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楊德川:八卦定式掌內功探微

楊德川:八卦定式掌內功探微 本文轉載自寒山飛虹《(轉載)楊德川:八卦定式掌內功探微》 (轉載)楊德川:八卦定式掌內功探微

分類: 太極形意八卦

八卦掌定式掌是練習八卦掌的基礎功法,也是練氣養氣因本培元的重要功法。因此,不僅剛剛入門的習練者,把定式掌作為築基功法下力氣修鍊,就是練了多年的老拳師也把它作為必修課,每天練功不輟,譬如,享年98歲的鐵恩芳老前輩到晩年還在堅持下沉掌的修鍊。本人習練八卦掌有年,對八卦掌定式掌內功修鍊也有了一些體會,初步領略八卦掌神奇與奧妙。現不揣冒昧和盤托出,望大家批評指正。

一、下沉掌。(以向左轉為例)兩手手心向上側平舉向頭上合掌,然後兩手手心翻下經面胸、腹部下沉到胯部,上動不停,中心移右腿坐身,左腿抬起腳面綳直向前趟出,腰胯向圈內圓轉,而後中心過渡到左腿,右腿帶右腳,平起平落向前邁出,依此不停兩腿交替圓轉轉圈。此式要點:兩臂自然下垂,掌指相對,虎口開圓,兩肘外撐,兩掌輕按,豎項,收下顎,空胸,兩肋放鬆,二目平視平圈內(圖1、圖2、圖3)。

此式是八卦掌人門必修的基礎掌法,經過一段時間修鍊,能很好地體驗八卦掌轉掌的方法。

隨著時間加長和功夫的精進,感覺身體有發熱感,尤其是會陰部不時有氣機發動,此時進入內功修鍊的初級階段。此階段全身逐步松下來,向前邁出的腿,逐漸延長,身體四肢腰跨漸漸渾然一體,僵勁化去,整勁出來,彈簧勁,渾圓勁開始顯露。由此,進階到內功修鍊的中級階段。中級階段,身體經絡全部打通,體內真氣越聚越強,並像水銀一樣向四肢流動,向前邁步會有一股內氣直灌腳趾,全身像皮筋一樣,牽一髮而動全身。此階段需要經曆數年才會進入內功修鍊的高級階段。在高級階段,內氣把全身打通,並向體外散出,轉掌時會感到從腰跨以下虛空一片,沒有了邊際感,全體透空,無形無象。

二、托天掌。兩掌左右平伸,掌心上托,虎口張開,肘窩朝天,頭頂豎直,下顎微收,下肢要求與上式同(後式不再重述)(圖4、圖5)。

此掌要點:沉肩墜肘,空胸緊背,兩臂放鬆,並向兩側拔掌根。

托天掌由於平伸雙臂,手三陰、手三陽經絡全部打開,練起來非常舒服,在初中級階段,氣到四稍,腋下虛空,只要手指微微涌動,四肢像水銀流淌,且不時會有自發功從手指向胸部放射,來時急如閃電,非常震撼。到了高級階段,會感到雙臂無限放長,胸腹部以下空空一片。

三、抱月掌。兩掌平抬於胸前,如抱物狀,掌心向外,虎口張開,兩掌拇指向下,其餘四指相對,眼睛向圈內平視(圖6、圖7)。

習練要點:兩掌抱月,肘及胳膊與肩平,空胸緊背。

此掌的初中級階段,隨著功夫的精進,兩臂與後背形成一個氣圈,內氣沿著體內、四肢,流淌。二掙力,彈簧力,渾圓力出現。此階段,為了避免偏差,最好是守住中心,意識上勿忘勿助,讓內氣以胸部中心向四外發散。達到高級階段後,胸背部四周形成漩渦波紋向外擴散,身體內部全部打通,兩臂以下空空一片。

四、指天插地掌。又叫指天劃地掌。動作要求,內側臂上舉,掌指朝天,大小臂伸直,緊靠同側耳部,並含有內旋的力,在外側的掌往下插,掌指指地,掌心外翻,掌背緊貼另一側的胯部,大小臂向下伸直,並含有外旋的力。面向圈內平視,收下顎,空胸緊背,心窩及兩肋放鬆(圖8、圖9、圖10)。

習練要點:兩臂要對拉拔長,內外擰勁。

指天插地掌由於兩臂對拉拔長,內外擰勁,可以使肩膀鬆開內勁放長。在內功的初中級階段,內氣由胸部向雙臂上下流淌,轉圈中感覺向上的大臂無限伸長,直指天空,向下的大臂無限向下,向大地深部滲透。在大圈的基礎上轉四步或三步的小圈,感覺兩臂就像黃龍攪水,使身體內氣像漩渦一樣旋轉激蕩。到了高級階段,身體透空與天地渾然一體。

五、陰陽魚掌。動作要求,扭項轉身面向圈內,外側的臂平抬,屈肘橫掌,掌心向外,高與胸平,肩要松,大小臂彎曲形如抱物。在內側的掌要往後掖,掌心向後,置於腰部之上,要儘力往上抬,掌背與身體要有一定距離,掌背不要貼在腰上。肩要松,胸要空,兩肋及心窩處務必要放鬆,隨身形扭轉,眼要儘力往後看(圖11、圖12、圖13)。

要點:前後掌撐起,周身一家,完整無懈。

陰陽魚象形取義,前掌圏撐如魚身,後掌後掖如魚尾,整個身形向圈內扭轉。另,我們還可以把前後兩掌與身體想像為一個太極圖,前掌與胸腹為陽魚,後手與後背為陰魚,在走轉中陽魚的魚頭向圈內追陰魚的魚尾,陰兔的魚頭追陽魚的魚尾,從而使內氣跟著陰陽魚旋轉起來。

在內功的初中級階段,會感到命門後面內氣膨脹,既而胸部以膻中穴為中心的中丹田內氣鼓盪。到了高級階段,中下丹田虛連一起,人體就像倒扣大鐘,空空蕩蕩。

六、托槍掌。在外側之手,反掌上托在頭頂上方,掌心朝上,掌指指向圓心,內側之臂向圓心平伸,掌心上托與肩平齊,目視內側手的中指、食指。兩臂形似托槍,故名托槍掌。

習練要點:兩手相合,上下相隨,周身一家(圖14、圖15)。

在內功的初中級階段,身體經絡,血脈全部打開,內氣可以隨意流淌,直達手稍、腳稍。到了高級階段下中上三丹田虛空鼓盪,最終氣化為一;兩臂外側上托掌與內側平托掌相合,外側上托掌單手托天,內側平托掌無限延長,形如大日如來,與天地融為一體。

七、探球掌(獅子滾球掌)。兩臂向圈內相對仲出,在里側之臂,松肩沉肘,掌心上托,高與肩平,向圈內平伸。在外側臂,長肩探臂,掌心向下,略比頭高,目視上托掌(圖16、圖17)。

習練要點:兩掌相合抱球,要有環抱天宇的氣勢。

揉球掌形似獅子滾球沿圈旋轉,從身體習練的竅要上說,直點在頭上、頭上玄關,而頭、玄關在卦象上屬乾卦,為此,此掌又叫乾卦獅形掌。習練此掌在初中級階段,從腳到頭、到掌,周身一家,完整無懈。到了高級階段下中上三丹田鼓盪,氣化為一,並向四圍彌散,形成全體透空,無形無象的景象。

八、推磨掌。里掌(前掌)豎掌前伸,大小臂高與肩平行,松肩墜肘肘尖向下,掌心向圈裡,掌指要求:虎口撐圓,四指微松,中指無名指縫開展,掌心涵空,掌指向上,大拇指齊鼻,食指齊眉,「二目需從虎口瞧」。掌臂要求:自然伸直,肘窩向天,「似屈非曲,似直非直」。由膀根向手掌方向拔勁。胳膊放鬆。後掌肘掩心,肘窩向天,豎掌塌腕。食指尖對準前伸掌之肘尖,相居1市寸左右,以腰身往裡擰之勢帶動肩部往裡合,以肩送臂,以臂送肘,以肘促掌,使後掌向身後有推力,以成緊背空胸之勢(圖18、圖19、圖20、圖21)。

習練要點:兩臂向里有合抱之力,豎項拔頂收下顎,心窩與兩肋務必放鬆。

推磨掌是八卦掌標誌掌,由於傳承與習練者個人素質與理解不同,現在練該掌者有多種,為此,十多年前,就有人對「二目需從虎口瞧」歌訣提出質疑,我也曾刊文以《八卦掌「虎口瞧」毋庸質疑》提出自己觀點,現根據自己習練體會,就「虎口瞧」與「食指瞧」特點再述如下:「虎口瞧」掌形由於兩手肘窩朝天,兩肘直墜,手三陽、手三陰取一個「順」字,所以它的內在著落點在任脈,而「食指瞧」掌形的前掌肘腕內擰前撐,手三陽、手三陰,取一個「行」字,它的內在著落點在督脈。兩者各有所長,可以交互習練。比如,八卦掌歌訣有:「背似無功卻有功,不講背形不能通,圓如箕底方為緊,掌穿力自如反功。」要練出緊背空胸之力、二掙力,「用食指瞧」的掌形就能更好出功夫;而練內氣、使得上中下三丹田開竅、化一,則用「虎口瞧」掌形最好。

在八卦掌各種力中非常重要的是出一種合抱力,比如,八卦掌36歌里有兩句:「後掌先疊肘掩心,手再翻踏向前跟;跟到前掌合抱力,前後兩掌一團神。」此兩句里「跟到前掌合抱力,」實際上點出八卦掌勁力特點之一。所謂合抱力是指,前手後手通過後背左右相合形如抱物的力量。比如,此掌稱為懷抱單魚掌,胸腹與後背為魚身,兩臂與兩掌為魚尾,魚身魚尾從後背到前掌由合抱勁完成。「虎口瞧」的掌形促成了陰陽魚的形成,並由於手三陽、手三陰的「頂」使得陰陽魚圍繞身中中心線,膨脹鼓盪,並賦予陰陽魚以活力。隨著功夫的精進,陰陽魚不但在胸部,而且立體地在腹部、胸部、頭部、(下、中、上丹山),鼓盪發散,直達全身透空、無形無象的高級階段。掌形的「順」與「擰」牽涉到八卦掌內功的「養」與「發」等高層次的問題,由於文章篇幅限制這裡不展開討論。

說到此掌內功功法,初中級功夫與前面各掌相同,比如,身體麻熱漲,丹田鼓盪,內氣流動等,高級功夫就是全身透空。

以上是梁派八卦掌的八大定式掌。

下面再介紹其他幾個流派的定式掌。由於文章篇幅所限,一些共通的內功表述不再贅述,只強調其特點。

九、猿猴獻果掌。兩手手心相對斜朝上,兩掌掌根相貼狀若捧物,置於胸前尺許(圖22、圖23)。此掌內在反映與其他掌相同,所不同的是到了中高級階段,可以想像胸中如蓮花開放,使得中丹田內氣充實盈滿,融融散開。

十、樵夫指路。 兩掌向圈內側平伸,兩手拇指向掌心內扣,裏手手心向內,高與肩齊;外手手臂低於內手臂,手心向內與裏手心相對(圖24、圖25)。此掌中級階段,內氣通過後背、腰身使里外手合抱一起,走起圈來,就像推磨時磨棍抵在腹部,使內氣通過丹田兩臂直達圓心——石磨轉起來。換式時外掌直掌穿出,里掌拉回,丹田叫力哼哈一氣,渾厚無比。到了高級階段胸腹部內氣發散,空空蕩蕩。

十一、麒麟擔山。兩臂屈回,兩手手腕彎曲、手心向上,放置兩肩之上,兩肘直墜,兩手背盡量靠肩(圖 26、圖27)。此掌到了高級階段,會感到身體空空,有扶搖而上直達蒼穹的飄逸感。此感受與麒麟擔山的寓意相合。因為麒麟傳說中就是能飛的猛獸,神仙的坐騎。

十二、象笏朝天。裏手手心向內,手臂彎曲,抬與胸高。外手手心向內,手臂彎曲置於裏手之下。兩手形如古代大臣向皇上面奏時的笏板。走圈時兩手外掤,與後背對拉撐開,形成圓圈,使兩手兩臂與後背渾圓一體(圖28、圖29)。此掌,高級階段下中丹田內氣鼓盪,並延圓圈徐徐向體外散開。

以上介紹了八卦掌定式掌的十二個基本掌式,由於他們各自針對的身體經絡、竅要不同,對身體鍛煉所起到的作用也相對不同,比如,踏地掌習練可以使下丹田得到很好鍛煉,托天掌、抱月掌、象笏朝天、猿猴獻果,促進了中丹田的氣息增長,而獅子滾球掌、托槍掌則促使上丹田鼓盪空靈。由於人體是個整體,各個不同位置的習練,也促成了人的潛質整體的開發。比如,隨著三個丹田內氣的形成和三個丹田氣化為一,整個身體形成全身透空,無形無象的景象,再習練每個掌式,它就可以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功效。

下面就如何練好八卦掌內功提出幾個需要把握的問題:

一、內外相合是練好八卦掌內功的基礎。

八卦掌與形意拳、太極拳一樣也講究外三合和內三合,具體就不說了,這裡所要強調的是在初期的外三合要十分注意形體的整勁,克服半勁或曰局部勁。比如,單換掌換式時不管是大掰大扣的鴻雁出群,還是簡單的挑掌,前面掌穿或挑起來,後面的掌要隨身法跟上,跟不上就是半勁、局部勁。等到內功到了一定程度後也是這樣,比如,每個定式掌的兩掌之間,如果有一邊掌隨不上勁,就叫勁力不整。

