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的端午節

小元說Something

或許對很多國人而言,端午節就等於粽子節。而端午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節日,其實蘊含著很多文化和審美內涵。今天小元君就帶大家從詩詞中去讀端午習俗,既了解風俗之美,又領略詩詞的韻味。端午的很多習俗,其實未必不可在現代都市生活中復活。如在包里或車上放置一個香囊,既可養生安神,又可重現風俗之淳美。而詩詞更是中國文化的精華。讀詩讀詞,或許真的「無用」,它只是可以讓生命更加美好,或如葉嘉瑩先生所說,「使人的心靈不死」。

而「美」,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鸝時一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宋·歐陽修《漁家傲》

時至五月,梅雨綿綿;榴花似火,綠楊垂重。正是端午時節。且粽送金盤,扇盤雙鳳,又有清尊美酒相伴。酒後微醺,睡眼惺忪。而葉底黃鸝的清圓之聲,卻驚醒了這閨中女子。濃濃的夏日風情,卻融入了這女子的淡淡愁思。至於何以言「愁」?其實上片「雙鳳」一語,便已隱約透露出了該女子的閨中心事。

而在歐陽修這婉約雋永的詞中,其實也透露出了諸多端午習俗:如食粽子、沐蘭湯、喝蒲酒等。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古詩詞中的端午吧~

不過在這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端午為什麼是在五月初五吧。

端午為什麼是在五月初五?

在古代,「端午」之說要早於「端五」。

古人初以干支記日。「端」者,「始」也。「午」者,「午日」也。所謂「端午」,本指每月的第一個午日。

古人又以地支記月。冬至月為子月,而夏曆以寅月為正月,是一年之始。「子、丑、寅、卯、辰、巳、午……」,寅月既為正月,故五月即午月。而「端午」作為節日,實為「午月端午」,特指午月的第一個午日。

最初,午月端午不一定在五月初五當天。如按當下的農曆記,今年午月的第一個午日為「乙未年壬午月庚午日」,是在五月初八。但後人逐漸轉以數字記日,因「午」和「五」音近,便也漸漸把「端午」固定在「初五」當天。

所以今天的「端午」是在五月初五這天。

午月是夏至所在之月,陽氣最盛,而天氣濕熱,疫毒並作。在古人眼裡,五月初五其實是個邪佞當道、五毒並出的惡日。民謠也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所以端午習俗,多以驅邪避毒為主。端午本是節氣,至於屈原、伍子胥、介子推等說,應都是後人附上去的。

關於端午,除了我們所熟知的食粽子、賽龍舟之外,古人還有哪些風俗呢?下面就讓我們從一些詩詞入手,去了解一二吧~

1沐蘭湯

沐浴蘭湯在此辰。內園仙境物華新。輕絲五彩纏金縷,共祝堯年壽萬春。

——宋·晏殊《端午詞·御閣》

記得當年年少時。蘭湯浴罷試新衣。三三五五垂楊底,守定龍舟看不歸。

——宋·黎延瑞《端午東湖觀競渡》

嘉辰共喜沐蘭湯。毒沴何須采艾禳。但得皋夔調鼎鼐,自然災祲變休祥。

——宋·歐陽修《端午帖子詞皇帝閣六首 其五》

從這幾首詩中可以看出,我們首先要介紹的,就是沐蘭湯。早在《大戴禮》中,就記載了端五日洗浴蘭湯的風俗:「五月五日,蓄蘭為沐浴」。《楚辭》也有「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之句。又據《荊楚歲時記》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

《五雜俎》記明代人因為「蘭湯不可得,則以午時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後來一般是用艾草、菖蒲等藥材煮湯沐浴。在廣東,則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沐浴蘭湯,既可治療皮膚病,又可提神醒氣,祛除邪氣。

再來說說歐陽修的詩。所謂帖子詞,即宋時遇佳節時,命詞臣撰寫,黏於宮中壁上的詩詞。詩後兩句是說,若能有皋陶和夔這樣的賢臣治理國家,自然就能夠祛除邪氣,而無須沐蘭湯、采艾草這樣的程序了。這當然也無甚高妙,但亦可見古人的用心所在。

