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男人為什麼愛戴瑞士表|大象公會
事實上,瑞士手錶成為高級奢侈品的歷史並不久遠。在 1990 年代前,它長期是平價耐用品的代名詞。
文|姚白莞
對多數已經成功和正走向成功的中國男士而言,如果只能佩戴一件首飾出門,它一定是塊手錶,而且一定得是瑞士表。
▍連8848 鈦金手機,都從來只敢屈居第二
中國男人對手錶的熱衷,部分源於熱愛機械的天性,但現實的社交需求顯然更重要:手腕上不同檔次的機械錶盤,可以簡潔高效地展現身份和財力。
▍受「瑞士」兩字的加持,廉價石英錶品牌 Swatch 是長期受到國內青少年熱捧的時尚,破格享受准奢侈品待遇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瑞士表」被世界人民歸入高級奢侈品的時間並不久遠,在上世紀 90 年代之前,它還是平價耐用品的代名詞,即便一直不乏高端品牌。
並且,與今天極力渲染的閑適高貴氣質不同,瑞士鐘錶產業的起源和發展,從來都不乏艱難困窘。
跑路難民帶來的低端產業
在許多瑞士表的品牌宣傳里,瑞士表的崛起簡直就是古典工匠精神的勝利:
常年大雪封山的阿爾卑斯山脈間,勤勞勇敢的瑞士人民受困於自然環境,只得從事手工製造業,用漫長的冬天精心打磨微小的鐘錶零件,成就了瑞士表的完美品質。
唯一的不足是,這類說法並非事實。
而根據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的說法,瑞士鐘錶業其實起源於一批落魄的跑路難民。
1562 年,法國因新舊教派矛盾爆發宗教戰爭,大批新教徒從法國逃往宗教改革家加爾文統治下的日內瓦,其中不乏眾多金銀首飾工匠。
▍從 1562 年到 1598 年,法國因宗教改革後造成的教派分裂斷斷續續打了八次宗教戰爭,新舊教派彼此仇殺,造成三百多萬的人口損失
可是,這批金銀匠們很快失望的發現,迎接他們的只有失業。原來,崇尚節儉的加爾文認為,金銀珠寶會腐化人類的心智,制售佩戴一律嚴禁。
窮途末路下,流亡匠人只好改行從事與製作首飾最相似的工作:製造鐘錶。瑞士鐘錶業由此發端。
▍1530 年問世的世界上第一款「表」:紐倫堡蛋——每天的計時誤差高達幾十分鐘之多,屬於時鐘小型化不太成功的早期嘗試
不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瑞士人製造的鐘錶並不出名。
17、18 世紀,主導歐洲鐘錶業的都是主打高端鐘錶的英國人和法國人,諸多重要發明改進,都是由倫敦和巴黎的鐘錶師傅完成的。
▍時至今日,瑞士手錶產業集群仍沿著瑞士與法國的邊界線,分布在汝拉山谷一帶(圖中標示 1 的區域)
要與英法競爭,瑞士鐘錶商們就只能另闢蹊徑,走低端親民路線。
為了壓低成本,瑞士鐘錶商從 17 世紀開始,逐漸摸索出了一套與工匠精神背道而馳的區域分工體系:
冬季農閑時,鐘錶商利用鄉村商店,將製表原料派發給各地的農民,特定地區分配特定部件。農民利用農閑將其加工為半成品,再回購併統一送到城裡的「製表大師」手中,組裝為成品。
▍18-19 世紀的表(絕大多數為懷錶)大約有 150-180 個零件
這種三鹿奶粉式的區域分工體系,讓瑞士鐘錶業迅速提高了生產效率。大量僱傭城市工匠的英法製表商,在價格上顯然不是瑞士表的對手,到 19 世紀中期已明顯落敗。
▍在與英法鐘錶業的競爭中,瑞士鐘錶逐漸擁有了自己的高端品牌。流傳至今的頂尖奢侈品牌當時多已出現,但它們在瑞士鐘錶工業中不佔主流,不少瑞士表甚至連牌子也沒有。圖為百達翡麗 5004R 追針計時錶,該品牌創立於 1851 年。
不過,這種利用農閑生產的鄉鎮企業模式,也存在明顯的短板:鐘錶雖然產量驚人,但質量良莠不齊,飽受非議。
更令瑞士人不安的是,南北戰爭後新興的美國製表業大量使用機器。美國人追求的產品標準化和零件互換,足以兼顧產量和質量。
