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詩文中的家國情懷

繁霜儘是心頭血 灑向千峰秋葉丹 ——古詩文中的家國情懷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作者:張明忠

中華古代詩詞,似星光浩繁,如日月奪目,其中不乏表現家國情懷之名篇。

重拾傳統文化,吟誦歌賦詩詞,我們不僅能感受到古人將國家存亡置於最高地位的情懷,也能感受到古人將個人命運與國之統一緊緊相連的胸襟。

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

「有人斯有群矣,有群斯有憂患矣。」家國情懷在《詩經》中表現得非常突出。如《小雅·漸漸之石》「漸漸之石,維其高矣」「漸漸之石,維其卒矣」,以地形變化渲染山高水長、風雨交加的征途,淋漓盡致地表現出戰士們行軍的艱難勞苦、作戰的危險緊張,以及他們義無反顧的悲壯心情。《詩經·邶風》篇:「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短短四句,使戰友們在戰場上相互約定「一同生死不分離,我們相互立下誓言,手牽手,同赴戰場共生死」的濃厚情誼躍然紙上。

《離騷》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政治抒情詩,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傑作,作品表現出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無比的忠貞和難以壓抑的激情。「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九歌·國殤》則通過描寫在一場短兵相接的戰鬥中,楚國將士奮勇抗敵的壯烈場面,繼而頌悼他們為國捐軀的高尚志節。

秦統一六國後,中原進入大一統時代。但邊塞之患、衛國之心卻一直牽動著志士仁人。漢高祖劉邦在平定英布叛亂後,寫下了《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抒發了期待著猛士守衛疆土的憂患。

《漢書》當中記載了大將霍去病在斬殺10餘萬匈奴部隊後,漢武帝劉徹要給他建造府第,霍去病卻拒絕了。他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洋溢著愛國主義思想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勵著後人。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詩聖杜甫一生愛國憂民,他的詩作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濃郁的愛國情懷。「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落,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詩人目睹淪陷後的長安之蕭條零落,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萬端。詩的一、二兩聯,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三、四兩聯寫心念家人情況,充滿離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祖國、眷懷家人的感情。「家書抵萬金」亦為流傳千古之名句。

唐朝時期,戰亂頻繁,邊疆條件艱苦,但戍邊將士精忠報國,壯志雄心,讓人振奮。「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的《出塞》表現了廣大將士為國戍邊的悲壯情懷。「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辛棄疾的《破陣子》,通過對軍旅生活的幾個場景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希望力挽狂瀾、恢復祖國河山的情懷,表達了詩人壯志未酬的憤慨。

《示兒》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遊臨終前寫給兒子的遺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全詩文字質樸自然,情感沉痛真摯,催人淚下,表達了詩人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一祖國的深摯愛國激情。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寒夜,陸遊支撐著衰老的身體,躺在冰冷的被子里寫下一首熱血沸騰的愛國詩篇《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中兩句「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更是將夢境和現實相結合,表現出報效國家、忠心不衰之情,讀來悲壯蒼涼!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難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陸遊作《訴衷情》這首詞時已年近七十,身處故地,未忘國憂,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種高亢的政治熱情,永不衰竭的愛國精神形成了詞作風骨凜然的崇高之美。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的這首《過零丁洋》概述了詩人自己的身世命運,表現了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以及捨生取義的人生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至高表現,名垂千古,光耀史冊!

我自橫刀向天笑 去留肝膽兩崑崙

「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宸鑾。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這首《望闕台》是明代著名抗倭英雄戚繼光所作。這首詩概括了詩人在蒼茫海域內東征西討的戰鬥生活,暗寫抗倭鬥爭的艱難困苦。作者盼望抗倭鬥爭能夠得到朝廷的充分支持,既表達了對民族的赤誠,自己有一腔抗倭報國的熱血,又蘊含了對家國的忠貞。《石灰吟》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托物言志詩。「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的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龔自珍的詩文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思想。《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無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和「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是最著名的兩首,詩中充滿了愛國之情、憂國憂民。

「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這是中國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為推翻清政權和千年封建統治而犧牲的革命先驅秋瑾所作的《對酒》。這首詩所作的背景是秋瑾在日本留學時,曾購得寶刀一把,於是有感而發,充分表現了秋瑾輕視金錢的豪俠性格和殺身成仁的革命精神。

辛亥先烈徐錫麟的《出塞》感情豪放激揚,語氣慷慨悲壯,英氣逼人。「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作者在詩中抒發了義無反顧的革命激情和犧牲精神,充滿了英雄主義氣概,把一腔報效祖國、戰死疆場的熱忱發揮得淋漓盡致,家國情懷溢滿詩行!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

「不學詩,無以言。」在古人的眼裡,國之不存,何以家為?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國之不興,必有外患。所以,國家的興亡猶如個人的存亡一樣重要,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以詩言志、以詞抒懷的詩人,以精練的文字表達對國家的抱負。

在中國傳統文化意義上,「家」與「國」從來是一體,不可分割。明代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撰寫的一副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成為當時天下讀書人關心國家大事、樹立家國情懷的座右銘。從《禮記·大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到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擔負大任;從曹植「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到王昌齡「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捨生赴死;種種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表達出每一個公民的擔當精神,這些詩詞,無不透出詩詞作者的拳拳家國情懷。

家,很小,卻是每個人時時都離不開的牽繫;國,很大,卻涵養滋育著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是我們每個人心頭時時處處都應該擔當起的重任,這是一種責任,同時也是一種義務。中國夢是我們每個人的夢。在追求夢想的征途上,我們不僅要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環境,也要從浩瀚的中華古代詩詞中,理解家國情懷的寓意。我們的先人,用他們對民族的熱愛,對國家的忠誠,對百姓的憂思,創造了延續千百年卻依然閃爍著真理光芒的不朽詩篇。(張明忠)


推薦閱讀:

【外公精選】時令古詩:寒露
八年級下冊古詩文理解性默寫填空專題複習題
古詩詞中的色彩美(佑 伉)
人教版一——六年級古詩文匯總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古詩?

TAG:古詩 | 情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