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千古經典,王之渙《登鸛雀樓》賞析,一生必讀古詩詞

你喜歡哪些古詩詞?留言說一說。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鸛鵲樓,或稱鸛雀樓,在蒲州(今山西永濟縣)府城,原在黃河中水洲,後傾圮,匾額移至城樓上。原樓有三層,站在上面可見黃河與中條山, 當時常有鸛雀飛來停留在上面,因此得名。這首詩寫登樓所感, 言簡意深。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是寫登樓後所見到的景色。抬頭遠眺,望見夕陽沿著一抹青山落下去;俯首鳥瞰,不盡黃河水,洶湧奔騰,流向東海。白日的「依山盡」是眼見的實景,黃河「入海流」乃是由「流」和流向的實景衍化出的想像之景。這就從高、大、長、遠上顯示了詩人視野的廣闊,使人眼前呈現出一幅宏闊瑰麗的畫圖。這幅畫圖,就形體而言,有「圓」日,有「長」河,有「高」山;就色彩而言,有「白」日,有「青」山,有「黃」河。同時,首句著一個「依」字,表現日落的緩慢,大有依戀不舍之意;次句用一個「入」字,寫水「流」得迅疾,頗有一瀉千里之勢。日遲遲而落,水滾滾而去,天上靜謐,地面喧騰,有動有靜,動靜結合,使人大有如臨其境之感。

作者的高明處,是在這幅畫圖上,取其大景,遺其小景,留其要景,棄其次景。寫太陽落山,從縱的方面可貫天地;寫黃河入海,則從橫的方面能通大地。就這兩方面,便開拓了廣闊的空間境界,顯示出了祖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自己的開闊胸襟。如果只注目於花卉草木之間,醉心於山林泉石之上,則顯不出詩人立足之高,眼界之廣,心胸之闊,山河之壯。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兩句是上兩句的繼續和發展。「欲窮千里目」,說明上兩句所寫景物,還是未窮之景,已經如此壯美,窮千里之外,其景將更為動人了!「欲窮」兩個字用得非常妙,它說明上面所見景物感人之深,這才激起要「窮」的願望;又自然導出了下面「更上一層樓」的要求。

但是,全詩到了「更上一層樓」後戛然而止,對窮千里之後的實景,採取了虛寫的辦法。在這裡,虛寫比實寫更富有表現力。它能夠引人遐想,想像到更上一層樓後將會見到雲霞滿天,暮靄遍地,青山逶迤而去,黃河奔騰而來……可是詩人點墨不濺,蒼山雲海盡寓詩中,五光十色掩於紙面。這就能使人的視野更為拓寬,豐富的內容盡在不言之中。

為什麼虛寫能起到實寫的作用,甚至比實寫更有表現力呢?這是因為虛和實是對立統一、相反相成的關係。要想讓虛達到預想的效果,先決條件就在於實寫部分要寫足、寫好,繪形則形態畢現,著色則眾采紛呈。這樣實寫就有令人想像的依據,虛寫在實寫的基礎上就會達到自然的升華。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僅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而且孕含著一種富有啟發性的哲理,能激勵人奮發努力,積極向上。登高可以博見,立足點愈高,視角愈大,視野愈闊,這是客觀規律。這首詩通過登樓觀景的具體描寫,揭示了這個帶普遍性的規律,由個性顯示了共性,因此它的意義就不僅僅局限於登高望遠了,而能啟發人在工作、學習等一切方面,都去作不辭勞苦的攀登。


你喜歡哪些古詩詞?留言說一說。

推薦閱讀:

李商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本義被後人曲解
東坡赤壁詩詞微刊(207)
相思詩詞一百句,句句盡訴離思苦
懷古論今,我在詩詞中讀你
點評少司命《徐州站》絕句

TAG:詩詞 | 古詩詞 | 經典 | 古詩 | 唐詩 | 賞析 | 一生 | 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