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厭學的二個諮詢案例
楊醫生今天在心理診所里接連接受兩例心理諮詢,都是厭學的,一覺奇怪,就把兩例厭學的心理個案記錄下來——
諮詢個案1:
曾昭昭:你好,楊醫生。我最近心裡感到很煩躁,什麼東西都學不進去,什麼東西都不想學。
楊醫生:能請你談一談為什麼煩躁嗎?
曾昭昭:我們現在臨近畢業了,我想了很多,心理很矛盾,有些想法也解決不了,就很煩。
楊醫生:你都有什麼想法?
曾昭昭:我們同學都說社會很複雜,很難適應,我很擔心自己的能力不行,適應不了社會。聽說大學裡學的這點兒知識根本就不能解決問題,我們畢業之後怎麼工作呀。我是免試推薦上研究生的,我想學的越多,適應社會的能力越差,現在我不知道是讀研究生,還是分配工作好。我感覺我還缺少很多知識,什麼都想學,可什麼都看不下去。
楊醫生:你是不是擔心自己能力不行,將來適應不了社會。
曾昭昭:是的啊。
楊醫生:大學期間,你做過什麼社會工作嗎?
曾昭昭:當過學生會宣傳部部長
楊醫生:組織過宣傳活動嗎?
曾昭昭:每年都組織過一次,我組織的板報比賽還獲過學校很高評價呢!
楊醫生:你爸爸媽媽是什麼職業,他們對你嚴部不嚴格嗎?
曾昭昭:我父母都是考古的,長年在外地,我一直在奶奶、姥姥和姑姑家住。他們對我要求很嚴,一直教育我要做個好孩子,我從小學到大學都很努力,盡量讓他們滿意。
楊醫生:你是不是在內心深處有一種感覺,認為你住的畢竟不是自己的家,一定不能惹他們生氣,便加倍地嚴格要求自己。
曾昭昭:(想了幾秒鐘)我原來也說不清,經楊醫生一說確實有點兒那種感覺。
楊醫生:從你談的情況看,你的能力是很強的,你想想看,你們系有幾個曾昭昭免試推薦念研究生。
曾昭昭:的確不多。
楊醫生:你在大學裡算是能力很強的一個,如果你再緊張,那些不如你的人不就要吃不了飯、睡不了覺?我看你的問題不在你能力不夠,而是你對自己要求太高,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所造成的一種焦慮。
曾昭昭:楊醫生,那我現在怎麼辦呢?
楊醫生:建議你一周內少看些書,可以看看電影或與同學一起玩一玩,適當地放鬆一下,然後把自己想要學的書按輕重緩急排一下順序,把必須學的而又馬上用的放在第一位,其它的可以放在以後再說,你看怎麼樣?
曾昭昭:好的,我按您說的去做。
楊醫生:15天後請你再來談一次。
諮詢個案2:
李勉:楊醫生,我今天特地來請教你。
楊醫生:坐下來說。
李勉:你說學習有用嗎?
楊醫生:現在李勉中流行的說法是紅路、黃路、黑路,請你分析一下哪條路不需要知識?
李勉:確是都需要,沒有哪條路不需要知識。可我學習就是沒勁。學什麼?為什麼學?現在所學的每門課我不用上課,只需二三天就可考出較好成績,剩下的時間沒事可干,我就找朋友、同學聊天,有時一天要花10元錢,每月要花300元錢,現在就加聊天我也不感興趣了。
楊醫生: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
李勉:當法官,做執法工作。我考大學時所有志願都報法律院校,沒想到錄取工科院校學自動化設計,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楊醫生:不是沒辦法。我這裡就有二個辦法。一個是退學重考,不是法律院校不去。你看怎麼樣?
李勉:我也曾這樣想過,可左思右想不行,還得在這兒繼續學。
楊醫生:另一個辦法就是面對現實,「既來之,則安之」。通過跟你交談,我感到你這個人精力充沛,頭腦聰明,有很強的社會交往能力,只要你努力,今後肯定會成就一番大事業。但你現在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上只是憑著一種自然的能力,或說是靠著自己的聰明實現的,並沒有堅實的基礎。比如你每門課用二、三天時間考的成績比學了一學期的人還好,可你考完二天就什麼也不記得了,是不是?
