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小行星上的資源?
根據光譜類型,科學家將小行星分為C類、S類、M類等。其中,M類小行星的組成物質為金屬。在整個太陽系中,M類小行星約佔5%左右,它們擁有地球上十分稀缺的金屬資源,比如第16號小行星「靈神星」,其直徑約為250千米,科學家估算它含有5億億噸鐵、5000萬億噸鎳,還有數億噸其他多種稀有的金屬物質。
如果人類可以到小行星上去「採礦」,會不會為人類獲取大量的可利用資源呢?
近地小行星
隨著人類航空探測能力的不斷增加,人類到小行星上去「採礦」的夢想也將變成現實。目前,美國和日本已經發射了探測器對小行星開展無人近距離探測。美國計劃於2025年對近地小行星進行載人登陸探測,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類也可以利用小行星上的資源了。
人類至今已經或計劃發射的無人航天器探測小行星的方式主要有飛越、繞飛、附著、採樣返回等。到2011年,人類已經發射了8個探測器對小行星進行飛越、繞飛、附著、採樣返回等方式的探測,其中有5次已經成功,還有3次仍舊在飛行途中。
2012年12月,中國發射的「嫦娥二號」對小行星「塔蒂斯」進行了長達25分鐘的連續拍攝,這也是人類首次近距離「觀察」這顆小行星。這一次拍攝的照片解析度可以達10米,可以說是人類探測小行星的里程碑。
「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由美國航空航天局研發製造,它的主要任務是執行一項為期8年的小行星探測。它於2007年發射升空,2011年與小行星「灶神星」會合,對其進行研究。
「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
2015年,「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與「穀神星」會合。這兩顆小行星也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兩顆。「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的任務就是對這兩顆小行星進行研究,探測出它們的形狀、地質史和化學成分,是否含有水礦物等。
有的天文學家認為,小行星可能是行星形成的「種子」,而「黎明號」的探測可能會幫助天文學家更加深入地了解行星的發展史以及太陽系的起源。
作者:原理君
推薦閱讀:
※天文史上的今天 | 多災多難:記人類首次小行星取樣返回任務
※天文史上的今天:人類首次探測一顆矮行星
※賞金$10億, 探索太陽系遠古遺迹的最新勇士揭曉
※3741.太陽系的巨行星與小行星帶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外最小行星 公轉一周僅用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