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以命捍衛高房價者,果不其然是中產

13個城市傳說故事

1.

在說香港「有房一族」的事之前,有必要聲明一點,香港的「房子」和咱們的房子是不太一樣的。

以香港公寓市場的主流戶型「迷你房」為例,大部分也就只有10多平米,可謂迷你得徹底,上了30平米,大概就和我們內地說的大平層是一個感覺了。

上海曾經出了部很火的電視劇叫作《蝸居》,但就拿大陸的蝸居和香港的房子比,咱們的可能都算是豪宅。

一般人可能想像不來,香港人平均居住面積只有十多平米,特別是底層群體,一家幾口人擠在一個四五平米的小房間里,這怎麼過日子呢。

可人家一個房間既是衛生間又是廚房,床鋪、傢具全都重了又重疊了又疊,睡覺時候免不了還要翻個身啥的,居然也沒人掉下床去。

2.

香港房子雖小,但不影響房價高,關鍵人家還漲得快。

2010年,香港上映一部限制級影片,《維多利亞一號》,由陳奕迅和周俊偉等人蔘演。

片子採用了非常黑暗和殘酷的方式,來表現香港樓市對底層群體的影響。

主角是一個普通公司職員,她家境貧寒,一直希望可以通過自己努力在豪華大廈維多利亞一號買一套房子。

為此她身兼數職,甚至還和同事利用職務之便斂取外快。

眼看她就要存夠首付的錢,但偏偏又趕上樓市瘋長,房主撕毀合同,寧願賠付違約金也不願賣出房子。

最終不堪打擊的她,走進維多利亞一號,進行了瘋狂的屠殺。

3.

其實香港房價之高,在全球也是數一數二的,可以說是地球上最貴的地方。

2017年的數據,香港住宅均價已經到10萬元一平米了。注意,是均價。

但你可能覺得,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香港地方太小了,它很缺地對吧。

不對。香港雖然只擁有1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但被開發的僅有23.6%,待開發空間還大得很。

那它為什麼不加大開發呢,難不成港府也和咱們一樣,有耕地保護紅線?

「紅線」的確還是有那麼一兩根的。港英政府時期,香港土地屬於英女王,不得買賣,更不能私有。

政府可以出讓土地使用權,不過也是有使用期限的。雖然公共建設用地,比如醫院學校,政府免費或低價出讓。但住宅用地也採用拍賣的方式,價高者得。

總之,這和咱們內地土地政策差不多,把土地管得死死的。

後來到了中英談判時,咱們怕港英政府突擊賣地,規定每年港英政府只能拍賣50頃土地,超過部分必須經過中國政府批准。這下把用地管得更嚴了。

所以非要說香港「缺地」,真不是因為它地方小,而是咱們管得嚴。

4.

地方小,沒空間,這問題不好解決。但既然是管理上的問題,政策上松一松,不就解決了嗎?

這個道理想起來是對的,不過,就這麼簡單的道理,到了執行層面,遇到的實際問題卻完全超乎我們的想像。

這正是本文今天專門要說的,我們就從2003年發生的一起自殺案件說起。

2003年,香港有個叫黎生的人,在家中自殺。

現場門窗緊閉,地上有一個炭火盆,他是窒息而亡的。不過他沒留遺書,他的上衣口袋裡,只有一份離婚協議和一個銀行告知單。

告知單上通知,因為房貸抵押價值不足,他須在一周內向銀行補繳330萬現金,否則銀行便要收房拍賣。

5.

像黎生這樣的香港人,有一個專有名詞叫「負資產者」。在當時,全島有10多萬「負資產者」。

而包括黎生在內,一共發生的「負資產者」自殺案件,有32起。

這些自殺案件,是引發2003年香港「七一」街頭大遊行的重要誘因,當時有逾50萬人參與,震驚全球。

不過,你無法理解的是,香港人主要因黎生等「負資產者」自殺而遊行,他們遊行時提出來的一個重要訴求,卻是反對港府的一項「房源低價入市計劃」。

所謂「房源低價入市計劃」,是時任香港特首董建華提出的,也叫「85計劃」,即每年建設85000套公屋,低價提供給香港中低收入者,希望在5年之內解決70%市民的住房問題。

咱們內地人現在都知道,政府房源低價入市,是可以起到降低房價作用的,這對咱們老百姓來說,是天大的好事啊。

6.

