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法時代如何依照佛的囑咐選擇修行法及老師

編前語:釋迦牟尼世尊入滅前,留給後人最重要的教導「四依法」:即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作為後世修行人,應當謹依此四法來選修法門及老師。我們今天正好要分享到《法華經》<法師品>這段經文,這裡會略加說明。下面佛告藥王菩薩,「我所說諸經,而於此經中,法華最第一」,在後面第二十三品中,佛還打了十種比喻來說明《法華經》是經王。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經典,唯有《法華經》是王,唯有《法華經》能教你成佛,所以自古有「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在《楞嚴經》中,佛讓文殊揀選最適合末法修行人的法門,文殊菩薩選擇了從聽經聞法來入門(從聞思修入),聞什麼法門?她說「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如來藏(一心三藏)徹法源底給我們講清了十法界大至佛剎,小至微塵的來龍去脈,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佛說這個法門是勝義法門中的真勝義法(「如來今日,普為此會,宣勝義中,真勝義性。」),並說這個法門是「彈指超無學。此阿毗達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這個法門成就速度之快——彈指超無學。無學一般指四果羅漢果位。只要你能聽懂這個法即不落六道輪迴,最低保證線不落三惡道。而且是百分之百,千分之千,一個不卯,無修無證,當下成就。印祖大師稱為「法華奧典,妙冠群經,聞即往生,位儕等覺」。所以,我們選修法門不應執著已修法門,而應「依智不依識」來回小向大。有些同修會認為,《金剛經》、《華嚴經》也是了義法,那只是佛法八種次第中,相對於前一方便法而言。若拿通教佛、別教佛與圓教佛相比,在佛法中仍屬於菩提邪,是有漏之法,因為見道不圓滿,以及落入次第的緣故。所以圓教菩薩修行的《法華經》、《楞嚴經》是了義中的了義法。想要了徹精要,我們可從上印下廣老法師講解的《覺悟本心》、《法華經》、《楞嚴經》、《心經》、《阿彌陀經》相關講義、視頻來大開圓解。小編不再贅言。

(圖片來自:網路搜索)

下面請看經文及講義: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欲住佛道,成就自然智。常當勤供養,受持法華者。

其有欲疾得,一切種智慧,當受持是經,並供養持者。

若有能受持,妙法華經者。當知佛所使,愍念諸眾生。

諸有能受持,妙法華經者,舍於清凈土,愍眾故生此。

當知如是人,自在所欲生。能於此惡世,廣說無上法。

應以天華香,及天寶衣服,天上妙寶聚,供養說法者。

吾滅後惡世,能持是經者,當合掌禮敬,如供養世尊。

上饌眾甘美,及種種衣服。供養是佛子,冀得須臾聞。

若能於後世,受持是經者,我遣在人中,行於如來事。

若於一劫中,常懷不善心,作色而罵佛,獲無量重罪。

其有讀誦持,是法華經者,須臾加惡言,其罪復過彼。

有人求佛道,而於一劫中。合掌在我前,以無數偈贊。

由是贊佛故,得無量功德。嘆美持經者,其福復過彼。

於八十億劫,以最妙色聲。及與香味觸,供養持經者。

如是供養已,若得須臾聞,則應自欣慶,我今獲大利。

藥王今告汝,我所說諸經,而於此經中,法華最第一。

《法華經》法師品

「住佛道」:住於佛土,這就是明心見性。圓頓大教從初住位的菩薩開始——為什麼叫初住啊?從初住開始,他即住入佛土。不管在順境、逆境,都要懂得他是誰,我是誰;即使你在做傷害他人之事時,你有慚愧心——他就是我,我就是他啊!而且這種心一定是真實的,否則你不會生慚愧心,這是住於佛土。你明白泥巴瓦塊、樹木華草都是我,要深信不疑。我們平時修行的功德就迴向給受到我們傷害的眾生。喝水都是殺生,可是我們不喝水就沒有命啊,就不能成道啊!那麼殺雞殺鴨這些嚴重的殺生我們完全可以避免。但是又不要錯用了心!我喜歡吃肉,吃一塊——阿彌陀佛!這叫「噁心持法,罪加一等」!喝水的時候都還要持咒啊——「佛觀一杯水,八萬四千蟲,若不持此咒,如食眾生肉」。那個咒叫「唵,縛悉波羅摩尼莎訶」,持這個咒就在還債。當然這是小乘法。真正明心見性,跟持咒的功德相比,不是一樣,而是大無量倍。

「成就自然智」:這是無功用道,從兩種角度觀照:一者,明心見性以後,不需要別人指點,他念念在道,這是「真修」。二者,「自然智」也叫「無師智」。一般在來世才能得到。你拿到經文一看就懂,不需要人教。要達到這種智慧,唯一的條件——「常當勤供養,受持法華者」。佛法無人講,雖智莫能解。你要供養老師,最好的供養就是聽經聞法。你不親近講解《法華經》的法師,你不能成就前面這兩種功德。

「其有欲疾得,一切種智慧,當受持是經,並供養持者「:「一切種智慧」就是「一心三藏」,分別說為「一切智」與「道種智」。「一切智」,知道我們的心能現出萬法,在性見相,在空見有,在「阿」見「彌陀」,這叫「一切智」,也叫「總相智」。「道種智」也叫「分別智」,也叫「差別智」。對十法界森羅萬相、千變萬化,深信不疑它就是由我們的一心所現,當下即是一念,這叫作「在相見性」,在事見理;在「彌陀」見到「阿」。