內外相合另一個重要一個標誌是氣貫稍上。具體表現在,在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的內三合指導下,身體內氣象水銀一樣隨意流動,流到五臟六腑,流到身體四肢稍節。八卦掌重要器械七星桿,為什麼內裝水銀就是與身體內氣水銀流動原理相合,比如,我們一個甩掌出去,意到氣到,氣到力到,內氣像水銀一樣貫到稍上,重重的擊到對方身上,同理七星桿或點或擊,貫穿到稍節的也是沉重的擊打力。

從技擊上講有了內外相合的整勁和隨意流動的水銀勁,就會使得功力大長,八卦掌所講的滾鑽勁、驚炸勁等等都會逐步開發。筆者認為,八卦掌內功整勁出來,從技擊角度上就具備了相應能力,過去八卦掌先輩們幾年就能出師就是這個道理。

二、守中是修鍊八卦掌內功的法則。

《老子》「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守中是靜守心中的意思。守中在習練初期指的是從釕會到會陰的屮線,到了內功的高級階段主要指的是以膻巾穴為巾心的心空。心屬火在八卦里屬離卦,離中虛。平常人們總講下丹田煉精化氣、中丹田鍊氣化神、上丹田煉神化虛,最終還要粉碎虛空,煉虛合道。為什麼中丹田講鍊氣化神呢,因為在內功形成之前人們練的是空架子,所以精神意念無所依,容易形成意念雜亂,等到有了內氣後,特別是內氣像水和水銀一樣充盈、流淌起來,精神意念就會有所著落,心也會慢慢平靜下來。這時「精神內守,抱元守一」、「至虛極,守靜篤」,內氣就會像水波紋一樣慢慢彌散,身體內部就會越練越寬敞,心裡感到越來越舒服,精神頭感覺越來越充足。反之,此階段過多的著意、用氣,就容易對內臟形成衝擊,於養生不利,正所謂「在意不在氣,在氣則滯」。武術界有所謂:功夫越大,死得越快說法,究其原因,與過多的用氣,不科學的發力有關。內功修為能不能躍上新的層次,守巾是重要的法則。

三、道是修鍊八卦掌的最高境界。

樊派八卦掌傳人韓傑說,董海川傳下的八卦掌:「海福壽山永,強毅定國基。昌明光大陸,道德建無極。」二十字,並非只是排輩分用,裡面的「道德建無極」來說就蘊含著無極八卦意思。樊派八卦掌里就有專門的無極功法修鍊。我的理解「道德建無極」的含義是通過道德修養步入無極大道。高級內功八卦掌修鍊,主要是修心養性的過程。我們在內功修鍊中經歷著一個松、散、通、空的過程。即,從形體的松,到內氣的散、通、空,其中伴隨著麻、熱、漲或其中之一的感覺。意拳大家王安平講,內氣通分皮膚通、內臟通和骨髓通三個層面。八卦掌習練也同理。就拿上丹田的激發來說也伴隨著內氣熱漲的過程,通過熱、漲以玄關為中心的上丹田逐步打通,並虛空起來。三個丹田虛空,並虛化為一,全身透空,無形無象的景象就會出現。而全身透空,無形無象的景象表面是形體的空,實際上卻是一個性命雙修的過程。命是我們的肉身、形體,命宮在身體的命門。性宮在頭上玄關,性指的是大腦產生的思想、精神,它分後天識神和先天元神。識神是後天形成的各種意識、慾望、雜念等;元神是人剛生下來給我們留下的一點先天靈根,後天生命燃燒,繁殖永續之本源。「養靈根而靜心者,修道也;固靈根而動心者,敵將也。」從養生來說就要靜心,而對敵技擊就要動心,其中都離不開元神回歸。修鍊元神就要掃除後天識神,使心靈得到凈化,途徑就是修德、靜心、養性,克服各種雜念、妄念。道訣:「掃萬象,求心安,合天地,得自然。」到了高層次修行主要以修性為主,以性化命,使生命發揮到極致,並最後從有極走向無極。當然,從鍊氣化神到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是一個漫長、複雜的修行過程,這裡需要機緣、慧根、悟性等等,但是道法自然,它是符合規律,必然經過的修行過程和終極目標,也可能是我們終其一生也達不到的目標,但我們正在努力著,挑戰著向身,尋找著新的自我。

