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細胞減少症怎麼艾灸?白細胞減少症的艾灸治療方法
病症概述
白細胞減少症是指周圍白細胞計數持續下降所引起的一組癥狀,亦即指循環血液中的白細胞計數持續低於4.0×109/L,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多由理化因素、感染以及相關疾病,通過人體變態反應和對造血細胞的直接毒性作用,或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或破壞周圍血液的白細胞而引起。本病根據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白細胞減少症。一般輕度減少的患者臨床上不出現特殊癥狀,多表現為原發病癥狀。中度和重度減少者易發生感染和出現疲乏、無力、頭暈、食慾減退等非特異性癥狀。
本病屬於中醫學「虛勞」、「虛損」的範疇。多因脾胃氣虛,氣血生化無源,不能化血生精,益腎生髓,致使精血不足,肌體失養所致。
2病理闡述
結合中性粒細胞的細胞動力學,根據病因和發病機制可大致分為三類:中性粒細胞生成缺陷,破壞或消耗過多,分布異常。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機制複雜,可以是單一因素,但更多是多因素綜合作用所致。
(1)中性粒細胞生成缺陷
①生成減少:.細胞毒性藥物、化學毒物、電離輻射是引起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最常見原因,可直接作用於幹細胞池和分裂池,破壞、損傷或抑製造血幹細胞及早期分裂細胞。某些藥物可干擾蛋白質合成或細胞複製,作用呈劑量依賴性,另一些藥物的作用與劑量無關,可能是由於過敏或免疫因素引起。可導致中性粒細胞減少的藥物;影響造血幹細胞的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由於中性粒細胞生成障礙而引起減少。骨髓造血組織被白血病、骨髓瘤及轉移瘤細胞浸潤也可導致中性粒細胞減少;異常免疫和感染致中性粒細胞減少是通過綜合性機制起作用的,異常免疫因素(如抗造血前體細胞自身抗體)及感染時產生的負性造血調控因子的作用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機制;某些先天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患者,如周期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的發病機制可能是由於造血幹細胞缺陷而導致中性粒細胞生成減少。
②成熟障礙:維生素B12、葉酸缺乏或代謝障礙,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由於粒細胞分化成熟障礙,造血細胞阻滯於幹細胞池或分裂池,且可以在骨髓原位或釋放入血後不久被破壞,出現無效造血。
(2)中性粒細胞破壞或消耗過多
①免疫性因素:中性粒細胞與抗粒細胞抗體或抗原抗體複合物結合而被免疫細胞或免疫器官破壞,見於自身免疫性粒細胞減少、各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Felty綜合征)及同種免疫性新生兒中性粒細胞減少。某些非細胞毒藥物或病原微生物(如肝炎病毒)進入機體形成的半抗原能與粒細胞的蛋白質結合為全抗原,從而誘發產生針對該抗原的抗體使粒細胞被破壞。
②非免疫性因素:病毒感染或敗血症時,中性粒細胞在血液或炎症部位消耗增多;脾腫大導致脾功能亢進後,中性粒細胞在脾內滯留、破壞增多。
(3)中性粒細胞分布異常
①中性粒細胞轉移至邊緣池導致循環池的粒細胞相對減少,但粒細胞總數並不減少,故多稱為假性粒細胞減少。可見於異體蛋白反應、內毒素血症。
②粒細胞滯留循環池其他部位,如血液透析開始後2~15分鐘滯留於肺血管內;脾腫大,滯留於脾臟。