李勉:是。
楊醫生:你要一直這樣下去我看也很難成就大事,這是你不希望的,也是來諮詢的主要原因吧。
李勉:就是這樣,楊醫生你說我該怎麼辦呢?
楊醫生:你說今後不論從事什麼工作都需要的知識是什麼?
李勉:計算機和外語。
楊醫生:我很同意你的觀點,咱們就以英語為突破口,制定一個學習計劃好不好。
李勉:好!
楊醫生:咱們來定一個目標,近期目標是通過四級考試,遠期目標是畢業前通過六級考試,並能聽、說。你每天背10個單詞,並練習聽、說。你看行嗎?
李勉:好的,我回去馬上就開始。
楊醫生:請兩個星期後再來一次。
隨著社會的發展,改革、開放的深入,知識越來越受到大多數人們的重視,大多數學生能夠自覺學習,學習動機端正,方向明確。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機制的建立,人才的競爭尤為激烈,有些大學生感到難以適應,學習動力不足,存在著混文憑等厭學心理現象。
厭學是學習障礙中的一種表現,也是一種心理障礙。它是學生勤奮進取的阻力,它能使學生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情緒壓抑,意志消沉、煩惱憂鬱,對人生缺乏積極向上的態度,學習上的思想障礙還造成學生強烈的逆反心理,加深了與家長、教師的心理鴻溝。人際關係處理不當,精神緊張,反過來會加重心理上的不平衡,由於心理上的矛盾,情緒障礙,精神包袱過重,必然還會產生多種不適癥狀,比如失眠、心神不安,注意力分散、記憶力減退、精神萎靡不振、憂鬱悲觀、看不到自己的前途等。
大學生的厭學其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在實際中還存在有下面的一些情形:一是因缺乏明確的目標、理想,缺乏動力而形成的那種大學四年混一混的心理,一味追求享樂和瀟洒,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沒有進取心和上進心。二是因學習方法導致學習困難,成績兩三門不及格,索性破罐破摔,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不願再努力奮起,而一味沉迷於過一天混兩場。三是受社會上各種思想的影響,厭倦學習,不願學習。
現在社會的現象使有些同學覺得成績好不如有個好親戚,而喪失奮進的動力,如用人單位只看外語成績是否達到六級,計算機是否熟練等也使一些學生對專業課學習失去興趣。四是學校專業課設置也不合理,課程安排陳舊,教師講課缺乏新穎和藝術性,也使學生失去信心,導致厭學。
因此,大學生應學會自我調節,擺脫各種厭學情緒:
●應具備正確的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是指學生對學習的看法和情感以及決定自己行動傾向的心理態度。對於學習的看法,即是學生對於學習目的、意義的看法。對於學習的情感,即是在學習活動中的情緒狀態和情感體驗,如喜歡或討厭,愉快或不安等。行為傾向,即是打算如何學習,如何達到學習的目的。在學習態度的三個因素中,情感因素是核心,起決定作用。
在一般情況下,學習態度的三個組成部分是統一的、協調的,如某學生的求知慾很強(看法),喜愛所學的專業(情感),努力進行學習(行為)。但在特殊的場合,學習態度三個組成部分會發生矛盾,如某學生求知慾很強(看法), 但對自己所學的專業缺少感情(情感),因而在專業學習上十分消極(行為)。在最後一種情況下,轉變對專業的情感是改變學習態度的關鍵。由此可見,有了正確的學習態度,注意力才能專註,學習效率才能提高。
●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在認知的基礎上形成的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是人的需要的反映。大學生的生活及學習的目的自由度很大,完全可以通過自學或選修課程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但又不能放鬆專業的學習,因為寬泛的知識面和目前對人的綜合素質的要求以及未來職業的非確定性都需要一個人對學習有廣泛的興趣。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厭學的心理機制,關鍵在於「厭」字,只要我們設法變「厭」為「喜」,就能根治厭學心理。
●講究學習方法
首先,要學會科學利用時間。在大腦興奮、精力充沛時,進行創造性的思維活動,使學習緊張而富有彈性。在精力不足時,大腦有些疲勞,就進行一般性日常學習,如整理材料、摘錄等,使大腦得到充分「休整」,恢復自己的精力。
