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拉克,誰和誰打仗?
6月17日,伊拉克納賈夫,伊拉克什葉派部落武裝參加集會,要求加入政府軍與北部遜尼派武裝戰鬥。 |
6月15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成員在社交網站上公布照片稱,他們已經處決了1700多名伊拉克政府軍俘虜。
這些照片立刻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震驚。有媒體評論說,這些照片讓世界恍惚,彷彿當今已不是21世紀,而是一個野蠻的原始叢林時代。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強烈譴責這場大屠殺,以及所有恐怖襲擊、殺害平民與綁架外交官的行為,認為這是不可接受的、侵犯人權的行為,兇手應被繩之以法。他還警告說,伊拉克極端組織武裝分子的攻勢提高了伊拉克乃至鄰國宗教衝突升級的危險。
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16日報道,隨著伊斯蘭極端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武裝力量的步步緊逼,伊拉克民眾積極應徵入伍,以抵擋對方的進攻。
與此相關的消息來自伊拉克副總理Hussainal-Shahristani,他在廣播講話中說,伊拉克政府收到200萬志願者請求,願意參與擊退叛亂分子。政府拒絕了其中的大部分,因為沒有必要出動那麼多人員。
如果像這位副總理說的那樣,目前沒有必要那麼多民眾參與戰鬥,並且伊拉克沒有出現原油產品、小麥和穀物的短缺,可以確定的是,伊拉克的局勢發展仍然在政府控制之中,並非一些媒體所說的那樣,伊拉克亂得不行了,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
有一點需要弄清楚:在伊拉克境內,是誰和誰打仗?
看起來不像內戰,像是外來者製造的戰爭
有些媒體報道伊拉克戰況時,容易從表面出發,把逼近巴格達的武裝力量稱為反政府武裝。
這種說法不是國際上普遍採用的說法,應該受到質疑。進一步說,把目前在伊拉克發生的戰亂叫做伊拉克內戰,同樣應該受質疑。
近日,旅居加拿大的知名專欄作家陶短房,發表了題為《伊拉克亂局:敵從哪裡來》、《伊拉克政府軍能否抵擋ISIS攻勢?》、《伊拉克亂局會影響中東「石油經濟」么》等幾篇熱點文章,從不同角度說到了在伊拉克製造戰亂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的一些情況。
這個組織的創始人阿布·扎卡維是出生在約旦的巴勒斯坦人,第二任首領阿布·馬斯里是埃及人,第三任和第四任首領都叫巴格達迪,他們的國籍不詳。
該組織1990年代初成立,當時叫「一神論和聖戰組織」,營地設在戰亂中的阿富汗,培訓那些顛覆約旦政府的武裝分子。2003年,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扎卡維等趁機打著「基地」旗號進入伊拉克。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該組織又轉入敘利亞,並在2013年4月正式打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的「國號」。今年1月,因為大肆殺戮和搶佔地盤,遭到敘利亞反對派組織聯合討伐,ISIS在敘利亞的「立國」前景變得黯淡,再度殺向伊拉克。
陶短房的文章說,不難看出,該組織從成立起就帶有強烈的國際性,其成員中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恐怖分子,各級領袖也是哪國人都有。
據外媒報道,「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的目標是重劃中東版圖,在敘利亞地中海海岸至現代伊拉克,建立一個統一的激進伊斯蘭國。
有中東問題專家指出,這個源流混雜的「混血組織」在敘利亞並不怎麼關心能否打入大馬士革,在伊拉克也並不真正關心能否奪取巴格達,他們所關心的,是佔領一塊(能佔領哪一塊就哪一塊)足夠大、足夠富庶的地盤,在那裡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並毫不留情地在地盤裡消滅一切敢於持異議的人和組織。
法國《世界報》援引目擊者的話稱,ISIS「從戰爭中學習戰爭」的能力很強,一些曾和他們交手的美軍表示,他們是「最難纏的恐怖分子」。在2006年左右,ISIS善於製造恐怖事件,但遇到與美軍、伊拉克正規軍正面交手,會被輕易擊潰。經過敘利亞戰亂熏陶後的ISIS,能嫻熟運用各種輕重武器,實施地面群組協同作戰。
旅法庫爾德問題專家貝納阿德等人指出,和許多恐怖組織不同,ISIS不僅有國際兵源、財源,而且有自己的人力、財力基地,還剛剛在摩蘇爾銀行截獲4.29億美元巨款,一舉成為「世界上最有錢的恐怖組織」,倘國際社會不及時應對,後果不堪設想。
傳說中伊拉克國內矛盾很大,其實並不那麼誇張
人們聽到的關於伊拉克的種種傳聞,包括來自媒體的消息,是否被誇大了?要知道,在那個信息不透明的中東地區,它的傳聞也不容易透明。
比如伊拉克國內兩大教派,遜尼派伊斯蘭教徒與什葉派伊斯蘭教徒的矛盾,到底有多大?