3臨床表現
(1)癥狀
白細胞減少症起病緩慢,可無特殊癥狀,多數患者有頭暈乏力,心悸失眠,四肢酸軟,食納減退,低熱自汗等癥狀;易見口咽部腫痛及黏膜潰瘍,反覆感冒,尚可有中耳炎、支氣管炎、肺炎、腎盂腎炎等繼發感染;繼發於其他疾病者有原發病的臨床表現;粒細胞缺乏症大多起病急驟,畏寒或寒戰,高熱出汗,頭痛,關節痛,全身疲乏,嚴重者或見吞咽困難,譫妄,甚或昏迷。一旦細菌入侵,發生繼發感染時再度寒戰,高熱、頭痛及咽痛,口腔、咽峽、肛門、陰道等黏膜處均有壞死性潰瘍,甚至可迅速發生敗血症或膿毒血症而死亡。
(2)體征
早期見口腔、咽部潰瘍,其後發生黏膜壞死變化,扁桃體紅腫,常有灰白色覆蓋物,也可觸及頜下、頸部淋巴結腫大。
(3)實驗室檢查
①血常規:白細胞減少症時,紅細胞、血紅蛋白與血小板多數正常,而白細胞總數常在2.0×109/L~4.0×109/L之間,淋巴細胞百分率相對增加,伴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細胞減少,常有明顯的中毒性顆粒,單核細胞於恢復期可增多。粒細胞缺乏時,紅細胞與血紅蛋白正常或稍低,中性粒細胞重度減少,其細胞核常呈固縮,胞質內出現空泡,中性顆粒染色不顯或出現粗大顆粒。當恢復期時,血塗片可出現中幼或晚幼粒細胞。
②骨髓象:骨髓檢查是嚴重粒細胞減少症的重要檢查方法之一,可以了解粒細胞的增殖及成熟情況,有時還可明確有無腫瘤細胞的轉移。一般白細胞減少症者,骨髓多無明顯異常變化。粒缺者,紅系及巨核系正常,粒細胞總數降低,尚停留在早幼粒細胞或中幼粒階段。有的骨髓中粒細胞完全缺乏,因而紅系及網織紅細胞相對增多,漿細胞及淋巴細胞也相對增多,胞漿中可見中毒顆粒及空泡,粒細胞分葉過多。
③腎上腺素試驗:皮下注射0.1%腎上腺素0.3毫升,20分鐘後白細胞計數升高達注射前水平的1倍以上,提示粒細胞分布異常的假性粒細胞減少。
4灸治案例
1.艾炷灸治化療引起白細胞降低114例報告 黃喜梅 陳惠玲 郭秀梅 中醫雜誌 1990,102:38
治療方法:將艾絨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半個紅棗大小的艾炷。把鮮姜切成直徑約2~3cm、厚約0.2~0.3cm的薄片備用。取大椎、膈俞(雙)、脾俞(雙)、胃俞(雙)、腎俞(雙)等穴。施以隔姜灸,當艾炷將燃盡,患者感到灼痛時,易艾炷再灸。每穴灸3壯,灸完後以局部皮膚紅潤、但不起泡為度,每日1次,連續1~9天。每灸3天查血常規1次。經查血驗證白細胞升至4000/mm3以上者,則隨時停止治療。治療期間患者停用任何有提升白細胞作用的藥物。
治療結果:經治療114例患者顯效51例,良效34例,有效19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91.2%。表明絕大多數患者的白細胞可在短期內得到迅速回升。
2.升白膏灸臍為主治療化療所致白細胞減少初步觀察 王世彪 何繼紅 李生福 中級醫刊 1993,28(11):53~54
治療方法:採用自製升白膏灸臍為主,配合灸大椎、三陰交、脾俞、胃俞、腎俞、膈俞穴治療。升白膏的製備:取附子20g、黃芪60g、穿山甲20g、當歸20g、雞血藤20g研為細末,加黃酒100ml,鮮薑汁100ml,倒入鍋中加熱,煎熬至黏稠狀,然後與冰片2g混合,搗融如膏備用。治療時取膏藥製成厚0.3~0.5cm、直徑2~3cm的圓葯餅,置於神闕穴和配穴上,使其自然燃燒,當燃到患者有灼熱感時,易炷再灸,每穴灸7~14壯。灸畢移去艾灰,保留藥片,復以麝香膏封固。每日取神闕及2個配穴灸貼1次,6次為1個療程,可持續治療1~3個療程。
治療結果:治療37例化療後白細胞降低患者顯效31例,有效3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達91.89%。
3.隔姜灸治療化療所致白細胞減少症臨床觀察 姚俊青 北京中醫 1998,(2):40~41