要理清這裡面的脈絡,還得回到1995年,那是香港樓市全民瘋狂時代的開端。

當時臨近回歸,香港的英資開始全面拋盤,當時有怡和、置地、太古、嘉道理四大英資家族,將手中核心資產大規模拋出,置換成現金撤離香港。

與此相應,香港本土地產企業,甚至是一些「紅籌股」背景及國企背景的內地企業,紛紛展開接盤行動。

在這瘋狂的拋盤和接盤之間,一種輿論居然大行其道——香港的房價一定會暴漲的!

當時就有謠言稱,北京已經發文了,要求各個省要在香港給省級幹部置辦房產。

這些謠言在九鐵沿線催生出一棟棟「省長樓」聯排別墅,引得市民瘋狂搶購。

而黎生,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加入購房大軍的。這很正常,散戶都是買漲不買跌。

1997年初,正值壯年的黎生喜得一子,十五年工齡的他又剛剛被升職加薪。

春風得意,形勢大好,唯一不足的就是他尚且和父母住在一起,全家人擠在45平米的公屋。

因而,他決定為自己購進一套住房。

7.

當時在黎生身邊有不少朋友,頭一天剛買樓花(期房,最低10%定金),第二天轉手便能掙到數十萬元。

而在售樓現場,開發商更像打了雞血一般。

凌晨一兩點,各大地產公司依然還在接待客戶,排成長隊的購房者更是將售樓部圍得水泄不通。

許多買房者為了和售樓小姐搞好關係,除了走後門請她們吃飯,還向她們贈送價值十幾萬港幣的項鏈首飾。

當時在清水灣有一塊年度最後開盤的土地,以前就是「爛泥塘」,現在卻成為炙手可熱的新晉「CEO盤」。

第一棟樓花在開盤不久便銷售一空,黎生和太太經過一天一夜的輪流排隊,搶到了第二棟12層,一套103平米的住宅。

簽約時,售樓現場有近10家銀行入駐,為了爭奪貸款,有的甚至別出心裁地提供「二按」政策,就是對於樓房首付款再進行貸款。

還有比「二按」更加誇張的是,一家銀行可以提供給客戶「價值20萬元的裝修無息貸款」。

在這樣「便捷」的銀行服務下,黎生這套價值722萬元的房子,連稅加在一起,他自己總共花了才不到80萬,其餘的667.8萬都來自銀行。

當然,就是這一筆貸款,黎生的命運徹底改變了。

8.

在黎生訂房後的一周,該樓盤便全部售罄,一個月後,房價坐地上漲了15%。

那時候沒有人相信房價會斷崖式下跌。

但1997年7月,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爆發,國際炒家三度阻擊港幣,之後厄運不斷,美股暴跌,2003年又遭遇SARS。香港樓市雪崩似的。

到了2003年,黎生所買的樓盤,較之1997年下跌約70%!

從銀行貸款600多萬,現在房子瞬間低於抵押值,黎生就這樣徹底淪為了「負資產者」。

與此同時,由於經濟不景氣,許多香港公司開始大規模裁員。

黎生也收到了公司人事部發來的離職信。

最後,由於房產抵押值已遠遠低於未償還貸款總額,銀行也向黎生髮來了告知單,要求他提前部分還款,補繳330萬現金或者抵押。

迫於這難以承受的壓力,黎生的妻子提出了離婚。

黎生就這樣在萬念俱灰中,選擇了自殺。

9.

在香港中產眼裡,殺死黎生們的兇手,不是別人,正是房價下跌。所以他們的遊行和訴求,也就十分好理解了。

迫於中產壓力,港府不得不放棄85計劃,從此,香港樓市的困局,正式表現為有房一族與無房者及政府,在事實上的博弈。

政府希望通過「85計劃」解決低收入者的住房問題,而被房價摧毀的這一批人,則希望保住他們僅剩的「最後一根稻草」。

矛盾很清晰,邏輯卻再次複雜起來,因為人們為之拚命的最後一根稻草,不就是將他們壓垮的那一根稻草嗎。

(完)

城市傳說故事 |勸世修身良言

盡在《建文帝去哪兒了》

推薦閱讀:

【現場】當孫春蘭與香港巾幗精英會面時……
香港人對內地人的優越感從何而來?香港有沒有地溝油、毒奶粉?
香港人的段子寫不過大陸人
就2015年上半年而言,中國香港居民的審美大體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水平?
我想理解 中共/毛澤東 的 革命理論,可以由那裡入手?

TAG:香港 | 房價 | 高房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