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蘭德公司的報告:《2020年,中國會非常窮》
[編者按:這是一篇寫給我國最高決策層的文章,最近我國已經將「十一五」規劃搞出來了,但仲大軍先生認為「十一五」規劃中最大的問題是對人口政策沒有進行重新審視和討論。這麼多年來,我國沿著一條過去的認識方法大搞計劃生育,完全沒有認識到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人口這一資源早已納入全球配置的過程中,一國的人口已不再被視為僅僅是這一國家的人口,而是世界的人力資源,人口已成為重要的資源要素在全球間進行配置。雖然勞動力不能自由流動,但在本國生產出口貨物,這種情況就視同於人口出口。我國目前嚴格的生育政策,不僅將產生一種不利於本國人民生活的結局,也將給世界經濟帶來重大影響。在發達國家相繼進入老齡化的時刻,如果中國也緊隨其後塵步入老齡化,將對自己的發展極其不利。如果中國繼續保持相對充裕的人力資源,將對全球是個有益的補充。] 勞動人口減少後將對中國帶來什麼影響? ----中國必須儲備下足夠的人口以應對全球性的老齡化 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主任 仲大軍 2005年10月15日
最近網上流傳著一篇文章,美國蘭德公司的報告:《2020年,中國會非常窮》(見附文)。乍一看這個題目,還以為中國窮的原因是因為金融危機,政治動蕩,導致經濟破壞。但將這篇題目令人刺激的文章看完後,一點也沒看到經濟動亂和政治動蕩的影子,只有這樣一句話點出了中國非常窮的原因:「到2020年,中國人口老齡化會使工作人口與不工作人口的比率成為世界上最糟糕的,比日本更甚。如果沒有特效的新政策的話,中國的經濟在那個時期就會狠狠地撞牆。到2020年,以我們的標準來看,它會是一個非常窮的國家。」原來蘭德公司是根據中國的人口變化導論出中國將變窮的。蘭德研究人員的推論有沒有道理呢?我看是有一定道理的。 對於我國未來人口結構變化,不僅外國研究機構看到一些不妙的前景,我們本國的學者也開始感到問題的嚴重性。我中心網站前幾天刊登出留美學者易富賢的一篇文章《停止計劃生育也難以防止今後中國人口劇減》,我在這篇文章的編者按中加了這樣一段話:「這麼多年來,中國從未從資源角度和國際角度來思考人口問題。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來,中國與世界打交道主要依靠得是什麼?實際上是人口,充沛的勞動力資源。就是仗著如此大量的勞動大軍,中國成了世界工廠,成了世界經濟的生產基地。一旦中國人口這一寶貴資源減少,影響的將不僅是中國社會和中國經濟,而是整個全球經濟。目前中國散布在全球的經商、打工和偷渡人口至少在一兩千萬,這給一些發達國家的經濟注入了活力。如果將來中國的人口輸出減弱,美國、日本、歐盟經濟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中國應當珍惜人口這一資源的產生。決不能把這一優勢看做負擔。如果錯誤地估計形勢,一二十年後不良結果就可以顯現。可惜,這些國際經濟的問題是搞人口研究的學者和計生幹部意識不到的。」 請看今天的中國經濟,進出口貿易已經佔到全國經濟比重的70%,中國今天可以說有近一半的勞動力是在為國際市場幹活。中國生產了世界家電產品的大約1/3,服裝產品的大約50%,鋼鐵產品的大約30%......可以說在簡單的製造業領域,世界大約有1/3的產品是在中國製造的,中國已擔負起許多領域大宗商品供應商的角色。中國對世界經濟的重要性已經使歐美髮達國家不敢小看中國,甚至使美國也不敢輕易將中國視為戰略敵人。 為什麼中國能成為被人們所稱的「世界工廠」?主要原因是中國有著龐大的廉價的勞動力大軍。正是這一勞動力資源優勢,使全球的簡單生產轉移到中國來。換一種角度來看這一現象,實際上中國是在向世界出口勞動力產品。勞動力成了中國最具競爭優勢的工業資源! 就象從美國進口糧食是從美國進口土地一樣,外國從中國進口工業品實際上是從中國進口勞動力,在全球化的情況下,中國龐大的勞動力足不出戶就實現了跨國轉移,用不著將勞動力輸出到國外就實現了出口勞動力的效果。但這一事實多少年來卻很少被中國社會所認識,我們社會流行的總是人口太多、勞動力過剩的抱怨。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獨生子女的計劃生育政策一成不變地實施著,自70年代初以來,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已經連續實施30多年了。如果這種狀態繼續下去,再有15年,中國將出現勞動力短缺的現象,再有20年,中國經濟將出現大滑坡,由中國人口引起的世界範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將嚴重地顯現出來。 美國蘭德公司的報告並不聳人聽聞,反而很值得我們注意。研究國際問題的人都注意到,日本和德國這樣的國家,自90年代起,都已進入勞動力輸入、人口輸入階段了。21世紀,很多歐美髮達國家都將需要依靠發展中國家的年輕勞動力維持生存。 美國有學者早已看出這種依賴性,在我中心網站上前期刊出的一篇文章《中國是西方未來的唯一希望?》