盧艷彬:姜容樵八卦掌歌訣精解

標籤: 文化 分類: 太極形意八卦

八卦掌第三代傳人、著明武術家、一代明師姜容樵先生於1963年出版的《八卦掌》一書,曾再版多次仍供不應求。之所以轟動祖國大江南北,就是因為先師將八卦掌中很多模糊不清、有爭議而又眾說紛紜的功理功法一一加以澄清、說明,將一生習練八卦掌之體悟和經驗合盤托出,將很多秘不外傳之法貢獻出來,啟發、激勵一代又一代八卦掌人學有所得,練有所長。先師於此書中著述的八卦掌鍛煉歌訣言簡意賅,小學生讀得懂,有高深學問者亦可看出其深奧之處。武林中素有「傳拳不傳功,傳功不傳法,傳法不傳訣」之說,而《八卦掌》中功、法、訣俱全,可窺出姜容樵先師之胸襟。歌訣共十七句,僅136個字,可謂字字重千鈞,句句藏瑰寶。  鄙人習練八卦掌三十幾年,常將歌訣默誦,少走很多彎路,受益匪淺。今願將心得與體會奉獻同門,以期共同提高。  歌訣第一句:順項提頂,溜臀收肛。 八卦掌之功,掌法如輪,身法如龍,步法如水。以形練神,以神帥形,歷來受到練功者的重視,說明了形體正確與否的重要性。此句歌訣對形體和內在提出具體要求,擰旋走轉、閃展騰挪中,須始終保持「順項提頂,溜臀收肛」之狀態。  「順項提頂」:脖子自然豎直,方可頭頂天。《內功經》云:「頭正而起,肩平而順。」頭正則項順,項順則提頂。肩平可使頭、項自然順達。如此,周身上下方能高度協調一致,氣血往來勿受阻礙,精神提得起,變化才自如。把平衡留給自己,把力量作用到對方身上。《易經》云:「化而載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 化去不正之身姿,推進體內氣血流通。  「溜臀收肛」:擰旋走轉中使臀部下垂之肌肉用意向上斂之,穀道收之,方可達到溜臀收肛之效。溜臀收肛之功上身,下肢之力方能使出來。掌法、步法、身法可配合得當。力根在八髏,其上帶身腰,下帶胯膝。溜臀之作用是使下肢輕捷便利,收肛之作用是使氣不外泄。  順項提頂也好,溜臀收肛也罷,須在經年累月、朝夕不輟地磨礪中練就。  歌訣第二句:松肩沉肘,實腹暢胸。  「松肩沉肘」:松肩非被動的鬆懈,而是自然鬆開肩關節,兩腋虛撐,或在沉肘中找,運動中肘有接觸地面之感,可達松而不懈之效。在意的統帥下,雙手臂動起來輕利迅捷。雙肩如拉弓,達抻筋拔骨之目的。檢驗是否松得好的標準是,手臂不直、伸出後,外力從上往下壓,手臂順勢而下,然外力一松,手臂又順勢反彈回去。雙肩鬆開氣灌肘,雙肘垂地勁到手。八卦掌練起來不像外家拳那樣剛猛,也不似太極拳那般一柔到底,而是松肩沉肘中剛柔相濟。練功時找身體的大松大柔,找虛無的氣勢,找神意的感應,練莫測的變化,練有感皆應的神明,絕不是筋骨肌肉的鍛煉。  「實腹暢胸」:實腹乃氣沉丹田,暢胸指胸腔虛空。胸空氣人丹,實腹氣盈足。切記擰旋走轉中不可挺胸,也不能縮胸,此為練功之大忌,為「三害」之一。練功中順乎生理的自然規律,有板有眼地練,日久可強健體魄、增進內功。  所謂「三害」,一是「努氣」,二是「拙力」,三是「顛胸提腹」。「努氣」為有意提氣或憋氣,極易造成胸滿氣逆而傷肺。發「拙力」也易鼓氣、憋氣,導致肢體僵硬不易變化,阻礙氣血流通。「顛胸提腹」更易使氣滯留於胸肺部,嚴重者會造成炸肺。所以,實腹暢胸是對氣能否順暢地在周身運行的實質性要求。那麼,如何防「三害」,而使身趨於實腹暢胸?就是在運動中將氣力從雙肩雙胯一起縮向丹田,松肩緊背,胸便既暢又空了。呼吸自然,周身各關節、四肢毫不著力。日久,達形而堅,精而實,氣而壯,神而飛。形和氣是縱橫之本,精和實是飛騰之基。  歌訣第三句:滾鑽爭裹,奇正相生。  此句含意是指技擊中勁力運用的變化和產生。技擊中勁力隨著掌法、身法、步法的瞬間變化而變化。  「滾鑽爭裹」:滾為圓形的旋臂動作,鑽是手臂既要轉又有向前的螺旋形動作,爭是向外撐開,裹是向里扣抱。八卦掌的滾鑽爭裹四種勁力於技擊中相互轉化,相互作用,相互對抗,使勁力保持圓滿、中和。  「奇正相生」:也就是說勁力變化的矛盾產生了。奇與正是矛與盾,勁力變化離不開奇與正,剛勁與柔勁之變始終蘊含於奇與正之中。八卦掌一切勁力的變化都是由滾鑽爭裹之勁力的相互對抗,在奇正的矛盾產生中發揮出來的。  四種勁力必須結合推、托、帶、領、搬、扣、劈、進、穿、閃、攔、截等技法來應用。在步法、身法、掌法、眼法和精、氣、神、意的作用下施展。交手中,滾中有鑽,鑽中帶滾;爭中含裹,裹中含爭。體現出八卦掌勁力之剛柔相濟,體現出八卦掌的走中打,打中走,走中防,防中打,打中變,變中化,化則變化莫測的技擊特點。一身之勁練成一家。身如游龍,掌似閃電,步如流水,動則虎嘯龍吟,靜則如山似岳。  歌訣第四句:龍形猴相,虎坐鷹翻。  此句指八卦掌運動中的象形取意。八卦掌非象形拳,乃求龍、猴、熊、獅、麟、蛇、鷂、鳳之神似和意合。  「龍形猴相」:行如游龍,回身如猴。表現為怒髮衝冠爆出掌,如驚濤拍岸,似岩石崩裂,轉身、返身、柔身、擰身、旋身、背身、磨身、翻身像游龍一般迅疾,如靈猿一般敏捷。如閃電滑過,似流瑩飄飛。  「虎坐鷹翻」:虎坐並不是停頓,而是運動中蘊含著虎踞之相。具隨時虎撲之雄,停頓是八卦掌技擊的大忌,八卦掌歌訣云:「混元一氣走天涯,八卦真理是我家,招招不離腳變化,站住即為落地花。」停頓技擊就如同任人踐踏的落地之花。虎坐乃轉身變勢或換掌時瞬間的「坐胯」之勢,虎踞龍盤,任何力量也推它不動。鷹翻,雄鷹凌空翻身撲捉目標,表現出穩准狠,又不失靈敏、洒脫之勢。翻,是八卦掌技擊的一大特點,翻即打,翻即變。「翻」之際進攻防守,「翻」之際迂迴伺機,「翻」之際應用滾鑽爭裹,「翻」之際脫身化影。  歌訣第五句:擰旋走轉,蹬腳摩脛。  「擰旋走轉」:乃八卦掌練高深功夫之大法。似圍繞地球公轉同時又有自轉,掌勢不變,目視掌指,頭、肩、肘、腕、掌、腰、胯、膝、足於松沉中毫不用力,緩緩綿柔地繞圓走轉。此勢為下動而上靜,外動而內靜;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邁里腳前行是擺步,為擰;進外腳是扣步,為旋。擰練剛勁,旋練柔勁。練功時,「應先將胸腹中濁氣呼出,再吸氣,其意將地氣從足底湧泉穴吸至丹田,以意定之,不得妄動。再呼氣,其意將天之清氣從頭頂百會及雙手勞宮降至丹田,使天地之氣交合,名為天地交泰。待行功日久,丹田氣自足,至此內氣存於丹田,此亦為丹田內壯之功」。  「蹬腳摩脛」:沿圈走轉,負重之腳如船篙划船,拳諺說:手似電,身如風,得勢全憑後足蹬。八卦掌之動非隨便之動,須遵如下之規:後蹬勁給大地一個作用力,然大地又返還體內一個反作用力,就是這個反作用力催促你動。走轉、起落、進退、縱橫都要隨著這個反作用力而動,萬不可妄動。雙腳輕提輕送,走轉如貓行,緩、慢、輕、勻不停頓地向前膛出,後腳必須貼著前腳脛骨摩脛而過,此乃減輕心臟壓力、避免身體失重,更有助於收肛和縮腎,內氣不泄。正所謂身如輕舟走,腳與地面通,百會納清氣,周身一團神。須練至「只見物行,不見水流」,功夫才能上身。  「走」是八卦掌功夫之大法,日積月累的走,可「走」出內氣鼓盪,可「走」出金剛之「球體」,可「走」出先天之無極之體,「走」盡坎坷成大道。  歌訣第六句:曲腿螳泥,足心涵空。  繞圓擰旋走轉中雙腿適度彎曲,以站起便利為準。不可忽高忽低,雙腿如緩緩行進的汽車輪子,身體穩穩地坐在車裡。  「曲腿蹬泥」:曲腿行進,曲腿擰旋走轉為八卦掌練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小覷。瞠泥,如行進在泥濘水坑中,如履薄冰,似臨深淵,久之,達足堅而穩,膝屈而伸,襠深而藏,肋開而張。董海川師祖八大弟子之一馬維祺先師,綽號「煤馬」,是賣煤坯子的,每天傍晚叫工友將煤面和黃土堆好,再澆上水,便吩咐工友回家,他挽起褲角在煤堆里「卦」掌蹬著擰旋走轉,說不上幾個時辰,直到將煤泥和好為止。老輩人練功之艱辛可見一斑,得高深功夫實屬不易。  「足心涵空」:擰旋走轉中雙腳心始終保持涵空之狀,足心不涵空落地就沒有力度,就沒有整體之勢,不涵空十趾就抓地不牢,就練不出「虎坐」之功。足心涵空乃懸起湧泉穴,以防內氣泄走,保丹田之氣。  歌訣第七句:起平落扣,連環縱橫。  「起平落扣」:走轉之雙腳於擺扣時必須平起平落,里腳直進平落,外腳平起落扣。使四肢整齊劃一,進里腳的擺步要擺得直而平,進外腳扣步仍要扣得平且穩。兩腿如同剪子殷狀。雙手臂與身體形成拉弓狀。以身帶動後足前行時後腰部肌肉使勁,也就是兩腎兩側的肌肉產生力量帶動後足前行,與重心腳摩脛而過。雙腳能隨心所欲地平起平落、里擺外扣,須全身之整勁方可達到。換言之,雙腳平起平落是外練整勁、內練氣力歸丹之法。須長年走轉不輟,寒暑擰旋不斷,晨昏堅持不停。擰旋走轉時不犯揭蹄(提後足跟),亮掌(翹前腳掌)之錯。兩腳要形成倒八字步或丁字步落地,這是八卦掌功夫在擰旋走轉中對雙腳的最高要求。  「連環縱橫」:連環,是在動的同時變化不斷;縱,則是放其勢一往而不返;橫,是裹其力開闊而莫揚。八卦掌以步法為根,掌法為主,身法為本,走轉為法。縱為順勢,橫為逆勢。由滔滔不絕擰旋走轉中生出不斷之勢勢連環,連環中生出閃展騰挪之招招縱橫,連環縱橫中往來無間斷,如怒滔翻滾,一瀉千里。高低、左右、上下、剛柔隨勢而變,忽縱忽橫,左縱右橫隨他而動。此乃「飄而不浮,柔中見骨」之功。意識不斷,勁力不斷,動作不斷,步法不斷。臨陣技擊表現輕如飛絮,又堅如精鋼。虎威比猛,鷹隼比疾。縱橫交錯,八方遊走,九宮飛穿。身隨步變,步隨掌換。  歌訣第八句:腰如軸立,手似輪行。  「 腰如軸立」:腰在八卦掌中的作用就四肢而言,起著主與帥的作用,就整個身體而言,起著軸承的作用。總而言之,用腰帶動周身。拳諺云:練武不練腰,終究藝不高。閃展騰挪中將腰鬆開並活起來,極大發揮軸承之作用,外力一碰便旋轉,腰為掌法、身法、步法發動之機關。故上下、左右、前後、反正之趨向合宜又得力,皆以腰為主宰。關鍵在於轉之靈,活之疾。技擊時,曲腿而沉腰,為發招做準備,力不求重,氣不要濁,但其勢如猛虎下山。  「手似輪行」:抽身換掌,連環縱橫地進攻與防守時,雙臂如車輪旋飛無間。雙掌之變化循陰陽之理,前掌為陽,後掌為陰,瞬間換勢則陽掌變陰掌,陰掌變陽掌,時陽則陽,時陰則陰,陰而陽,陽而陰,陰陽互易。肩在掌前,掌在腦後。達至手似輪行之功須足之牢,胯之靈,腰如軸。周身各處不得著力,心神意自然集中。  歌訣第九句:指分掌凹,擺肱平肩。  「指分掌凹」:掌心空,與足心涵空相對應。豎掌坐腕,五指自然分開,虎口撐圓,可變為仰掌、俯掌、豎掌、抱掌、劈掌、撩掌、挑掌、螺旋掌等掌法,功臻上乘,亦可用做劍之刺、刀之劈、棍之砸、鉞之掃等。  「擺肱平肩」:擰旋走轉時身體和肩、肘、腕極力向圓心擰轉,後手指貼住前手臂肘尖,走轉時切不可左右或上下扭動,更不可有向前推的動作或勁力。之所以練雙臂的「肱力」,因為肱是大臂內側的肌肉,走轉中這塊肌肉能在意念指揮中上下、左右自然擰轉,證明「轉環手」功夫已練成,八卦門中如是說「練成轉環手,大羅神仙也難走」。兩臂通著呼吸,兩臂圓則氣到丹田,兩肱圓可身輕力厚。「擺肱」日久,兩臂如同猿猴之臂快捷靈敏,身體輕靈迅疾。平肩,肩平而順,背平而正。兩肩在走轉或抽身換掌時必須保持端正平舒的狀態,不可擺動或起伏不定,始終圍繞「我」的中心運轉。  歌訣第十句:樁如山嶽。步似水中。  「樁如山嶽」:「樁」並不是站定不動,而是於閃展騰挪中瞬間的「坐樁」動作,八卦掌樁功乃是活步樁,又叫「行樁」,是於周而復始擰旋走轉中「坐樁」。基本步法為里擺外扣,行功中,步以腰為軸,腰以腿為輪。頭頂天,腳人地,一步一樁,如山似岳那樣穩固,顯現出強大力量也推他不動的雄壯氣勢。  「步似水中」:八卦掌的瞠泥步於悠然之中又體現出沉穩與敏捷,蹚行的擺步、扣步、進步、退步、轉身步、連環步等,結合身法、掌法於連環縱橫中施展出輕靈、疾如鷹隼之步法,此步法不可不花大氣力去練去悟。若進退渙散,便讓別人有隙可乘。進則先進前步,退則先退後步,欲回身先擺步,欲轉身先扣步。虛步為抽身靈便,實步為發力之根。發右掌先進左步跟右步,發左掌先進右步跟左步;或發右掌進右步跟左步,發左掌進左步跟右步。  步不活則掌法亂,步不快則掌法慢,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一步練錯百步歪,練掌容易走步難,難就難在一「活」字上。  歌訣第十一句:火上水下,水重火輕。  以上第一至第十句歌訣概括的都是如何修鍊外形。八卦掌極端重視並嚴格要求形體的訓練。形通神而又生神,神通形而又生形;相互依賴,相互轉化中達形神兼備。歌訣第十一句至第十七句講的是如何修鍊內功。  「火上水下」:實指坎離交宮,水火相濟。八卦八門中「火」為「離」門,為陽,五行中屬「火」,方位正南。「水」為「坎」門,為陰,五行中屬「水」,方位正北。這裡的「火」是指人體五臟中的「心」,在著名的《九要論》中說:「心為火,而有炎上之象。」「心火動而相隨,無不奉命也。」心是人體全身的指揮者,「心如猛虎」是內家功夫關於心火的說法。「水」是指人體五臟中的「腎」,腎為水,有潤下之功。腎為先天之本,諸臟之源。「故腎水足,而金木水火土莫不各顯機焉」,「腎氣一動快如風」。八卦掌功夫練至此層次,就將達到火降水升,水火沸騰。這句話是傳統解釋八卦中坎卦和離卦的說法。「火降水升,水火沸騰 」, 從字面看是火與水的關係,在人體上的反應是心與腎的關係。  「水重火輕「:水火不相容,此為常理,可為什麼還要「沸騰」呢?水比火重,若達到「水火沸騰」,必須火在下而水在上,經過火的燃燒,使水沸騰。說明功夫練到這個層次後,水與火通過人體這個再造之鼎,使水與火很快交融,火之燃燒使水沸騰,產生氣歸入腎。所謂「腎氣一動快如風」,欲達到水火交融,應於擰旋走轉中胸要空要暢,心要虛要靜,襠要涵要裹。功夫練至此,內勁如虎,身法如龍,一觸即發,有感皆應。  歌訣第十二句:意如飄旗,又似點燈。  「意如飄旗」:八卦掌動則須以意引導。古代練兵、打仗都要聽命於令旗,意就是全身各關節、各器官的「令旗」。在意的統帥下擰旋走轉、連環縱橫、閃展騰挪。得了意,功乃至高,形也不重要了,有成語「得意忘形」為證。舉手投足皆為法,發人於閑庭信步中。所以,八卦掌之功以意為先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一是用意調息,控制動作與呼吸相結合,虛者吸,吸則蓄,實者呼,呼則發。二是用意積氣,將氣深入到丹田積存,以深、細、勻、緩的腹式呼吸法調節神經系統功能,使體內能源物質和能量物質吸收儲存增加。三是用意引氣,將丹田積存之氣引至周身,用意運氣和用意練掌同時進行。達到意到氣到步到勁到;達到氣未到而意已吞。  「又似點燈」:與「意如飄旗」雖然意思相近,但提出更高要求。前者道出意之重要,後者說明「神」的不可或缺。「神」與「意」緊密相連,神與意合就會產生「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之勢。聚五臟之神於一身,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腎藏精,脾藏志。五神相聚,神鬼難逃。練神意之法以松靜為本,松能通竅,靜能養氣。松與靜、神與意相合落實到攻防搏鬥中能達到走中打、打中走、走中防、防中打、打中變、變中打、打中化、化中變、變則變化莫測之效。  歌訣第十三句:腹乃氣根,氣似雲行。  「腹乃氣根」:腹,丹田也,此句含義是說八卦掌運勁、發勁都要以丹田之氣為主,在意的指揮下調動丹田積存之氣像水銀一樣流動周身,毫無滯處,且運用靈活。意之想,氣之到,形之隨,純是自然。功夫練至此能堅其骨,壯其體,身體擰旋和順,手足起落、擺扣整齊無散亂。還須順中用逆,逆中行順。  「氣似雲行」:將呼吸之氣深入至丹田,不可猛然一吸一呼,而是像空中流雲那樣徐緩均勻地吸入,又慢慢呼出。切不可急吸急呼,此為行氣之大忌。緩呼,隉吸可達「氣遍周身得自然」之效。日久,氣騰形隨,以氣帥形。形與氣為縱橫之本。  歌訣第十四句:意動生慧,氣行百孔。  「意動生慧」:八卦掌的運動不但受意念支配而施展,而且亦生出妙不可言之奇勢異功,意之動,生之「慧」,生大智慧。意念用的愈好,大腦皮層細胞活動的有序化也愈好,可培養出機警、敏感的素質,上借下勢,下借上勢,沉借浮勢,浮借沉勢,沉中有浮,浮中有沉。諸靠剛猛我皆依,脫身化影示神奇。意動之,舉手投足隨心所欲,勢法隨意而變之。不停息地擰旋走轉,滔滔不絕中陰陽互易,剛柔相濟。神不離氣,氣不離意,神氣意相依,或推或托,或帶或領,或擺或扣,或指東擊西,或指南擊北。輕描淡寫信手拈來,來無影去無蹤,令人膽寒。究其奧妙,乃意動生慧順其自然之理。  「氣行百孔」:氣乃生命之本,意之引氣運至周身無阻礙,身體舒暢,精力充沛。續而四梢出勁,內外相合;四肢八卦和身體八卦相合;後天八卦和先天八卦相合;剛勁和柔勁相合;下與上相合。以氣催力,意到氣到勁到。內氣行雲般貫通四肢百骸,虛實變化迅疾無常,發勁、轉換變化莫測。不想而行,不思而動,吐納自然而然,得形神兼備之妙。  歌訣第十五句:展放收緊,動靜圓撐。  「展放收緊」:為動與靜,為開與合,為靜中寓動,為動中寓靜。展放是進攻反擊,為開,外剛內柔;收緊是防守待機,為合,內柔外剛。展放如猛虎下山,虎入羊群。收緊如湖水靜謐平靜無波,中樞神經鎮靜,無雜念,凝神專註。展放的勢法須舒展遠放,收緊的招數應內收外緊。發之於外謂之展放,合之於內謂之收緊。發之於外的展可收之於內,收之於內的緊可發之於外。  「動靜圓撐」: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的極處就是靜的發源,靜的極處就是動的起端。《易經》日:「惟陰陽不測之謂神。」陰為靜為柔,陽為動為剛。動靜相互轉換,又相互作用。以柔運剛才是真剛,以剛運柔才是真柔。剛柔變幻莫測,時剛則剛,時柔則柔,時陽則陽,時陰則陰。剛而柔,柔而剛。練功和技擊時雙手臂要圓撐,走弧線,與身體產生對抗力。圓撐可保證身體轉換靈敏,如球體一碰即轉,且勁力中和。  歌訣第十六句:神氣意力,合一集中。  「神氣意力」:「神」乃功夫達高境界,謂之「入神」、「傳神」。心藏神,五臟之主。入神是功夫達高境界,傳神是表達這種高境界進入活動狀態中。「氣」乃人體經過不斷練功所產生的一種基礎物質。無形無象,貫穿周身,靈活無滯,亦剛亦柔。感應、反應、回饋迅速,使呼吸適應大運動量技擊活動。「意」,八卦掌的一切運動都在意的支配下進行,使中樞神經之思維與手、足、身默契配合,於複雜環境中瞬間做出正確判斷。意未生靜如處子,意一動如洪水決堤,其勢如山崩地裂。「力」,有人說「力」是拙力、僵力,「勁」才是可剛可柔的內「勁」。我們這裡的力為「內力」,經過體內提煉的「力」,是調動全身積極因素來為一點服務,其力能屈能伸,能守能攻。《紀效新書》日:「剛在他力前,柔在他力後,彼忙我靜待,知拍任君斗。」  「合一集中」:神氣意力高度集中統一於技擊和修身養性中。肩、肘、腕、手,腰、胯、膝、足不但不得著力,不努氣,而且從雙肩、雙胯將氣與力縮向丹田,依足下之力而動。注重天地人合一,精氣神合一,意氣形合一,意氣力合一。神氣意力合一方能專心行功,神氣意力集中才能心靜無雜念,利於全神貫注。技擊中顯現出神鬼莫測之功,於藏而不露中擰旋走轉,輕描淡寫,走馬觀花中擊敵要害,主要是用神意行功和搏擊。  歌訣第十七句:八掌真理,俱在此中。  八卦掌功夫乃以易經理論為指導。先天八卦圖指導內功修鍊,後天八卦圖指導外功修鍊。具有《易經》的不易、簡易和變易之功理,「一陰一陽之謂道」。而八卦掌中的動靜、虛實、緩急、剛柔等,無一不循陰陽互易之道,無一不順其自然、自然而然又恰合天然。八卦掌是道、是藝,內家拳以氣運力,道藝是以神運氣,更高一籌。八卦掌是道藝,是高功夫,可能想不明白,只能練明白。要練得身形如水流,似陽春擺柳。練功夫不是較勁,要有神意,身上才會有感應。練八卦掌難,練出功夫更難,「難於上青天」。如能完全掌握和自如運用上面所述練功之法,方可稱得到了八卦掌之真功夫。  其實任何一個法都不打人,打人的是以這個法練出來的功夫。

