樣一個追逐夢想的人,幾乎必然是感性的,雖然他做了許多看上去很像是理性者所為的事情。電影中的霍華德為了拍成《地獄天使》似乎非常目標導向,不惜代價、無所畏懼,只是拼盡全力想把目標達成,但在此之後的驅動力卻來源於他正在一步步地向自己的目標邁進所持續帶來的憧憬。當他看到《地獄天使》在首映式的大屏幕上放映時,他被他自己的作品感動得一塌糊塗,不僅流下眼淚,還拚命捏旁邊女伴的手,這是看到夢想逐步實現的人的感情噴涌,而非追逐成就者會感到的強大感和優越感。再有他的完美主義傾向,電影前半段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他要求訂做一架為了將風阻減到最小要將機身上突出的鉚釘全部磨平的飛機,檢驗了好幾次都不滿意,但到了這架飛機終於要試飛的時候,明明他有20多個試駕員,他的技術員勸他不要去冒這個險,他的一句「為什麼我要讓別人玩得開心?」徹底把之前的所有印象都抵消了,真正的完美主義者從來都是審慎的。當他駕駛著飛機翱翔於藍天之上時他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滿足感,是徹底性的沉溺其中與之融為一體般的快樂,這一刻就是他夢寐以求的一切。以至於他會忘記了關於油耗的警告,寧可多延長停留在飛行中的時間,直至最後不得不迫降在一塊甜菜地里,幸而只受了點輕傷。到了這一步完全可以看出,他所有的目標導向和完美主義的行為,全部都只是工具,是為了服務他的夢想而存在的,而當它們和他的夢想產生衝突時,完美主義和目標導向性從來只會自動讓位。影片後半段的第二次墜機,同樣是因為霍華德在飛行中停留太久,而這一次他沒有那麼幸運,緊急迫降失敗,他身受重傷幾乎送掉小命,而他的模樣也被狗仔隊拍到登到報紙上,造成他公司的股票大跌。你可以說是他咎由自取不知吸取教訓好了傷疤忘了疼,而他在飛行中體會到的快樂是有些人一輩子都不會了解甚至無從想像的,這又進一步說明了他和所謂「理性者」的差別。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他不看書,卻一直關注工程學期刊上關於航天技術的最新研究;他買下環美航空,只是為了「別讓他們妨礙我們造飛機」。還有一些能直接說明他的感性的事實,比如他能在和競爭對手的晚餐中告訴他們自己公司的未來策略;他在聽證會上富有表演意識的辯論,開頭就是「如果你不是這麼逼人太甚,我也許還會乖乖接受侮辱」;他在要求報社記者撤下關於他前女友的醜聞時,在遭到拒絕時沒有威脅說要把對方怎麼怎麼樣,而是問他:「你有過外遇嗎?你偷過東西或傷害過人嗎?」這樣的問話所帶有的潛台詞是:「我希望你能明白誰會有做錯事的時候,我想你能體會被別人咬住一個錯誤不放是件多麼難受的事情。」這是一種徹底的感性者的表達方式。追逐夢想的人,是需要在自我欣賞中活下去的——我用這句話來解釋霍華德對待女人的態度。霍華德幾乎一直被美女所環繞,無論是在他成名前、在他和凱瑟琳·赫本穩定戀愛關係後、還是他墜機摔斷了九根肋骨走路都需要用拐杖之後。之前看了篇小女生寫的影評,說是因為「他寂寞」所以流連花間云云,我看了哭笑不得。小霍絕對不是因為寂寞所以頹廢地去糟踐自己的,相反地,他對此享受得很。對他來說,身邊有美女相伴是一種非常好的感覺,這種感覺很接近於他在飛行中體會到的夢想實現後對自身產生的強烈認同感。在她們身上,他投射出了一個令自己滿意的自我。簡單地講,就是自戀。他追求凱瑟琳·赫本時,駕駛著一架水上飛機從雲端飛來,慢慢降落在被波濤拍打著的海灘之上,然後從飛機上用一個酷斃了的造型跳下來,走到她跟前,問:「聽說你打高爾夫,想打個九洞嗎?」