短短數年時,物美價廉的美國表產量從 1858 年的 1.4 萬塊提高到 1864 年的 11 萬塊,給瑞士鐘錶業以巨大衝擊。
▍早期腕錶多為女表。男性腕錶則直接由懷錶演變而來,最早被用于軍事用途,至今仍留存有諸多軍事殘餘特徵。圖為一戰時的軍用腕錶。
就在這時,1868 年,一位名叫 Florentine A. Jones 的美國人移民到瑞士,開辦了「國際製表公司」,將美國生產模式引入瑞士。瑞士表續上了命。
瑞士原有的區域分工模式很快被機器生產與流水線組裝取代,製表最終邁向了工業化,瑞士表也得以保住市場份額。
▍19 世紀末的一家瑞士手錶工廠車間
此後,瑞士鐘錶業繼續緊盯中低端市場。經過與美國、德國等競爭對手的反覆較量,到了二戰結束時,終於成就霸主地位。
二十世紀 60 年代末期,世界上每兩塊新手錶中就有一塊來自瑞士。
▍勞力士在 1926 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防水手錶:「蚝」。20 世紀上半葉,鐘錶製造業發展成為僅次於紡織業的瑞士第二大支柱產業。
然而,好景不長,在此後的 1970 年代,瑞士表卻突然遭遇史上最嚴重的危機。
重新定義「好手錶」
從 1970 年到 1988 年,瑞士鐘錶業經歷了長達 18 年的大裁員和倒閉潮,就業人數從 9 萬人下降到了 28000 人,製表企業縮水近三分之二。
與此同時,在 1970 年占瑞士手錶出口總量 43.9% 的廉價低端機械錶幾乎徹底消失,中檔品牌也損失慘重。
這次世界鐘錶行業的重大變故,即著名的「石英危機」。
「石英危機」的起因,要從發明手錶的初衷說起。
無論是手錶,還是大型的時鐘,本質都是用來計量時間和顯示時間的儀器。鐘錶的歷史,也正是計時精準度不斷提高的技術發展史。
▍19 世紀末以來,鐘錶大國均形成了各自針對鐘錶精準度的「天文台認證體系」,這些認證體系有著嚴格的檢測程序,要檢測多個溫差和方位的鐘錶精準度,檢測時間長達數十天,評級優秀的表將獲得極高榮譽。圖為瑞士納沙泰爾天文台。
要提高手錶的計時精準度,需要解決一系列難題。地球引力、外界的溫度、磁場、震動等,都會影響到鐘錶的走時準確。
而要增強抗外界干擾能力,除了採取一些精密的抗干擾設計,常用辦法只有一條:提高手錶自身的振蕩頻率。
▍機械錶的機芯運轉示意圖。機械錶的振蕩頻率主要依賴左側的擺輪加遊絲系統的來回擺動。採用防磁遊絲,避震器等抗干擾設計,也能有效提高走時精度。
依靠發條帶動齒輪驅動的傳統機械錶,受制於自身結構,在提高振蕩頻率上存在重大瓶頸,費力提高精度要付出極大的額外成本,價格自然也格外昂貴。
因此,機械錶時代,走時最精準的手錶通常是那些振蕩頻率較高,採用了特殊抗干擾設計,且裝備了陀飛輪等昂貴機械的天價手錶。
▍陀飛輪是一種擒縱調速機構,由法國瑞士鐘錶製造商亞伯拉罕·寶璣於 1795 年製造並獲得專利,旨在通過將擒縱機構和擺輪安裝在旋轉籠中來抵消地心引力對手錶精準度的影響
但到了 20 世紀初,工程師利用石英晶體受電力驅動產生穩定振動的原理,研製出了石英鐘。
石英鐘錶以簡單的結構,就能獲得遠超機械錶的準確度,人類計時學上的「石英革命」由此開始。
▍1967 年,世界上第一塊石英腕錶在納沙泰爾的中心電子鐘錶公司(CEH)開發。石英晶體振蕩頻率高達 32768 Hz。
雖然世界上第一塊石英錶是瑞士人自己在 1967 年研發出來的,但長期在機械錶上賺了大錢的瑞士鐘錶業高層卻對此反應遲鈍。
結果,精工(SEIKO)等日本製表企業搶佔了技術革新的先機,開發出一系列既廉價又精準的石英電子錶,迅速把瑞士機械錶擠出中低端市場。
相比機械錶,石英錶無疑是好得多的計時器。自從石英錶問世,就連米老鼠兒童表,也要比最昂貴的機械錶精準十倍以上。
▍2017 年,瑞士手錶品牌真力時的 DEFY LAB 手錶,通過一系列黑科技,將機械錶的振蕩頻率提高到驚人的 108000 次/每小時,每天誤差只有 0.25 秒,但它仍遠不如石英錶精準
但問題在於,石英錶能被稱為好手錶嗎?