盧艷彬:八卦掌乃「道法自然」之功

分類: 太極形意八卦

盧艷彬:八卦掌乃「道法自然」之功八卦掌博大而精深,玄妙而神奇。得其一二者,便可登堂入室。但練其功難,得其功亦更難,難於上青天。有人窮畢生之精力研習,仍在門外徘徊。究其根源,乃不諳順其自然、合乎自然、自然而然之練功大法也。   自然存乎於自然界和自身之自然運轉。人之行為須效法自然,才符合「道」。能將自己融於、陶醉於大自然中,就會獲得大自然賦予的真東西。八卦掌基本步法的起、落、擺、扣,運動特點的走、視、坐、翻,勁法的滾、鑽、爭、裹之功,須於擰旋走轉練功中順應自然變化對人體的影響,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相結合。也就是人體運動的主觀努力要符合技法原理之要求,循著技法準繩自然而然地運動,「神氣意力」方能「合一集中」,功夫才能自然而然地不斷提高。   《老子·二十五章》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八卦掌人將其作為得高功夫之大目標去追求、去探索、去實踐。凡八卦掌功夫有成者,皆得益於「道法自然」。將練功之技法原理與「道」相結合,功久,達先後天合一、天人合一,得天氣之清與地氣之靈,成就神化之功。   《周易·繫辭傳下》曰:「易之為書。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周易·說卦傳》說:「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剛與柔,立人之道,曰仁與義。」練功中,人與天道合,陰與陽之功方能上身;與地道合,掌法之剛柔變化才能自如;與人道合,才能懂得做人的大道理。這裡的「廣大悉備」指八卦的博大精深,包括天、地、人,即宇宙萬物變化運行的規律和法則。規律和法則就是「道」,「道」便是自然。八卦掌人練功中必須與天道、地道、人道相結合,方能步入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化虛、煉虛合道之自然而然的規律和法則。不然,舍其道,別無正途所行。      一、擰旋走轉須順其自然      擰旋走轉中,身法之擰與旋、掌法之陰與陽、步法之擺與扣,均須效法自然,以此「借後天有形之身,以行有為變化之道,則能補全先天之氣」。以此「練後天補先天」、「練後天返先天」。人未出生之時,稟父母之精血,在母腹內至柔、至順。呱呱墜地,其柔順尚具,隨著年齡增長,氣血日剛,拙勁日強,柔順漸失。要通過八卦掌技法與自然相結合的修鍊之法,除掉後天氣血之拘,拙勁之捆。達到「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境界,進而返璞歸真。   八卦掌的順其自然之動是指順應本身生理活動的規律而進行擰旋走轉。應於繞圓走轉中呼吸順其自然,萬不可憋氣、努氣,易炸肺。不可用拙力,也不可挺胸提腹,使氣力不暢。不停頓的運動中要達到呼吸和動作相結合,使呼吸順遂通暢。「氣」包括自然界之氣和人體內的氣。行功中以意識支配呼吸自然界之氣和體內運行之氣相結合為基礎,達到以氣助勢,以氣助力和以意領氣之目的。待功深,可進行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和胎息。若使氣暢通順遂,不可執著,不可做力不能及的深呼或深吸、急呼或急吸,力求運動中自然而然的呼或吸,這是內練丹田築根基,外練筋骨強心意。內以神、意引導呼吸吐納而求內壯,外以操練筋骨而求外壯。周身關節要在正常的活動範圍和肌肉能達到的伸縮限度內運轉,不能勉強追求達不到的動作幅度。由緩而速,運柔得剛,緩柔而疾,自然而然為正途。擰旋走轉中雙足心含空,從湧泉穴吸地氣之靈人丹田,從頭頂百會穴吸天氣之清歸丹田,達天地交泰。歌訣云:「胸欲空兮氣欲沉,背緊肩垂意前伸,氣至丹田縮穀道,直拔顛頂貫精神。」  擰旋走轉是八卦掌練功之大法。指採用步法的擺與扣、身法的擰與旋、掌法陰與陽融入走轉中。無論逆時針還是順時針走轉,進外足之扣步,身軀和外足之勁力相合,共同朝圓心轉去,為旋,掌法上為陰。進里足之擺步,身軀和里足之勁力各朝相反方向使去,為擰,掌法上為剛。八卦掌之擰與旋,乃是身軀的擰或旋,柔身、背身、返身、磨身等身法均由擰或旋衍化而生。擰旋走轉中,雙腳在圓圈上行走,身軀、頭項、兩手臂均向圓心擰旋,直至里掌與外足跟和圓心在一個垂直面內,使整個身體形成擰繩狀。走轉中,兩腳不斷交換地里擺外扣,身軀不停地擰與旋,兩手臂在「滾、鑽、爭、裹」四種勁力相互轉換的支配下,形成了一邊擰旋走轉,一邊弧形運動的外形。但必須要控制的是,走轉中的雙腳不可急擺或急扣,身軀亦不可急擰或急旋,雙手臂也不可往上或往下、往左或往右擺動,換句話說,身體的任何部位不得使出一點勁力而參與走轉,要「全憑膝下兩相交」。初時,周身處處不使勁,功久,周身處處都是勁,擰旋走轉練的就是這種功夫。須緩慢、柔和、輕盈地走出柔韌之勁力。由此可見,擺扣之步法,擰旋之身法,陰陽之掌法,須在「飄而不浮,柔中見骨」狀態下整齊如一,內外相合,配合一致,方為得自然之法。擰旋走轉中不得停滯,歌訣云:「渾圓一氣走天涯,八卦真理是我家,招招不離腳變化,站住即成落地花。」  「走」是八卦掌練功之大法,如何「走」?八卦掌的步法要訣為「蹬、踢、摩、探、踩」五個字。也是五種勁法,指雙足從抬腳起步直至前行落步的整個過程,包括了趟泥步法全過程的技法要領。蹬:支撐腿要有一種柔韌的「蹬勁」,用這種蹬勁輕慢柔和地將前行之足送出去。蹬勁愈柔韌,前行之足愈輕愈遠。要求整個腳掌於自然踏實基礎上產生蹬勁,主要勁力作用在前腳掌,腳後跟也參與用力。如此,使前行之足輕鬆自然、順利柔和地平行離地前移,不可人為地猛蹬急起快移,須順其自然地配合身軀之擰和旋、手掌的陰陽變化,如行雲流水一般。踢:前行之足前行過程中,前行腳的腳背和小腿脛骨夾處要有向前的「踢勁」,如此,使足之勁力飽滿,踢勁不但可促足前行,而且利於足趾抓地。運行踢勁時,不可著力,有踢的意思即可。摩:前行之足前行時,必須緩柔輕邁,腳的內側靠近支撐腳內踝部時要摩脛而過,又叫「摩勁」。行功中,不能將腳提得過高或過寬,否則,難以達到摩脛之目的。「摩勁」對很好掌握身體平衡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可輕視。探:後行腳經過「摩脛」前行,將要落地時,須以「探勁」促使腳掌繼續向前貼地探進,距離後足越遠越好,蹬勁足則探得遠。踩:前行腳全腳掌平平踩踏落地後,要落出個「踩勁」,如同踩死毒蛇一般,落地生根。「五勁」要自然交融於擺扣步法中,雙足平起平落。擰旋走轉中吸納天地之氣聚于丹田。但內氣上身並不等於內勁,用於技擊,非得內勁,內勁如何上身,必須警起四梢,警非驚,「乃為警惕、警起之意。警為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如遇強敵」。四梢:舌為肉梢,齒為骨梢,手足指甲為筋梢;周身毛髮為血梢。「走」中須「步彎腳直向前伸,行如推磨一般真,屈膝隨胯腰扭足,眼到三面不搖身」。   練功久之,達「人身一小天地,天地一大人身」之境。「天」,指含天地萬物的宇宙(自然界),天地萬物乃陰陽二氣化生而成。「人在氣中,氣在人中。」練功中,從大宇宙的運動規律「天道」中,尋找小宇宙的運動法則「人道」。要自然而然的通過主觀(內)順應客觀(外),也就是說主觀能動性主動與客觀規律相結合,更好的求得天與人、內與外的和諧統一。      二、身隨步翻、步隨掌轉、掌隨身變      身法、步法、掌法之運用須按八卦掌合乎自然的技法規律進行訓練,不能妄動。概括地說,八卦掌技法原理的有效實施,就是動作的自然有序之規律。適合於技法的身法、步法、掌法的動作,必然是合乎自然的。原因是,人出生後,先天的自然行為逐漸喪失,違背自然規律的後天行為不斷增加,表現在八卦掌的訓練中,導致意、氣、勁、形的配合無序,甚至不知自然之配合,以至習練多年而功夫長進不快,往往還不知弊端在哪裡。      (一)身隨步翻   步法莫測之變化,導引身軀如靈猿之擰旋,如游龍、似飛鳳,幽身飄蕩。八卦掌套路訓練中要展現出閃展騰挪、虎嘯龍吟、翻江倒海之勢,須以神帥氣,以氣帥形。運動中周身不出力為蓄神,氣力縮向丹田為聚氣。如習練「葉底藏花」之式,面朝西自然站立,雙臂垂於身側,神意相依,足人地頭頂天。右足向體前邁進一步,足尖內扣,兩腿下蹲,上身右擰朝向北方,右掌同時臂內旋使小指外側向上,拇指外側向下,掌心向前,屈肘環抱於胸前。同時進左足,左掌隨之向右腋下平穿,掌心向上,屈肘環抱。此式的完成須輕靈敏捷,一氣呵成。以神意氣貫穿始終,右掌臂內旋時以身帶之,左足踏住勁,勁由足底至膝、胯、腰、肩、肘、手,整體動作促使身軀微左旋,瞬間又右擰帶動右掌右擰屈肘環抱於胸前。同時進左步身右旋穿左掌,使整個身體「活」了起來,身隨步翻完成。要練出身如游龍,又不使勁。   八卦掌人經過長期刻苦修鍊於自然中磨礪出轉身:返身、擰身、旋身、柔身、背身、磨身、回身等身法。法之靈步主宰,步之活方能身如游龍。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動,擊其腹則首尾俱動。身隨步翻有如鳶飛魚躍,忽而在天,忽而在淵,時隱時現,忽左忽右,令對方難以捉摸。就是欲上不能高,欲下而不能深之時,應於肩、腰、步上找。以求得機得勢。至於前後、左右、上下、反正之道,亦莫不如是。故進則沉腰以踏其足,使腰部之壓力墜於胯膝、足踝、足趾,動則能高則高隨,低則低就,疾則疾動,徐則徐隨,渾如不倒翁。   身隨步翻腰為主。亦為掌法、身法、步法出發之關鍵。而腰之竅要,即在於沉、在於活,沉腰之中身軀始終為擰為旋,或擰或旋,或擰中帶旋,或旋中帶擰,活而用之方能活龍活現。八卦掌身法千般之變,萬般之玄,全憑步法莫測之變而變,在步法作用下,身軀之擰旋以腰為軸。   身隨步翻,力不求重,氣不可滯,其狀如猛虎下山,雖無聲、無形,然自有氣勢雄壯之威。      (二)步隨掌轉   施展步法追上敵人容易,追上自己的雙掌就難了。步不活則掌亂,步不快則掌慢,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練掌容易走步難,難就難在一個「活」字。   步隨掌轉之用,遠以步取,近以腰成。步法隨掌之變而變。或正、或倒、或合、或擺、或扣、或沖、或跨,雖無定式,卻始終圍繞雙掌走轉。故掌之變,以步求之,但須腰膝如軸,而肩、肘、腕、掌轉環如轆轤,達「手似輪行」之功。求得此功須兩臂形成抻拉之狀,成兩臂如弓之勁力。構成一個蓄勢待發的整體,或者左臂作弓背,右臂作弓弦、或者右臂作弓背,左臂作弓弦,抻拉互易,勁力互易,變化無端。兩臂如弓的結合點在兩肩中央的兩節脊椎上,要刺激此兩節脊椎活起來,方能產生「手似輪行」之效。還須足如蛇行,身軀隨形,氣沉丹田,精神貫注。在掌法之陰陽變化中,可明用、可暗用,可打破、化開彼招而用,可剛進而用、可柔進而用,或進或退而用,可先誘而後用,可指上而用下,或指下而用上,或指左而打右、指前而打後,指此而打彼,或彼剛而我柔,或彼柔而我剛。可用「高欲摘星斗,低欲擊九泉,推出十萬里,動轉總相連」來形容。   步隨掌轉、掌隨步換乃為陰陽不測之理。《周易·繫辭傳下》日:「陰陽不測之謂道。」