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艾灸祛濕扶陽最佳時機!

2017年三伏天時間表

伏 前 灸

2017年6月12日~7月11日

初伏 10 天

2017年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 20 天

2017年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 10 天

2017年8月11日~8月20日

伏後加強灸

2017年8月21日~8月31日

夏至、小暑、三伏天……接二連三的節氣提醒著我們,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就在此時!很多熱衷於養生的老百姓都知道,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時節,而這其中艾灸便是頗受推崇的一種診治方式。

三伏天「灸療」是我國傳統醫學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療法,它是依據中醫學「天人相應」、「冬病夏治」、「春夏養陽」等理論,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人們體內陽氣最盛的時機,應用具有溫經散寒補虛助陽的艾灸,通過對經絡腧穴的溫熱刺激,通過灸療令陽氣滲入穴位經絡,通過經絡的氣血直達病處,標本兼治。

三伏天艾灸三大作用

一:根除一切疾病根源的時機

在中醫里祛寒除濕治療之法就是艾灸。三伏天,正是天地陽氣最盛之時。通過艾灸,雙重陽氣注入體內,溫陽驅寒!

【腰腿痛取穴】

腎俞、腰陽關、足三里、阿是穴。

【頸椎痛取穴】

大椎、頸四椎旁、肩井、阿是穴。

【慢性支氣管炎取穴】

大椎、肺俞、膻中、脾俞、豐隆。

【消化不良取穴】

脾俞、中脘、天樞、足三里。

艾灸法:取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上午10:00-11:00最為適宜。

二:溫腎壯陽,元氣充足

元氣陽氣充足,夏不怕熱,冬不怕冷,精力、耐力旺盛。總之,元氣充足的表現是真正意義的健康特徵。古時醫家常用「神奇」來說明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根據臨床實踐,命門和神闕穴組方,壯陽第一,三伏天採用灸法,會感到有熱感從穴位直透體內,灸命門可培補腎氣,振奮腎經,使陽氣充盛行;神闕屬任脈,為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扶陽固脫。二穴相配具有溫腎壯陽,回陽固脫之效。

三:延年益壽

宋代名醫竇材在《扁鵲心書》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脫則人亡,撫陽保命,延壽之法,艾灼第一。」真元乃元氣、陽氣,所以,元氣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長壽之本,福德之本。中老年人,如果在三伏天堅持灸關元穴,尿頻尿急、前列腺問題不光自己解決了,還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夏季常見病症艾灸調理方法

三伏天做艾灸是最好的改變虛寒體質,祛濕驅寒養生的方法,為大家分析幾種夏季常見亞健康問題,如何利用艾灸幫你一起守護陽氣,健康養生。

癥狀一:空調病

炎炎夏季,很多人會選擇躲在冷氣充足的室內,然而走到室外時又瞬間感受強烈的熱流,冷熱交替,溫差極大,很容易引發感冒及周身酸痛,這種情況以肩頸部最常見。

保健方法:艾灸溫陽法

取穴位置:大椎穴

作用效果:溫陽散寒。

癥狀二:咳喘

對於慢性咳喘患者來說,如果患者有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膩,或滑膩苔,或伴有打噴嚏、流清鼻涕,遇冷則咳嗽哮喘加重,怕冷者。也可以在夏至時做艾灸來進行治療。

保健方法:艾灸溫肺法

取穴位置:肺俞穴

作用效果:溫肺止咳,化痰平喘。

癥狀三:暑濕證

中醫所說的暑濕證,一般不會出現高熱,僅有低熱,常伴有頭痛、身體酸懶、倦怠乏力等癥狀,出汗而熱不退,口乾卻不想喝水,有些還會出現嘔吐或腹瀉等癥狀。

保健方法:艾灸祛濕法

取穴位置:足三里、陰陵泉、中脘、神闕

用效果:溫中散寒,健脾利濕,止嘔止痛。

癥狀四:皮膚病

夏季濕氣重,是微生物等活動頻繁的季節,細菌、真菌、蚊蟲、蟎蟲活動能力增加,故皮膚病成為高發疾病。

保健方法:艾灸止癢法

取穴位置:曲池、合谷、血海、委中

作用效果:疏風止癢,溫陽利濕。

癥狀五:慢性腹瀉

夏季腹瀉的病因多為貪涼太過或飲食不潔,導致寒濕或濕熱內生,從而誘發急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發生。而素來就脾胃虛弱,經常便溏者,則更應該注意保護自己的陽氣。

保健方法:艾灸溫陽法

取穴位置:足三里、天樞、神闕、中脘

作用效果:溫補脾腎,散寒止瀉。

癥狀六:宮寒

女性每到經期就怕涼、痛經,總感覺小腹涼涼的,或者宮寒不孕,伴有性慾冷淡、月經後錯、稀發,經量少,經色暗,腰部冷痛。不妨也趁夏季陽氣旺盛時趕緊艾灸,溫一下自己的陽氣吧。

保健方法:艾灸溫宮法

取穴位置:關元、腎俞、三陰交、血海

作用效果:溫補腎陽,溫宮散寒。

冬病夏治源於《黃帝內經》提出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三伏天是夏季最熱的時候,根據《內經》所述,人與自然界是統一的,人體的陽氣和自然界的陽氣相符,生於春,旺於夏,收於秋,而藏於冬.

更多艾灸養生知識

可微信關注公眾號:guipu555

學習了解更多的艾灸養生知識

推薦閱讀:

識透陰陽 把握時機
三伏天:治凍瘡好時機
抓住這五個時機,女人乖乖跟你睡
霉運散盡,立春轉運法,把握時機!立春順一天,明年順一年

TAG:艾灸 | 時機 | 祛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