治療方法:將68例患者分為隔姜灸36例、對照組32例。隔姜灸組取穴:大椎、膈俞(雙)、胃俞(雙)、脾俞(雙)、腎俞(雙)、艾炷隔姜灸,每穴連灸3壯,灸後以穴位局部皮膚紅潤為度,每日1次。藥物對照組:鯊肝醇100mg,利血生20mg,每日3次口服。以上各組12天為1個療程,治療中6、8、10天各查血常規1次。
治療結果:治療12天後,治療組和對照組白細胞計數均升高,但治療組明顯優於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
4.艾灸防治化療致白細胞減少症46例療效觀察 鄧宏 龍順欽 吳萬艱 新中醫 2007,39(6):90~92
治療方法:將46例患者分為2組,採用自身前後對照方法觀察,艾灸組在化療同時艾灸足三里、三陰交,具體操作為患者取端坐位,充分暴露穴位,採用溫和灸法,點燃艾條後,對準穴位施灸,灸火距皮膚約1.5cm,以患者局部感到溫熱而不灼痛、局部皮膚呈現紅暈為度。每天1次,每穴每次灸10分鐘,先灸足三里,再灸三陰交,灸畢輕輕按摩穴位3分鐘。艾灸由化療第1天開始,連續10天,每天監測血常規。
治療結果:艾灸組發生III~IV度白細胞減少的例次較非艾灸組明顯減少,2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艾灸組住院時間平均(10.5土1.09)天,非艾灸組平均(15.71±2.04)天,2組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
5.溫和灸治療腫瘤放化療後白細胞減少症87例臨床觀察 李秋薦 裴蘭英 郭英昌 江蘇中醫藥 2007,39(1):41
治療方法:將159例放化療後白細胞減少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取穴:足三里、血海、合谷、脾俞、腎俞。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上述穴位約距皮膚2~3㎝左右進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8分鐘。至皮膚紅暈為度。1周為1個療程。對照組西藥利血生10~20mg、沙肝醇20~40mg,每日3次口服,3周為1個療程。
治療組87例患者顯效48例,有效28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87.4%。對照組72例患者顯效20例,有效29例,無效23例,總有效率為68.1%。治療組治療結果明顯優於對照組治療結果,有顯著性差異。
6.艾灸治療化療所致白細胞減少症30例療效觀察 王曉 黎治平 竺家剝 江西中醫藥 1995,26(3):48
治療方法:採用無錫市紅星葯條廠製作的清艾條作灸料。選穴:大椎、雙合谷、雙三陰交、雙足三里。方法:患者取端坐位,充分暴露腧穴部位,點燃艾條一端後進行穴位施灸,灸火距皮膚約1.5㎝,採用溫和懸灸法,以患者但感局部溫熱而不灼痛,局部皮膚呈紅暈為度。每日灸1次,每穴各灸10~15分鐘,灸畢各穴位輕輕按摩3~5分鐘,連灸10天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每3、6、10天查血常規1次,血常規恢復正常後,即可停止治療。
治療結果:治療30例患者顯效17例,有效7例,無效5例。
7.穴位注射配合艾灸治療化療後白細胞減少症的臨床研究 劉萍 劉艷 唐強 遼寧中醫雜誌 2003,30(3):213~214
治療方法:將惡性腫瘤化療後白細胞減少症86例,隨機分為黃芪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艾條溫和灸治療組和升白葯口服組,治療組採用穴位注射法,患者取平卧位,取雙側足三里、血海。常規消毒,取2支5ml注射器,7號針頭各抽取黃芪注射液5ml,直刺進針得氣,回抽無血後,每穴緩慢推注藥液2ml,每日1次,7次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艾灸法,取大椎、雙側足三里、三陰交。選用純凈艾條,採用間接溫和灸法,距穴適宜距離,灸至皮膚紅暈,每穴10分鐘,總治療時間50分鐘。每日1次,7次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同一實驗對象兩種方法,每日間隔2小時分別進行治療,兩種療法療程間保持同步。對照組予沙肝醇100mg、利血生20mg,每日3次口服。