傳聞中的什葉派占伊拉克總人口的一半多一些,遜尼派佔一半少一些。但據一部分分析文章的說法,什葉派佔總人口的一半略多一些,剩餘的部分里,近半是庫爾德人,而遜尼派約佔總人口的20%。於是,伊拉克的國內矛盾,不僅是什葉派與遜尼派的矛盾,還有與庫爾德人的矛盾。
有消息說,目前伊拉克境內建立了庫爾德人的自治區,他們對建立獨立的庫爾德國家並沒有太強烈的要求。幾年來,庫爾德地區都是伊拉克最平靜的地區。而在遜尼地區,局勢要複雜一些,據留學中國的一名伊拉克遜尼派學生表示,在伊拉克製造的事端75%以上是外國恐怖份子所為,這些人根本不代表土生土長的伊拉克人民的意願。如果當地穆斯林武裝和外國恐怖份子發生武裝衝突,遜尼派也有捍衛伊拉克國家穩定的決心。
不久前,歷史學者傅國涌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恐怖分子能代表「伊拉克人民」嗎》?對於在伊拉克的中國人被綁架又獲釋放一事,官方的說法是,「伊拉克人民視中國為他們信得過的朋友,自然不會跟中國人過不去,因此在得知綁架的是中國人後,沒有對他們進行任何傷害,並很快就無條件地予以釋放。」傅國涌意圖糾正這個來自錯誤價值觀的認識:綁架人質的恐怖分子,絕不是伊拉克人民。
以這樣的觀點看來,在當今的伊拉克,恐怖分子與社會的矛盾,當然不是民眾與政府的矛盾。
有評論人士認為,伊拉克民眾與政府的矛盾並不強烈和尖銳,這源於伊拉克國內政治與經濟大局穩定。從政治局勢來說,每年不再有成千上萬的政治異己分子被政府秘密警察和軍隊處死,現在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數比薩達姆時期下降了95%以上。從經濟局勢來說,2002年薩達姆倒台時,伊拉克人口是2558萬,人均GDP僅有625美元;在薩達姆倒台後建立自由市場經濟,2011年伊拉克人口是3432萬,人均GDP已達到3788美元。
這種觀點散見於網路文章,屬於少數人的觀點,沒有進入主流。
對於曾經災難深重的伊拉克,這樣的進步已經算很快了。但當前的戰亂,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經濟,包括中國人在內的石油投資者已經在考慮是否撤離。
6月13日,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公開聲明,就伊拉克動亂髮表個人看法。他堅稱與美國聯手推翻薩達姆政權「完全正確」。
「有人宣稱,如果薩達姆政權沒有被推翻的話,伊拉克現在就不會發生危機。」布萊爾說,「這聽起來簡直匪夷所思。如果薩達姆現在仍然當權,情況只會更糟糕。」
推薦閱讀:
※庫工黨伊拉克分支明確表示反對庫區獨立公投
※如何評價「挑戰現總理?伊拉克大選初步結果:反美領袖薩德爾暫時領先」?
※強攻庫爾德—土耳其這次真要跟美國翻臉了?
※李安導演電影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點五零狙擊槍把人打成紅色煙霧的原理是什麼?
※當我來到伊拉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