——這怎麼看怎麼是一場有預謀的捕獵……不過凱並沒有直接被這陣勢弄暈掉,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他們大概也就不會進一步產生更深的感情了。霍是那種喜歡挑戰的男人,後來的艾娃·加德納也同樣屬於那種不容易制服的、給霍帶來了挑戰感的女人,而相比起來,那些很容易被他的甜言蜜語和慷慨的作派迷倒的小女人不會在他身邊長久,故而也就不能在影片里佔有足夠的分量了。凱瑟琳·赫本在和霍華德分手時說:「我們太像了。」而其實,他們倆最初相互吸引,也正是因為他們的高度相似(除了凱沒有神經官能症)。然而凱能欣賞霍身上比較怪異的部分,在他表現出對不潔的恐懼時能細膩地發現到這一點,最最重要的是:整部影片中,她是唯一能與霍共享關於飛行的快樂的女人。而我們也可以看到:被別人碰了盤子里的一顆豆子就能感覺不潔而將整盤食物棄之不顧的霍華德,曾經主動與之共享一瓶牛奶,這是後來的艾娃都沒有的待遇。而當凱瑟琳帶著他回家見父母那天,竟然能傻乎乎地容許自己的前夫也待在家裡,以及導致兩人最終鬧僵的那一系列沒有實質意義的相互頂牛,也真的是只有兩個性格非常相似的人才會做出來的事情。凱在徹底傷透心之後,說:「There are too much Howard·Hughes in Howard·Hughes.」中文翻譯成:「他心裡只有他自己。」雖然不能說翻得不好,但顯然不如原文來得有回味了。而其實凱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兩個人的自我都強大,如果保持在一個相互接納的頻率,就可以享受那種強烈的相互間的吸引力,但是一旦產生了問題,兩個人卻都覺得:「我不會給你你想要的東西,因為你沒有先給我。」凱提出分手時,霍當著她的面說了一堆好象毫不在乎其實是在自我保護的狠話,之後傷心地把之前和凱在一起時穿過的衣物全部燒光。這種似乎要徹底切斷與他人的聯繫的宣洩方式,實質上表達的是一種「一切都已經毀滅了」的絕望情緒。真是悲劇。而艾娃·加德納則屬於另一種類型,我認為她倒像是真正的目標導向者。當霍與凱尚在熱戀時,是她主動接近霍,但又表現得不失分寸。當時過境遷,霍開始追求她時,她從未真正「淪陷」。我認為她是清晰地看到與霍華德接觸將有助於自己的事業境遇,所以要保持這樣一種恰當的距離。所以後來霍神經官能症發作將自己關在黑屋子裡不出來的時候,凱回來找他,意圖幫助他卻發覺辦不到的時候,眼淚流下來,幾乎失控哭泣;而艾娃則能不顧霍的阻攔,半帶強迫卻又恰到好處地幫他刮乾淨鬍子,換上合適的西裝,幫助他克服對外界環境的恐懼,鼓勵他說「你看上去好極了!」所以才有了片尾處重新振作起來的霍華德在聽證會上激動人心的辯論和演說。講了這麼多,分析的始終只是電影中的霍華德而已。不過據說最初是因為飾演霍華德·休斯的萊昂納多讀了休斯的傳記後深受感動、想要演繹這位傳奇人物,如此才有的這部電影。而我在終於看懂這部電影后,同樣深受感動,因此才寫了此文。[請您觀看]

http://www.tudou.com/l/a66ZYBQQTmg/&iid=59999839/v.swf編輯於2011年8月15日


推薦閱讀:

台媒: 印度空軍蘇30戰機證實墜毀 2名飛行員不知去向
飛行模擬--4.直升機飛行與操縱原理
飛行日記27-交規-飛機的分類
白素貞飛行的時候為什麼要把一隻手往前擺?
全球飛機的標準種類的劃分

TAG:電影 | 美國 | 飛行 | 德國 | 德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