中,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金融學教授、美國最著名的金融學家之一傑瑞米·西格爾認為,美國的「嬰兒繁榮期人」(戰後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兩三年後即將進入退休圈,隨著「嬰兒繁榮期人」進入退休年齡,西方開始進入老齡化新階段,要相對維持原來的生活水平,一個方法是推遲退休年齡。現在,美國的退休年齡已經悄悄地增加到了67歲左右。西格爾認為,美國人的退休年齡將不得不推遲到73歲,而這一點在35至40年間就必須做到。這意味著:退休年齡進一步接近期待壽命,人們在退休後將平均只有9年時間可以頤養天年。美國人已經看到了自己的慘狀,並且,西格爾教授甚至認為:只有依靠中國和印度等國的人來大量採購股票即企業,此間的退休者才能保持生活水平!退休後舒舒服服過日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這是因為這一代人將是生活在股票債券供大於求的時代的第一代人。 傑瑞米·西格爾教授的觀點非常值得中國人關注,西格爾認為,只有積極的生產性的投資才能帶動經濟發展。存款和投資於股票所起的是一種消極作用。他認為日本是一個非常保守的社會,他們寧可存款而不願投資。結局是:日本陷入停滯。 怎麼辦?西格爾教授認為積極的投資只能來自全球化,來自中國!全球化給西方世界提供了唯一的機會,未來若干代的年輕人80%來自發展中國家。假如沒有第三世界的人來收購,美國人的股票市場會象日本一樣崩潰。有人說,如果說期待中國人來購買西方股票,但中國自己不也處於一個老齡化過程中嗎?西格爾就此指出,中國將不得不改變它的一胎政策,將來55歲退休也會變得不可能。
美國的人口狀況是這樣,歐洲國家的老齡化比美國已經更厲害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全然沒有意識到這種有利的國際環境,沒有意識到人口對自己國家的重要性,仍然一頭鑽進嚴酷計劃生育的實施過程中。這種國策已經不能說不是一種錯誤的國策了!它既對自己的發展帶來極大危害,又將對世界經濟帶來不良影響。 我國老年人口的比重在2000年就達到了國際老齡化標準----65歲及以上人口佔7%,2003年已上升至8.5%。我國老齡化的增速快於世界,1990-2000年,世界老齡化人口的平均增速為2.5%,同期我國為3.3%,並且,今後十幾年裡,我國老齡化增速還會加快。到2020年,老齡人口可能達到4億人,勞動力短缺的狀況會立刻顯露出來。 迅速的老齡化已經使我國的養老負擔迅速增加。1982年,我國養老所用的離退休金為17億元,2003年增加到4089億元,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48倍,年遞增17%,明顯快於GDP的增長速度。並且,養老金的缺口越來越大,2004年,我國養老保險個人帳戶空帳已達7400億元,而且每年還會以1000多億元的速度增加。據有關部門測算,養老金的累計缺口已高達2-6萬億元。最近,勞動力和社會保障部已向國務院遞交了一份關於養老金的累計缺口的預測,到2020年也無力填平,中國的養老能力將出現長期入不敷出的狀態。 這是按當前計劃生育政策測算的結果,如果適當放鬆人口增長,情況又會怎麼樣呢?一定數量後續人口的補充是否可以減輕我國養老負擔的壓力?實際上在發達國家出現老齡化現象後,中國的人口意義已經不僅限於國內,而是為了應對全球性老齡化的需要。中國地大物博,已經沒有什麼自然資源可以出口,只有人口一種資源。如果中國連自己這一唯一的資源也人為地限制住,那麼,在不久的將來就是作繭自縛了。 鑒於此,我建議我國有關部門和最高領導應重新研究人口問題,要將人口與整個國際環境結合起來研究,視野一定要寬。人口對於我國來說,既是一種挑戰,又是一種機遇!中國必須將這一波發展的勢頭維持下去,中國必須進行平緩平穩的人口結構過渡,過分嚴厲的人口政策必將對將來的經濟和社會帶來劇烈的震動。我們必須未雨綢繆! 今年國慶節期間,我到河北徐水縣一個村莊走訪,走進原來大隊部也就是現在的村委會的院子,發現所有的房間都成計劃生育辦公室,講課堂,院牆上到處寫滿的全是計劃生育的內容,整個村委會變成了「計生委」。這種現象使我感到,當前農村的工作幾乎圍繞著計生工作在轉,村幹部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花在計劃生育工作上。中國農村對計劃生育工作的投入是巨大的。為了遏制人口增長,中國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 但是,我現在產生了疑問,這種代價對於我們的未來還合理嗎?假如幾年後,中國城市中斷了來自農村的大量廉價勞動力和富餘人口,中國的城市經濟和城市生活將發生何種變化?我們想清楚了嗎?珠三角、長三角這些勞動力密集的加工製造工業區,將何以維持?中國國際貿易將以何物來與國外進行交換?難道到那一天,中國也會變成只輸出知識產品的發達國家?難道那一天中國會希望有大量外部的廉價打工仔湧進中國?難道中國將依賴緬甸、寮國、越南的勞動力? 最後我們還要看一下充裕的勞動力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多大的影響?據蔡昉等學者研究,1982年至2000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比重高與總撫養比(被撫養人口與勞動年齡人口的比率)下降對人均GDP增長的貢獻達到了26.8%,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均GDP的增長是靠人口年齡結構優勢獲得的。