富裕階層大概絕難認可。唯有確保少數人能把玩得起,才是有效的階層識別物。勞苦大眾人手一隻的石英錶,資本家們想愛也愛不起來。
▍以複雜陀飛輪見長的高級腕錶品牌:高珀富斯 Greubel Forsey
雖然瑞士中低端表早已完成工業化生產,但眾多獨立奢侈表品牌不少仍堅持手工製作,造價高昂。
當低端機械錶在石英危機中全軍覆沒時,百達翡麗、勞力士等高端品牌的銷售額反而逐年增長,有力的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自此,瑞士鐘錶業總算認清了現實:在人力成本高昂的歐洲,製表業只有徹底轉向奢侈品,與專註中低端市場的亞洲同行拉開距離,才有擺脫困境的希望。
▍一隻帶有陀飛輪的寶璣手錶。寶璣於 1775 年成立於巴黎,歷史名人瑪麗·安托瓦內特、路易十六、拿破崙·波拿巴、維多利亞女王都曾是寶璣表的客戶,它也是文學名著《人間喜劇》、《基督山伯爵》和普希金的詩歌里都提到過的品牌。1999 年被斯沃琪集團收購後,這些歷史淵源被運用在品牌營銷宣傳中。
通過種種直擊靈魂的廣告宣傳,瑞士鐘錶商們試圖讓世界各地的高凈值人群相信:真正的「好表」未必需要走時特別精準,但一定負載厚重的歷史品牌價值。
舉手投足間,唯有一塊深藏百年奢華的瑞士機械手錶於襯衣袖口時隱時現,「莊重典雅,又不顯浮華」,才配得起各界精英們的身份地位。
湊巧的是,二十世紀的最後十年,世界奢侈品行業迎來了百年一遇的重大利好,助力瑞士表企順利完成了轉型。
▍從 2000 年到 2017 年,瑞士手錶出口總額中電子(石英)表與機械錶的份額演變|資料來源: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
東亞脫貧,瑞士吃飽
從 1995 年到 2010 年的 15 年間,世界奢侈品行業(時尚、珠寶、手錶和化妝品)的全球銷售額從 770 億歐元上升到了 1730 億歐元,翻了整整一倍有餘,這在很大程度上拜日本和中國等東亞新興市場所賜。
毀滅瑞士低端手錶產業的是日本人,最早在亞洲市場追捧瑞士奢侈表的也是日本人。
從 1970 年到 1990 年,日本的人均 GDP 由 12948 美元增長到 26506 美元,中產階級規模迅速壯大,對奢侈品的購買力隨之水漲船高。
以瑞士鐘錶業巨頭斯沃琪集團為例,1985-1995 的十年時間裡,其旗下品牌亞洲門店數量佔總門店的比例,從 20% 增長到了近 30%,日本顧客在其中起了關鍵作用。
雖然自 1990 年代中期起,日本經濟陷入長期低迷,但 2000 年後,斯沃琪集團在亞洲的銷售額仍高速增長。
亞洲市場在總銷售額中的比重,從 2002 年的 30% 猛增到了 2012 年的 53.4%,其中近七成由大中華區貢獻。逐漸脫貧的中國人,終於揚眉吐氣,成為世界奢侈品行業的龍頭買家。
▍2000-2012 年,瑞士手錶主要出口市場的份額變化,香港手錶的消費主力也是大陸客
「瑞士手錶」的奢侈品形象,也最終得以確立,成為眾多東亞高凈值男士的心頭之好。
瑞士外貿數據顯示,從 1995 到 2010 年,瑞士手錶的出口數量從 5090 萬件減少到 3190 萬件,而平均單價卻提高了五倍多。
先富起來的中國男士,對高檔機械錶有著多種多樣的口味偏好。天性陽剛的多選擇軍品特徵腕錶;商業精英則熱衷帶有兩地時間、月向、年曆等功能的精緻表款;娛樂圈和媒體從業者多青睞時尚向的時裝品牌出的貴价機械錶。
至於以大、炫技、特殊材質、閃光為顯著特點的「運動表」,則幾乎征服了從土豪到富二代的所有人。
對於那些正在走向成功,當前還不夠多金的中國男士,也不難挑選到心中的摯愛,廣東等地繁榮的高仿表產業,以過硬的品質,助力他們在社交場上事半功倍。
不過,過度依賴東亞市場也並非沒有副作用。
從 2013 年開始,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瑞士手錶的出口總額大幅下跌,行業業績陷入多年黯淡。直到 2017 年,形勢才稍稍平復。
推薦閱讀:
※個人意見:1979 年的真人秀|大象公會
※大象公會
※農民造飛機,招誰惹誰了?
※如何正確讀古詩|大象公會
※真問真答:為什麼太監會武功|大象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