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華裔少年體驗「廣式生活」

孩子們參觀南風古灶陶藝製作。

Connier(左)和林嘉恩羊城晚報記者黃麗娜實習生李沛林曉俊通訊員黃愛華上周,在國僑辦、省僑辦的組織下,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千餘名海外華裔青少年來到廣東「過暑假」,其中35名美籍華裔青少年入住廣州培正中學的學生家裡,零距離體驗了一周的「廣式生活」。在這一周時間裡,這些相隔著大洋、年齡相仿、膚色相近,卻國籍不同的中學生們,對彼此有了最真實的認知;這些相同和相異,讓他們覺得很是新奇有趣。【對話】中國與美國非常不同,我開始理解部分中國文化羊城晚報:為什麼選擇來廣東?康妮:對我而言,這是一次不能錯過的機會。這個活動有助於追溯我的中國根,而且也確實做到了。我雖然來過中國兩次,但當時太小記不得什麼。中國與美國非常不同,我開始去理解部分中國文化了,也很喜歡。對比中國的過去和現在的發展,令我印象很深,我很想再次來中國。凱思琳:我的家庭最初是從廣東到美國的,這次旅程是想學習更多自己祖籍國的文化,更多地了解中國。這不是我第一次來中國,每隔一兩年就會來中國拜訪父親這邊的家人。但每次都不會待很久,不如這次了解得深入。在美國很少唱k,在廣州一周去了三次羊城晚報:此行去過廣東哪些地方?康妮:我去了順德、中山,發現這裡的文化與美國非常不同,行為方式也不同。但是來之前,媽媽跟我說過中國的方式,所以我也適應了。林嘉恩:康妮最喜歡唱k,一周去了三次。她說在美國很少去唱k。美國孩子在下午3點多放學,有些家長要求4點多回到家,周末可以延遲到6點,所以沒有時間去唱。凱思琳:我去了很多有趣的地方,尤其喜歡北京路和越秀公園。我非常喜歡歷史,所以去參觀了陳家祠。我也很喜歡去唱卡拉OK。我很喜歡廣州的地鐵,也很喜歡天河那邊。舊金山沒有這裡這麼多購物場所,這裡很讓我驚訝。不習慣廣州的交通、蹲廁和天氣羊城晚報:對廣東有什麼適應與不適應?康妮:我已經適應了這裡的交通、飲食等方面。但不習慣廣州的交通、蹲廁和天氣。與中國的公車相比,美國的公車更長,但是高度低一些,每個人都有座位,不會出現有人站著的情況。中國的交通很擁擠;中國很多公廁是蹲廁,這也讓我很不習慣。還有就是天很熱,很多蚊子。林嘉恩告訴我,這是「廣東的特產」,嶺南的特色。林嘉恩:她要求不是很高,也不會挑食,說我媽媽煮的東西跟她媽媽煮的味道很像,因為她媽媽也是廣東人。凱思琳:在家裡,父母通常給我煮中國菜,所以我很習慣中國菜。中國有很多不同種類的食物,每一餐我都會嘗試不同的東西。每一種都很美味。中國的商店和市場隨處可見,這讓我很開心。但中國的交通讓我提心弔膽,這是我不能適應的地方。不過,中國有很多人,所以我也可以理解。謝欣彤:她覺得中國人很多,公車的容量很大。對於公車上人擠人、沒座位、又有小偷,覺得很驚訝。對一些人隨地吐痰,她也覺得很不可思議。中國學生更加實際,美國學生更有雄心羊城晚報:和中國的同齡人接觸後,你們感覺彼此間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特別是和父母的關係、學校的教育?康妮:林嘉恩和其他中國朋友告訴我,我們更活潑、更開放,這點我同意。我們有著不同的習俗,但我們和父母的關係是相似的。不過我認為中國的父母沒有給孩子更多的自由。作為同齡的女孩子,中國學生更精於打扮,穿著更少女化,顏色更加柔和多彩。在學習方面,中國學生更加用功,更加實際,他們有一種現實的心態,而美國學生更有雄心。凱思琳:在飲食、學校所學的內容上,我們彼此有一些小差異。不過總體而言,我們是很相似的,這是我們能夠成為好朋友的原因。每個家庭都是不同的,父母的性格等也不同,所以父母與子女自然也有很多不同的相處方式。但就我個人而言,我的父母給了我更多的獨立空間,我也遇見了很多和我一樣情況的人。在教育體制上,中國似乎不如美國合理。