經治療,治療組的白細胞計數明顯上升,接近恢復正常,而對照組的白細胞計數上升較少,2組療效比較有顯著性差異。
8.鋪灸治療白細胞減少症66例 何天有 上海針灸雜誌 2004,23(1):19
治療方法:讓患者俯卧於床上,裸露背部,沾姜泥中的薑汁擦鋪灸部位,將中藥扶正通督散均勻撒在擦有薑汁的部位(胸10~腰5督脈為中線波及兩側夾脊穴),將姜泥鋪在葯末之上,將紗布用水浸濕,折成3層置於姜泥上,再將艾絨製成艾炷(上窄下寬)置於紗布上如長蛇狀分上、中、下點位點燃,讓其自然燃燒,待患者有灼熱感時,將艾絨去掉,再續艾炷1壯灸之,2壯為1次,間隔1周治療1次,6次為1個療程,滿1個療程後進行療效統計。
治療結果:66例中,治癒38例,佔57.6%;好轉26例,佔39.4%;無效2例,佔3.0%,總有效率為97.0%。
9.隔姜灸治療化療所致白細胞減少症 趙喜新 路玫 朱霞 中國針灸 2007,27(10):715~720
治療方法:隔姜灸組①取艾絨適量,放在掌心揉搓成團捏成底面直徑約25㎜、高約30㎜的圓錐型艾炷共36個。②將姜塊切成直徑35~40㎜、厚約3~4㎜的薑片,並在薑片上用直徑約1㎜的鋼針均勻地刺透20~30下。③燒杯或茶缸裝入一半水。④白棉布對摺。治療方法:①病人俯卧,全身放鬆,鋪墊舒適,暴露背部。②在大椎、膈俞、脾俞、胃俞、腎俞,各平放1塊準備好的薑片。③在病人背部兩側及下部未灸部位用雙層白棉布覆蓋。④點燃9個艾炷(從上部點燃),放在病人背部腧穴的薑片上,施灸。⑤當病人感覺到灸痛時,開始點燃第2組9個艾炷,以準備第2輪施灸。⑥醫者一手持鑷子,一手端裝有水的燒杯(或茶缸),在病人感到灸痛時,夾起在病人背部腧穴處燃燒的艾炷放入瓶子中淹滅,薑片不動,即刻放上第2個剛點燃的艾炷。⑦每個穴位連續4壯以被灸腧穴處出現4~6㎝直徑大的紅暈、但不起泡為佳。⑧每穴4壯灸完後,用白棉布將被灸部位蓋上,再蓋上被子(單),醫者隔著被子輕輕按摩被灸部位,直到病人不感薑片溫熱時,即結束治療。每天治療1次,10次為1個療程。中藥組口服中成藥參芪片、強力升白片,各每日3次,每次4片,連服10天。
治療結果:經治隔姜灸組明顯優於中藥組,有顯著性差異。
10.針灸治療中晚期惡性腫瘤患者放化療後白細胞降低症65例 黎治平 江西醫藥 1995,30(3):355~356
治療方法:根據患者表現採用溫針法或溫和灸法。主穴:足三里(雙)、三陰交(雙)、大椎。配穴:腎俞(雙)、脾俞(雙)、胃俞(雙)、膈俞(雙)、血海(雙)。溫和灸每次取主穴2穴,配穴2穴。艾條施灸穴位約0.5~1㎝,每穴每次約灸10分鐘,以穴位局部皮膚潮紅為度,將艾條截成長約2㎝的小段,點燃後插於針柄之上,每次灸2小段葯條,每日1次,配穴則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隨證加減,並施以相應的補瀉手法,每次留針約30分鐘,其間運針2次。治療期間停用提升白細胞的藥物及輸血治療。
治療結果:治療獲顯效者35例,有效者25例,無效者5例,總有效率為91.9%。
11.針灸治療白細胞減少症84例 隋勝蓮 劉秀珍 中國民間療法 2004,12(2):16~17
