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時詩人與酒的淵源

提到詩歌一般人首先想到的大多是唐詩,其實中國的詩歌早在大唐之前一千多年的商周時代就產生了,而中國的釀酒業也正是從那個時代起出現的。傳說中的杜康造酒就是商代之事,而杜康就是商朝的一代國君,似乎這詩和酒一出生就是一對孿生兄弟。

產生於商周時代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就記錄了大量關於酒的內容。這大概是中國歷史文獻中關於酒的最早記載了。其中有的表現奴隸釀酒的艱辛,如《伐木》中寫道:「伐木許許,釃酒有醑。」有的表現貴族飲宴、祭祀的熱烈場面,如《賓之初宴》中就有「酒既和旨,飲酒孔偕」的詩句,《楚茨》中有「以為酒食,以享以祀」之句。

到了兩漢時期,酒更成了不可或缺的描寫對象。樂府民歌《白頭吟》之中寫道「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五言詩《隴西行》中描寫宴會場面時說「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可見當時酒已比較常見,一些平民百姓在宴請賓朋時也已用酒作為主要飲品了。

漢末三國和兩晉更是湧現了大量「好酒」的詩人,其中當以西晉時代的「竹林七賢」為最。他們崇尚老莊,任性嗜酒,寄情山水,反對禮教,其中的劉伶更是成為了後人傳誦的酒仙。

東晉時出現了第一位山水田園大詩人陶淵明,此公也是嗜酒如命,他在自傳體短文《五柳先生傳》中說自己是「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在他的組詩《飲酒》中,詩人更是一次又一次地表現了自己對自然風光和美酒瓊漿的無限神往與喜愛。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酒鬼」,當然還要數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他一生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關於李白與酒的故事更是不勝枚舉――「醉草嚇蠻書」、「斗酒詩百篇」,長安居官三年,政治抱負雖未得施展,卻得到了御賜遍飲天下名酒的特權,就連最後辭世,據說也是乘酒興投江邀月溺水而亡。幾乎所有李白的事迹都與酒有關。可以說酒與詩人是形影不離,酒助詩興,詩揚酒名,「詩仙」、「酒鬼」相得益彰。

當然,酒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值遠遠不只是詩歌的表現對象、反映內容和詩人的個人喜好。酒成為詩歌的伴侶、詩人的朋友自有其深刻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大概是因為酒可以承載詩人們那豐富、細膩而敏銳的情懷吧。所以酒自身也被中國歷代詩人們賦予了豐富的文化與情感內涵。

酒中有「舉杯消愁愁更愁」的憂思,有「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悲壯,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情懷,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慨,有「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的豪情,有「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的苦悶,有「人生由命不由他,有酒不飲奈明何」的無奈,有「惟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的洒脫。

古人如此,今人亦如此,男兒如此,女子亦不遜。近代的著名愛國女詩人,鑒湖女俠秋瑾就曾唱出過「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的時代強音。

喜悅時酒成了詩人助興的選擇,悲傷時酒又可以幫助詩人釋懷煩惱。酒可以遙寄相思,也能夠排遣孤獨。昂揚奮進時詩人用酒壯行色,沒落挫折中詩人以酒解憂愁;失意時詩人在酒中尋找解脫,苦悶時詩人在酒中尋找慰藉;黑暗中詩人借酒麻醉自己,逃避現實。順境中詩人施展抱負的同時也不忘暢飲抒發豪壯情懷,逆境里酒更成了詩人憤世嫉俗、對抗黑暗社會的最好工具。酒鼓舞詩人意氣風發,承載了詩人的憂國憂民,在詩中酒似乎化作了詩人的熱血豪情,鑄就了詩歌激昂澎湃的生命,變成了牽動詩人藝術哲思、引發詩人藝術靈感的靈丹妙藥。

難怪有人戲稱中國的詩人大都是些「有文化的酒鬼」。

推薦閱讀:

生肖文化的天文學淵源
在科儀中內煉 齋醮科儀與內煉養生的淵源
中國古代傢具與佛教淵源
齊魯文化與河洛文化的淵源

TAG:中國 | 詩人 | 淵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