其次,學習上不能急於求成。要循序漸進,儲備足夠的能夠深入研究的多方面的知識,並及時進行心理上的反饋調節。經常檢查自己心理上是否健康,改變不良心態。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並保證計劃的有序性、節奏性及彈性,這樣就會克服各種冷熱心理或急於求成的心理。
最後,對暫時不能理解而又不影響深入學習的知識,不妨將其跳過去,放在一邊。有時把後面的知識學會了,前面不好理解的也就會自然明白了。
一旦出現厭學現象,應及時找出主客觀因素。對主觀因素造成的學習障礙,以積極的態度進行自我調適並以頑強的意志加以克服;對於客觀因素造成的學習障礙,既不能自卑自責、悲觀失望,也不能消極被動對待,要以積極穩定的心態,通過多種方法、多種途徑來解決。
相信路在自己腳下,暫時的失意也罷,挫折也罷,只要自己沒有辜負自己的大學時代,那麼生活就不會辜負自己。
未來的社會對知識的需求越來越高。也要求個人能夠具備越來越強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僅僅學習些簡單的知識,將來很難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無論是學習哪種專業,現代社會的要求必須具備較寬的知識面和紮實的基本功。同時應該明白,大學的學習不僅僅在於書本知識,還包括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這和中學的學習截然不同,因此課外時間的大量自學同樣構成了大學學習的一方面。
假若不存在學習動力障礙,客觀條件也可以的話,那麼,就應該從心理衛生上尋找原因。自己無法解決,那就有必要到心理診所去諮詢,就如案例中的曾昭昭和李勉要主動找心理醫生。
說道這裡,又回到了曾昭昭和李勉這二位學生這裡,所以有必要在這裡分析一下。曾昭昭和李勉諮詢時提出的都是學習沒勁的問題,但是學習沒勁的根源不同。
曾昭昭的原因是從小對自己要求很嚴,對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在臨近畢業時出現的一時焦慮,使自己學習沒了頭緒,什麼都想學,又什麼都學不進去。另外,曾昭昭從小沒有父母做依靠,在做好孩子的驅動下,一直處於緊張狀態之中,這是癥結所在。對他的諮詢就不能像李勉那樣也給他增加負擔,讓他緊張,而是重點幫助他放鬆,當他在放鬆狀態時,自己就可以處理好學習上的問題了。
李勉是因為所學專業與自己的志向不同,加上學習能力較強不用下功夫學習也可考得好成績,養成了一種鬆散的習慣,既不滿意現狀又很難集中精力學習。所以對他的諮詢是幫助他建立一個他自己認可的目標,並制定一個可行的計劃,使他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本例中就是選他認可的外語制定目標,並提出一個逐步提高的計劃,當他在英語學習中得到愉快,並養成學習習慣時,就可以把這種習慣轉移到其它科目的學習中去。
從上面可以看出,對於同樣的諮詢內容,也要注意從諮詢者的資料中尋找出他們的癥結和根源,再根據不同原因採取不同的解決辦法。並且注意尋找諮詢者自身存在的積極因素,從而發揮他們的自身潛能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如曾昭昭
利用他宣傳部部長的工作成績和免試推薦研究生的事實,肯定他是大學生中的優秀者,使他對生活充滿自信,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對於李勉,則利用他頭腦聰明、學習效率高、社交能力強的特點,肯定他今後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事業,從而激發他的學習熱情。
後來,曾昭昭和李勉都如約又來進行過諮詢,在楊醫生的指導下,學習「沒勁」、「沒用」的偏頗認識逐漸扭轉。由於他們學習基礎好,學習能力強,所以都獲得了優異的學習成績。曾昭昭扭轉了「學得越多適應社會能力越差」的思想,決心繼續讀研究生,畢業論文也獲優秀成績。李勉因成績優秀獲得了獎學金。
推薦閱讀:
※為什麼被騙的永遠是你?這兩個案例講透了
※心蓮案例:我該怎麼辦,是放棄還是繼續
※「消費者洞察」指引之---stygoogle操作全案(三、表現層)
※案例分析 | 開內眼角2017年1月底顧客
※兩次胚停,中藥保胎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