治療方法:主穴:足三里、三陰交、血海、脾俞、膈俞;配穴:肝俞、腎俞、合谷、內關。每次取主穴1~2對,配穴2~3對,進針1寸後輕捻轉,慢慢提插,使出現酸脹感,同時主穴加艾條灸20~3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效不佳者可配合針刺耳穴,取穴肝、脾、腎、內分泌、腎上腺,留針30~4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治療效果:本組經治療痊癒67例,好轉12例,無效5例。停止治療6個月後隨訪,有12例療效鞏固。(療效評定標準:痊癒:白細胞恢復至4.0×109/L以上;好轉:白細胞在原基礎上提高2.5×109/L以上,但尚未達到正常水平;無效:治療1個療程後白細胞無上升而改用其他方法治療。)
12.針灸治療惡性腫瘤化療致白細胞減少症36例臨床分析 李昕 中國當代醫藥 2009,6(24):142
治療方法:白細胞減少症針灸治療方法:令患者取俯卧位於治療床上並將背腰部充分暴露。在膈俞、膏肓俞、大椎、脾俞、腎俞穴上各放一約5mm、直徑約4cm、中間用針刺有10餘個針眼的鮮薑片。接著將做成如半粒花生米大小的艾絨柱放於鮮薑片上,用線香於艾柱上端點燃,令其自燃至成艾灰後鮮薑片不動只去艾灰,再如前法施灸至患者有溫熱感向局部肌肉內滲透、但不致灼痛、燙傷為度。達到預期效果後將鮮薑片拿掉,令患者換取仰卧位,將一側下肢膝關節以下暴露,常規消毒後毫針直刺足三里1.5寸;血海、三陰交、懸鐘直刺1寸,施以捻轉、平補、平瀉手法各1分鐘,留針30分鐘並每隔10分鐘加強捻針1次。下肢穴位左右隔日交替施術,每日1次,10次1個療程。
本組選擇惡性腫瘤末次化療患者輕中度白細胞減少者36例,行中醫針灸治療後,白細胞達到正常的時間為3~7d。平均5d。以上患者均未發生任何不良反應。
13.隔姜灸治療化療後白細胞減少症38例 張淑君 馮福海 上海針灸雜誌 2001,20(3):28
治療方法:(1)觀察組採取艾灸方法進行升高白細胞數值。取大椎、膈俞、脾俞、胃俞、肝俞、腎俞穴,以上背俞穴均取雙側。將艾絨製成直徑為1.5cm,高約1.8cm~2cm(約2g重)的圓錐形艾炷,將鮮生薑切成直徑為2cm~3cm,厚0.3cm的薄片,並且用針在薑片上紮上數孔備用。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背腰部,選擇上述穴位,每次置鮮薑片1片,把艾炷點燃後分別放在薑片上,使其自然燃燒,當艾炷燃燒到約4/5時,患者自覺皮膚有燒灼感時,快速將艾炷移下。再施行第2壯,這樣每個穴位上施灸5壯。灸後穴位局部以出現皮膚紅潤,但不起泡為佳。每日1次,連灸9d治療期間,要在第3d、第6d、第9d複查白細胞值1次。(2)對照組取雙側足三里、三陰交,隨症取百會、氣海、血海、膈俞、關元。針刺得氣後,施以提插與捻轉相結合的補法,每日治療1次,連治9d。在治療期間,也分別在第3d、第6d、第9d複查白細胞值1次。
治療結果:觀察組38例,顯效25例,有效11例,無效2例,有效率94.7%;對照組38例,顯效14例,有效14例,無效5例,有效率86.8%。表示觀察組優於對照組。
14.針灸配合中藥治療白細胞減少症46例 徐琳 針灸臨床雜誌 2003 19(6):17~18
治療方法(1)針灸治療針刺取穴合谷、氣海、關元、足三里、三陰交、陰陵泉、絕骨、太溪,常規消毒後,用30號2寸毫針進針,針用補法,得氣後留針30分鐘,且關元、足三里、三陰交三個主穴加用溫針灸,每日1次,15日為1療程。(2)中藥治療以自裁補血生白湯加減。組方為西洋參6g、黃芪30g、當歸9g、山萸肉15g、阿膠6g、雞血藤15g、砂仁6g。脾胃虛弱型可加白朮、陳皮等,腎精虧虛型可加女貞子、枸杞子、牛膝等。
治療結果:46例中,治癒31例,佔67.4%;好轉12例,佔30%;無效3例,佔6.5%;總有效率93.5%。
15.穴位注射治療白細胞減少症41例 趙立明 趙光毅 中國針灸 2002,22(5):342
治療方法:(1)治療組取大椎、足三里穴,皮膚常規消毒,抽取黃芪注射液(上海福達製藥有限公司生產)2ml,4g。大椎、足三里穴垂直刺入0.5~1寸深,大椎穴針尖稍向椎體方向斜刺,待得氣後,回抽無血時,方可緩慢注葯,每穴1ml,出針後以消毒干棉球壓迫針孔,防止出血或藥液流出。隔日1次,7次為一療程,治療中停用升白細胞藥物和抗甲狀腺藥物。治療2個療程(14日)後統計療效。(2)對照組口服利血生20mg/次,鯊肝醇50mg/欠,VitB420mg/次,1日3次,14日為1療程。治療1個療程(14日)後統計療效。
