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找尋圓覺之門的鑰匙(善六度)

找尋圓覺之門的鑰匙

——《圓覺經略說》廣州第二期講座筆記

和諸多南師粉絲一樣,看南老師的著作算來也有超過十年的時間了。只要是南老師的書,也都算看過。佛學的基本理論主要都來源於讀南老師的這些著作。但都是當知識學問來讀並沒有迫切的動力去實驗書中的方法。即使這樣,也傲慢地覺得自己好像蠻懂得教理的。經常心裡評判這個人教理不通,那個人悟性差。其實自己打坐持咒的時候妄念紛飛,一點都沒辦法對治。所以讀到《圓覺經略說》裡面南老師說學佛的人最傲慢那一段,真是句句驚心,惶恐慚愧,好似都是在說我的毛病。

廣州第一期《圓覺經略說》講座,我是作為工作人員在外面零星聽了幾段。蠻以為自己看過書,少聽或者不聽也沒關係。此次有幸(萬幸)全程聽過才知道自己錯的厲害。以前看《圓覺經略說》只是走馬觀花,看了熱鬧,書中好東西真寶貝並沒有真的理解。南師書中所傳心法也就隨便看過去了。有人說:善讀書者就是於輕易處不輕易而已。可嘆自己是睜眼瞎子,還以為自己很聰明呢。(嘎嘎)

聽完課以後深有感觸,所以寫了心得。寫了一半,覺得寫成了摘要,才寫了六位菩薩,看看篇幅就已經25頁了。所以只好簡化再簡化。好東西還是要大家自己參加古老師的《圓覺經略說》導讀自己體會吧。感受無法傳遞,就好比沒吃過釋迦果(台灣特產水果)的人是無法通過語言和描述知道釋迦果味道的,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吃一次。這也是佛經中說的:我法妙難思。靠想像是無法想出沒吃過水果的味道的。正如南師講的笑話:給瞎子解釋什麼是白色,最後瞎子把白鵝的嘎嘎當成白色。

課程結束一個多月了,仍然能夠記得的內容可以算是心得了:雖然掛一漏萬,也希望大家能夠管中窺豹。

一、懺悔的重要。

南師說:懺悔之後,內心洗刷乾淨之後,再來修止、修觀、修禪那,「求勝上心」。但是,我們一般人相反,不求懺悔,就想修止、修觀、修禪那;結果,越修,心越亂,止也止不了,靜也靜不下。先求懺悔,內心純善,到了善的境界,中國人講「為善最樂」,心理產生喜悅,生理髮起輕安,再來求定,那就容易了。

所謂懺悔,就是停止以前所做的錯誤,永遠不再犯,以後的行為只起善不起惡。佛在這裡告訴了我們懺悔的辦法,「常起希望,先斷憎愛嫉妒諂曲」。常常生起希望斷除業障之心,先斷除憎心與愛心,憎是討厭,愛是喜歡,正反兩面。佛告訴我們,懺悔要去除切斷憎愛嫉妒諂曲這些心理,把內心洗刷乾淨,這才是懺悔。

二、發願的重要性

【善男子,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未悟,乃至示現種種形相,逆順境界,與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無始清凈願力。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於大圓覺起增上心,當發菩薩清凈大願,應作是言:願我今者住佛圓覺,求善知識,莫值外道及二乘,依願修行,漸斷諸障,障盡願滿,便登解脫清凈法殿,證大圓覺妙莊嚴域。】

南師解釋:這裡講到學習大乘佛法的正題。大乘菩薩的唯一動機是大慈大悲救人救世,大悲心也叫大菩提心,大乘道的第一動機是發大悲心,沒有救人救世的悲願而來學佛,那是自私自利,修不成佛道的(古老師解釋:大悲心是用、清凈心是相、菩提心是體。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

三、觀心法門(本書的核心佛諸位菩薩和南師多次提到觀心法門,南師傳的大法。要信受奉行。古老師多次提醒的重點。)

1、文殊菩薩章節:什麼是如來本起因地——成佛的工具在我們自身找。我們凡夫里有個東西,就是會思想、會起煩惱的東西,人的一切活動都靠他,要把他找出來,他就是成佛的本起因地(南師真是慈悲,直接說出什麼是本期因地。)。