我國1979年到2003年的增長率為9.1%,其中資本貢獻了4.4%,勞動力貢獻了2.3%,全要素生產率(TFP)貢獻了2.7%。從東亞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來看,恰恰是我國的「人口紅利」延緩了資本遞減的速度,贏得了更長時間調整經濟發展的方式。 從上世紀70年代末到21世紀前10年這30多年的時間裡,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的供給達到了最充分的狀態,從而對經濟的增長和發展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也就是說,中國近30年里的經濟高增長,是與「人口紅利」完全分不開的。 但是,搞人口研究的學者都知道,我國的「人口紅利」已經沒有多長時間了,大約到2013年,中國的人口紅利就將耗盡,勞動力供給優勢將不復存在。與之相伴隨的我國發展模式----依靠「人口紅利」的發展模式也將走到盡頭。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目前國內仍然有一批學者擔心未來就業不足。有人甚至主張「寧要老齡化,也不要不充分就業」。
難道中國非要急來才抱佛腳嗎?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中國應當驚醒! -------------------------------------------------------------------------------------- 參考文章: 2030年中國高儲蓄挽救世界 報刊文章 中國證券報消息,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經濟學家勞倫斯·克里寇夫最近指出,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濟正在走向破產之路,未來能夠挽救全球經濟免於崩潰的將是中國的高儲蓄率。該「中國效應」可望於2030年刺激發達國家的國民收入水平累積上升水平達15%%。 克里寇夫為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經濟研究員、波士頓大學經濟系系主任,他在與德國威爾茨堡大學的兩位經濟學家聯合發表的論文《中國是與我們搶午飯還是請我們吃大餐?美國、歐盟、日本、中國的轉型模擬》中指出,因為美國政府要支付日益龐大的福利開支,必然會逐漸提高稅收,這將會引來利率上升,因而帶來資金短缺現象,美國將陷於一場無可避免的財政風暴。日本、歐洲國家等亦不能倖免。他認為,這場財政風暴將於2030年累積爆發。 克里寇夫說,2000年到2004年期間,中國內地銀行業的人民幣存款總額正以18.1%%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截至去年12月31日止,中國內地銀行業的人民幣存款總額已高達240525億元人民幣。如果中國將有關資金轉變成為消費力量,所帶動的連鎖效應力量將十分強勁。 他認為,在「中國效應」下,由於環球資金流量充裕,即便是各發達國家繼續需要支付目前的福利開支,資金仍將充足,因而將導致利率下降,使全球營造出更有利營商的環境,進而刺激投資,提高國民收入水平。 2020年,中國會非常窮
美國蘭德公司報告 威廉 H. 奧佛霍特 著 何穎 譯 2005年10月 改革開放以前,中國是世界全球化最重要的反對者之一。過去它實行自給自足經濟,反對全球經濟秩序和主要的全球性機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它認為全球無序是一件好事情。在毛澤東時代,中國積極推動世界範圍內的無序,包括對鄰國的叛亂推波助瀾。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學生和其他人在毛澤東的「農民千禧年主義」的指導下,羞辱了大多數政府高級官員和黨的領導人,攻擊主要的教育機構、社會機構和政治機構,毀壞了中國的很多文化遺產甚至試圖摧毀整個國家。兩個世紀以來,中國嘗試了很多不同的道路如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帝王制、共和國制、軍閥、宗教原教旨主義和其他。然而,所有這些嘗試都失敗了。中國的大部分人開始和一些學生一樣,認為世界政治經濟秩序和中國政治經濟秩序難以動搖,只有先摧毀現有秩序才能走上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 如果20世紀的中國是一個富裕和統一的國家,我們會有一個完全不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我們就不會有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是第二次歐洲大戰。中國能夠阻止日本侵略或者打敗日本。美國在這些衝突上的花費從根本意義上會減少很多,因為珍珠港事件不會發生。