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崔寒柏:歐陽詢和歐體

魏晉以後,楷、行、草體系作為大眾書寫的主要方式,再經過盛唐時楷書的「精雕細琢」,終於完成了書法藝術形式的成熟過程,為宋元明清的任性發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唐楷是書法經典與主流書風的發揚與光大,從此出現了正大精穩的廟堂氣象,這種氣象使得書法不再只是文人墨客私下交流和追摹的手段。如果把這種私下的交流比喻為竊竊私語,那麼唐楷就是地道精確的電視台主播了。作為隋的臣子,歐陽詢與李淵的關係很好。到了初唐,他的官做到了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因此後世也以歐陽率更稱之。歐陽詢與初唐時三位書家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又與唐中期的顏真卿、晚期的柳公權、元朝的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歐陽詢作為初唐的楷書大家,無疑對後來唐楷的形成起到了引領的作用。直至今日,我們最常見到的印刷字體中有一種稱作「楷體」的,就是以歐字的直與顏字的曲綜合而成。歐以直而生險峻,顏以曲而生雍和。這兩種字型或直多曲少或直少曲多,變化之中形成了天下繁多的楷體字型,很有些陰陽而成萬物之勢。我總愛在教授書法時講,天下楷字最工整且有法度可效的就是唐楷,而唐楷主要是兩大類,那就是歐和顏。但凡作為一種首習或直挺外張如歐或虛懷內擁似顏,將成為學書者的基本用筆和骨架伴隨一生的書寫,永遠都會在字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迹。凡大書家幾乎都具有相同的特質,那就是聰敏異常,博覽全書,篤好書法,幾乎痴迷。據說有一次歐陽詢騎馬外出,偶然見到路邊有晉朝大書法家索靖寫的石碑,開始不以為意,正要離開之際,心想既是大家定非如此簡單,就又返回下馬觀賞,幾遍之後讚嘆不已,不忍離去。直到天黑意猶未盡,最後乾脆鋪上氈子宿在碑前,三天之後才滿足地離開。我相信這三天的用心揣摩,比那一遍又一遍像抄字一樣的臨寫,不知要勝過多少倍。由此想到,當代的書法大賽評審,評委幾秒鐘就看過一件作品,如果是一般的作品也罷,如果是上乘之作,很可能就被忽略掉。有時多看一眼落款,原來很有些名氣,再多看幾眼,可能會撈回來細看,這種撈回來的作品一旦被提名,很可能會得獎。唐楷的精準不只是寫得精準,更主要是感悟透徹到精微。人在書寫時不可能用眼去量,但一定要靠感覺完成。唐楷精準到某一種極限,就是不可能通過肉眼的丈量來重現,而只能在意會的情況下,通過書寫,在運筆中用感覺中的意會來走開局面。這種走首先起自於每筆的入和出、頓和行,這是小處;中處是緊和松的調度;大處是承和讓,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影響。就好像大家熟知的微雕工藝,雕者必須使用放大鏡或是顯微鏡,但刻的時候,鏡子只能起到監視大概方位的作用,而不能用眼指導去刻每個筆畫。唐楷字雖然大,但其雅緻都在精微變通,這種精微只在意會的層次,毫釐之別則面目全非。正因為如此用筆規範、結字嚴謹,初學書法時唐楷是最佳選擇,但是唐楷也難以在短期內修成。以唐楷學用筆,會意字的間架,在初學的幾年甚至十年都不可能成熟地掌握。隨著更多地涉獵其他字體以及不同風格的書法,直到技能更加純熟,更能感受到字中的細節時,甚至自己有能力組合字形,能夠讀懂字的脈動和韻律了,再回頭領悟唐楷,那時的理解才會深入到精微。所以我主張學唐楷,但不主張一味地學,更不主張一味地臨,且反對不管三七二十一地「逼肖」。因為以學習者的角度看,無論用筆還是結構都不可能「逼肖」。只有描才能在外形上更像原帖,但描對學習來講是事倍功半,因為描的用筆與書寫的用筆大相徑庭。無論怎麼講,書寫者都不可能在正常的書寫練習中產生「逼肖」的結果。古人一個浪漫的形容詞「如燈取影」,使得當代多少人去捕風捉影,但我們見到的各種古迹中沒有一件是「如燈取影」者。就算是摹碑都做不到,更何況是臨帖。因此,臨習唐楷不必追求「逼肖」,而一旦書寫的能力與唐人無異時,自己的風格就會突出,此時書寫者更沒有必要,也沒有心情再故意去寫唐楷的模樣了。歐陽詢的字很端莊,但人卻其貌不揚。唐初歐字名揚天下,一次有高麗使者來朝,專向皇帝李淵求購歐字,害得李淵大吃其醋,背後還忍不住向周圍的人吐槽:「這些夷狄只看歐字,還以為歐陽詢多麼魁梧呢!」書法是塑形,這個形是相對抽象的,字中的氣象正是一個人的心胸。形可能是一個面具,最後由心胸來撐起。面具可選,但心胸會在自然地表達中昭示。歐字的「九成宮碑」溫潤,沖和,平正,只可惜由於碑面剝蝕,字口不是很清爽;「皇甫誕碑」峭拔,秀挺;「化度寺碑」最為端正,可謂正書的楷模,可惜破壞更加嚴重。暮年所作「虞恭公碑」最為老到,只是字太小,不足放大取法,加之妙在精微,必須要把字寫到一定水平才能悟到。歐字傳世還有行書墨跡《夢奠帖》和《張翰帖》。結字瘦長,極具歐字特色,可以從行筆處會意歐楷的用筆與動態的結體。這種細節是碑拓中無法見識到的。唐楷的莊嚴並非都如刻本中所見的那樣筆筆光滑。刻工不可能把墨跡筆觸百分之百地在石上重現,這中間的差別要在歷代的真跡中去問消息。一味地求光求滿,會把本來就較嚴謹的唐楷寫「死」。分毫不差、亦步亦趨地追求「逼肖」而不惜失去正常的書寫,其結果就是產生千字一面、千人一面的大量寫字匠。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生宣不是學習唐楷的首選用紙。因為在用筆正確的情況下,生宣上寫不出唐楷的筆畫,而「寫」出了唐楷的筆畫又不是唐人的用筆。原因很簡單,因為書丹在石,石是不洇墨的;而且唐人像樣的書家都用高檔的紙,都是熟紙。自唐以下,方正瘦勁一路楷體俱出大歐,歐體體系便順理而成章樂。在書法理論上,歐陽詢也有貢獻,最有名的是他的「八訣」——點:如高峰墜石。橫戈:如長空之新月。橫:如千里之陣雲。豎:如萬歲之枯藤。豎戈:如勁松倒折,落掛石崖。折:如萬鈞之弩發。撇:如利劍斷犀象之角牙。捺:一波常三過筆。形與意之間的感會,再加上祖先造字所源具象,書法中的內蘊由筆畫抽象生髮出氣象,感染著歷代知書者,不同的風格,大而成體系者,形成「固定審美」,歐體即為其一。

作品內容:醉翁亭記作品作者:崔寒柏作品形式:手繪朱絲欄格行楷小四屏作品材質:蠟箋紙作品規格:21*79cm*2
推薦閱讀:

既然歐體不「入展」何來仍有多人喜歡?
歐體36法
歐陽詢的書法卯榫藝術
歐體楷書的特點
歐陽詢《九成宮》歐體楷書基本筆畫講解

TAG:歐陽詢 | 歐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