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起源和演變(上)

關於[道教的起源和演變(上)]的字幕:

  • 同學們大家好,剛才我們給同學們講了儒家的興起和發展,今天我們講道教,道教的起源和演變儒教和道教雖然都稱為教,
  • 但是這兩個教講法是不同的,儒教——入世之教道教——宗教之教儒教它是一種入世之教,它是教化之教。道教之教它是宗教之教,道教不管是它起源也好,演變也好都是與當時的時代,
  • 與當時的國家的局勢、形勢有密切的關係的。特別是在秦漢以來,戰亂頻繁、災亂頻繁,國家動亂不安,在這樣一個時候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
  • 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有時候就利用道教,有時候就排斥道教,所以道教它的起源和演變是非常的複雜的,我們今天不可能把各個教派
  • 如何演變如何發展都一一的介紹,沒有這個必要,我們只介紹一些與當時時局非常有關係的一些它們的發展、人物,給同學們略略地講一講,讓大家知道一個大概。
  • 在東漢末年的時候戰亂頻繁,老百姓非常的痛苦,從夏朝起,夏、商、周以來,我們過去也講過是一個由神權到人權的這麼一個轉折點,神權
  • 神權就是說一切都聽神的安排,災難、禍福、消災、免難,我希望什麼都求神來幫助。人權人權,這個人就是指的人民的「人」,就是這個「人」。人權就是因為時代的發展,
  • 物質文化的進步,一切的勞動人民的生產發展,他們的力量增強了,統治者也不得不看重這一點,因為他們不依靠勞動人民創造的物質財富他們就沒有吃的,就沒有喝的,他的統治就不能安全,
  • 所以說慢慢地注意到人權。人權這個人還不能和我們今天人民的「人」等同,只是說這個「人」就是統治者慢慢地認識到廣大的庶民,老百姓不能不值得他們考慮了,
  • 他們的安全、他們的幸福,最少他們有一個起碼的一個家庭,應該有一定的恆產,如果這都沒有的話,那老百姓到處流浪,那你政權也不穩固啊,所以開始就慢慢注意到這個人,
  • 這個人權,這個人就擴大了,庶民就是老百姓,多多少少擴大了,道教道教就是在這樣一個情況,就是老百姓的力量增強這種情況之下,慢慢地發展起來的。統治者有時候利用它,有時候鎮壓它,
  • 利用它的時候道教的勢力就發展;鎮壓它的時候道教的勢力那就衰弱。道教分很多的派別,我們只講幾個主要的派別,一個是「太平道」,太平道簡稱「太平道」。
  • 大家看太平道「太平」兩個字就可以大致的想像的到,所謂太平是指國家太平、社會太平、個人的家庭太平,抱著這樣一個希望,結合著中國古代的一些文化傳統
  • 來創立了一個太平道。我們剛才講到太平道是誰創立的,這個我們目前缺乏材料來去考證,但是完成的這個人叫于吉,于吉是他最後完成的。他完成了太平道以後,
  • 曾經太平道就利用道教的一些教義結合老百姓的疾苦,就發動了漢朝末年的黃巾起義,農民大起義。這一次起義用現在話講就是農民造反了,整個的把這個漢朝,
  • 雖然是把黃巾起義鎮壓下去了,但是國力、人力、財力的損失相當大。原來它起來的時候是想利用它,後來看到這勢力發展了那就要鎮壓它,所以黃巾起義得到了這麼一個結果,
  • 使國家財力、物力的損失很大,這是一個教派,很重要的教派。另外我們再講一個教派五斗米教叫五斗米教,所謂五斗米教就是凡是進這個教會的人都要捐五斗米,所以稱之為「五斗米教」。
  • 創立五斗米教的人,張道陵在四川,張道陵和他的兒子,和他的孫子。五斗米道又稱為「天師道」,一般的人在歷史上就稱他們為張天師,
  • 這個天師道,也曾經一度的很發展,統治者當中利用它,而且對「三張」,天師道開始支持,到了張師道的孫子的時候,曾經在漢中這一帶
  • 創立了一個政權,一個什麼政權呢?政教合一就是宗教和政治結合的政權,這可能是在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政教合一的政權。他的孫子叫張魯,在漢中,當時用的五斗米教,
  • 根據他的想像在他的統治地區到處設的有「義米」、「義肉」,凡是過路的人肚子餓了,可以用這個米或肉煮著吃,但是不能貪吃,吃完以後,由這個政權來又補充,
  • 由一般的願意做好事的人來補充,所以這樣一個政權在當時來講,在當時戰亂期間,顯得有些特殊,比較安寧,老百姓覺得這能夠避免戰爭,而且還有些好處,所以當時搬遷到張魯所統治的
  • 政權裡面去的幾萬家,避難,別的到處都是戰亂,都到那裡去避難。後來張魯被曹操打敗了,張魯就投降了曹操,這個政權就算覆滅了。張魯是張道陵,
  • 就是張天師,又稱「天師道」,是他的孫子,從張魯以後,天師道就遷到了今天的江西龍虎山,以後都稱為張天師,移至江西龍虎山,
  • 那成為道教的一個重要的根據地,現在還存在,江西龍虎山,大家到江西龍虎山去都可以看到那裡的張天師的道觀,這是我們講這兩個很重要的教派。除了這個教派以外,還有其他很多很多教派,