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組21例,治癒14例,佔66.7%;顯效4例,佔19.0%;好轉2例,佔9.5%;無效1例,佔4.8%,有效率95.2%。對照組20例,治癒4例,佔20.0%;好轉8例,佔40.0%;無效8例,佔40.0%,有效率60.0%。兩組有效率比較,經統計學處理,差異顯著(X2=7.39,P<0.01),說明黃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白細胞減少症療效明顯優於對照組。(療效標準:治癒:癥狀消失,白細胞計數5.1×109/L以上。顯效:癥狀基本消失。白細胞計數4.6~5.1×109/L。好轉:癥狀改善,白細胞計數4.1~4.5×109/L。無效:癥狀無改善,白細胞計數4.1×109/L以下。)
16.隔姜灸治療化療所致白細胞減少症: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 趙喜新 路玫 朱霞 中國針灸 2007,27(10):715~720
治療方法:(1)隔姜灸組:①操作準備:取艾絨適量,放在掌心揉搓成團,捏成底面直徑約25mm、高約30mm的圓錐型艾炫,共36個。將姜塊切成直徑35~40mm、厚約3~4mm的薑片,並在薑片上用直徑約1mm的鋼針均勻地刺透20~30下。燒杯或茶缸裝入一半水。白棉布對摺。②治療方法:病人俯卧,全身放鬆,鋪墊舒適,暴露背部。在大椎、膈俞、脾俞、胃俞、腎俞,各平放1塊準備好的薑片。在病人背部兩側及下部未灸部位用雙層白棉布覆蓋。點燃9個艾住(從上部點燃),放在病人背部腑穴的薑片上,施灸。當病人感覺到灸痛時,開始點燃第2組9個艾炷,以準備第2輪施灸。醫者一手持鑷子,一手端裝有水的燒杯(或茶缸)在病人感到灸痛時,夾起在病人背部脆穴處燃燒的艾住放入瓶子中淹滅,薑片不動,即刻放上第2個剛點燃的艾炫。每個穴位連續4壯,以被灸脆穴處出現4~6cm直徑大的紅暈、但不起泡為佳。每穴4壯灸完後,用自棉布將被灸部位蓋上,再蓋上被子(單),醫者隔著被子輕輕按摩被灸部位,直到病人不感薑片溫熱時,即結束治療。③每天治療1次,10次為一療程。(2)中藥組口服中成藥參蔑片[(90)衛葯准字Z-13號]、強力升白片[(1992)川衛葯准字006702],各每日3次,每次4片,連服10天。
治療結果:隔姜灸組113例,治療10天治癒後95例,治癒率84.1%;15天隨訪治癒為96例,治癒率為85%;中藥組108例,10天後治癒38例,治癒率35.2%;15天隨訪治癒為58例,治癒率為53.7%。可知治療10天、15天隨訪白細胞減少症治癒率,隔姜灸組優於中藥組,卡方檢驗,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
補充說明
白細胞減少症隸屬祖國醫學「虛勞」範疇。虛勞病因不外乎外邪和內傷,外邪包括病毒、細菌、藥物、放射線等,內傷則取決於稟賦體質的強弱及情志所致,外邪內傷互為因果。以致氣血虧損、陰陽失調、臟腑虛損而發病。如《景岳全書》所云:「虛損之由……無非酒色勞倦、七情、飲食所致,或先傷其氣,氣傷必及於腎,或先其精,精傷必及於氣」,闡明了本病的病因病機。《雜病源流犀燭》:「虛損癆瘵,真無病也。虛者,氣血之虛。損者,臟腑虧損,虛久致損,五臟皆有。」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五臟之中關鍵在脾腎。故脾腎虧虛是本病之根本,故針灸及中藥治療均著眼於補脾益腎。
推薦閱讀:
※細胞凋亡的原理及不同的信號通路
※【讀片時間】第0417期:左顳葉混合性少突星形細胞瘤
※諾麗果對細胞正常代謝有幫助?
※防癌抗癌有哪些方法 做到這幾點可以讓癌細胞無處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