2鬥百草

不貪鬥草事詩書。溫采香芸辟蠹魚。永日揮毫自忘暑,滴殘宮硯玉蟾蜍。

——宋·周麟之《端午貼子詞·皇后閣五首 其一》

百草斗余欣令月,五絲縈後祝遐年。洞房風暖垂靈艾,神沼波深競綵船。

——宋·晏殊《端午詞·內廷》

尋芳空茂木,鬥草得幽蘭。歌舞纖絺健,嬉遊玉佩珊。

——宋·蘇轍《學士院端午帖子夫人閣四首 其二》

從詩中我們又可以看出,古代端午又有鬥百草之俗。《荊楚歲時記》記載,「五月五日……四民並蹋百草之戲……蹋百草。即令人有鬥百草之戲也」。《年華記麗》云:「端午結廬蓄葯,鬥百草,纏五絲」。端午之日,人們群出郊外採藥,插艾門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而收穫之餘,又有鬥百草之俗。

鬥百草又有文斗和武鬥之分。

「武鬥」即雙方持花草以葉柄相勾,捏住相拽,斷者為輸,再換一葉相鬥。相信這個遊戲很多人小時候都玩過,只是不限於端午而已。

「文斗」,即各自收集花草,以對仗形式互報花名、草名,多者為贏。《紅樓夢》第六十二回亦有鬥百草的描寫:

「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豆官等四五人,都滿園中頑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來兜著,坐在花草堆中鬥草。這個說:『我有觀音柳。』那個說:『我有羅漢松。』那個又說:『我有君子竹。』這個又說:『我有美人蕉。』這個又說:『我有星星翠。』那個說:『我有月月紅。』這個又說:『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個又說:『我有《琵琶記》里枇杷果。』他們初是以實花來斗,斗到後,越斗越來勁,韻味愈斗愈濃。」

我們再看看蘇轍的詩:「尋芒空茂林,鬥草得幽蘭」。可見古人為了收集更多鬥草的花草,往往是尋遍山川草野。這種勁頭也是醉了~

3

飲菖蒲、雄黃、硃砂酒

海榴花上雨蕭蕭。自切菖蒲泛濁醪。今日獨醒無用處,為公痛飲讀離騷。

——宋·戴復古《端午豐宅之提舉送酒》

萬壽菖蒲酒,千金琥珀杯。年年行樂處,新月掛池台。

——宋·蘇軾《端午帖子詞皇太后閣六首 其二》

昨日雨寒今日熱,午風兒女釵符。大夫角黍意何如。九江山九面,九逝郢魂蘇。 滿酌雄黃除惡酒,老夫醉頰回朱。三年蓄艾計非疏。南山騎虎去,不見鬼捓揄。

——清·沈曾植《臨江仙其二 午日有寄》

在端午當天還要喝用菖蒲、雄黃、硃砂做的酒。《荊楚歲時記》中有記,「五月五日……以菖蒲或鏤或屑以泛酒」;又引用《潛確居類書·歲時部》雲,「端午,以菖蒲生山間中一寸九節者,或鏤或屑泛酒,以辟瘟氣」。在端午日喝菖蒲、雄黃酒,可以防病,亦可驅邪。民間更有「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丟」之類的諺語。

此外,《月令廣義》亦記:「五日用硃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額胸手足心,無會虺蛇之患。又以灑牆壁門窗,以避毒蟲」。所以除了用來喝外,古人還用酒塗抹在額頭、胸前等處;又將酒潑灑在門窗牆壁等處,以此來驅除毒蟲,祛邪禳災。

掛艾虎、戴香囊、采雜葯、掛蒲劍、佩長命縷……端午的習俗其實還有很多,這裡就暫不一一介紹了。

最後再選錄幾首比較優秀的端午詩以作結束吧。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宋·梅堯臣《五月五日》

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雲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艷,弄潮幾部阿童游。

珠簾枕簟芙蓉浦,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可憐江北海西頭。

——明·陳子龍《五日》

照影湘波又換妝。今年新樣費裁量。

聲聲梅雨鳴箏訴,陣陣荷風整鬢忙。

好扮艾人牽傀儡,苦教蒲劍斷鋃鐺。

天涯節物鰣魚美,莫負榴花醉一場。

——近現代·陳寅恪《丁酉五日客廣州作》

推薦閱讀:

春花秋月何時了 ——古詩詞秋之意象十:秋月
描寫花的古詩詞和名句 (轉載)
怎樣寫古詩詞(初級學習版)
《出塞二首·其一》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古詩詞寫作入門淺談》之古風篇

TAG:詩詞 | 古詩詞 | 端午節 | 古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