掌法之推託帶領、搬扣劈進、穿閃截攔、粘黏連隨中,陰陽、動靜、剛柔、屈伸、顯藏,無時不是變化莫測而又合乎自然。於自然變化中「變動不居,周流六虛」。掌法陰陽互易於擰旋走轉中,前掌可變後掌,後掌亦可變前掌。前步可做後步,後步亦可做前步。此為步隨掌轉的變易之理。走轉左旋右擰、右旋左擰,單掌前掩為後,後掌前穿為前,惟步法千換,則掌法萬變。   掌法在步法嚴密配合下,生成勢法相連、相衍之變易之理。掌法之陰陽變易促使步法不停頓的連環縱橫。八卦掌之八掌,每掌衍生八掌,合六十四掌式。合於《周易》中六十四卦之數。六十四掌每一掌復變六掌,衍變為三百八十四掌,合於《周易》中三百八十四爻,此為變易之道。究其玄妙而動靜、方向、卦象、卦形,各有至理,各有其變,又各有其實用。   掌隨步換、步隨掌轉之變在於足。而步法之縱橫者,發於靜而動於足。故掌之發出其根在足,收縱於腰膀。所以,動靜之變快如掣電。用時可重如山嶽,可輕如荷珠。人重我輕,人快我走,人剛我柔,人柔我剛。遇擊則步之擺扣、身之擰旋而圓走之。反擊則步之突進,身之擰旋而擊之。有羽毛不能加,飛蟲不能遏之勢。   步隨掌轉之運用亦存復元之理。步則直行而橫搏,掌則直穿而橫塌。究其理,無論掌如何穿,步如何轉,終應復其圓,乃為循八卦之道、陰陽轉換之理。前掌為陽,後掌為陰,伸為陽而屈為陰。陽則剛、陰則柔。剛則易柔,柔則變剛。剛則易折,陰則易萎。八卦掌之運用,陽以出之者,陰以成之,陰以柔之者,剛以強之。此為復元之至理。足之勁力發於雙掌,身之擰旋施展之,就會形成走中打、打中走、走中防、防中打、打中化、化中變、變則莫測之功。   練功中,須掌法、步法協調一致,步到掌到身到,剛柔相濟為正途。如一切放任,動作僵死,一剛到底,則是違背自然之規律,拙勁、笨力發展下去,便會誤入練功歧途。必須按著技法原理來習練。抑制和逐漸消除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如此,調節呼吸,規範動作。在神氣意力作用下,手足順其自然向前伸,氣與力從雙肩雙胯縮回丹田,掌隨步開。      (三)掌隨身變   掌法之動靜、陰陽、伸縮、轉換、隨身法之變而變。掌為己之動靜,其根在腿,而動於身軀,機關在腰際,變形於手指。掌隨身變實為雙掌運用「滾、鑽、爭、裹」四種勁力相互轉化,隨身軀或擰或旋而施展之。在身軀作用下,雙掌一伸一疊如太極圖中之陰陽魚狀,為靜。但無論如何拆變,終不離左右換掌,是為動中求靜。身軀的擰或旋如轆轤轉動不停,為動,但無論如何擰旋,終不離前後左右之變,是為靜中求動。故身不擰掌不發,身不旋掌不變。引伸言之,換掌變式過程中,手、肘、肩、腰、胯、膝、足,互變動靜。身軀與雙掌動作協調,動則靜之,靜則動之,使對手莫測動靜之變化。   掌隨身變,身隨掌換,如鋼珠旋轉。身軀擰與旋是否靈、活,直接影響雙掌勁力的剛柔變化,影響「滾鑽爭裹」勁力的相互轉化及運用。應身不動掌不隨,掌不換身不變。   「滾鑽爭裹,奇正相生」,指八卦掌之勁法。「滾鑽爭裹」指雙掌運化中內含的四種基本勁法。「奇正相生」指上述四種勁力的相互關係。滾勁:是軀幹左右擰旋。四肢內旋、外旋的勁力。鑽勁:是肢體螺旋舒伸之勁力,以其使動作向前、向後穿鑽。爭勁:是肢體由內向外、向前撐開之勁力。裹勁:是肢體由外向內合攏的勁力,形如包裹東西狀。「奇正相生」,指八卦掌的基本勁力雖然只有四種,但它們是即對立又統一。其勁力相互轉化是循環無端的,變化也是無窮盡的。如滾勁與鑽勁相合,謂之滾中帶鑽,則體現為肢體旋轉出擊;滾勁與爭勁相合,謂之滾中帶爭,則體現為肢體旋轉外開;滾勁與裹勁相合,謂之滾中帶裹,體現出肢體旋轉內合。在這種圓轉無滯,如環無端,變化靈活的運功中,四種勁力相互轉換,衍化出無窮無盡的勁力之變。   掌隨身變貫穿八卦掌整個技法中。雙掌或推或托,或帶或領,或搬或扣,或穿或閃,或劈或進,或截或攔,都將緊密依靠身軀之或擰或旋。運動中或右擰左旋,或左擰右旋,或擰中帶旋,或旋中帶擰,或前擰而後旋,或後擰而前旋。無一定式、無一定形,然總是剛柔之變化,活而用之。      三、「龍形猴相,虎坐鷹翻」要自然而然      八卦掌功夫練至自然而然之境界,乃為高級階段。套路在順其自然、合乎自然的長期磨鍊中,逐漸克服了違背自然規律的因素,從而形成動作技能的條件反射,進入動作自動化階段。這時,無須著意於技法原理,因為「神氣意力」已經「合一集中」。舉手投足,便能自然做出符合技法原理的動作。即所謂不講規矩而合於規矩,遵於成法而不拘於成法。見招打招,擊人如行路。這就是「自然而然」。拳經述此為「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   「龍形猴相,虎坐鷹翻」,是八卦掌之功對外形的具體要求。「在天成相,在地成形」,有天相地形之說。龍形:喻八卦掌之身法、步法、掌法所獨具的特點。取滔滔不絕走轉中如龍遨遊太空,矯捷悠然之形。運動中不能有絲毫的停滯和漂浮,猶如「只見物行,不見水流」之狀。掌訣謂之「行走如龍」。猴相:為猿猴輕靈善變,穿閃敏捷之相。此為八卦掌的身法特點,連環縱橫要圓活自如,式式行圓而不能僵硬。掌訣謂之「迴轉若猴」。虎坐:取虎踞威猛、勇力內含之勢,喻八卦掌樁步特點和臀、胯姿勢。說明擰旋走轉要斂臀縮胯,轉身換掌要屈腿抱膝,十趾抓地,使動作即輕靈又沉穩有力。「虎坐」並非站住不動,而是動中一步一樁,是不停頓之活步樁。掌訣謂:「沉若虎坐。」鷹翻:取鷹疾鶚視,起鑽落翻之態。喻八卦掌之掌法、眼法運用之特點。每換式運掌都須將手臂像螺旋一樣邊旋轉邊屈伸,體現出「滾鑽爭裹」的勁力和起鑽落翻的外形。雙目要像雄鷹尋兔般機警有神,而且不斷地隨著動作的變化而運轉。掌訣謂:「換式如鷹。」  若練出八卦掌「龍形猴相,虎坐鷹翻」之功,除掌握其他練功之法外,須得足下之「蹬勁」上身不可。「蹬勁」要含堅韌之勁力。即有落地生根之紮實穩定勁力,又有輕靈敏捷之飄蕩勁力。行功中,大腿、小腿彎處的委中穴和委陽穴之間的大筋要得到足夠的抻拉和舒展,從而保證下肢含有很強之韌勁和飽滿的彈簧力,促使行步樁每一步都體現出虎踞龍盤之相,使踢、摩、探、踩具有輕靈敏捷、伸縮自如的能力。同時對運動中的身體的平衡起到保證作用,亦可減輕因膝蓋負重承載而產生的疼痛。走轉中「蹬勁」輸送到膝、胯、腰、軀、肩、肘、腕、手,形成「腰如軸立」之動態,身軀形成螺旋狀擰或旋,運動中周身運轉如球。似龍遨遊,如猿伸縮,似虎雄踞,如鷹旋空,進退靈通,豪無阻滯。達「以動為本,以變為法」之形態。至此,「龍形猴相,虎坐鷹翻」之功出矣。   勁由根發,足之「蹬勁」不可著力,只可著意。著力便拙、便僵,導致步法呆板,身軀僵硬而動轉不靈。一是身、心不著力,二是大腿彎處的委中穴和委陽穴中間的大筋得到抻拉即可。須通過經年累月,日日不斷,朝夕不輟的運用順其自然、合乎自然、自然而然之功,方得自然之堅韌、沉穩、落地生根之「蹬勁」。無論勢法瞬變,還是步法縱橫,「蹬勁」亦不可過快、過猛,亦不可過慢、過柔,如此,易導致精神渙散與動作銜接出現斷續。過快則身體易忽高忽低而失去平衡,過猛則身體易左搖右擺身心不合。過慢易滯,過柔無力。要練出穩中有速,沉中有輕,動轉自然而然,能輕能重的功夫。沉中有浮,浮中有沉,沉浮互易。上借下勢,下借上勢,上下轉換。故勁由足發,法由身變,掌隨步開。步法始終圍繞雙掌穿閃截攔,雙掌始終在擰旋走轉中左攔右擊,勇往迅疾,絕無顧盼遲疑之勢。進則如弩箭在弦,一發中的。退則如飛鳥歸巢,飄然而返。   行功中,心中空空洞洞,無念無想,其動作雖萬般變化,然卻能不勉而中,不思而得,此謂之從容中道者也。靜為體,動為用;動為本,變為法。心中空虛而靈不昧,便有功夫增長,便有大徹大悟之頓開。循著自然之法習去。四肢不著力;關節不著力;肌肉不著力。手足順其自然往前伸,隨意而行之。身軀自然、和順的擰與旋,蹬、踢、摩、探、踩自然而然。然身體並非全不用力,其勁不過極力往回縮去,意在蓄神,外形、身體、手足俱以意運用之,練之日久,「身體氣力化之似覺有若無,實若虛之意,每逢靜中動時,身子移出而不知己之動,則不知有己也。每與他人比較時,伸縮往來,飛騰變化,如入無人之境,而身體氣力自覺無動,是不知己之動而靜,則不知有彼也。夫若是,則能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掌法之陰陽變化須在自然而然中獲得,功夫乃求整體發展。不能下蠻功夫單求某一技之成,故求力則為力所拘,求輕則為輕所困。   八卦掌的「龍形猴相,虎坐鷹翻」之功,著重體現出八卦掌之動的循環無端,周而復始,往返無間和幽身飄蕩。如驚濤駭浪,似巨浪掀天。八卦掌之變高深莫測,像電閃雷鳴,似翻江倒海。但須得到真傳,又下得苦功,方能成就。   練出「龍形猴相,虎坐鷹翻」之真功,須行「順中用逆,逆中行順」之法。身法之擰旋;步法之擺扣;掌法之陰陽,實為簡易,但簡易之中卻又深藏不易和變易,這便是《周易》賦予八卦掌的深奧而又淺顯之哲理。大道至簡,八卦掌練功之大法就是「走」。八卦掌以「走」為能;以「走」為法;以「走」為功;「走」為百練之祖;百練不如一「走」;「走」為上;「走」出神意人丹田,靈氣貫腦海;「走」出形神兼備;「走」出金剛之體;「走」出先天無極之體;「走」是八卦掌功夫之本,是功用之大法,更是妙用之根本。八卦掌之「五勁一意」八卦掌功夫是「走」出來的,是由足下「五勁一意」之功錘鍊而成。「五勁」屬外,「一意」屬內。內外合一,方能達「神氣意力,合一集中」之高功境界;方能達以下催上,以內催外的奧妙神形;方能體會出《易經》所說的「剛柔相摩,八卦相盪」的真正內涵。練就「五勁一意」之功,周身之勁力能掛於腕上、指上,謂之八卦掌之功得矣。勁之所得,法之所生。意之所能,神之所行,松、空、靜之所求,純任自然。功夫由先天八卦的擰旋走轉中求之;由順中用逆,逆中行順中求之;由自然而然、合乎自然、順其自然的修鍊中求之。  蹬、踢、摩、探、踩,為「五勁」,腳的周圍儘是泥水粘拖為「一意」。「五勁一意」之功知者不多,會練者更少。此功是成就「一陰一陽謂之道」之功的重要法門;是「陰陽不測謂之神」的高、奇功夫的最良彰顯;是「生生不已謂之易」的真正體現。然,八卦掌的「五勁一意」之功有別於其他任何拳種,不但外形上具有獨特、嚴格、規範的要求,並且還要求於連綿不斷的擰旋走轉中貫注神形意念。可以說,形雖簡而內涵極豐,於簡易、變易、不易的修鍊中生出奧妙無窮之功。  鄙人雖然習練八卦掌有年,然「五勁一意」之功仍然沒有上身,仍孜孜不倦地求之。所以,所述僅僅是點滴體會和粗淺之認識,懇請同道、同門不吝賜教,使八卦掌這朵武林奇葩更加完善、趨於「繼承不離古,創新不離宗」。    一、蹬、踢、摩、探、踩「五勁一意」在修鍊先天八卦掌中得於擰旋走轉    先天八卦為伏羲八卦,又說包羲氏。「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是以八卦取象命名,製成拳術。」後天八卦為周文王八卦,包括萬事萬物運動、發展、變化的規律,內含八卦掌六十四勢法、三百八十四手法的運動、發展、變化的規律。這個規律就是一陰一陽,「一陰一陽謂之道」。「道」就是一陰一陽不斷變化、互易。  先天八卦為身體八卦,頭為乾、腹為坤、腎為坎、心為離、尾間第一節至第七節大椎為巽、項上大椎為艮、腹左為震、腹右為兌。後天八卦為四肢八卦,腹為無極、臍為太極、兩腎為兩儀,兩胳膊兩腿為四象、兩胳膊兩腿各兩節為八卦。  