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養生首選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原則1:粗茶淡飯才是寶《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這就是全面膳食原則。它要求日常飲食盡量注意做到多樣化;食物來源宜廣而雜;要講究葷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吃,以及食與飲的合理搭配和平衡。其中,體現出粗茶淡飯才是寶的精神。自然界,食的種類繁雜而多樣,所含營養成分各不相同,只有來源廣而雜(全面膳食),合理搭配,才能得到各種所需營養,滿足生命活動的需求。

研究表明: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素約40多種,各種天然食品中(除母乳外),沒有一種食物能夠完全滿足個體所需全部營養。只有食譜雜而廣,才能確保攝取比較全面的營養素。而食物越雜,種類越多,互補作用就會越強和越好。

尤其以穀類為主穀類食物是中國傳統膳食的主體。國人消化功能長期進化與適應的結果,便是對穀類的最為適宜。提出以穀類為主,既提醒人們保持我國良好的膳食傳統,也避免了發達國家以高能量食物為主的膳食弊端。與此同時,要注意粗細搭配,經常吃一些粗糧、雜糧等;粗細比例以4:6或3:7為宜。

稻米、小麥都不要太精,否則,谷麥粒表層所含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和膳食纖維大部分流失到糠麩中;成了「買珠還櫝」式的蠢事。

科學研究表明:多吃粗糧、雜糧和粗纖維類食物,能夠減少心臟病、糖尿病、癌症(腸癌、卵巢癌、乳腺癌)等慢性病的發生。還有多項研究證明:這種膳食結構能顯著減輕體重;全穀類食物(即粗糧、糙米、全麥等)的血糖上升幅度相對較小;豆類幾乎不引起明顯的血糖上升;蔬菜和大部分水果也是較少升高血糖的食品。且各種天然的植物性食物幾乎都有利於腫瘤的預防。因此,這些食品在膳食中的比例越大,則癌症的風險就越低。

穀物粗細搭配怎樣合理現在流行一句話:不吃三白!即不吃白米、白面、白糖。即太精製的食品。這些食品中所含的營養成分已大打折扣!宜改食未經精製過的穀類食物或粗糧,如大麥、小麥、燕麥、糙米、玉米、高粱、薏苡仁、小米等。雖然此類食物口感一般,且不易消化,但營養價值高,是B族維生素的主要來源,也富含鉀、鎂、鈣、磷等礦物質和脂肪、蛋白質、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如果覺得粗糧口感不好,可以採用粗細糧搭配的方法,提高食物利用率。如現在市售的各種雜糧粥和雜糧米,往往裡面含有粳米、雜糧和是很好的食物搭配方法,可適當選用。一句話:越是粗糙難入口,越是對健康有幫助。

粗糧雖好,善於吃「粗」時還是有原則的:

吃的頻率以一天一次為宜。定期吃點小米麵、紅薯等。尤其是有「三高」、便秘等癥狀的中年人,或長期久坐辦公室接觸電腦較多和應酬較多人群,可適當多吃些粗糧,如1天2次。

每天粗糧的攝入量以30~60克為宜,但也可根據個人情況加減。

粗細要搭配。粗糧因為加工程序較少,往往不易消化。可以採用粗細糧混搭的食用方式,如飲食搭配以4份粗糧、6份細糧,就很適宜。

粗糧宜做粥飯。粗糧普遍口感不好,吸收較差勢。此可通過把粗糧細作,或熬粥等來解決。不論哪種粗糧,都以蒸、煮、少油、少鹽的烹飪方法為佳。如小米、燕麥、薏苡仁等,煮粥喝,既營養,又養胃。

有一些人不適合吃粗糧。如胃腸功能較差的老人及消化功能不健全的兒童、胃腸潰瘍及急性胃腸炎患者、慢性胰腺疾病、慢性胃腸炎患者等宜少吃粗糧,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或者粗糧細作,增強其易吸收性。

粗糧中含有大量纖維素,長期大量進食粗糧類高纖維食物,會影響對食物中蛋白質、無機鹽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使蛋白質等的補充受阻,因此,不主張單純吃粗糧或過度食用粗糧。