中國學生白天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學校,晚上又要上很多輔導班。我真的很欽佩他們的努力。小檔案Connier(康妮):女,美籍華裔,父母年輕時在美國留學並且定居。居住在培正中學高二學生林嘉恩家,只會說英語。Kathleen(凱思琳):女,美籍華裔,居住在舊金山,父親廣州人、母親台山人。居住在培正中學學生謝欣彤家。學習過三年中文,會進行簡單的粵語交流。【中國孩子眼中的美國學生】利用網路,但從不複製粘貼不愛網遊,很喜歡戶外運動注重公平,AA觀念很強自信主動,爭著上台表演林嘉恩眼中的康妮,活潑、外向、會玩。「美國的學生比較多才多藝,康妮在美國的華裔同學一般都會一種樂器。康妮從小學習中國的阮、竹笛,還學鋼琴。他們很會玩,在活動中又很有組織能力,有領導才能,分工合作得很好,一旦被分配了任務,不需要別人再督促,會很認真負責地完成好。但是在學習時他們又很認真,注重原創性。我們的夏令營活動中有一個關於華南虎的課題研究。他們態度都很嚴謹,他們也利用網路,但基本上是參考完資料後,自己思考,再一個單詞一個單詞打出來。中國的學生基本都是複製、粘貼。」和之前想像的不同,康妮和她的美國朋友,並不熱衷於網路虛擬遊戲,反而很喜歡戶外運動。「男生喜歡美式足球,女生喜歡籃球,不會打我們的乒乓球、羽毛球。他們更熱衷於小麥色的皮膚,在廣東這麼毒的太陽下也不喜歡打遮陽傘。但他們也都喜歡煲日劇和韓劇,也喜歡韓流明星。」注重公平,觀念很強自信主動,爭著上台表演謝欣彤眼中的凱思琳則是個非常注意個人隱私的女孩。「她很注重隱私。記得有一晚她用我的電腦登錄郵箱,不小心把設置變成了不需要密碼自動登錄。為了取消這個設置,她搞了一個多鐘頭,最後一直弄到凌晨一點半。她的AA制觀念也很強,我媽媽幫她買了去廣州塔的門票,後來在吃飯時她就爭著付錢。」和凱思琳的朋友接觸後,謝欣彤覺得美國的男生更加自信,「早上起來照鏡子,秀肌肉,很自戀。中國學生看著他們直發愣。在活動中也很主動,很積極。比如,唱K時會爭著自薦上去表演。中國學生則是要有人喊他的名字,才慢慢地走上去。」謝欣彤很羨慕美國孩子學業的輕鬆。「他們的家庭作業通常是看一本書,寫一篇讀書筆記。時間可以自己安排,每天下午2點多就下課了。」有教養、謙讓、注重公平、平等待人,是在一周時間裡,中國孩子對美國孩子普遍的印象。【家長感言】在對未來的規划上,美國孩子目標很明確也很遠大一周的時間,兩位培正中學的家長,也從美國孩子身上看到了很多東西。在林嘉恩父親看來,中國孩子和美國孩子,隨著家庭條件、生活條件、社會經濟發展條件的相近,彼此間的差距都在縮短。「由於環境、體制不一樣,所以各方面會表現出一些差異。但其實我們跟他們很像,沒有什麼不同。」不過,在謝欣彤媽媽看來,凱思琳讓她更加堅定了送謝欣彤出國讀書的想法。「我們做家長的比較關心美國跟中國教育的不同。通過凱思琳,我發現,美國的教育制度和理念還是比我們的好不少。美國孩子可以自己選擇上課時間,選修很全面。這讓他們變得更加獨立,也更會安排自己的時間。在對未來的規划上,美國孩子的人生目標很明確,也很遠大。像凱思琳,她對行政管理的公共關係感興趣,以後打算為政府部門服務。而中國學生一般都是要等到上大學才會有職業規劃,而她從高中開始就明確了這種想法。他們有對自己明確的定位,並且擁有很好的自治能力,這是很難能可貴的。」在一般的生活上,美國孩子給中國家長的印象是自理能力非常強,身體素質更好,「在待人接物上,中國孩子也講禮貌,但美國孩子更講禮儀。」
推薦閱讀:

美國華裔不想再被叫「模範」
華人大轉型: 越來越多的華裔女子與異族郎君喜結連理(圖)
華裔移民的故事:從暗處來到聚光燈下
驚艷全球的18歲華裔牛津女學霸:我所接受的教育只會讓我更努力!
美籍華裔畫家An.He油畫作品欣賞(2)

TAG:生活 | 體驗 | 華裔 | 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