陰陽也好,「五勁一意」也罷,都必須在先天八卦的擰旋走轉中獲得,達先後天八卦合於一身,使四肢八卦合於身體八卦,外合於內,展示出內外八卦掌的「體」與「用」中生克的數理變化之生生不已。先天八卦為「體」,以習練陰陽二氣,強筋壯骨,得剛柔之勁,虛實之法為主。後天八卦為「用」,含攻、防、守,化打之技法,又含進退閃變之機等。說到底,八卦掌功夫就是煉先天補後天,煉後天返先天。  何為擰旋走轉?說明白點就是「走圈」,「擰旋走轉」一詞由已故八卦掌明家姜容樵先師所著《八卦掌》一書中提出,將八卦掌練功之大法生動、形象、簡練、有效、具體地描繪出來:「擰旋走轉就是說在走轉時必須是腰要擰,肘臂要擰,手掌要擰,頸項要擰,使頭肘手身擰向圓心的一面,擰成一股旋勁。」身法之擰旋,掌法之剛柔,步法之虛實,神意之體現,完全在擰旋走轉的形體變化上進行,含於動靜之中,又含於「五勁一意」之中。擰旋走轉指雙手臂一前一後屈曲伸於體側,將身軀的擰旋和手臂擰旋融入繞圓走轉之中。形成步在圓圈上行走,軀幹、頭項與兩臂均向圓心擰旋,直擰至裏手與外足跟和圓心在一個垂直面內,使軀幹的擰旋和手臂的擰旋達成整體的擰繩狀態。走轉中,兩腳不斷交替里擺外扣,兩臂在擰旋不斷狀態下,形成邊擰旋邊擺扣邊伸縮邊圓形運動的外形。雙腿於悠然的擺扣步法中如繩擰狀;雙手臂擰旋中尺骨與橈骨摺疊成繩擰狀;軀幹在不斷的運動中擰旋成繩擰狀,久之,便會獲得八卦掌獨有的、動中可伸縮、可變化、連綿不斷的陰陽之體,剛柔之勁,和虛實之法,此為八卦掌練功得法之妙道。但須切實掌握住身如繩擰,手、臂如繩擰,腳之擰旋的練功狀態。  雙腳「走」出蹬、踢、摩、探、踩五勁是八卦掌腳下功夫最基本的技法,也是練就八卦掌高功夫必須具備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意」是神、氣、意、力合一的重要關節,又是形與神相連相成的關鍵。  「五勁」指雙腳從開始起步到落步過程中交替運用的蹬、踢、摩、探、踩,五種勁法,激烈的防守與反擊中,儘管雙掌轉瞬剛柔變換,身軀剎時擰旋閃展,然,腳下必須於不斷的擺扣步法中運出蹬、踢、摩、探、踩五種勁法於一體。方能顯示出「龍形猴相,虎坐鷹翻」之勢;方能展示出「神氣意力,合一集中」之神態;方能體現八卦先後天合一之「體」與「用」。  五勁一意,擺扣成圓。是八卦掌不可或缺的基本技法。八卦掌素以趟泥步和擺扣步著稱,形成步若趟泥,擰旋擺扣的步法運動特點。運動時步法蘊含並「走」出「五勁一意」,謂之得八卦掌步法玄妙之勁力,方得神意帥形體之內外合一之功,方能在技擊中生出「起平落扣,連環縱橫」之妙用,方能於「滾鑽爭裹,奇正相生」的勁力中生生不已之轉換。練好趟泥步、擺扣步的關鍵是「五勁一意」之功上身,擰旋走轉中就會顯現出悠然,大舒服、大自在,就會顯現出「不見水流,只見物行」的神奇功效。  「蹬勁」:非朝前後或左右出腿蹬腳,也非向敵之身蹬去,而是後腳向大地作用出一種特有的勁力。這時於擰旋走轉中左腳或右腳落地時蹬出來所產生和必須練出來的勁力,叫「蹬勁」。此勁貫穿於八卦掌練功,特別是技擊之始終。八卦掌功夫是高深還是平平,全憑腳下「蹬勁」來體現。「蹬勁」如何產生?你給地心一個力,地心給你一個反作用力,八卦掌之功全憑這個反作用力獲得「蹬勁」。「蹬勁」足,並且法對,勁力通過脊椎達肩肘腕指,可使身體陰陽轉換隨意而變;可使雙掌剛柔之變應運而生;可使腳下虛實之法輕靈敏捷;可使身行如游龍,換掌如鷹,回身如猴似神行。切記,擰旋走轉中支撐腳,也必須支撐腳出「蹬勁」。前後腳著地後,後腳做支撐腳為前虛後實,後腳用「蹬勁」將前腳通過「踢」、「摩」、「探」、「踩」而完成五勁運作。待前腳做支撐腳時為前實後虛,前腳使出「蹬勁」帶動後腳平行抬起,將後腳通過「踢」、「摩」、「探」、「踩」而完成五勁運作。後腳起步移動時,前腳的「蹬勁」不可停不可斷,以確保後腳平穩前移或後撤;確保身軀擰旋輕靈;確保虎坐之勢沉穩;確保雙臂隨勁擰旋;確保腳底之勁到腕到手。「蹬勁」產生後身體不得上聳或左右歪斜,更不可搖擺不定,要找准那個穩勁,要有沉穩如虎坐之勢,要有任何力量也推他不動之感。這種「蹬勁」是怎樣一種勁力呢?打一個比方:就像一個人騎自行車前行,必須雙腳交替前蹬,自行車才能前行。又如蹬梯子上房,又如蹬山或上台階,要找這個「蹬勁」,使出腳掌之勁力,要求整個前腳掌含有飽滿的勁力。注意,腳後跟不得用全力,只是參與用力,如果腳後跟強用力會導致步法發滯,身法發懈,掌法滯緩,周身不靈便。那麼,「蹬勁」如何練呢?運作「蹬勁」時萬不可用僵力拙力,要在膝松胯活腰靈的狀態下練「蹬勁」。  「踢勁」:非朝前或朝後踢去,也非向敵之身踢去,而是後腳起步前移時,或行進擺步或扣步時,腳背和小腿脛骨夾角處,也就是俗稱「腳脖子」處要有向前的「踢勁」。從後腳起步向前行進一直到落地,「腳脖子」處必須含有這種「踢勁」,這種「踢勁」實際是將腳背上的東西穩穩、輕輕地送踢出去,用力猛踢就失去了含蓄勁。這種勁力是含於內而不使其發於外,於含而不發之際使整個下肢、整個身體含勁而待發。對於下肢而言,因為有了「踢勁」,下肢產生力量,可使五趾自然抓地,對於身體而言,會使勁力含於體內。這種勁力是「活勁」,存在於身體每個部位。「踢勁」對保持身體之平衡、靈活,「虎坐」之勢更加穩健、沉實起到很大促進作用。但須注意的是,後腳前行中的「踢勁」不可主觀的用拙力向前踢出,如此就失去了習練「踢勁」的真正含義和目的。走轉中須以意行之,使「腳脖子」松下來、活起來,輕慢圓柔緩行之,如練太極拳一般無二。實際上,擰旋走轉在八卦圈之上,行雲流水般繞走八方,練的就是太極,太極即一氣,一氣即太極,走轉練一氣之伸縮,整個身體松活捷靈。不停頓的走轉中以腳背和小腿脛骨夾角處的松靈活帶動膝和胯的松靈活,達到腰、胯、膝、足、趾的松靜、松活、松靈、松空、鬆通,促進整個下肢氣血暢通無阻,周身內外構成一家。肌體松活才能隨動靜而呼吸,內外合一才能動轉自如,「踢勁」依附於「蹬勁」才能頂天立地,不偏不倚才能保氣力之中和。走轉中的「踢勁」是強化和保證雙腳平起平落的有效技法;是使身體「走時周身莫動搖,全憑膝下兩相交」的練功之法;是八卦掌早出功夫,快出功夫,出好功夫的重要法門。  如何檢驗「蹬勁」和「踢勁」的正確與否呢?可以體驗此兩勁在體內的走向,如果勁力沿大腿內側經過會陰穴通過大椎導向肩肘腕指,說明「走」對了。否則,一定要從四肢和身架上找,或在師父的監督下練功。此兩勁練錯了會導致勁力傳導到腰上或胸部,傷體。  「摩勁」:擰旋走轉必得雙腳交替、不斷地繞圓前行,環而無端地擺扣趟泥步法中,前行腳內側貼近支撐腳內踝部要「摩脛」,也就是「摩勁」而過,稱為「摩勁」。「摩」與「磨」是截然不同的,是兩種意思,「磨」是實實在在的摩擦,是兩種物質相互損耗的磨損,有撞擊、破壞的意思。「摩」源自於《易經》中的「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摩」是自己雙腿相互摩擦而產生的那種「摩勁」,從而導致身體生出特有的敏感而做出及時反應。一旦身體某個部位與其他物質發生摩擦,哪怕是細微的,也會引起你的警覺而精神為之一振,做出及時反應。「盪」是不斷的旋轉激蕩,可以盪出去又可以盪回來而沒有停頓。「摩」有里摩、外摩之分,勁又有剛柔之別。《八卦掌》中說:…摩脛』是指在走轉時前行之腳必須輕邁,後行之腳必須蹬勁,向前進步必須貼近前腳脛骨里側摩擦而過,不要將腳提得過高或過寬。」「摩脛」也好,「摩勁」也罷,都是講八卦掌的運動,八卦掌是在不斷的運動當中變化和發展的,是在走轉中不停完成技擊動作的。雙腳交替「摩勁」而過,不使步子過高、過寬是為了加快行進速度,促成雙腳內側產生平衡之力,如與人較技,此步法可輕靈靠近,身子已擰旋到位,掌法剛柔之變隨之完成,這些全依賴於「摩勁」所產生的輕靈敏捷之效。「摩勁」是八卦掌練與用非常有實際作用的基本技法。「摩勁」的直接作用是,可以給身體內外一個感而逐通的效果。「摩勁」發生後,得到意識上逐漸敏感的鍛煉,發生四肢的敏感和周身汗毛孔的敏感。久之,敏感發生後,產生一觸即發之效,產生有感皆應之奇效。「摩勁」功夫出來後,周身上下,內外都有快速反應的靈敏度,對手的勁力還沒有觸及你的肌膚,你的身體就會敏感的反應出突遭襲擊一般,機警做出相應反擊。「摩勁」的功夫即簡單又艱難,簡單的是雙腳僅僅是一走一過便練功了,艱難的是很難持久堅持。但,一定要「摩」出靈敏反應、快速回應的信息反饋;「摩」出一觸即發、發而中的神明感覺;「摩」出八卦掌先後天之體與用的過人的有機結合。「摩勁」如何練呢?不但要實實在在的「摩脛」,而且還要擴大「摩勁」的範圍,當後腳抬起前移時,必須腳掌平著抬起,「腳脖子」含住「踢勁」,在於支撐腳相互摩擦發生「摩勁」時,不僅脛骨相摩,實際上大腿內側都在相摩相擦相擊,大腿內側的經絡通大腦,如此,使大腦的反應神經敏感回應。雙腿內側的「摩勁」日久,則會產生八卦掌特有的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既能很好地支撐身體的平衡,又能有助於「溜臀收肛」功夫的習練,還會更快的使下肢的勁力上達肩肘腕指。  「探勁」:後腳平行前移將要落地的瞬間,後腳蹬勁,使前行之腳以「探勁」繼續不停不斷勁的向前、向下探進寸許為「探勁」。為什麼前行之腳在即將落地之際而不著地,反而非要探進寸許呢?主要目的是鍛煉和加強下肢的柔韌性和整體韌勁,又很有效地強化了「蹬」、「踢」、「摩」的柔韌力量。「探勁」不是僵硬和笨拙的,是在步子輕移、輕送、輕探的練功中,像蛇一樣緩緩前移,是在保證、加強下肢力量於變化中增長前提下,於肢體和勁力變化中仍然遊刃有餘的、有靈活的、變動不止的、有伸縮性的的鍛煉下肢力量,並且使之不斷加強。周身松得越好,「探勁」越足,前探之腳探得就越活、越遠,還有助於練周身「活勁」和「順項提頂」。「探勁」發生後,小腿和大腿彎處委陽穴、委中穴中間的大筋得到松、靈、活的鍛煉,久之,就會產生抻拉的彈力及張、縮的勁力,這種勁力如同很有彈力的彈簧,即能承受外力又有很強的張力,大腿彎處的大筋之力可促進膝蓋松活,促進腰胯松長放遠,使小腿、大腿運轉自如,步法靈活,擺扣如意。  須注意的是要在周身、內外松、空、靜的狀態中習練「探勁」,一是松的越好探的就越遠。二是腳掌能平行落地而不費力,就證明全身已經松透。三是臨陣用時前進之步大而靈活,虛實轉換隨意,保證「虎坐」之勢形如樁功。  「踩勁」:全腳掌平平踩踏落地,如欲踩死毒蠍,又如蜻蜓點水一般為「踩勁」。前探之腳探到份以後,踩踏落地的「踩勁」既要沉又要實,有重物突然砸地的沉實力度。同時又要有鴻毛飄落既輕又浮的東西。就是說,這個「踩勁」可輕又能重,可浮又可實,能沉又能浮,沉沉浮浮、浮浮沉沉,虛虛實實,沉中有浮,浮中有沉;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能收又能放,放則既長又遠,收則既輕又靈,這才是「踩勁」之實意。當前腳輕輕前探將要落地之時為浮為虛,踩踏落地後為沉為實。但沉實中必須含著浮與虛。這正是能收能放,可沉可浮,既實又虛的腳下真功夫。  「一意」:指運動中擺扣步和步若趟泥的意念。擰旋走轉中的「五勁一意」,是八卦掌功夫的基本技法,又是錘鍊高深功夫的根本大法。因為它是在擰旋走轉中腳踩八方,走陰行陽,得陰得陽,於陰陽五行生剋變化不已當中剛柔互易,虛實難測。八卦掌素以趟泥步和擺扣步為基本步法,形成其步若趟泥,擺扣成圓的運動特點。什麼是「步法」?