合理膳食原則2:多食果蔬薯類好比較解剖學、野生動物不同飲食的比較研究等均提示:早期人類飲食主要是新鮮水果,儘管進化了幾百萬年,多數人體及其消化器官仍沒有本質的變化。因此,水果還是最適合於人類的食物。科學家研究指出:減少肉食而多吃蔬菜和水果,癌症發病率可降低40%。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先後兩次修訂的《癌症飲食指南》中,都把水果看作是防癌之寶,強調水果和蔬菜是「保護性食物」,能預防各種癌症及諸多今天常見的慢性病;高脂肪食物卻和癌症及冠心病等關係密切。例如,研究明確認為:綠葉和黃葉蔬菜能預防胃癌,大蒜預防直腸癌,洋蔥也能預防胃癌,等等。

果蔬,天然的長壽葯其實,早在《本草綱目》中就指出:「五菜充,所以輔佐谷氣,疏通壅滯也」。蔬菜水果中富含的植物化學物,如類胡蘿蔔素、硫代葡萄糖苷、吲哚、香豆素、類黃酮、植物雌激素等,具有很好的營養及「排毒」功效,故被稱為是身體最好的「清潔劑」!蔬菜水果還被譽為「天然的長壽葯」。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天然抗氧化劑——維生素C、維生素E和β-胡蘿蔔素,被西方醫學界稱為「健康金三角」,在蔬菜水果中含量豐富,是體內是很好的還原劑,能抗氧化,防止衰老,防範人體因為代謝廢物而滋生各種疾病。而且,研究提示:來源於果蔬的天然抗氧化劑,雖然微量,但遠較人工合成的安全、有效!且各種有顏色的果蔬中,天然抗氧化劑含量及成分不一,顏色越深,越豐富!

常吃薯類好處多薯類,又稱根莖類作物,包括甘薯、馬鈴薯、山藥、芋類等。這類作物的產品器官是塊根和塊莖,生長在土壤中,一般含有豐富的澱粉、膳食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近年來,人們吃薯類漸漸減少,其實,薯類是類好東西,應鼓勵多吃些。薯類保健功效也比較雜,對保護心血管健康,增強抗病能力,降低血糖,以及預防某些癌症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芋頭既是一味抗腫塊傳統藥物(古方中就有芋艿丸,功效「消痰軟堅」,也就是消除身上腫塊),且不含龍葵素,易於消化而不會引起中毒,是一種很好的鹼性食物。甘薯(地瓜)、馬鈴薯、山藥等也都各自有著很好的保健功效!

合理膳食原則3:豆類養生不可少豆類是發源於我國的傳統食物和重要的保健食品,被譽為是「植物肉」。它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及維生素B1和煙酸等。而蛋白質含量比某些動物性食物還要高;且多為優質蛋白質;並含有的「大豆異黃酮」,可雙向調節性激素水平;減輕更年期綜合症反應;一定的補鈣功效;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脂類,含豆固醇,可以減少膽固醇的吸收,等等;是非常適合國民的健康食品。有大樣本的對照研究表明:長期食用一定量的大豆食物,對成年男女都有廣泛的保健功效!在美國的第一、二代東亞裔的移民女性,乳腺癌等的發病率明顯低於歐美裔女性;東亞裔的男性前列腺癌也大幅度低於歐美裔的男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亞裔人原本喜歡吃豆製品;而三、四代移民後裔就不見得保留這一傳統習慣了,所以,他們的上述疾病發病情況與當地人趨同了。故豆製品被譽為是健康保護神,尤其是對女性!而且,這正在成為人們的共識,在美國,大豆被宣布是「已確定功能的營養食品」!

