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風起隨形——龔餘輝藝術作品展

展覽時間:2018年4月15日-5月14日

開幕時間:2018年4月15日 15:00

展覽地點:卓爾美術館(武漢市江岸區惠濟路3號卓爾書店4樓)

策 展 人:徐曉庚 王寧

學術主持:劉春冰

藝術家

龔餘輝,字凡溪,1979年出生於武漢,博士。現為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大學本科、研究生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國畫系。為湖北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湖北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北中國畫學會會員。有《中國畫創作工坊—龔餘輝》、《龔餘輝畫集》、《2014龔餘輝國畫·瓷畫作品集》、《龔餘輝山水》畫集出版。大量創作的作品及學術論文發表於《民族藝術》,《美術大觀》,《藝術教育》,《美術文獻》,《設計藝術研究》,《藝術+》,《美術報》,《書法報》,《湖北美術學院院報》,《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等學術期刊,大量作品被海內外藝術機構及個人收藏。

當代人文背景下中國山水畫語言的創新(節選)

尋求中國山水畫語言與當下文化的交合點一直是我長期在創作實踐過程中思考的主要問題之一。中國畫已發展數千年,在題材和表現形式上已相當豐富,特別是在「85新潮」以後,題材,內容的拓寬已發展到瓶頸的階段。而要使中國山水畫發展具有時代意義,首先需要在語言形式和表現形式上有所突破,然而傳統水墨保存下來的表現手法往往只能畫一些距離現實生活很遙遠的內容,不管是山水畫或人物花鳥都有這一現象,打破這一局限的最好方式就是創新和跨越,走一條以傳統中國畫材質為媒介與現實視覺感知相融合的思路。因為人們的視覺習慣是先有視覺感知,再才注意材質等其它因素,那麼畫面給人的第一視覺感知是什麼尤為重要。當我時常擇棄部分水墨中「濃淡乾枯」的處理而增加冷暖變化,光影變化,深淺變化處理山水畫時,結果所呈現出來的空間層次感也較為豐富和賦予現代感,這種偶然的嘗試趣味性很強,當色與墨、色與水、紙發生相互關係時,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在中國畫色彩上的變化突破是顯而易見的,所呈現出來的空間效果讓人耳目一新,然而這些對一張畫的空間形態處理方法上只是一方面。要達到語言層次的豐富性,雖然當代的種種繪畫在空間形態的處理上更加註重繪畫空間感對視覺元素的探索,以更多的利用光與色的理解來闡釋大自然,並構成了多角度、多層面、多文化的探索新局面,但此時也要冷靜思考:中國畫山水之所以有上千年的生存與發展空間,是因為中國畫在空間形態的表現上始終有自己的本民族的特點,在借鑒中立足於中國人文思想的根基,理性借鑒光影、色彩、明暗的可融之處,分析空間形態的視覺心理認識,也可讓它們在二度空間里表現出深度來,在布白中實現現代構成的視覺空間,拓展與延伸繪畫作品的空間局限,打破了程式化空間布局,新的中國山水畫平面視覺空間表現形式。發現自然界的新秩序,並運用相應的空間形態語言表現這種新秩序,空間形態的創新必然是對中國山水畫語言傳統的繼承與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當代文化背景下中國山水畫面視覺感知主要來源於語言符號和表現形式上的創新,通過這種實質性創造不僅為山水畫表現形式的多元化提供了可能,同時也使自身創作更加自由,更為貼近當下的現實生活感受與情感抒發。

龔餘輝

作於2011年暑月

作品欣賞

國畫

《翠屏青松》.紙本水墨. 68cmx138cm

思與境偕 墨色相宜

龔餘輝的作品以「色」為主,屬彩墨一系,與當下呈主流之勢的濃墨重彩不同,他選擇了「平淡天真」的淡彩體系,正像中國傳統著色山水的發展一般,青綠金碧為一脈,淺絳設色為一脈,不同的是前者多為院體後者偏向士夫。龔餘輝的繪畫有著傳統的「折枝情結」,其畫面中所描繪的大多是其擷取的枝枝葉葉、花花草草。古代的折枝畫其實是一種知微見著的哲學觀,是以一枝一葉見出混淪大千的思維體現,正如清鄭燮所云「寫取一支清瘦竹,秋風江上作魚竿」,其清曠的胸臆中不乏生活的情趣。「情趣」恰恰也是龔餘輝畫面中溢於紙端的一種氣息,西方繪畫的色彩構成加之抽象表現繪畫的痕迹感與傳統繪畫點線面關係的水乳交融構成整體畫面的形式意味,而此種意味的背後我以為卻是一種活潑潑的生活質感,龔餘輝的題材絕不宏大,不知名的花草樹石始終是其觀照的對象;技法絕不繁縟,彩墨渲淡是其慣用的語言,而此二者的結合確是熨帖舒服,生意盎然。細膩的生活情趣與淡雅的彩墨交織令龔餘輝的繪畫有如一曲淡墨交響曲緩緩流淌,觀者不知不覺中被帶入到藝術家營造的語境中應目會心。

武洪濱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理論博士後

《春風化雨潤山谷》.紙本水墨. 68cmx138cm

《江北寒雨起》.紙本水墨. 45cmx70cm

《觀雲圖》.紙本水墨. 34cmx138cm

《清風》.紙本水墨 34cmx138cm 2016年

《情系關山》.紙本水墨. 34cmx138cmx3 2016年

《上善若水》.紙本水墨. 80cmx100cm

《松石記.月半之一》.紙本水墨 34cmx138cm

《醉風》.紙本水墨. 34cmx138cm

瓷器

《山水清音》.茶具. 尺寸:20件. 2017年

素色素心繪瓷上「風景」

在紙本繪畫領域,龔餘輝用色大膽,明艷的色彩與墨色相融,如煙霞、霓虹般繽紛色彩。但對於瓷上畫,龔餘輝卻轉入了樸素、安靜的審美趣味中。

墨黑是他最常用的一種色釉,這種色釉介於深藍於深灰之間,清冷不輕浮,深沉而穩重。單純的線條在白瓷上構建圖式,卻絲毫沒有大色塊的暈染、發散,線條表達就愈顯清晰、響亮。同時,絕無渲染的線條,並非沒有層次與空間,只是這種空間是用形體的穿插、疏密關係所造成的。龔餘輝主張,看似很簡單的方式,表達的東西卻可以很豐富。

宋磊

《長江日報》記者

《風揚弦清》.瓷板. 60cmx120cm. 2016年

《暢翔天地》系列 .茶罐.尺寸:150件. 2016年

《生息--碧玉之一》.瓷盤.尺寸:200件. 2017年

《清荷》系列 .花器. 尺寸:200件. 2016年

《生息--青玉之一》.瓷盤. 尺寸:200件. 2017年

《生息》系列 (梅瓶) 材料:釉下彩繪;尺寸:高:40cm 直徑;25cm

《雲間笙鶴歸》.瓷盤. 尺寸:200件. 2017年

《蔓延》系列 (梅瓶) 材料:釉下彩繪;尺寸:高:40cm 直徑;25cm

《蘆薈的情緒》系列 (花瓶) 材料:釉下彩繪; 尺寸:150件

推薦閱讀:

歌唱的藝術處理
2017藝術廈門個展單元 | 水墨畫家郭少軍:我著丹青,丹青鑄我
關於食物的輕藝術
傳統中式生活藝術【竹】

TAG:藝術 | 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