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骨折分類】髖臼骨折

圖片 1

柱的概念用於這類骨折的分型,是討論骨折類型、手術如路和內固定的核心。

前柱包括:髂嵴、髂棘、髖臼前半和恥骨組成;

後柱:坐骨、坐骨棘、髖臼後半和形成坐骨切跡的密質骨組成。

圖片 2

後壁骨折:骨折線累及髖臼後緣或臼頂負重區。當骨折塊超過髖臼後的40%時,將影響關節的穩定性,導致股骨頭脫位。

圖片 3

後柱骨折:骨折線起於坐骨大切跡,經方形區,累及閉孔環至恥骨下支或坐骨結節;

圖片 4

前壁骨折:骨折線局限於髖臼前緣。

圖片 5

前柱骨折:骨折線起於髂嵴或髂前上棘,經方形區前方至恥骨支。

圖片 6

橫形骨折:骨折線橫貫髖臼,將其分為上下兩部分,有時可累及臼頂負重區。

圖片 7

後柱半後壁骨折:是後壁及後柱骨折的組合形式,骨折累及坐骨大切跡、臼頂、髖臼後緣、方形區、閉孔環、恥骨下支及坐骨結節。

圖片 8

橫行伴後壁骨折:在髖臼橫形骨折的基礎上,同時伴有後壁粉碎骨折,可能累及臼頂負重區,關節內常有遊離骨塊,股骨頭多向後、內側移位。

圖片 9

T形骨折(T-shaped fracture):橫形骨折加遠折段的縱行骨折,後者經過方形區累及閉孔環。其特點為:

1)由兩條主要骨折線組成,其中只有一條骨折線累及髖臼雙柱。T形骨折使髖臼經方形區縱行劈裂;

2)其低於臼頂的橫行骨折線可通過髖臼任何平面,根據橫行骨折線走向可將T形骨折分為三種亞型:

a.低位橫形骨折(infratectal lesion),由於髖臼內、上壁相對完整,頭臼對應關係無明顯破壞;

b.橫行骨折線通過臼窩結合部(juxtatectal lesion)關節面;

c.高位橫行骨折線通過臼頂負重區(transtectal lesion)此型預後最差;

3)典型TSF通過髖臼中央使恥骨下支斷裂;

4)TSF有時可能合併髖臼後壁骨折;

5)髂骨翼可能通過骶髂關節外旋移位。

圖片 10

前柱伴後半橫行骨折(anterior column with posterior hemitransverse lesion):為較為嚴重的損傷,特點為:

1)前柱損傷(骨折線高於臼頂)可能合併前壁骨折,其損傷程度較後方骨折(骨折線低於臼頂)明顯嚴重,股骨頭可向前方脫位或半脫位;

2)閉孔斜位或CT掃描機三維重建助於判斷損傷病理;

3)髂骨翼斜位像顯示後柱骨折,無明顯移位;

4)股骨頭可能受到髖臼骨折斷端的卡壓;

5)關節內常有遊離骨塊。

圖片 11

雙柱骨折(both-colum fracture):又稱浮動髖臼(floating acetabulum),特點為:

1)骨折線呈T或Y形,其下部經臼頂向關節內延伸,通過方形區或四邊體,累及閉孔環。在冠狀面上,起於髂骨翼的上部骨折線均高於臼頂水平;

2)雙柱骨折使臼頂與髂骨翼完全脫離,稱之為臼頂解體,這是區別於前柱伴後半橫形骨折及T形骨折的重要標誌之一;

3)閉孔斜位上,常有骨刺症(spur sign)的X線表現。臨床上雙柱骨折也可表現為髖臼及股骨頭同時向盆腔內移位,類似於髖臼內凸。

4)約三分之二的雙柱骨折可通過髂腹股溝入路完成(後柱需為完整骨塊),當後柱為粉碎骨折、關節內有遊離骨塊,坐骨神經損傷擬早期手術探查或後柱骨摺合並後壁骨折及陳舊性雙柱骨折複位困難時,可採用K-L 入路。

Letournel分型可以基本概況髖臼骨折全貌,不足之處:不足以指導治療和推測預後。

因為其對損傷機制重視不夠,對骨折程度和移位方向缺乏判斷,未能定量反映臼頂的受累範圍,

孤立的看待髖臼骨折而對股骨頭脫位的臨床意義認識不足。


推薦閱讀:

「人生最後一次骨折」,難道以後就不骨折了?
母親咳嗽至肋骨七處骨折,這樣的情況需要做些什麼檢查?
小腿開放性骨折做了外固定支架手術後有必要拆除外支架二次手術換內固定嗎?
骨傷為什麼基本上都要喝中藥,西方國家在治療骨折的時候是否也會喝中藥?

TAG:分類 | 骨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