  • 為什麼有這麼多教派呢?彼此之間有鬥爭,彼此之間結合民間的信仰、儒家的精神,由於角度不同所以說就形成了很多的派別。這些派別細講起來非常的複雜,
  • 我們只簡略地講。可以說整個的道家它們的宗旨,它們要幹什麼呢?它們的宗旨可以分為兩派:金丹派修養派一派就是所謂金丹派,一派是修養派,內修派。
  • 所謂金丹派就是煉丹,煉黃金、煉丹,煉成丹藥,丹藥吃了之後就可以成神仙,不管什麼人你只要吃了他所煉的金丹,就可以成神仙,秦始皇吃了也可以成神仙,漢武帝吃了也可以成神仙,
  • 你別人吃、一般的人吃了也可以成神仙,但是只要吃他的金丹,這是一派。另外一派它是一個修行派,他們認為吃丹這是一種方法,但是你說人人吃了丹都可以成神仙,那還能分出好人和壞人來嗎?
  • 那好人壞人不分,都吃了金丹就成神仙,似乎這有一點說不過去,用今天的話來講有點太荒唐。問題在哪裡呢?問題在於自己的修養,不做惡事,做善事,
  • 內心的、一心地做善事,你做了一點惡事那都不行,天天都(做好事)而且要堅持,一天也不能懈怠。比如說做一萬件好事我才能成神仙,假如我做了9999件,
  • 突然之間我的心裡產生了一種邪惡念頭,完了,這一萬件好事也就完了,從頭來,再來。所以他不只是講修養,而且是講堅持,金丹派修養派這兩派我們從今天來看,一個是煉丹派,雖然是荒唐,
  • 但是在中國文化上卻有貢獻的,因為煉丹的關係簡單的化學藥品配製、實驗,我們積累了很多很多的經驗,據我看到的書,有些外國人講,
  • 他說中國的化學是從西方輸進來的,中國原來沒有,我問問這個說話的學者可能是不了解中國的情況,也可能是他自己自以為自己的文化高於中國,
  • 有點驕傲自大的關係。實際上我們中國從秦漢以前已經就開始煉丹術,煉丹就是採藥,有時採藥、採礦,今天我們看起來好像這種簡單的的化學煉丹好像不值得一提,
  • 但是從中國歷史在那樣的時候中國已經開始了,不能不說是值得誇耀的一件事情。金丹派修養派再說修養派,修養派對於中國個人的修養,自信、自尊、自強,
  • 對於自己的人格的鍛煉,人格的培植那是有好處的,這是對中國文化,那是繼承了中國文化的傳統的。為什麼?因為儒家也是很注重修養的,
  • 我們上次曾經講過,儒家8歲上小學,15歲上大學,那個大學的話,那就是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治理國家,只要你修養。所以它吸收了中國傳統的一些東西,正因為它吸收了
  • 中國的一些傳統的、優秀的文化,所以它能夠在中國老百姓當中傳播,也能受到當時的統治者的重視,儘管有時候害怕它們,但是有時候也不能不重視它們。從發展的階段來講
  • 我們可以分這麼幾個階段,秦漢魏晉時期——道教興盛發展秦漢魏晉這個時期這是道教興盛發展,興盛的時期發展不斷得完善,不斷地完善自己的理論,完善自己的經典,
  • 完善自己和儒家的融洽,和民眾老百姓的融洽,秦漢魏晉時期——道教興盛發展唐朝——儒釋道三家鼎立到了唐朝的時候,那就是儒釋道三家鼎立,因為這個時候儒家已經是在中國文化傳統上處於獨尊地位,任何一個教,道教也好,
  • 雖然是土生土長的宗教,但是它要和儒家抗衡,堅決地抗衡恐怕還不行,不能取代儒家的地位,佛教,從佛教的觀點來講,佛教傳到中國以後,雖然是中國化了,已經是中國化的佛教了,
  • 但是它能夠和道家、儒家能夠成鼎足之勢,但是它也沒有能力取代道家,也更沒有能力取代儒家。但是它的的確確在這個時期,魏晉南北朝的時候發展、壯大。
  • 到了唐朝,儒家 佛教 道教那就是三教鼎立的時候了,唐朝的時候為什麼道教那麼興盛?佛教為什麼那麼興盛?儒家不愔那倒不成問題了,因為在漢武帝的時候已經取得獨尊地位了,已經成為我們中華民族
  • 傳統文化的脊梁骨了,是代表中華民族的優秀的傳統精神,那當然不成問題,但是它們能夠取得鼎足之勢,雖然不能代替還是要結合儒家,為什麼呢?也還是由於統治者的利用,
  • 由於當時的一些廣大的知識分子的支持,所以它們的勢力才能夠有發展,否則的話是很難想像的。舉個例子吧,大家都知道唐明皇(唐玄宗),
  • 唐朝這是中國最強盛的朝代,唐明皇唐玄宗這個時候,正是唐朝由盛到衰一個很關鍵的時刻。唐朝為什麼道教能夠興盛起來,唐朝的天子姓李,從唐朝的統治者來看
  • 道家老祖宗是老子,也姓李,和他們是同姓,所以唐玄宗他不僅是他親自為了提倡儒家他注了《孝經》,給《孝經》作注。《孝經》 《老子》《孝經》成為儒家經典當中一個很重要的經典。同時他給《老子》也作了注,
  • 給《老子》作注的話,給道家那又是增加了很大的分量了,所以道家因為有唐玄宗作的《老子》注,所以對老子是非常的,因為是祖師爺,因為他們的祖師,
  • 所以道家在這樣的鼓勵之下也感到很光榮。
  • 推薦閱讀:

    宋遼金元時期-新道派的出現與老道派的演變
    太可怕了!4種小傷口處理不當 會演變成致命癌症
    一圖看遍中國歷代女子服飾演變史(組圖)
    中國式護身符:歷代長命鎖的演變
    乳腺癌的發病情況及外科手術的演變

    TAG:道教 | 起源 | 演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