我們和整個世界,更不用說10億中國人,一個多世紀以來,已經為中國的弱小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世界需要一個健康的中國。 中國全球化的成功將會使我們不再會有類似這樣的麻煩:中國不再是一個讓世界強權發生激烈衝突的地方;中國不再會支持東南亞、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的叛亂;中國不再會尋求破壞全球性金融機構的機會。更加重要的是,這些不僅僅是技術性的調整,像過去清朝那樣,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些轉變否定了中國近千年來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中國人的品味越來越全球化,外國品牌讓中國人與世界文化接軌。中國比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和很多第一世界國家更加相信全球化。相比較而言,日本和韓國在取得成功的時期,雖然也實行全球化,但是對貿易、外國投資和國內經濟活動方面要比中國控制的更加嚴格。全球化也給中國帶來了痛苦的調整階段。今天,中國的製造業崗位從1994年的5400萬個減少到3000萬個。 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情況下,韓國和菲律賓等國家發現中國的需求使它們免受經濟衰退之苦。最重要的是,中國的需求對日本走出衰退起到了促進作用。日本狀況給世界經濟帶來了風險。關於這一點,怎麼說都不誇張。日本巨額的債務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逐漸波及到全世界。在中國有力的幫助下,危險似乎已經過去。中國全球化給美國帶來了很多影響。最明顯的是,中國成為美國商品最大的市場。可口可樂早就完成了那個看上去像是神話的目標:賣10億瓶可口可樂;曾經嘲笑中國夢的通用在中國賣了很多的別克汽車,在困難時期,中國帶來的利潤占通用利潤的很大一部分;中國聯想購買IBM個人電腦業務,挽救了這個垂死部門的工作崗位。IBM從該業務解脫出來,可以進入更高端的科技市場,並且提高了財政水平。中國提供更低價的生活必需品給美國人的生活水平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尤其是對我們不是那麼富裕的居民而言。有跡象表明由於能夠購買中國低價的出口貨物,低收入美國人的生活水平可能提高了5%到10%。 中國金融體系的不合理意味著中國建造了垂死企業,導致巨大的生產力過剩。近些年來,中國財政政策上的反覆無常導致過度建造,對鐵、鋁、水泥和其他原材料產生了巨大的需求。日本人和現在的中國人看上去似乎會買下世界上所有的東西,但是當你看到他們的財政狀況的潛在問題時,你會發現一個黑洞。日本人在90年代陷入了這樣一個黑洞,至今還在努力地爬出來。中國人很多年後仍將會為目前這種無節制的狂熱的購買行為感到心痛。 目前,中國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中國的銀行是我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糟糕的銀行。中國每一代,都有相當於美國規模的人口從農村湧入城市。每年,都有1200-- 1300萬新工人加入就業大軍。在製造業,生產力對就業的影響比我們國家要嚴重得多。到2020年,中國人口老齡化會使工作人口與不工作人口的比率成為世界上最糟糕的,比日本更甚。如果沒有特效的新政策的話,中國的經濟在那個時期就會狠狠地撞牆。到2020年,以我們的標準來看,它會是一個非常窮的國家。 美國蘭德公司是一家非盈利的研究機構,為全世界提供客觀的分析和有效的解決方案。本產品是蘭德公司報告系列中的一部分。報告的對象是美國聯邦委員會、州委員會以及地區委員會、政府特派團等。蘭德公司的出版物不反映客戶和資助人的意見。
作者William H. Overholt 是蘭德公司亞太政策中心主管和《中國的崛起》一書的作者。這是他給中美經濟安全評論委員會(The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做的一篇報告,時間是2005年5月19日。 ------------------------------------------------------------------------------------------------------------------ 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 電話:010-63071372,傳真:010-66079391,電子信箱:zdjun@263.net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溫家街2號,郵編:100031, 網址:www.dajun.com.cn, |
推薦閱讀:
※你為什麼選擇留在音悅台?
※公司中不知道這5條規矩,就算再勤奮也沒用
※Palm手機那麼好用,而且又是智能手機的鼻祖,為何最終卻以被收購收場?
※你替我代持公司的股份,我們倆有啥風險?
※外媒關注「中國蘋果」小米公司:讓粉絲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