如何找本期因地?(南師傳大法,這是本部經書的核心重點眼目切不可隨眼看過,此法就是圓覺修法。)南師說:這又如何找呢?就在人的一念之間。什麼是我們的第一念?本起因地就在這個地方找。你說我還找不到,怎麼辦呢?皆以圓照清靜覺相,這就是傳法了,把修行的方法也告訴你了。隨時圓滿關照,照什麼呢?回照自己的起心動念,自己的思想念頭怎麼來怎麼去,要清清楚楚。及主要圓照,要在(即使在)忙亂中,隨時隨地地關照自己的念頭。觀照念頭並不是叫你不要想。有念頭(妄想)來,不要怕,要知道人的思想念頭是留不住的。當你察覺妄想來的時候,就是清靜,因為妄想早已經跑掉了,當下清靜,本來清靜,不要再把妄想空掉,妄想不空自空。如此一念清靜下去,圓照下去,慢慢修下去,便可永斷無明,並可以成佛。(奇怪當年也看過圓覺經,沒留意此段話,多麼無明顛倒。現在知道了,隨時就是圓,圓就是不間斷;覺就是觀就是照,所以叫圓覺。其他佛經中也多次提到一念清靜不間斷。普賢菩薩行願品十大願均需要做到「念念相續無有疲厭」;凈土法門阿彌陀經也說或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即得往生西方凈土。王鳳儀嘉言錄記載:王善人一連七日不吃不睡只管一念問天:如何救人?後即得開悟。)

2、威德自在菩薩章節中再次具體說明觀心法門

修止。【善男子,若諸菩薩悟凈圓覺,以凈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這裡要感謝南師慈悲,這簡單幾句佛經,字雖都認識,真意思卻不知道。要不是南師大篇幅詳細解釋方法、次第程序,再聽古老師的導讀,再沒懂那就誤盡平生了。此次錯過就不知道要再輪迴多久,暗自慶幸加後怕再慶幸。古老師說本經到處都是寶貝,南師的講解真是無價之寶。)

南師解釋「以凈覺心,取靜為行。」很多人認為內心清凈才叫修行,把自己的念頭靜在那裡,用什麼方法靜呢?「由澄諸念」,什麼是澄呢?把一杯渾水靜止擺在那裡,擺久了,水中的雜質慢慢沉澱下去,水就澄清了。所以,很多人一打坐靜不下來,妄念反而特別多,怎麼辦呢?不理它,如同那杯水慢慢就澄清了。念頭澄清了以後怎麼樣呢?「覺識煩動」,又起個妄念,很討厭。你不要討厭它,釋迦牟尼佛講過「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不要討厭人家,它來也蠻好嘛!認清妄念是第六意識在動,不要討厭它,慢慢你就曉得每一個妄想與你都不相干,如此用功下去,需要時間,時間就叫功夫。所謂功夫,就是方法加上時間,加上練習,加上實驗,然後得到成果。 (南師慈悲,當年隨便看過,慚愧!)「靜慧發生」,不斷地靜下去,於是另外開發一個境界,「身心客塵,從此永滅。」我們的妄想都是客,來了會走,留不住,你的主人則沒有動過。例如各位坐在那裡,我講的話,各位都聽進去了,這個話是客,屬於外來的,什麼是主人呢?你聽到了,覺得有道理,我懂了,這個是主人,他沒有動過。我們心理上的動態是心理的客塵。什麼是生理的客塵呢?打坐腿發麻、發脹、氣脈通羅!這裡動了!那裡跳了!這些是屬於身體上的客塵,知道就好,不理它。你不理它,一切不管,慢慢就過去了!

我們的心念像流水一樣永遠在流,雜念妄想停不住,怎麼辦?雜念妄想不要怕,它像空中的灰塵,只要心靜下來,你知道雜念妄想很多的那個「知」,就是「心經」所謂「照見五蘊皆空」的照,這個「知」它本身沒有雜念妄想,它猶如虛空無量無邊,這個「知」沒有形相,沒有名稱,叫它是佛也可以,叫它是道也可以,叫它是「圓覺」都可以。可是一般人都認不到。即使你認到了,悟了,不要以為就到了沒事了,吹毛用了急須磨,吹毛是指非常銳利的寶劍,拔下一根毛(鬢)放在劍鋒上,吹一口氣,毛就斷了,還要注意修行,我們的心念用過了就要丟,隨時在止中,隨時在定中。(悟後起修)。(讀到此處,古老師要求大家靜坐須臾體驗身心客塵,找找那個客和主;可惜自己愚鈍,一坐下來,不知思想念頭往哪裡放,稍靜一下,准提咒又在腦海里響起。覺得又不對,過一陣子腿又開始痛,看著腿痛,它更痛的厲害,還是不知到思想放在哪裡,妄想中換了一下腿,磬聲就響了。老師問大家的體驗,有幾位同學彙報都尚未有所得)。

