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臨水——古代詩歌中的水意象

詩人臨水——古代詩歌中的水意象

詩人臨水——古代詩歌中的水意象水其自身無色無味而又晶瑩剔透,卻得到中國傳統詩人的特別青睞,可謂三千寵愛在一身。詩人臨水,有色有味。水中,有他們的友情、愛情與理想,也有他們的失意、怨愁,連同那留守不住的青春年華……水讓他們回望扁舟、橋頭與渡口,讓他們回到那美麗而又憂傷的遙遠歲月。就中國的詩而言,可以說詩有多遠,水就有多遠。兩者相得益彰,詩起於《詩經》,最早以水作為審美對象而加以描繪的作品也可以上溯至《詩經》,如「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詩經?周南?漢廣》);「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秦風?蒹葭》);「涇以渭濁,其。宴爾新昏,不我屑以」(《詩經?邶風?谷風》)等等,幾乎成為中國詩人永遠難以超越的恆定模式。《楚辭》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較之《詩經》要生動、細膩得多,如《湘夫人》中的「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一句,對後人詠水詩的創作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但無論如何,在中國的早期詩歌中,水並不是詩人審美的主體和描寫的主要對象,在詩中只處於陪襯地位。中國古代詩史中最早一篇完整的詠水詩,當屬曹操的名篇《觀滄海》。詩人以博大的胸襟,壯描大海的萬千氣象,抒發了自己的政治情懷。這是水與志第一次完美的契合。水一旦進入詩人的視野,便再也不能同詩人分離,詠水從此成為中國詩歌的主題之一。歷代詩人詠水,風格不同,水亦各異。其中有清有濁有洶湧之潮,亦有如練之水。水在不同詩中,有著不同的意象,既可象徵歸隱之心又可喻為纏綿之戀;既可吐雄渾之氣又可寄悲涼之情;既可化哲理之思,亦可表明品格之清正、高潔;既可比作時光之流逝,亦可自許為人生之無悔……試從以下諸方面淺析「水.」意象的文化內涵:一、 醉卧江頭:寄失意於水波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論語?公治水》)聖人雖未身體力行,卻為後世仕人奠定了一個基本的行為範式。仕途失意時,便想乘桴入海,棄絕塵世。這幾乎成了後世文人的通病。於是在悠長而又哀婉的水邊,我們可以讀到無數令人黯然神傷的故事。「寒鴉數點繞渭水,西風落葉下長安」,如此搖落情思的季節,令人情何以堪。赴任途中的東晉詩人謝靈運面對七里瀨沿江景物,無端被貶的感傷難以排遣:「石淺水潺潺,日落山照曜。荒林紛沃若,哀禽相叫嘯。」「茫茫失方面,混混如凝陰」,南海邊躑躅著被流放的初唐詩人張說,「乘桴入南海,海曠不可臨」,欲出世而不能的失意與沮喪溢於言表。四百年後的三塔湖水同樣喚起了張孝祥的落魄之情:「問訊湖邊春色,重來又是三年。東風吹我過湖船,楊柳絲絲拂面。」乘舟經洛水而入黃河的韋應物面對湯湯河水,覺得自己如失群之雁一般孤獨失意,令人不忍卒睹:「夾水蒼山路向東,東南山豁大河通。寒樹依微遠天外,夕陽明滅亂流中。孤村幾歲臨依岸,一雁初晴下朔風。為報洛橋遊宦侶,扁舟不系與心同。」「萬里渡河汾」時唐朝進士蘇頲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飄忽不定、身不由己的嚴峻命運,年過半百的遲暮感與政治上的失落感接踵而來「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時運不濟的杜甫為了安慰自己落寞的情懷,每每在曲江池邊以濁酒澆心中塊壘:「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失意的詩人,來到水邊。來到水邊的詩人,倍感失意……二、 扁舟他鄉:睹水而見漂泊泛舟水上,朝行暮止。見慣旅雁孤雲、楓葉蘆根;聽盡邊城暮角、夾岸猿啼。異鄉風物蕭索如此,羈旅之人不由迴腸盪氣。飄泊之感恰如這泛舟之水,凄苦無依,無盡無休……詩仙李白離蜀出遊,渡荊門而入楚地,目睹壯觀奇妙的江景,卻突然感受到飄泊異地的尷尬:「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在他鄉流浪,一切閑情逸志到頭來總被雨打風吹去,唐朝柳淡的《江行》便是如此凄苦行狀:「繁陰乍隱洲,落葉初飛浦。蕭蕭楚客帆,暮入寒江雨。」無論風雨,無論寒暑,旅人都要日夜兼程不斷前行,正如唐代詩人張祜所描述的:「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州。」相對漂流而言,停泊是暫時的安歇。以後的漫漫長途,更讓人夜不能寐。唐代宋之問晚泊湘江時,內心的孤獨無奈較白日更難以自抑,「五嶺棲惶客,三湘憔悴顏。況復秋雨霽,表裡見衡山。路逐鵬南轉,心依雁北還。唯余望鄉淚,更染竹成斑。」孟浩然在求仕無門、長安落第後夜宿建德江,秋瑟日暮的時節無端引起他滿懷愁緒「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蘇州楓橋江畔,夜泊的大唐詩人張繼倍感飄泊的凄涼,吟出了傳誦千古的絕句「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何遜在富陽江畔感慨飄泊:「客心愁日暮,徒倚空望歸。故鄉千餘里,茲夕寒無衣。」李白在長江岸邊哀怨流浪:「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明月向誰明。」羈旅他鄉的文人騷客在船頭、渡口,因感傷身世或思憶故鄉而黯然消魂,將飄泊的孤寂譜成千種姿態。三、 愁怨恰如春水,更行更遠還生「思君如流水,無有窮盡時。」以流水來摹寫哀愁,構成詠水詩中一種奇妙境界,每每給人生添加無限惆悵。濃濃的離愁在詩中體現了流水的多種形態,或急或緩或短或長。「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野岸平沙合,連山遠霧浮。客悲不自己,江上望歸舟。」(孟浩然)從江西到江東,望不到流水的盡頭。從初春到暮秋,等不到季節的結束。