研究提示:大豆中起碼有五種抗癌物質,特別是異黃酮,可防治直腸癌,結腸癌。所以有人提出:「寧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豆」。

國家衛生部還有一個「大豆行動計劃」,倡導「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加點肉」的飲食方案,值得推廣。

合理膳食原則3:記住:白肉比紅肉好《中國居民膳食寶塔》倡導:經常吃適量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這是對的,但有話需要補充。

動物來源的肉類是重要的營養成分,但今天的人類又不宜多吃,而且要會學會選擇,怎麼選擇?營養學有一個簡單又形象的比喻:白肉比紅肉好!或者說:兩條腿的比四條腿的好!沒有腿的比兩條腿的好!

所謂紅肉,簡單說:就是顏色很深的肉:如牛肉、羊肉、狗肉等;顏色深,往往表明所含卡路里高(提供熱量足,中醫則認為是「熱性」的)。白肉,就是顏色不很深的肉,如家禽肉、魚等,往往卡路里不高,卻優質蛋白含量高!四條腿的,多為畜肉,多為紅肉;兩條腿的,多為禽肉,多為白肉;沒有腿的,則是魚類,都屬於白肉!

這一形象說明很能反映問題:以前,人們總體熱量不足,故紅肉很好!今天,卡路里(熱量)對多數人來說,已經成為負擔。補充肉類,主要是希望獲得優質蛋白中富含的必需氨基酸等。魚、禽、蛋等所含的氨基酸組成更適合人體需要,且賴氨酸含量較高,有利於補充植物性蛋白質中賴氨酸的不足;同時,卡路里不很高,非常適合於城市人群。當然,少吃點瘦豬肉也是可行的!

值得注意的是:肥肉和葷油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往往引起肥胖,並且是誘發諸多慢性病的危險因素,必須少吃。

合理膳食原則4:總量控制更重要不管是肉類,還是碳水化合物,只要是提供能量或營養成分的,都有個總量控制問題,絕不是多多益善的。

總量控制沒有劃一標準,因人、因年齡、因工作性質(性質不同,能量消耗不一)。也可以說有個標準:能保持適宜體重及充沛活力前提下,攝入量恰到好處最好,或者,最好還能適當減少些攝入量!

原因很簡單:食物為人體提供能量,體力活動消耗能量,而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在體內可以相互轉化。如果進食量過多,而活動量(消耗)不足,多餘的能量就會在體內以脂肪形式保存,即增加體重。久而久之,一定引起發胖。反之,若含量不足,勞動或運動量(消耗)過大,則可由能量不足引起疲乏,活力下降,並可表現為體重下跌,人消瘦!故需要保持攝入量與消耗量之間的平衡。

由於今天多數人已經解決溫飽,健康問題主要都是肥胖所致;而且已肥胖了,再要控制體重常常很困難,因此,未雨綢繆,提前控制飲食總量就變得很重要了。

根據我們的研究,可以參照一個原則,按照年齡段來控制飲食總量:25歲以前,只要體重在正常範圍,可以適當放寬點,可按《中國居民膳食寶塔》標準的90%計算自己的攝入總量。因為這時候,你處於發育長身體階段,整個生理機能偏於旺盛,且以合成為主,但仍不可過量,一旦肥胖,你將終生受其害!

如體重已在上限,就需及時控制飲食,加強活動的同時,必須減少攝入總量!如已經屬於肥胖,那更不用說,馬上節制飲食,特別是嚴格控制高卡路里食物和紅肉等的攝入。

25歲到40歲左右,雖然這時候承擔了社會重任,但你的消耗已經明顯減少,代謝上「合成」與「分解」處於平衡狀態,這時候,建議你八分飽足夠了!按《中國居民膳食寶塔》標準,打個七折,也許正好!這時候,是人的「入秋」時令(指生理上開始出現轉折點了),多種慢性病開始醞釀了。千萬別以為自己感覺很好,沒有問題,可以放開肚子隨便吃!很可能到五十歲前後,一大堆問題就會找上門來了!美國人的健康問題集中在五十歲,其實就發源於這一年齡段。

40歲以上,需努力控制飲食,以保持體重正常。這時候,往往生理性的,很多人開始長膘,明顯開始發胖!若再不注意,很可能晚了!這時候,吃個七分飽,按照《中國居民膳食寶塔》打個5~6折,也許是聰明的!