給「步」灌之以「法」就是步法,八卦掌就是以法施之;以法成之;以法勝之。練好步法的關鍵就是「五勁一意」,就是步若趟泥之「法」中必須存在著意念,這個意念在走轉會產生欲抬腳費力,欲前行又難移之感,從難中練易得易,此為八卦掌功夫的具體要求。「一意」指雙腳前行中腳跟後邊似有泥水粘拖,使雙腳欲走難行,粘拖難甩;腳的左右似有泥水粘附,動步艱難,又欲罷不能;腳前似有泥水粘阻,艱難中趟行,平穩難求;腳背似有泥水粘壓,抬腳難,前移亦更難。這種趟泥之意念迫使你必須先求穩再求進,而使身體處於靜中之動;迫使你雙腳必須平起又平落而不失重心;迫使你緩中求穩而愈慢愈好;迫使你動中求靜而現出悠然之態。這種趟泥之意念,既有助於內氣流註腳底與地氣交融,又能很好促成雙腳平起平落。就像穿了一條新褲子,生怕泥水濺臟褲角似的,又像在泥水中艱難前行,生怕跌倒似的。  「五勁一意」交融於蹬、踢、摩、探、踩獨特步法之中,必須練成兩腳平穩前移,使步子悠然、敏捷趟進之功。這就是先天八卦之陰陽五行賦予八卦掌的奇特難求又易得之功。久之,陰陽之體,剛柔之勁,虛實之法得矣。    二、蹬、踢、摩、探、踩「五勁一意」是八卦掌先後天合一之結晶    八卦有先後天之別,八卦掌亦有先後天之分。先天八卦掌為擰旋走轉,為根為本為體。後天八卦掌為六十四之勢法和三百八十四之手法,為用。以身體而言有身體八卦,「本」也;以四肢而言有四肢八卦,「用」也,內為先天,外為後天。所以說天地生萬物皆有本源,人體也皆具先後天之本。人體內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世上從來就沒有無源之流,沒有無根之本,「澄其源而流自長,灌其根而枝乃茂。」若獲得八卦掌真功夫,須澄其源而灌其根。「源」和「根」就是八卦掌「體」與「用」的關係。何為八卦掌之「體」?環而無端不停頓的擰旋走轉就是固本、養本、練本,是灌其「根」。順其自然、合乎自然、自然而然的習練六十四勢法就是「用」,三百八十四手法就是用中之妙用。是「澄其源」。擰旋走轉中,八卦先後天合於一身,孕育出八卦掌之「體」與「用」的基本技法;孕育出互易之陰陽之體;孕育出剛柔之勁;孕育出虛實之法;孕育出陰陽五行生剋之數理變化;孕育出「五勁一意」之真功。  八卦掌的命名是沿以《周易》中的八卦之名,又以易經中陰陽五行之理為指導而得名。以伏羲八卦和周文王八卦分為先天八卦掌和後天八卦掌。八掌分走前後、左右、上下、斜正等八方,八方定位於八卦。擰旋走轉中恪守八卦中陰陽五行之理和變化生生不已之道。須集先後天八卦合一而練,方為得八卦掌之「體」與「用」,此為八卦掌功夫之真諦。正因為如此,八卦掌於擰旋走轉中以陰陽五行變化不息之理,指導技擊中生克之變和相生相通之動,以天干地支之數而詳細、科學地規範了八卦掌「體」與「用」和變動不居的方位、方向。從而使掌法中的「象」與「形」嚴謹無隙,完美一體。形成傳統、正規的以先天八卦來指導內功修鍊;以後天八卦指導套路和掌法、技法的修鍊;以陰陽五行理論指導對敵的攻防和變化規律。由此可見,八卦掌內修是以練氣為主,外修則以練形為主。通過先天輔後天,練後天返先天而成為無極之體,也就是「金剛球體」。以合於大自然之「一陰一陽謂之道」達到「天人合一」。  先天八卦如何練呢?也就是擰旋走轉如何「走」呢?門內人都說,八卦掌真功夫是「走」出來的。此話千真萬確,八卦掌功夫是從腳下開始的,所以,八卦掌之功特別重視下肢的錘鍊,特別注重腳下功夫的培養和磨練,腳下的勁力通過大腿內側達脊椎,達肩至肘到腕到指,謂之周身之整勁練成。受到外力侵襲時接力化力與反擊之勁力完全是腳底勁力的反作用,雙手臂一前一後在身側,構成矛盾力,如拉弓似射箭。此時的「滾鑽爭裹」之勁力盡由自己隨意而變和轉換。所以說「百練不如一走」、「走為百練之祖」是練八卦掌真功夫的顛撲不破的真理。「走」出陰陽、剛柔、虛實於一體,「走」出「五勁一意」於一體,「走」出先後天八卦於一體。  擰旋走轉起點為沿圓圈北端開步站立,面向西方,兩手臂在兩腿側自然下垂,兩手小指外側貼靠兩腿,手心向前,兩眼平視。要求頭往上頂,項要豎直,全身放鬆,內心虛靜,空胸,實腹,無我無他,如我如他。此為無極之勢,即內外渾然一氣,無靜無動為無極之始,亦稱混元之體,此為擰旋走轉的預備式。「倚馬問路」:將右足向前邁進一步,為扣步,在身體正前方,足尖微里扣,兩足距離為斜長方形,兩足的遠近以後足前邁不費力為好,兩腿微屈,初練時不可有死彎子,呈倒八字步,兩膝微合,初練者身子可稍高點,待日久功純則高矮不拘。沒走轉時。左胯與左足後跟相齊,向前邁右足同時兩手由下向前向上斜形伸出,手心向上成仰掌,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兩肘屈成半圓形,眼平視右掌。要點是松肩松肘松腕松指松腰松胯松膝松趾,兩腿力量平衡。「腋底藏花」:接上式,左足向右足前邁進一步,邁步時,左足先用「蹬勁」,然後進步,腳平著抬起,前行時用「踢勁」,過右支撐腿時用「摩勁」,左足前移用「探勁」,在右足前落地用「踩勁」,同時加入「拖泥帶水」之意念。雙足著地後兩腿微屈,上身右轉朝向北方,右掌同時臂內旋使小指外側向上,拇指外側向下,掌心向前,屈肘環抱胸前,左掌隨之向右腋下平穿,掌心向上。「鴻燕出群」:接前式,兩足原地不動,上身左轉,左掌從右腋下向身體左上方移動上舉,與頭平齊,右掌同時臂外旋,隨左掌轉動,置於左肘里側,雙掌成仰掌,眼看左掌,緊接著,左掌臂內旋,向身體左方轉動成豎掌,右掌隨著臂內旋,屈肘向左肋側下按,掌心向下,上身繼續向左方轉動,頭、項隨著左掌向左方擰轉,眼看左掌。接著,左足直著向左前方邁出半步,為擺步,右左上步,走出蹬、踢、摩、探、踩五勁一意,開始從北向西、向南、向東、向北沿圓圈擰旋走轉不停,換方向走依然。「走」「五勁一意」時不得用力,不用力反生力、得力,又能含得住勁,說明練對了。八卦掌之步法,為技擊之上策;八卦掌之腰為轉動之靈活;八卦掌之掌為己之動靜。身之根在足,而活於松、空、靜,周身之勁力掛於腕、指上為目標。  擰旋走轉是習練先天八卦,先天八卦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左陽升,右陰降,陰來交陽,一陰生於天上,陽來交陰,一陽生於地下,陰陽相生又相交,即太極一氣,陰陽皆在先天八卦圖之正中。圓像天,天一氣上下,上陽下陰,一氣運行。八卦定位八方,順時針走轉為陽,逆時針走轉為陰,陽來交陰,陰來交陽。擰旋走轉之時「五勁一意」交替運行其中,從外形看要輕慢圓柔,周而復始環而無端,是練陰陽之體和五行之勢法,亦稱混元之力。此力上身,無剛無柔,是剛是柔,剛而柔,柔而剛。  「五勁一意」之功,使八卦掌動靜分明。從八卦掌擰旋走轉的外形而言,動靜分明又動靜相生。動則陽靜則陰,是陰陽相交相生的主要法門。走轉時從四肢而言,下動而上靜。從整個身體而言,為內靜而外動。頭、肩、肘、腕、指為靜,胯、膝、足、踝、趾為動。蹬、踢、摩、探、踩五勁一意交替連環其中,蹬勁連著踢勁,踢勁中又含著摩勁,摩勁連著探勁,探勁之中又帶著踩勁,踩勁又轉換為蹬勁,蹬勁貫穿踢、摩、探、踩之中,五勁又蘊含於「一意」之下。「五勁一意」循環往複又動靜分明,靜的部位不得使出半點勁力借於動的部位,動的部位反而將勁力灌注到靜的部位,這種勁力的灌注須日積月累方能形成,還必須按著正確的法去練方可奏效。  八卦掌功夫的動與靜、技法和功法與其他拳種不同,「五勁一意」修鍊由動中求靜,於靜中求動,動與靜又相求於擰旋走轉中,動與靜又相生於「五勁一意」之中。然,靜中是如何動的呢?除非受到外力侵襲才由靜中生動,一瀉千里。那麼,動中求靜又是如何靜的呢?愈動愈靜,動的越快,靜的越好,動靜有分且緊密結合。其他拳種多是靜中練氣,動中練體,於套路和基本功中練力量與技法。而八卦掌則在擰旋走轉練以動求靜,以靜求動。在身軀靜態中習左旋右轉,在動於靜相結合中求變法。達到松空靜之中生動,不停的運動中入靜,下動而上靜,身靜而體動,外動而內靜,念靜而氣動。然,靜非寂靜、呆靜,則以神抑靜;動非妄動,則以氣帥動。八卦掌融動靜於一體,在動與靜中練功夫得功夫,於「五勁一意」動靜結合中練空,於空靜中產生「意動生慧,氣行百孔」之妙功奧法,於「五勁一意」練體練氣練法中修心煉道。從而得陰陽之體,剛柔之勁,虛實之法。練功中懂變卦、通變卦、精變卦、用變卦。後天返先天中煉神、生神、得神、用神。「五勁一意」之動靜,不僅融於高深之功中;融於「一陰一陽謂之道」中;融於「陰陽不測謂之神」中;融於「生生不已謂之易」中;融於宇宙萬事萬物變化之法則中。而且,一切技法、神功都融於順其自然,合乎自然,自然而然之規律之中。  「五勁一意」以動靜結合為體;以剛柔相濟為用;以連環縱橫相貫;以動靜空活相成;以擰旋走轉為法;以無死角僵勁為宗。  「五勁一意」側重體現積柔之法,柔能克剛是至理明言。齒剛難伴人終生,舌柔卻能隨人之始終。「五勁一意」於擰旋走轉中盡顯其柔,八卦掌功夫高者,周身至柔而無一實處。觸之如棉,推之如牆,抓之流滑,擊之無實,發之如箭。然而,極柔才能至剛,臨敵用時極柔疾變之至剛,其速之快可謂神行,令人無遐應感,其剛之健可謂猛虎撲羊,無法抵禦。至剛又能疾變之極柔,其之柔可謂如棉如水,令人撲捉不到實勁,其柔之順可謂風吹楊柳,隨其形就其勢。  八卦掌講松,練松、用松,於「五勁一意」行功中周身須松之至極,肩、肘、腕、指於靜態中毫不著力且松透如棉似柳。胯、膝、足、趾於動態中無一絲僵力,柔綿而行。然,要達到松而不懈,須在「順項提頂」功夫之中練松、得松。松才能空;才能通;才能活;才能獲勁;才能行如游龍,達靈活之至。松極才能「展放收緊,動靜圓撐」。疾速之中勁力至猛至強。松之極,周身無一處用力,且又無一處不可向力。周身松透,氣血暢行無阻,擊來若撞紗絮,但被擊之點又可借其力反還之。  蹬、踢、摩、探、踩五勁一意的修鍊,連綿不斷又環環貫通,有始而無終,環環相扣又錯落有致,達松、柔、空、靜、沉、浮,渾然一體;而且陰、陽、剛、柔、虛、實,暗含其中,且又無一停頓。行功中後腳「蹬勁」時,切不可使出頓勁、僵勁、拙勁,更不可使出蠻力,此為肢體之勁,是八卦掌功夫堅決要剔除的。須在腰、胯、膝、踝、足、趾完全鬆開的狀態下「走」出「蹬勁」,如此,可蹬出整體之活勁,有效的保證是促使前行之足背之骨節逐節鬆開,足趾才能抓地,整個腳掌才能像吸盤一樣吸住大地,周身才能松活,全身才有根。反之則全身僵硬,氣血受阻,動轉不靈,重者不但不得功反傷身。待前行之腳的「踩勁」能支撐身體重量。後腳「蹬勁」結束,前腳轉換成「蹬勁」,後腳接著輕輕、平平、穩穩抬起時,「踢勁」開始運行,腳背和小腿脛骨夾角處的「踢勁」必須在松活的狀態中踢掉意念中泥水的粘壓,踢法不是猛然的,也不是用力的,更不是過快的,而是於輕柔之中緩緩行進,以沉穩、渾厚、周身之整勁將粘壓之泥水踢出,外形上不顯用力之像,實際上勁含其中。「蹬勁」和「踩勁」皆如此,外形上看完全不著力,而是將勁力含於體內。其實,八卦掌的一切勁力都應該勁力不著相而含住,這叫順中用逆,將氣力從四肢縮回丹田,這叫後天返先天。「踢勁」可促使後腳在平穩狀態下悠然前行中活腰松胯膝。在進行「摩勁」與「探勁」過程中,後腳從抬起、前行直至落地發生「踩勁」時,這個「踩勁」都始終在活動前行中包含其勁力,也就是說運行「摩勁」和「探勁」時,「踢勁」也蘊含其中,使整個身體含有一觸即變,一觸即生法、應法、變法、用法之功,說明「踢勁」練對了,練活了。