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太極螳螂拳之特點

螳螂門之十二綱要,亦稱十二字訣,乃是螳螂拳法的核心與靈魂。《拳譜.螳螂之十二綱要分析略說》中講,「提綱契領,最要之謂也。」故正確理解此十二綱要,是掌握螳螂拳法真髓本質的關鍵所在,今為弘揚煙台原傳王朗螳拳法之真諦,筆者特將此千古不傳之秘整理成文,以饗同好。 一. 螳螂門之十二綱要 螳螂拳術,自明未清初先人王朗祖師融合當時十八家古拳法精華創立以來,已歷三百餘年,由於傳承日久,支脈從生,故而各枝所傳之十二綱要亦略有差異,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四種: 1. 黏粘幫貼、來叫順送、提拿封閉 2. 勾摟採掛、刁進崩打、粘黏貼靠 3. 勾掛鋸銼、彈刨蹬蹺、肘角頂橫 4. 閃轉騰挪、挨幫貼閉、刁打擒拿 此四種十二綱要中,第一種為《拳譜.螳螂之十二綱要分析略說》中所載之古傳正宗十二綱要,為太極梅花(含太極、梅花在內)、秘門、以及家門所傳之混元一氣勍手螳螂等螳螂拳派所遵循。第二種相傳為七星螳螂之十二綱要,第三種為招遠六合螳螂所傳之十二綱要,第四種為八步螳螂之十二綱要,本文僅對拳譜所載之古傳正宗十二綱要做一分析,並對第二種十二綱要亦作一解說,至於六合、八步螳螂之十二綱要,不在本文論述之列。 二. 螳螂門十二綱要總說 (一)螳螂門之十二綱要,並不是單純的手法,乃是螳螂門技擊心法和手法的總概括,它貫穿於整個螳螂拳體系之中,各種螳螂手法皆可由此化出,或化歸於十二綱要之中,這一點學者猶須明辨。 (二)螳螂門之十二綱要,在對敵運用時,即可互相克制,又須結合為用。這是對立與統一的辯證關係,互相克制的對立關係表現在:如遇封逼,則取而黏粘,遇黏粘則寸頓急進以幫貼,遇幫貼則順送提拿而復進,遇提拿則封閉,彼先出,我慎敵,彼不動,我引誘之;結合為用的統一關係表現在:彼不動,我引誘之,彼擊出,我慎敵,並順其勁路、招勢黏粘,進而施以提拿封閉之術打擊之,並以幫貼之法將之送出;另外十二綱要之間並沒有絕對的區別,它們是可以互相轉化,見機而用的,如封中可有提拿,拿中可有黏粘,順送之法又可有幫貼等等,故而《拳譜●螳螂之十二綱要分析略說》中云:「夫此十二者即可逼敵於下乎?誠尚未也,猶必能調合為用,更迭而行,互相助之,與夫連環制對,方可行而自利也。。。目注三關,手察敵情,見剛而柔,見柔而剛,剛行附柔,柔行附剛,而相濟合,種種變化,皆須熟而善行,乃能進取速利,退避巧捷,剛而摔落與提剁,硬崩而實砸,有降龍伏虎之勢,無往弗利,氣沉丹田,神雄急定,柔則湛湛兮恍恍,影影兮憧憧,忽虛忽實,一來一往,相機以進退,斯謂之妙焉。論之維易,行之維艱,設此十二綱要,了熟於心,相助為用與?學而有恆可耳。」能達於此,螳螂拳術已登堂入室,臻於化境。 (三)螳螂門之十二綱要,在螳螂拳法的招勢名稱中均有相應的提示,如雙提雙剁、左封右崩捶、陽勾叫插捶、粘拿天分打、底叫雙幫掌、閉手挺身等等,學者循此認真體悟,自可大有收穫,另外十二綱要也可每二字或四字一組,表達一個意思,如黏粘、幫貼、來叫、順送、提拿、封閉等皆是螳螂拳技擊心法的一種表現,學者可自悟,此不贅言。 三.螳螂門之十二綱要分析 (一)拳譜所載之古傳十二綱要分析黏:黏者,遂手而粘,應手而入之,就像糨糊所具有的那種能使物體粘合的性質一樣,在拳術應用中,黏其手即當凝氣,以反攻之,步亦隨之,身亦行之,手亦順肩而塌,隨彼而去,而黏之之時現柔,其內則剛而不露,凝氣聚神,遂手行之,然行則去而非去,則來非來,惟能取利可也。黏的關鍵在於,與對方一接手便附於其上,就彼之動而取之,順彼之退而進之,若彼進亦不阻,誘其近而取之,總之,或進或退之手,惟隨彼為出入,纏黏不斷,勇柔有度,足在氣之善行,互法相合也。粘:粘者,近而不離,接而不斷之意,有黏才有粘,粘上則如附骨之蛆,彼若動則隨之去,彼若退則跟之,彼不動,則就其定而取之。粘的關鍵在於:身起則氣提,身聚則氣凝,步近則力趨,手動如風,行之惟速,隨機而變,大有春雨連綿、滴灑不斷之勢,方可用也。 