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官做得不大,非滿非漢,孝庄稱他為義父,也是順治最尊敬的人
談起順治朝的歷史,有一位人物必定是繞不開的,他就是被順治稱為「瑪法」的湯若望。湯若望是他的中國名字,而他本人是德國萊茵河畔的一個天主教貴族之家。他有一串很長的德國名字:約翰·亞當·沙爾·馮·白爾。
1616年4月,湯若望作為耶穌會的一名神父,在里斯本大港碼頭離開歐洲前往大明,他先是在北京學習漢語,之後又前往西安傳教。1630年,他應詔回到京城,參加修訂曆法。1644年清軍入關後,湯若望歸順大清,1652年,順治帝賜他朝服,成為了大清命官。
湯若望和少年時期的順治帝關係十分密切,當時的朝政還把持在多爾袞的手中。小皇帝和孝庄太后對多爾袞十分忌憚。可是,偏偏就是這個洋老頭不買皇父攝政王的賬,不僅敢於當面指出他的專權,還鄭重向小皇帝預言:「多爾袞沒幾天活頭了!
順治小皇帝一聽這話頭上直冒冷汗,這大逆不道之言是會引來殺身之禍的。然而,時隔不久,多爾袞在打獵時果真暴病而亡,一命嗚呼。死時年僅三十八歲。多爾袞暴亡的那一天,一大群從朝鮮民間精選出來的美女,正行進在攝政王府邸的路上。多爾袞死訊一出,這群紅顏薄命的侍女中途獲救,逃過了一劫。
湯若望的這個預言真是神了,順治皇帝不能不對他的膽魄、忠誠和過人的智慧肅然起敬。順治親政後,又發生了一件事,這讓順治帝對湯若望更加寵信。
順治八年夏季的一天,有三位滿洲貴婦忽然來到了湯若望的府上,她們自稱是湯若望認識的一位親王的眷屬。她們告訴他,府中有位郡主得了重病,但她的母親偏不相信醫生,願聽湯若望對治病的見解。從她們的描述中湯若望得出結論,患者病症並不嚴重。
於是,湯若望鄭重地將一面聖牌交給來者,對她們說:「如果病者把這聖物掛在胸前,那她四天之內便可痊癒。」五天之後,這三位貴婦又來到湯宅,送來一大批錢財,並連連道謝。因為那位郡主果然在四天之內康復,百病消除。
又過了幾天,有位蒙古婦女帶著一個使女登臨湯宅,獻給他一宗很大的款項,並向他道處真相,她的女主人,就是皇帝的母親,那位患病被湯若望治癒的郡主,就是順治皇帝即將迎娶的未婚妻。這位蒙古婦女還說,這位皇太后願認湯若望為「義父。」
孝庄皇太后與湯若望的這種特殊關係,對少年天子福臨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孝庄皇太后願意認湯若望為「義父」,那麼小皇帝福臨自然也稱湯若望為「瑪法」。「瑪法」是滿語的音譯,意思是祖輩、祖宗、祖父等輩分高者。顯然,從孝庄皇太后與湯若望的關係來看,順治帝所稱的「瑪法」就是祖父的意思。
順治皇帝還經常駕臨湯若望宅邸,而且似乎找到了一份獨特的感覺。順治帝對湯若望非常信賴:「在中國歷史上未有之前聞的尊敬,就是皇帝有時僅有數位侍從扈從,有時竟然帶領一大批為數達六百名之護駕騎兵,親臨湯若望住宅,訪問湯若望。扈從兵馬一方面在大街上圍護守候;一方面皇帝獨自同湯若望坐在室內,或穿越房屋,在宅內到處走動,或令湯若望進飲食,自己取用。」
據統計,僅1656年和1657年的一年多時間內,順治帝駕臨湯若望宅邸的次數就多達24次。清朝皇帝親臨官員宅邸,本就是非常稀罕的事情,就連貴為親王的府邸,皇帝有時也從不造訪。康熙年間,康熙帝六次南巡曾多次駕臨曹寅府邸,這已經是曠世恩典了。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順治帝每次到了湯若望宅邸,根本就不擺皇帝的架子,而是以一個小輩坐在低級人所坐的椅凳上。由此可見,順治帝與湯若望的關係,不是學生與帝師的關係,也不是孫兒與「瑪法」的關係。在順治眼中,湯若望是「帝師兼瑪法」,其尊敬程度可見一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