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宗朱棣緣何變為明成祖,談談因大禮議無辜躺槍的朱棣廟號變遷

永樂皇帝朱棣,原本是太祖朱元璋分封在北平的燕王,因建文帝削藩,朱棣打起「奉天靖難」的旗號起兵反抗,並於建文四年成功的攻入京師應天(南京),奪取了皇位。朱棣在位期間多有建樹,五征漠北,南征安南,組織鄭和下西洋,編纂《永樂大典》等等,文治武功彪炳史冊,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一代雄主。

明成祖

永樂二十二年永樂皇帝第五次北征漠北,七月十八日在回師途中駕崩於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東南)。九月,皇太子朱高熾繼位,上謚號曰:「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所以永樂皇帝也就成了明太宗文皇帝。

謚號是人死之後,後人給予評價的文字。這在禮法嚴明的古代是非常嚴謹莊重的事情,尤其放在去世的皇帝身上更是如此,畢竟這可是評定其在位時成就作為的概括性評價。比如謚法中的「文」的解釋有「經天緯地曰文」,所以朱棣謚為文皇帝是一等一的美謚,僅次於開國皇帝謚的「高」字,而太宗通常是第二代皇帝的廟號,比如唐太宗、宋太宗,而朱棣廟號定為太宗也表明了其繼承太祖朱元璋法統的合法地位,這對於一生致力洗清得位不正罵名的朱棣來說,是最希望得到的廟號。

原本朱棣就這樣應該被後世一直稱作為「太宗皇帝」的,可誰知過了一百來年,到了他的六世孫嘉靖皇帝在位時,因大禮議事件,被明世宗嘉靖帝重新追謚,改成了明成祖,這個廟號看起來是拔高了朱棣的地位,但無形中卻否定了其繼承太祖江山的法統地位,朱棣若泉下有知,也不知是該哭還是該笑,那麼這大禮議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何波及到永樂皇帝的廟號呢?這起因還得從嘉靖帝繼位時說起。

明世宗

正德十六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駕崩,因其無子皇位空懸,張太后召集閣臣商議新帝人選,首輔楊廷和認為孝宗皇帝(即弘治皇帝,武宗朱厚照之父)也沒有其他子嗣,這一脈傳承已斷,便建議迎立孝宗的兄弟興獻王(明憲宗第四子)世子朱厚熜入繼大統,楊廷和還援引《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條文來表明,這是最合乎法統的,內外大臣沒有異議。

於是遠在湖南安陸州(今湖北鍾祥)本應承位為興王的朱厚熜(興獻王朱佑杬正德十四年已經去世)便被迎取來京,嗣皇帝位。

此時的朱厚熜年僅十五歲,雖然年幼卻異乎尋常的聰慧,在他剛到達京師郊外時就給主政的首輔楊廷和出了難題,朱厚熜拒絕按照禮部的安排,以皇太子繼位的禮儀,從東安門入居文華殿,擇日即位。朱厚熜認為他是來當皇帝的不是來當太子的,「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看到未來的小皇帝如此有堅持,楊廷和不得不退讓,最後張太后令群臣就在郊外勸進,十六歲的朱厚熜接受勸進之後,當天中午他依天子禮從大明門入奉天殿,隨即登極。

朱厚熜的強勢還不止如此,他對禮部原擬的年號「紹治」不滿意了,因其含有繼承弘治帝位之意,自改年號為嘉靖,並命群臣議定興獻王的主祀與封號,堅決反對大臣們讓他成為明孝宗朱祐樘的嗣子,不能當了皇帝,就得把自己的父親變成叔叔,這算哪門子事。

幾度交鋒後群臣只能同意把興獻王尊為「本生父興獻帝」,生母蔣妃尊為「興國太后」,雖然大臣們退讓,可嘉靖皇帝畢竟剛剛即位,帝位不固,身邊也無什麼嫡系人馬,他也不得不做出妥協,仍尊孝宗為「皇考」,這「皇考」在禮法上可要大過「本生父」,這意味著嘉靖帝此時還是以孝宗兒子的名義嗣位。

在禮儀方面如此堅持的嘉靖帝,著實令朝臣側目,大臣開始意識到這位少年皇帝必定成為強勢君主。禮儀之爭暫告一段落,但這卻僅僅是開始。

嘉靖三年,帝位穩固的嘉靖帝開始尋求將其父親追封為真正的皇帝,楊廷和無奈致仕,朱厚熜追尊父親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母親則為「本生聖母章聖皇太后」,並於嘉靖三年七月,令禮部為父母上冊文,祭告天地、宗廟、社稷。這下大臣不幹了,都紛紛跪在左順門,請求皇帝收回成命。