幫:幫即幫手也,雙手並行者為正,次行為副,合以並取之為幫。幫之勁須用寸力,寸力者,方寸之間能用全身之力之謂也,幫的使用應視敵情不同而有所區別,小者以手隨採而去,中者兩臂并力,擰身而進,大則拔步,全身而用皆以為幫。幫有多弊,低頭塌腰,學者慎之。幫不可用於長勁,用長勁則易失重心,自身難保。幫要用的恰如其分,若彼近,則就其近,或採或磕,又繼之以取。若彼之退,則順其退,逐跟而取之,用好幫的關鍵在於,先能使身手步與氣相合為一致,心目明敏,而後附以寸力之妙,速勇之利,則自可收效也。 貼:貼者,雙方貼近之意。雙方貼近,我可用分身八短、分身十二盤肘貼身藏之妙,以身取敵,如彼進取,則採翻而近身,乘機貼取其中,或雙方之手皆合,則亦可順勢進而用貼,彼雖欲退避,亦不可得。用貼的關鍵在於,大膽深入,敢於貼近,無所畏懼,勇敢不怯。 來:來者,慎守勿慌之意。目明了,心意堅確而智敏,應對隨機,變化多策,處置適當,但又含仁忍之意,概俠義作為,扶貧濟弱,除 懲惡,份內天職,故武術中最尚道義也。若來者,則任其所來,察其所向,觀其所行,連以應之是也。叫:出手謂之叫,叫中即採,豈不知兩敵相爭,利關榮辱存亡,如遇狡猾之人,一任刺激,終不出手,則勢必用叫。叫者,非剛亦非柔,指上打下,左出而右取,如虛如實,虛進則退而為虛,虛之非實,虛退則進,而實取之。其關鍵之處在於能引誘彼方出手,又或彼之手防守其密,無懈可擊,我則用七手連拳齊力,虛擊以攻開,亦為叫。故日叫者,其性為攻,誘耳。 順:順者,順送不逆也。來則來,去則去,來去皆取彼之力,而加以回力,須察言觀色,俱進取之智乃順也,順彼之勢,借人之力,但去來未見其行,則來未見其蹤,匆匆行之,盤旋進之,翻來覆去,非剛即柔,而非詳可,學者須自會其意,惟手熟法嫻,方能運有自如,順達於上乘也。 送:送者,幫而急進,去之凝力,回則聚氣而提,隨至隨送,乘隙而入, 彼若不追,虛恍叫之, 若來則送之,設其猛擊,宜借其力,順而取之,是以虛出而實之,急採而速進,其法不一,應視敵情,處置有道,則送法合矣。 提:提者,自下而上,狀如提物長高。用於小,則須手,中則及臂,若大,則旋於腰。用於手者,則於採而滾,滾而挑,挑又代劈,皆附於提者也,至若用於臂腰者,應用全身之力。總之,勿計其用何處,惟多持手之陰陽,步之寸趨,身神氣心專一聚也,方可用之。 拿:拿者,即擒拿之法,擒有三十八,拿有三十四,相合七十二把,若夫擒拿。擒者,抓敵之術。拿者,捆法為之,擒敵難擺脫,此即為拿。欲拿必先施以擒,後施以反筋、背骨、節膜、截脈、拿穴諸法,方顯其神效。其關鍵在於,行手重而不覺,輕而不浮,法行運於掌,而手與身猶有知覺,用力於未知,去則去,來則來,止則止,定而又起,神欲斷又忽行,輕重相應,仍求堅精。輕則輕如蜂飄舞,重則重逾泰山,穩固莫撼,妙訣不一,法進於熟,且精美有判,俗妙不同,何礙概論,同室一師,風俗有異,勿得不審之乎? 封:封者,封制彼方著法,使之無隙進攻,自保之術也。若守若進,統而為封。然封者,莫為剛與,蓋亦不得而定也,仍須以來為別,人我斗之,自知宜明也。強又未取,取之亦未變,法貴迅捷神定,行貴氣合於勁,重則力勇,輕則力妙,妙則變勢又存取,取而無利復歸守,如定若行,使之揣測乏倪,取進無門,則封可取利矣。 閉:閉者,逼也,逼緊彼方,使之無立足之地,其若守而似攻,欲逼而不納,則彼雖巧於叫誘,亦不可得而就利。欲開而大進,則彼雖欲進而不可,欲避又不及,我欲動,則彼忙於閃招,失機而不得自主,斯乃逼之靈魂也. (二)第二種十二綱要解說: 勾:即螳螂勾子,螳螂拳之有名者,即為「螳螂勾子玉環步」此乃螳螂拳之標誌也,所謂螳螂勾子,是以食、中、拇指三指成勾,小指、無名指彎曲內扣,成勾時,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要按順序屈起,不要一起動作,螳螂勾子的小指稱鉤,無名指稱撕,中指稱採,食指稱裂,合稱「鉤撕採裂」。此為螳螂拳之特色,非他派武功所能比擬,螳螂勾子的用法有刁勾、勾摟、勾擊、臂肘等,做勾摟之勾時,手要虛而向外,其性為柔。 