60歲以上,每餐吃個半飽足夠了!按照《中國居民膳食寶塔》的下限,打個對摺,足矣!而且,這時候,晚餐更要注意,少吃為妙!因為消化功能為你服務了一輩子,疲憊了,怠工了,往往晚餐稍微吃多點,就會腹脹厲害,很難受。意味著它(消化功能)提「抗議」了,「罷工」了!你更要留意些,少吃點,吃完散散步,幫助消化,以免如同《內經》所云:「胃不和則卧不安」,影響睡眠。

合理膳食原則5:減少應酬限量酒2003年,我們曾對求診的癌症患者做過一個調查:發現多應酬是誘發癌症的重要因素之一。經驗與觀察使我們注意到多應酬無助於健康。少應酬、少飲酒,才更有助於健康。不管怎麼說,人們一坐上酒桌,飲食攝入總量肯定比平時多,因為吃一餐飯,至少要坐上2小時。而且,酒桌上的菜肴不僅精美、高脂、高蛋白,多油膩,且重味(多調料)!再加上多少要飲點酒,胃、腸、肝、胰諸臟常不堪忍受。經常為之,自然有損健康,消化道癌症及糖尿病、冠心病等的高發也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因此,我們倡導:少應酬、少飲酒,會更健康!

慢性病(特別是癌症康復期)患者及超重和肥胖者,尤其要注重這一點,恪守不應酬或少應酬原則,以免疾病因「口腹之慾」而複發;或體重更難控制。

合理膳食原則6:注重烹飪少調料注重烹飪也很重要,這至少涉及三大環節:①清淡少鹽。清淡膳食有利於健康,既別太油膩,別太咸,也別太重味(用太多的調味品),更不宜過多地食用動物性油脂和油炸、煙熏食物。我國居民食鹽攝入量過多,超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二倍以上。這不僅與高血壓發病呈正相關,而且還與部分消化道腫瘤有聯繫。

②食物要清潔衛生、不變質的。選購食物時應選擇外觀好,沒有污染、雜質、變色、變味,並符合衛生標準的食物,嚴把食物原料關。冰箱不是保險箱,許多食物原料不宜久藏,特別是動物類食物,久藏每每易變質,不能再選用。

③烹飪也應該注意:原則上,過水(如蒸、煮、燉、熬、焯)的,比過油(炸、烤、爆、氽)的要好;烹飪加熱過程中,低溫的要比高溫的好!過水的通常是低溫的,過油的基本是高溫的。

合理膳食原則7:科學吃法善養胃中醫學認為:飲食衛生,既涉及飲食物問題,更關涉怎麼吃的方式方法。這方面中醫學因為提出了一些基本原則:

①、三餐有時,饑飽有度。不可想吃就吃,看菜吃飯,或飢一頓飽一頓的。

②、細嚼慢咽,不可狼吞虎咽。講究吃得慢一些,前期咀嚼加工細一點。

③、食物既不可太燙,燙了易傷及食道黏膜,甚至誘發咽喉及食道癌症;也不可長期太涼或太寒,否則易傷及脾胃功能,導致中年以後消化功能不良。

④、中老年以後,講究吃得軟一點,易消化一點;而且,晚餐吃得少一點;否則,晚餐後往往腹脹難忍。

菜湯菜腳不宜一股腦兒統統掃蕩入胃。我們發現許多中年婦女之所以患腸癌、乳腺癌等,有上述惡習者不在少數。她們看似很節儉,其實很不衛生,節省的這些菜湯水,沒有多少錢,但一旦染病卻虧大了。

此外,進餐時要注意衛生條件,包括進餐環境、餐具和供餐者的健康衛生狀況。集體用餐要提倡分餐制,減少疾病傳染和機會。


推薦閱讀:

夏季來了,健康養生從「吃」開始
中醫:一年十二月養生法 1/4
「男冷女熱」養生之道
太極養生
養生保健必知的小常識,簡單實用,趕緊學起來!

TAG:養生 | 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