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天下客家,博物群覽

  去年參觀贛南圍屋時,對建築感興趣的我曾慨嘆其固若金湯的設計,真正是易守難攻,客家人的智慧著實令人欽佩;更重要的是久已相傳的團結,客家人的團結,這就讓「堡壘從內部被攻破」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廣東梅州,是客家人居住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被譽為「中國客都」。這裡建有中國客家博物館,專門辟出一個分區介紹客家建築。在這兒,圍屋被稱作「四方形土樓,」與圓形土樓、圍龍屋並稱客家民居三大形態。圓形土樓多見於閩西地區,俗稱福建土樓;圍屋則主要分布在粵北贛南,而圍龍屋,幾乎就是梅州一帶的特色了。

  圍龍屋引發了我強烈的興趣,因為很新鮮。半月形的建築,面對著半月形的池塘,環環想抱,大體成圓。尺寸短長,與側重點大有干係。雖然這種模式防禦度和安全性有所降低,可在取水、灌溉、防火等生活方面卻要方便的多,客家人因地制宜的創造性再次讓我刮目相看。

  智慧與創造,產生於適應生活、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從歷史白話講,就是「時運所逼」。客家博物館中的「客從何來」版塊,詳細介紹了客家人遷徙、生存、發展的歷史。領略過後,首先需要澄清的一個常見誤解是:客家人並非少數民族,而是漢族中一個生活方式相對獨特的族系。

  何為「時運所逼」?通俗說就是躲避戰亂。歷史上,客家人為了避禍,共向南發生過五次大遷徙,起因分別是西晉「八王之亂」、唐朝「安史之亂」、南宋「高宗南渡」、明末「八旗入關」、清末「太平天國」。為了生存,族群從中原遷到兩湖繼而嶺南,才漸漸紮下根來。須知,古代長時間內,嶺南一帶都被視為南蠻之地,所以願意遷徙到此是需要一定勇氣的。

  「屢遷客地,是為客家」,遷徙過程中形成的這一特殊族群,強烈的危機意識,讓他們更加懂得團結的重要性,更加懂得集體智慧的重要性。

  「忍耐忍耐,人情還在;不忍不耐,小事變大,」客家諺語如是道來。去年在贛南圍屋,詳細了解後我寫下這樣一段話:「客家人強烈的族群意識,讓他們更重視以和諧為紐帶處理事情,很少有客家人為財產、家事起干戈甚至對簿公堂的傳說,倒總能聽到他們回鄉祭祖、聯袂發達的新聞,」這是事實。

  「窩裡斗」少了,在族群欣欣向榮的大背景下,個體發展的空間自然更敞闊些。博物館中,客家名人的清單長長一串,他們都是各自領域成績斐然的佼佼者。

  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將軍館」與「校長館」。「將軍館」陳列了五百多位梅州籍的將軍事迹,既有戰爭年代金戈鐵馬的開拓者,也有和平時期挂帥鎮邊的守護者;也有兩百多位本地走出的大學校長奉列在「校長館」內。

  說實話,去過許多博物館,如此「文武兼修」的搭配還是頭回見到。「上馬殺敵,下馬讀書,」打天下重要,也值得景仰;然而,一個民族要實現長遠發展,尊重知識、尊重教育才是王道。「校長館」里縈繞的書卷之氣,告訴世界,告訴歷史,至少在梅州,在客家人心中,對知識教育的尊重絕非空話。

  中國客家博物館,是中國國內唯一展示和研究客家文化的專題博物館。館內設有「客從何來」、「客家風情」、「地標圍屋」、「人文秀區」、「客家騰飛」五個版塊,另設有「將軍館」與「校長館」。

地址: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東江大道2號。門票免費。建議參觀時間:2至3小時。

(來源:游笑天VIP)

推薦閱讀:

客家話腔調為什麼不統一,怎樣去統一?
客家世界客家人和鄰睦族的習俗
客家人的孝道精神[轉帖】
客家俗諺說解:輕骨頭
客家古樸有趣的婚禮

TAG:梅州 | 客家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