「一切種智慧」也無非是明心見性。因地菩薩在見道位就能觀照到「一切種智」;在佛的證道位才能徹底圓滿「一切種智」。所以「當受持是經」,必須「依法為師」。前面講到供養受持法華者是「依人」,這裡講到「當受持是經」是「依法」。佛唯恐我們發生執著,又補上一句「並供養持者」——雖然是「依法不依人」,但是法要人傳。可見佛的本義,在依人為師的前提要看他是傳什麼法。

那麼對受持《法華經》的人我們是「依人也依法」,人法是一不是二;對不是受持《法華經》的人,我們既不依人也不依法,仍然是人法不二。選人選事唯一的標準:看他是不是傳《法華經》、《楞嚴經》了義大法,是依法來論人。不管是在家出家、不管是男是女,只依法。

「若有能受持,妙法華經者,當知佛所使,愍念諸眾生。諸有能受持,妙法華經者,舍於清凈土,愍眾故生此。當知如是人,自在所欲生」:

這是講能夠受持《法華經》的人,是什麼地位,是什麼來歷。佛是過來人,佛知道受持《法華經》的人是從極樂世界來的,是為了教化眾生,自願帶著隔陰之謎而來。而且佛提醒我們怎麼樣來印證自己是從極樂世界來的呢?有兩個證據要清楚:第一,佛在《無量壽經》講,聽到佛號,聽到鐘聲、鼓聲,我們這個心裡就有不可思議的感慨,汗毛為之豎起,甚至流眼淚,這就不是凡人;第二:生一念歡喜心,你深信萬法都是一念所變現。就這兩點你衡量一下。退一萬萬步講,你即使之前不是從佛土來的菩薩,那現在是不是就在佛土的菩薩啊?這是提起我們受持《法華經》的信心,明確弘法利生的責任。

「能於此惡世,廣說無上法。應以天華香,及天寶衣服,天上妙寶聚,供養說法者」:五濁惡世說法比盛世說法要艱難。一念心明白萬法就是「我」,這就是「廣說」。這是「一說一切說、一供一切供」。這是〈方便品〉所講:「讚歎一句《法華經》,即為供養一切佛」。何況你不僅僅是一念,你到處奔走呼號、講經說法、勸導修行、組織法會,更加就是「廣說無上法」呀!這個「無上法」是無上無下、無前後、左右、內外、空假,是這樣的「無上法」。

「應以」,作雙重觀照:一者,眾生應當真心供養受持《法華經》者;二者,作究竟意義觀照,這裡解釋為「應供」、道交感應。當我們一念觀照到萬法即是「我」的時候,萬法是不是就在「供養」我啊?所以道交感應。「天華、天寶衣服、天上妙寶聚」,是代表無量的萬法。「天」是表心地感應。「華香、寶衣」這是代表無量的萬法。

「吾滅後惡世,能持是經者,當合掌禮敬,如供養世尊。上饌眾甘美,及種種衣服,供養是佛子」:「饌」是飲食,「上饌」是最好的食品。「眾甘美」,是除了最好的食品,還有各種各樣口味好的食品;同時要觀照為「第一義真」,表歡喜心、法喜心以及聽經聞法,這都是法供養。要把法供養與事供養圓融起來,不要錯用了心——既然是這樣,我就歡喜你就行了,什麼也不供養。對於沒有經濟能力供養的人,你生歡喜心,這種供養跟有金錢能力供養的人功德無二無別。

「冀得須臾聞」:是指你進行了種種的供養以後,希望聽聞哪怕一點點《法華經》。佛在這裡就是講以多事來求少得。

「若於一劫中,常懷不善心,作色而罵佛」:「作色」就板著面孔,窮凶極惡。「嘆美持經者,其福復過彼」:念佛拜佛得人天福報,贊經是明理,贊真心本來面目。佛在前面跟舍利弗講——能夠聽你舍利弗講《法華經》,等於見到了我,也等於見到了你舍利弗,也等於見到了無量的菩薩和比丘。當一個人能把受持《法華經》的人看得比佛還重的時候,說明他已經明白了《法華經》的重要性,他已經在依法。

「於八十億劫,以最妙色聲,及與香味觸,供養持經者。如是供養已,若得須臾聞,則應自欣慶,我今獲大利」:「八十億劫」是幾千萬億億年啊!「若得須臾聞」,賺夠了!因為這一句《法華經》是盡虛空遍法界的財寶你全部到手了,你最起碼解除了生生世世的對於死亡的恐懼,是不是得大利了?

「藥王今告汝,我所說諸經,而於此經中,法華最第一」:這段經文在第二十三品還有更詳細的說明。「諸經」,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經典,唯有《法華經》是王,唯有《法華經》能教你成佛。聽了這些話我們該作何感慨啊?許多人聽了《法華經》以後,說:師父啊!我回去早晚課本要不要念啊?《金剛經》要不要誦?《六祖壇經》要不要看?我說:當然要看吶!那《法華經》沒有時間看怎麼辦?你讀一句《法華經》,勝讀無量經功德無量倍!自己去權衡。


  • 自古以來,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

  • 完整講義請查看印廣門清法師《法華經》《楞嚴經》講義及視頻!阿彌陀佛!

  • 推薦閱讀:

    練功服選擇小貼士
    買表選擇石英錶還是機械錶?
    玄關顏色風水,玄關櫃顏色風水選擇
    夫妻之間緣分盡了的7個表現,這樣的婚姻,放手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受體阻滯劑、利尿劑、還是ACEI?手把手教你選擇高血壓用藥

    TAG:選擇 | 修行 | 時代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