這便有了著名的左順門案,嘉靖帝暴怒命錦衣衛抓人,四品以上官員罰俸,五品以下官員廷杖,共打死十六人。

左順門事件發生後,大臣們無人敢再反對皇帝。七月,將興獻帝神主奉安於奉先殿東室觀德殿,上尊號「皇考恭穆獻皇帝」,九月,嘉靖帝更定大禮,改稱孝宗為皇伯考,生父為皇考,並編纂《大禮集議》和《明倫大典》,至此朱厚熜終於在帝位繼承法統上脫離了孝宗一脈,自成一系,同時也徹底擺脫了前朝舊臣對朝政的掌控,將權利收歸到自己手中。

興獻帝被追尊為皇帝,王墳自然成了皇陵,更名為顯陵,嘉靖五年時,嘉靖帝還專門在京城為興獻帝建了世廟,將其神主迎了進去時時祭祀。可比起真正的皇帝來說,還是差了點,興獻帝沒有廟號,自然也不能入太廟奉祭,這對嘉靖皇帝來說當然不能忍受。可將沒當過皇帝的興獻帝迎入太廟並不容易,這可不是一句話的事,嘉靖帝不得不玩起了曲線戰略,先拿已經滿員的太廟說事。

嘉靖初太廟九室圖示

太廟的主體建築為前、中、後三大殿。前殿為享殿,用於祭祀儀式,中、後殿為寢殿、祧廟,分別用於供奉先祖和遠祖的神主,祧廟與享殿、寢殿有一牆之隔,三大殿面闊均為九間,到了成化皇帝去世時,太廟九間已經是滿了,於是朝臣商議將德祖(朱元璋的高祖父被追尊為德祖)定為始祖,作為不遷之主,自德祖以下依次遷往後殿的祧廟,這就是「奉祧」,所以到了嘉靖朝時,已經依次將太祖朱元璋的曾祖父,祖父和父親的神位都祧出了太廟。

現在嘉靖帝為了將興獻帝祔廟,就不得不先提前挪走一位祖宗,德祖之前定為始祖不讓動,排順序該輪到太祖了,這就尷尬了,太祖皇帝是開國皇帝沒人敢動,太祖以下的也都是正兒八經的皇帝,不可能為他這位沒當過一天皇帝的父親給奉祧,法理上說不通啊,於是嘉靖十年正月,明世宗下詔立太祖為不遷之祖,將德祖奉祧,從太廟正殿和寢殿中就給興獻帝騰出了一間位置。

但沒有廟號稱宗的興獻帝還是不能入主太廟,嘉靖帝還只能從禮儀入手給生父祔廟鋪路。

嘉靖十七年六月,致仕揚州府同知豐坊上疏,奏請復古禮,建明堂,加尊皇考獻皇帝廟號稱宗,以配上帝。明堂祭天與郊祀一樣是古代禮制中最重要的一種,是在宮殿里進行的「堂祭」,祭昊天上帝,並需要有功德的祖先配祭。

嘉靖皇帝很高興讓大臣討論,可朝臣多數不買賬,就連靠阿諛皇帝起家的嚴嵩也含糊說道,以興獻帝配明堂沒問題,可稱宗就沒有必要吧。

更有大臣言道,參照周禮,周代明堂配祀的是文王,以此來論太祖皇帝相當於周的始祖后稷,那太宗就是文王,明堂配祀也應該是太宗皇帝。

嘉靖皇帝見重臣都不贊同,懲處了言辭激烈的朝臣,可即使這樣,作為禮部尚書的嚴嵩雖說趕緊上書,引經據典贊同興獻帝稱宗,可至關重要的神主入太廟一事絕口不提,這畢竟太過驚世駭俗,歷朝歷代也沒這樣干過,嚴嵩也沒膽量開這樣的先河。

沒辦法,事情到了這一步,嘉靖皇帝只能赤膊上陣,親自寫了一篇《明堂或問》明確表示,稱宗必須祔廟。同時為了解決明堂配祀的禮儀問題,又將明太宗朱棣的廟號升格為成祖,與太祖朱元璋一道成為大明的二祖,同時出現在每年的郊祀祭天典禮上,配祀天帝。

在完美解決了禮法問題後,明世宗朱厚熜終於在嘉靖十七年九月,為其生父獻皇帝追尊謚號為「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儉敬文獻皇帝」,追尊廟號為「睿宗」,神主祔太廟。

明睿宗

就這樣自嘉靖十七年後,耗時多年的大禮儀事件終於完結,永樂皇帝廟號也由大禮儀的牽扯,成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明成祖。


推薦閱讀:

燕王朱棣為什麼要奪親侄子的江山?
新玩意兒 | 明成祖朱棣的賀年卡
土木堡之變離朱棣北征僅僅二十餘年,張輔等名將尚存,為什麼敗的這麼慘?
明成祖朱棣為何要遷都北京?
若是把李景隆換成孫傳庭,能擋住朱棣的靖難嗎?

TAG:廟號 | 明成祖 | 變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