修觀。南師說:講到止觀,其實,止中有觀,觀中有止。一般的修行方法中,如道家的守竅,守丹田,都是求止。又如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到一心不亂,這也是修止。而觀在哪裡呢?當你在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唉呀!糟糕!我又亂想。你知道在亂想,這就是觀。所以,止與觀是同時,換句話說,不止不能觀,有止才有觀,有觀才有止,止與觀的作用在一起。但是,其中有所差別,例如念佛,念到一心不亂,這是止;能不能真念到一心不亂?這就靠觀了。觀是什麼?觀是慧的因,慧是觀的果,般若智慧是觀行的成果,觀修到了,般若就出來了,得大智慧成就,成佛了。(此處說明持名念佛、持咒者如何觀心)(雖說學了讀了這一段,到課程結束的時候,還有同學問念佛如何觀心,我本也想問持咒如何觀心?古老師曾笑說給我們上課是受苦。真的哦,明明白白讀過,居然還要問。我最可笑,明明和別人一樣笨,卻還想笑別人,笑人不如人啊。課程中有個小故事,一位師兄周末晚上帶孩子過來聽課,小男孩12歲左右和我們坐一起看書聽課。據說媽媽買南師的書,他也看。上課時同學們提問題給古老師,古老師一一耐心作答。小男孩下課了奇怪的問媽媽,「這些叔叔阿姨怎麼這麼奇怪,他們問的問題書上都有答案啊。」)

南師解釋:「若諸菩薩悟凈圓覺」,證悟到了自心凈土的圓滿覺性。「悟凈圓覺」很難解釋得清楚,希望有心修持者多多努力,自己去證悟,否則,講得再好,仍是隔靴搔癢。悟凈圓覺是菩薩見道的境界,見道以後才能修道,道都沒有見到,你修個什麼?所以禪宗的五祖告訴六祖:「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佛說菩薩悟凈圓覺以後,見道以後,「以凈覺心」,什麼是凈覺心?就是現代人很喜歡提的禪宗六祖的那首偈子: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個境界就是凈覺心。其實,各位不要忽視六祖的師兄神秀那首偈子,那首偈子並沒有錯,那是真講實際修行的功夫: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這正是修行的境界,平實用功,隨時拿把掃把,把自己的內心掃乾淨,纖塵不染,這是真修行。為什麼要「即起諸幻」呢?「以除幻者」,以幻除幻,以楔出楔。例如念佛,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因為念頭太多,用念佛號來除掉念頭,其實,阿彌陀佛這句佛號也是妄念,以妄念除妄念。 「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安」。因為菩薩明白眾生是幻眾,所有一切均是幻行,不執著幻化,不為幻化所困,而能起幻。救度眾生,這是幻行,大慈大悲之心。菩薩之慈悲即是菩薩之煩惱,但是,他在煩惱中有其不煩惱的一面,因為他知道這些都是幻化。 佛說一切大乘道的菩薩從此幻觀開始修,漸次增進,一步一步慢慢地進步。「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這個能夠知道幻化的,能夠起幻觀的,與幻化並不相同。例如牙痛,疼痛的感覺是幻,但是,那個能知道疼痛的並不痛,疼痛與他毫不相干,要從這裡去體會,注意!這是傳大法哊!

3、圓覺菩薩章節,古老師提示本經以圓覺菩薩為名,點題,注意用心。修禪那。重點的重點 本經的眼目所在。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於禪那,先取數門,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劑頭數。如是周遍四威儀中,分別念數,無不了知。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睹所受用物。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南師解釋:接下來講的是禪那,禪那是正思惟修,與所謂的禪定有所不同。修習禪那如何修呢?佛在這裡告訴我們,「先取數門」,這裡所講的數不是天台宗的數息法,而是觀心法門。觀什麼心呢?觀後天妄想心,在靜中反觀自己的起心動念,每一個思想,每一個念頭,一個一個都很清楚,心中了知「生住滅念」。我不曉得諸位的經驗如何?真正的修行沒有不觀心的,對自己的思想念頭來去要清清楚楚才是修行。有很多人記憶力不好,修觀心法門,記憶力一定會好起來,越放鬆,影像越容易留;越空越容易裝下東西。