後腳前移中,腳內側靠近支撐腳內踝部「摩勁」而過,實際上發生「摩勁」(摩脛)同時,雙腿內側也在相摩。「摩」在易經里是相摩擦相撞擊的意思,在這裡是互相摩擦而產生的「摩勁」,這個勁力產生後,雙腿內側會有勁力相摩而產生敏感,氣血加快流通,久之,腳底所產生的反作用力會沿著大腿內側通過會陰穴、通過脊椎而貫於肩、肘、腕、指,但前提是必須練出「溜臀收肛」之功夫,周身勁力才能相通而發生作用。「摩勁」實是通經絡連勁力,產生敏感,成就「溜臀收肛」之功之捷徑。「探勁」是名副其實的前腳前趟、前探之意。周身不松透,胸不能空,腹不能實,內不能靜,腰胯膝不能活,則無「探勁」可言。八卦掌之腿法與眾不同,所謂「趟泥步剪子腿」,是在擰旋走轉中,腿形若剪刀之雙股,蹲屈而攏,合而不靠,又隙而相摩。簡單的只是一擺一扣,卻包含極深的道理,蘊含極妙之玄機。「探勁」趟泥為一絕,腳掌平,貼地行,腳若擦地卻無聲。腳跟腳尖不離地,虛探實踩為氣行。即不「揭蹄」亦不「亮掌」,腳心要空也要松,腰胯帶膝緩慢行。還有一招更重要,五趾抓地要抓牢,尤其抓法更為妙,腳骨鬆開才見功。「踩勁」須虛實難測,要「踩」的好;「踩」的實中有虛,虛中有實。還要「踩」的快,「踩」得五趾抓地牢,「踩」得身如山嶽威嚴不動,「踩」得「蹬勁」與「踩勁」有別又無隙。然而,「五勁一意」之功須經過特別之練法而不能實現,這特別之練法便是一平二實三緩四松五連。  一平是雙腳必須練就腳掌「平起平落」之功,若達此功,須含「踢勁」、足心須空,還要提頂。此對提得起精神,含得住氣和勁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平起平落」還有平氣血,中和勁力之功。所以,雙腳「平起平落」是有其內在的東西,不可小覷。  二實則是實中有虛,虛中含實。若言其實,猶如踩死毒蠍一般似有千斤墜地之勁力,若言其虛,又如蜻蜓點水一般沾上即走不露痕迹之功。實與虛之妙就在於腳內之筋與骨動中之松和活,方可勁力貫於腳趾,五趾方能抓地牢,氣血方能通於腳底。  三緩則是雙腳隨意緩行隨意而緩落,以促進腰胯膝足的松、活、靈,促進腳底生出「根勁」,促進肩肘腕指於靜中生動生勁。於緩緩行功中練出整體紮實感,穩健感和一觸即發之感。  四松則是胯膝足趾於動中松活松好,全不著僵力拙力,特別是腳內的骨節雖緊湊,然,必須鬆開,此為基本要求。松則通,緊則僵,僵則滯,滯則周身不靈。蹬、踢、摩、探、踩五勁在運動中都要松著來,練出松中出勁的功夫,說明已經松得很好,並且會很好的影響上肢的松、空、靜。  五連則是意念相連,動作相連,勁力相連,循環相連,步法相連。如此,才能練出周身混元一體,才能練出根節之以下催上之功夫。相連就是說不能斷,其中一個環節斷了就失去了八卦掌的「起平落扣,連環縱橫」之功矣。  「一意」,意念是八卦掌功夫的重要組成部分,《八卦掌》中說:「意如飄旗,又似點燈。古代練兵,一切的陣形變化,前進後退都必須以飄蕩的令旗和夜間的燈為引導,八卦掌運動時也必須以意識引導動作,不能隨隨便便地運動。」  擰旋走轉中,前手臂和後手臂屈曲於身側,始終保持陰陽魚狀。不停的走轉中須體會不動反而會生勁的感覺,體會勁力達於肩、肘、腕、指的感覺,這是「無中生有」之功。須「神氣意力,合一集中」方能達到,找到這個勁後不可斷了,不斷勁是八卦掌的精髓。手臂在「走」中生出掛勁,功夫高者全身重量可掛於指上。師尊曾經講過擰旋走轉的作用,老人家說:擰旋走轉就像一扇彈簧門,你不推它就依然保持原樣,你一推它就將力作用給它了,門便被推開,但你一鬆手,門又反彈回來,不是門起作用,而是你的力起作用了,是外力的作用使這扇門發生了反彈。八卦掌的擰旋走轉是「有為」之法,勁力由松、空、靜、虛中得。走轉中須身正且松活,擰旋到位,擺扣準確,動與靜無須刻意求之,周身關節松拉開。  擰旋走轉雖為基本技法,但在形體上要求極為嚴格,頭提頂,項順豎,肩松沉,腋虛撐,肘墜地,腕松擰,手心空,胸空暢,腹實果,臀上溜,肛收嚴,襠掩合,膝松屈,腿內摩,足心空,趾抓地,腰活靈,舌頂齶,神內斂,目視指,心虛靜,逆呼吸,站如松,勢如岳,意無我,又無他,虛無境。其身正而若碗,其背直而若弓。實腹暢胸,頭頂百會;順項坐腰,溜臀收肛;前虛後實,沉肩墜肘;身不前探,頭不後仰;腳行擺扣,肩胯不顛;肩平身穩,如同坐轎;腳正身斜,形如推磨;身正臂斜,看正是斜,看斜是正。  「五勁一意」上身實非易事,一朝一夕達不到,兩朝兩夕也成就不了,只有與「她」朝夕相伴數載,又得明師傳授,下得苦功,才得門徑。要有傻子一條道走到黑的精神,又要有聰明的頭腦時常調整、修正煉功之法。有人練了一輩子八卦掌,練的就是「五勁一意」,真功上身,氣力歸於丹田,後天返先天,陰陽轉換隨意而變,剛柔互易隨意而發,周身練就「金剛球體」,外力作用到身上,輕者轉環而過,重者立跌出去。    三、蹬、踢、摩、探、踩「五勁一意」為後天八卦掌所用    「五勁一意」為練先天八卦,又為後天八卦所用。練者,內外兼修,修心養性,涵養道德,超凡脫俗,得其理得其藝得其功。用者,行有為變化之道,行逆中用順之功。虛無之中而生神,積神而生氣,積氣而生精;煉精而化氣,鍊氣而化神,煉神而化虛,煉虛而合道。先天八卦一卦生後天八卦之八卦,八卦又生六十四卦,六十四卦一卦又生六爻,重生三百八十四爻。由此變卦生生不已,八卦掌三百八十四手法應運而生而用。  後天八卦掌以《易經》中陰陽、八卦之理、五行生剋變化為指導,行有為變化之道。不外是陰陽之變化,陰陽即太極,太極即陰陽,一氣之循環,又指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即對立又統一,通過內部矛盾促使事物的變化和發展。八卦掌之陰陽、剛柔即對立又統一,通過不斷的變化和轉換促進陰陽、剛柔的發展。內動外靜而清氣上升為乾為天為剛為陽;內靜外動而濁氣下降為坤為地為柔為陰。由此可見,內氣「動靜」的變化是八卦掌功夫升清降濁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動內靜」、「內動外靜」才是剛柔相濟,陰陽互易的根本,此為八卦掌掌法之真意。內氣之動靜,須煉至五臟松活而達「五氣朝元」,方可言內之動靜。但是,八卦掌內功修鍊還有更高一層的含義和作用,它把道家的氣功和高層次練功之法,用於擰旋走轉中,把靜中行氣之功結合於動中,在動中練氣、得靜,於靜中生動而行如游龍,回身若猴,換掌如鷹。動靜之中體無僵處,肢無滯處,不僅胸空,而且心空、念空,空才能松、通、靜。八卦掌之功的動與靜相生之法是,在連環縱橫,閃展騰挪不停頓的運動當中求靜;又在靜如處子、靜如止水之中求連綿不斷,如江河翻滾不止之動,謂之真動真靜。在這種動靜之中以意帶形,以形帥力;以神帥氣,以氣合神,「神氣意力,合一集中」。八卦掌在鍊氣上是高級動功,在修鍊上是內外兼修。於動靜中鍊氣、養氣、生氣、蓄氣、納氣,是最有效的、快速的、優良的修鍊之法。動中鍊氣、用氣、行氣、運氣、化氣。而鍊氣則強筋壯骨的同時則生血、肉、精,通過體內這個再造爐鼎而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化虛,煉虛合道。此為松、空、動、靜之妙用。但松而不懈,不懈則不失八卦掌之功。  八卦掌之技擊講後發制人,出手則剛柔相濟,以巧破千斤,以妙擊人於毫無察覺中。借力打力,你不動我亦不動,你若動時我已動。功夫高者不攔不架,不躲不閃,而是隨機就勢而化力發力。掌法訣中講:「不招不架贏人一下,犯了招架贏人十下。」注重周身混元一體,發力於根節,才能產生陰陽互易,剛柔隨意的技擊效果。出手亦松、亦柔令其未覺,但著之則冷、彈、快、脆、硬,難以抵擋。功夫高者出手便是爆發力,著者立倒。八卦掌之掌法、肘法、膝法、腿法,各有其獨到之精妙,推、托、帶、領、穿、閃、截、攔等技法更是隨勢而生,隨機而變,一式變多式,一招生多招,接招用勁同時又可轉換為多種勁力。防則上中下三門緊閉,且抽招換式皆護三門,而又合而不散,此亦沉肩墜肘之妙用。攻則破其重心,又以根力相擊,將松、柔、活、靈、靜運用到攻防之中,更顯其功之妙。擰旋走轉用於交手當中,轉身、回身、返身、磨身等幽身飄蕩,從容對敵。與之較技,觸之如棉,粘之若膠,化如煙消,令對手全無所措,無處下手,無法下手,而我則隨機出擊,擊則中。』  八卦掌的身法有別於其他拳種,八卦掌以獨特「游龍」之身,幽飄之法,擰旋如鷹,旋轉似猴,進招若虎的技擊技法展現其雄姿和風彩。其身法特點有三:  (一)與外家拳截然相反。外家拳講挺胸收腹,八圭}掌卻「空胸實腹」。這、對其身正而動轉飄蕩,輕如靈猿創造了很好的活動空間。並且氣聚丹田,勁由根發而不可抗拒。然,周身松透,空透,別人的力量作用不到你身上,你卻如鋼球轉動一樣,隨勁隨形,其力見隙就鑽。  (二)以斜打正。其他拳種多是正身之來去,且肘臂支而蓬,以御外擊。八卦掌之身法則正入斜出,以斜打正。較技中前手變後手,後手變前手;前肩變後肩,後肩變前肩;前步變後步,後步變前步,轉瞬即成。雙掌於身側對敵而身正不倚,看正是斜,看斜是正。肘臂皆松而沉,以利防護,以利懈化,以利速擊。  (三)三門緊閉,擰旋技擊。八卦掌之身法每式都含擰旋之技,擰旋之中又三門緊閉,攻不可破。擰旋中雙掌一護上門,一護中門,腿護下門。尤其下門緊閉不開,腿形若剪刀,雙膝屈而攏貼,合而不靠,無可擊之隙。所以,八卦掌之腿以活著稱,以穩取勝。  陰陽五行在八卦掌的「體」與「用」上和「五勁一意」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哲學思想的基礎,含有相生相剋相通之哲理。五行在卦象上為金、木、水、火、土,合到身體八卦上則為心、肝、脾、肺、腎。正南方離卦為心;正北方坎卦為水;正東方震卦為肝;正西方兌卦為肺;卦之正中央為脾為土。為五勁、五氣,離卦吞毀力;坎卦飄浮力;震卦冷炸力;兌卦潤陷力;土(脾)為萬物之母,陰陽由此而生成。八卦掌之功注重以神帥氣;以神發力;以神活力。五行為五氣朝元,金木水火土內對五臟,外應五官。內五行要發,外五行要隨。發則心動如火燒;肝動冷炸爆;肺動力化消;脾動剛柔瞧;腎動身似飄。  八卦掌技擊之法效法《易經》之「一陰一陽謂之道」、效法「陰陽不測謂之神」、效法「生生不已謂之易」於不停的擰旋走轉中求變求發展,達掌隨身變,身隨步翻,步隨掌轉之境。顯現出陰陽五行之生克變化,防守為克,進攻為生。生克之變也就是陰陽之變;也就是剛柔之換;也就是虛實之易,但運用奠測謂之「道」。身變或擰或旋,掌變或剛或柔,步變或虛或實,變化得出人意料謂之「神」。剛柔變換不斷而又生生不已謂之「易」。八卦掌之「五勁一意」是在陰陽、剛柔、虛實變化莫測中煉就,勁力是在「滾、鑽、爭、裹」不斷變化中發揮出來,是在四種勁力「相互對抗,在奇正的矛盾產生中所發揮出來的。」  「蹬勁」最難練最難求最難得,施展「五勁一意」時,使「蹬勁」不斷勁是基本要求。但要將「蹬勁」蹬活了,則是最難最難的了,因為它是六十四勢法、三百八十四手法能「活龍活現」的關鍵。就是八卦掌最高功夫之輕功的騰身而起,也是靠「蹬勁」成就的。懇望同門為八卦掌功夫再上高台階而苦練「蹬勁」不止。
推薦閱讀:

八卦排列
【八卦掌】8
淺談八卦圖,先、後天八卦圖的對比
真正的洛書來自先天八卦,你意想不到的洛書來歷之謎!
(轉)八卦的卦德

TAG:內功 | 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