摟:拼五指作擒拿之勢,手要向內而實,先以螳螂勾子之刁勾試之,若勾之得手,則繼之以摟,使彼方不易解脫我連續之手,其性為剛。 採:在螳螂門中,採有兩層意思。一是要同鏍絲上扣一樣,抓住對方,先入其肉內,再擰轉,出手要求陰去陽回,形成自然的擰勁。二是指一種手法,即勾摟採手,所謂勾摟採手,即合前述勾摟兩手為採,復加一手便成一組採手之完整手法,先勾者虛,其性屬柔,繼摟者實,其性屬剛,再加拳掌,寓攻擊性於其內。便成螳螂手法中著名的勾摟採手了 掛:在螳螂門中,掛可依據其攻防性質不同,分為兩種,防守性的掛手,其性屬剛,是為破解螳螂門「八剛」中銳不可擋的泰山壓頂、迎面直捅等手法而設,若彼用此類手法,攻我上中路,我即可屈肘橫攔、斜掛,以化解彼之來手,此種掛手,在家門所傳之勍手螳螂拳路如插捶、四路奔打中均有體現。攻擊性的掛手,以左掛手為例做一說明,我以左反掌、右正掌,合兩手之勢,向彼之來手撲去,自外劈開門戶後,替出左掌迎頭劈落,搶攻於內,外內反覆,左右俱進,連環莫止,取彼之上中路,攻擊性的掛手其性雖剛,但卻有以柔克剛之妙。 刁進:所謂刁者,即前所述之螳螂勾子,螳螂勾子在使用時,性須連以打,即刁即打,刁打連為一體,其間不能有絲毫猶豫。所謂進者,即以螳螂勾子,即刁即進,進而施以螳螂打,刁進中的進字,其真正用意乃是提醒學者,切勿僅得意於刁住來手,而不思進取,貽誤戰機,而使螳螂打無從施展。 崩打:所謂崩者,是指螳螂門主要手法崩捶而言,崩捶出手有小泰山壓頂之勢,變化多端,頗為凌歷,所謂打者,即刁打之意。刁打之打,乃螳螂打,含太極打、八卦打、挾山超海打、逐步為營打、沖圍打、環攻打、順返打、倒返打、迴風打、流水打等一切打法於其內,螳螂打一經施展,則「三盤一體,周身一氣,勢如蝴蝶穿花,似蜻蜓點水,四面雙繞上下,旋轉疊如捶山,令人入手無路,而觸外受傷,隨機應變,渾身是打,達於混然一太極之境。」 粘黏:粘黏者,先黏緊彼方,使之無距離障礙,就彼動而施以粘手取之,粘手者,系由重複採手組成,先自外採入,再自內採出,接而不斷,近而不離,自中門搶攻,銳利而敏捷,變化莫測,粘之至盡乃化出各種拳掌之法。 貼靠:貼者,與彼方貼近之謂也,既已貼近於彼,則我可施用一切短打手法,螳螂拳素有「短打總敵」之稱,貼身短打乃其專長,一經貼近,彼方即使想退卻,亦當為我短打手法所控制,我可乘貼近之機,施以「靠打」之法取之,螳螂門靠打之法,若用長勁,則為發放,若用短勁,則彼不及跌已重傷其中,貼靠之法在施用時,要以本門「玉環步」、「蹬撲」為主,兼以分身八短、分身十二盤肘貼身藏的用法,則腿足提縮似螳螂,勢如龍駒扭絲韁,勾錯刀叉同互上,谷應山搖一齊撞,頭肩肘手足膝胯,七體如一整如鑄,自可發揮螳螂打之神效。 (三)兩種十二綱要對比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兩種十二綱要之間雖有所區別,但其內理卻是聯繫一致的,相比而言,拳譜所載之古傳正宗十二綱要,是對螳螂門技擊心法與手法的高度概括,可謂匠心獨具,符合十二字訣在螳螂門武功技擊中總綱、綱領的地位,故謂之「十二綱要」。而第二種十二綱要,則是以螳螂勾子為基礎,偏重於對手法的概括,較符合字訣的稱謂。 四。整理說明 1. 本文在整理過程中參考了《太極梅花螳螂拳譜》(鍾光輝 重訂本)。家門所傳之《混元一氣勍手螳螂門拳術秘訣之譜》等古傳螳螂拳譜本。以及郝家太極梅花螳螂傳人、煙台王朗螳螂門八代正傳鍾光輝先生的著作《螳螂拳之十二綱要分析略說》。 2. 螳螂門之十二綱要,原屬拳譜中的秘傳核心內容,歷來不對外公開,今筆者將之整理成文,以期能夠加強螳螂同門間的交流、聯繫,對弘揚螳螂拳法真義盡點滴微薄之力,由於成文倉促,雖三易其稿,亦難免有不足之處,望本門先賢及高明之士給予補正。 螳螂手法綱目
推薦閱讀:

夾竹梅花(9) - 妙吉祥網
怎樣區別桃花,杏花,梨花,櫻花,梅花,李花
教你學梅花心易
[套頭衫] 《梅花三弄》清雅--裙衣(仿TY的漣漪)
梅花百詠【清·程盟山】

TAG:太極 | 螳螂 | 梅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