這悠長、浩大的流水啊,怎一個「愁」字了得。四、 人生苦短,一去東流不復還以流水比喻年華的流逝,這已經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孔子很早就意識到流水與時間都具有一去不返的屬性,於是以直覺感性對時間作了一番富有傷感意味的喟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篇》)「歲歲年年花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在這永恆不語的宇宙面前,人類何其渺小,人生何其短暫!張若虛那句「人生代代無窮己。江月年年只相似」,表達的正是這樣一種情懷。杜牧佇立於春光融融的漢江之畔,感慨人生易老,時不我待:「溶溶漾漾白鷗飛,綠凈春深好染衣。南來北去人自老,夕陽長送釣船歸。」唐人羅鄴看到落花流水而領悟到年華的易逝與生命的飄零:「人間莫謾惜花落,花落明年依舊開。卻最堪悲是流水,便同人事去無回。」在永恆的河流中,個體的人只不過是百年之過客,「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栗。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蘇軾的一曲高歌道出了歷代詩人臨水時悲慨而又凄愴的心聲。五、 人行千里:明月何時照我還 江水不思其故,不戀其源,只知一去向前。而行人卻不能如此超脫,佇舟回望,水天茫茫,不禁擊舷暗問:歸期是何期?杜甫在夔洲望著波濤翻滾的長江水,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孤石隱如馬,高蘿垂飲猿。歸心異波浪,何事即飛翻。」登高望遠以慰歸思,是遠遊者的另一種情懷。「聞道風光滿揚子,天晴共上望鄉樓。」(李益)「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戴叔倫)「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並洲是故鄉。」(劉皂)狐死首丘,葉落歸根。放舟水上,遊子一步三回頭。千里流水映相思。故鄉是遊子望過流水之後一生為之低首的地方。六、孤帆遠影:秋水共長天一色陽關唱遍,酒盡席殘,正留戀處,蘭舟催發。「弱柳系船都不住,為君愁絕聽鳴櫓。」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送別的人在岸邊,看朋友慢慢遠去,消失在那水天一色的天邊:「吳鉤結客佩秋霜,臨別燕郊各盡觴。草色獨隨孤棹遠,淮陰春盡水茫茫。」姚鼐痴望著淮水的盡頭,期盼著朋友的歸來。「孤舟從此去,客思一何長。直望清波里,唯余落日光。」詩人儲光羲依然佇立江邊,伴著他的是無際的空曠、孤寂以及無限相思。為了排遣別後愁懷,詩人許渾借酒麻木自己:「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多情的詩人因為送別朋友而暗自悵惘,但在朋友為他餞行時卻倍感欣慰:「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揚舟東渡的季節,揮手相送的岸邊,滋生著多少依依惜別的故事。詩人以感人肺腑的詩篇餞別朋友,偶爾也餞別自身,只為那厚篤無邊的友情。六、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詩人欣賞水,同時也欣賞水邊的女人。從杜甫的「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到何是明的「美人立、江中流,芙蓉花落秋江水」以及蘇曼殊的「清涼如美人,莫愁如月鏡」其流風遺韻均一脈相承。詩人或是愛人及水,如「洞庭昨夜春風起,遙憶美人湘江水」;或是愛水及人「欲將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詩人臨水,寫水也寫愛情。水邊愛情自首發《詩經》之後幾乎成了一種固定模式。「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游女,不可求思。(《周南?漢廣》)。所謂伊人,總是在水一方,或許情與水之間真有一種品質上的呼應。多情的水鄉女兒含笑相問: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臨船的男兒答道:「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幹人,生小不相識。」崔顥以從未謀面的同鄉男女水上邂逅時的問答,巧妙地勾勒出平常應話背後猶如遊絲柳絮的初戀心緒,既實在又迷離,情思纏綿,餘韻無窮。歷代傳誦的牛郎織女便是因為一條無情的銀河而勞燕分飛天各一方。「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纏綿至今的河水,流著多少溫馨浪漫而又凄艷絕美的傳說。八、歸隱青溪 閑適恬淡詩人鍾情於流水的自然、清淡、幽靜,因為它與內心的閑適淡泊異質而同構。每每臨溪垂釣天人合一之際,便有歸隱之意。「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的王維彼時的心境恰如此時青溪的恬淡素雅,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面對自由奔瀉、悠閑自得的白雲泉水,白居易艷羨不已,不由產生辭官歸隱、獨善其身的出世之想:「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閑。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停舟水深波平處,垂釣綠蒲圍繞中。詩人全身心地浸沉到水中,清明透澈,一塵不染。水流千古,詩吟萬年。有水,便有詩人畔臨,便有臨水之嘆。
推薦閱讀:

SAKURA
具象與意象
古詩詞中月意象的審美意義
陳云:中國畫的意象審美與興象思維
詩歌形象與意象分類例析

TAG:詩歌 | 古代 | 詩人 | 意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