「分劑頭數」,對於每一個念頭還須懂得分辨善惡,劑就是排列歸類,對於自己心中的每一個思想都念念清楚,在「瑜伽師地論」里稱為周遍尋思、周遍伺察,這就是修心、修行。許多人學佛修行對於自己講的話都搞不清楚,都沒有好好的觀心,都不曉得觀照自己的內心。念念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才是正修行之路。你們想求智慧,求福德,要如此修法。為什麼呢?把心觀察清楚,這就是智慧;假如對自己的心念不清楚,那是細昏沉,因為落在細昏沉中,所以智慧發不起來。怎麼說這也是修福德呢?對於自己心念的是非善惡都清清楚楚,把惡念拿掉,善念增加,功德自然增長。所以,觀心法門有如此重要,尤其號稱學禪的朋友們,特別注意這個法門,連這個最基本的都做不到,還談什麼禪?不要自欺欺人。「如是周遍四威儀中,分別念數,無不了知。」無論行、住、坐、卧,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對於自己的心念都清清楚楚,(還是圓覺)甚至在睡覺中,對自己的夢也清清楚楚。更進一步,在夢中還可以作主,變個山來玩玩就變出一個山來,如此的話,修行才算稍有成就,死了嘛,才不會迷糊,不會被業力牽著走,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動念就去了。夢中能夠作主,生死才有把握。所以,平時在行、住、坐、卧之間,自己心中的分別念數,無不了知。若有一念不知,便是昏沉,便是無明。一定要無不了知,清清楚楚。然後,「漸次增進」,一步一步地進步,「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而,猶如目睹所受用物」。由自己的心念清清楚楚,而至於一切眾生的心念也清清楚楚。(南師慈悲不斷講到觀心法門,古老師到此強調講了三天課,天天都在講觀心,但留意一下大家,滿堂沒有一個人真正在用功觀心,很是失望。慚愧。大家還都昏著呢。)

4、普賢菩薩章節古老師說本書的兩個咒子之一 (觀心的道理)

【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南師解釋:注意!這一段非常重要,此是禪宗心印,也是密宗的大手印,普賢如來、金剛薩埵心法。

我們現在把眼睛閉起來體會,一切的思想感覺都是假的,這些來來往往的妄念都是假的。你會發覺心中有妄念,可是當你發覺的時候,妄念已經跑掉了。「知幻即離」,妄念自己走掉了,不用你再去除妄想,不必再用個什麼方法去除他,「不作方便」,不必再另外用方法了,所謂念佛、念咒都是多加的方便,念佛也是生滅法,也是夢幻空花,這些一概不用。

「離幻即覺」,離開了妄念幻想,知道現在清凈了,這就是如來覺性。例如我現在講話,各位閉著眼睛聽,耳朵聽到了聲音,這個聲音是幻的,已經沒有了,用不著再用個方法去掉聲音,它自然就空掉了。但是,知道聲音的知性不空,本來就在,「亦無漸次」,不管你修不修,他還是一樣聽到,這個東西沒有什麼初地二地三地......十地,也沒有什麼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本來一切眾生自性是佛,此即是佛,此即是凈土。

第二個咒子:清凈慧菩薩章節:【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辯真實。】(個人覺得這兩個咒子其實就是金剛經里的名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過去之心現在之心未來之心均不可得)

四、南師傳法禪凈雙修法門:(古老師提示)

那麼如何修行呢?我們的自性本來空,本來清凈,但是,現在的我們卻空不了,因為現在是金礦,裡面有很多雜質,妄想、煩惱一大堆,所以很多人想用念佛、念咒來消除這些雜質。那麼,念佛、持咒,修到某一個程度,念不起來了,什麼妄想都沒有了,在這當中,既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讓他清凈下去,不要一直求空。空真的顯現了,也不要被嚇住,感到恐懼害怕那就顛倒了。如果在這境界相續後,又有念頭飄浮出來,怎麼辦?念頭來了,就又開始念佛、念咒,念沒有多久,念佛念不上來,妄想也沒有了,就又讓它如此靜下去,如果妄念又來了,再念佛。這種方法叫作肉包子打狗,妄念雜想是狗,念佛念咒是肉包子。到後來,狗也跑了,包子也沒了,一切清凈,此既是唯心凈土,心凈則國土凈。(古老師提示:修准提法持咒也是這個原則)

很是慚愧,此次課程古老師諄諄教導,我個人愚鈍觀心的時候不知道思想往哪裡放。有2次體驗時候覺得大腦清明但是還是沒有找到清凈心,但我知道了怎麼尋找本心的方法。也算得到了圓覺之門的鑰匙。方法知道了接下來就是信受奉行。就好比QQ24小時不間斷掛機,積分一定漲得快!

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對身心客塵比較注意;按照古老師的說法關注自己的情緒,覺得情緒鬱悶的時候,查找這個鬱悶到底在哪裡?是哪裡來的?這個鬱悶是客,知道自己鬱悶的那個是主,這樣一想一找,自己就很快清楚輕鬆起來。由此,身體的痛、樂、心理的高興、生氣、鬱悶、怨恨均是客塵,有生滅,而後面有個清凈的本心在,永遠清凈。這樣一想想很容易心情放鬆無憂無慮。對身體快樂的貪著也淡了許多。想起古話: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推薦閱讀:

十三勢-------開啟大門的金鑰匙
車鑰匙都能被鎖車裡?這車還咋開?
卡通鑰匙扣零錢包
智能鑰匙沒電了怎麼辦?
籠中小鳥鑰匙包DIY教程

TAG:鑰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