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悲心陀羅尼經》分享 (十二)

《大悲心陀羅尼經》分享(十二) 2016-07-16 12:08閱讀:549 《大悲心陀羅尼經》分享 (十二)作者:滕建波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前面介紹了無見取心,對於那些自認為聰明的利根人,他很容易被見取心驅使,使到哪裡去呢?三惡道。這個見取對人的影響很大,所以歸入五利使中。對於我們精進群的師兄來說,也有不少人犯這個錯誤。我們舉一個常見的例子來說明一下。比如有些人學佛之後,生慈悲心,投身到慈善事業中,說要創建人間凈土,這個對不對呢?一般人一聽,覺得好得不得了啊,這樣的人簡直是菩薩啊。甚至有些人覺得做慈善才是真正學佛修行,如果整天念佛持咒,還不如花時間去做慈善幫助他人。他們執著於這個知見,以為自己做慈善才是正確的,別人做的都不對,這個也可以算是見取心。這個事情比較複雜,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煩惱,我們分幾個層面來說。1慈善屬於布施,對於普羅大眾來說,這是最容易激發善根的方式。這個最容易,是說在六度波羅蜜裡面最容易。比如對於全國人民,你讓大家都要修禪定,很多人覺得你腦子進水了,不理你。你讓大家都要修忍辱,很多人覺得你唱高調子,不切實際。你讓大家持戒,很多人覺得持戒受約束,要追求絕對的自由。你讓大家修布施,這時候,雖然也有很多人漠然視之,但是有不少富翁很支持,比如卡內基比爾蓋茨巴菲特曹德旺等人,這個名單很長,還有一些人名字比較拗口一點,末學記不住。這樣就能逐漸形成一股力量,影響社會風氣。包括政府,也是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好事,並且號召大家積極投身慈善事業,所以在這個大環境下,有餘力的人善巧方便勸人做慈善,這個可以說是順水推舟,錦上添花。2布施層次有高有低,有世間善,也有出世間善,關鍵看發心。如果你用大慈悲心、平等心、無為心、無染著心、空觀心、恭敬心、卑下心、無見取心、無上菩提心,做清凈布施,啟發群萌,廣結善緣,觀照三輪體空,所有功德迴向給法界及法界一切眾生,求生極樂世界,成佛度眾生,那麼你做這個布施,可以叫做出世善。如果你做不到這個層次,做不到清凈布施,做不到三輪體空,也不求生極樂,你做布施,只能算作世善仁義,感得有漏人天福報而已,以後輪迴時,你可以做幾世富翁,福報盡了,還是要繼續受苦。3 對於精進群的師兄來說,在學會正確發心布施的基礎上,布施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的對象可以先從父母做起。普通人能力有限,能夠覆蓋的範圍也是有限的,等你有了阿彌陀佛那樣的能力,你可以去覆蓋十方世界。現在你還沒有那個能力,那就腳踏實地,先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對於精進群的師兄來說,建議大家先從父母做起。先供養父母,讓他們不差錢、有錢做慈善、有錢供養三寶。等你把父母供養到位了,如果還有餘力,你可以再考慮量力隨緣的供養三寶。如果你父母、三寶都供養了,還有餘力,你可以做一些慈善事業,比如幫助鰥寡孤獨,助學養老等等各種善事都可以做,眾善奉行。如果你還有餘力,你可以善巧方便引導周圍的有緣人,特別是不信佛的普通人,引導他們布施種善根。在這個過程中,大家一定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千萬不要貪功德,否則的話,你很容易本末倒置,被煩惱打敗,導致退轉。什麼退轉呢?你整天忙著做慈善,連念佛持咒,求生極樂這個最根本的目標都忘掉了,你說是不是很傻很天真呢?這就是第4點:4對於精進群的師兄來說,一定要以念佛持咒求生極樂為主,布施做慈善為輔,不要本末倒置。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對於普通人,他的善心還沒有激發出來的時候,你有餘力的情況下,可以善巧方便地引導他們做布施,種善根。對於精進群的師兄,應當以信願行為宗,堅固信願,精進修行,念佛持咒,求生極樂。這個是最重要的,至於布施,你有條件就做,沒條件就不做,那個跟前面的信願行比起來,微不足道。至於投身慈善事業,引導他人行善,精進群的成員,定力不是那麼堅固的,習氣煩惱較重的,貪慾較深的,脾氣較大的,暫時不要去嘗試這個事情。沒有金剛鑽,莫攬瓷器活。什麼人能做呢?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個人建議,你至少在精進群專修三年以上,如果有興趣,那個時候,你可以再根據自身情況,考慮適當做一些慈善事業。即便到了那個時候,你也要明白道理,一旦遇到自己無法對治的煩惱,你應當及時知難而退,先把自己提高,才能更好地幫助別人。有人搬出《楞嚴經》的名句: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他說,我自己雖然還沒得度,但是我就是要在五濁惡世度人,我這是菩薩發心。你這個發心也是發心,不過呢,你這個發心不牢固,很容易退轉。你沒聽過一句另外經文嗎:菩薩發大心,魚子庵樹華,三事因時多,成果時甚少。這個問題很常見,智者大師在《凈土十疑論》裡面把這個問題放在第一個。第一疑問曰。諸佛菩薩以大悲為業。若欲救度眾生。秖應願生三界。於五濁三塗中。救苦眾生。因何求生凈土。自安其身。舍離眾生。則是無大慈悲。專為自利障菩提道。這個問題是說:諸佛菩薩以大慈大悲為己任,想要度化眾生,只應當發願生到三界中,在五濁惡世,在三惡道中,救苦救難,度化眾生,你們為什麼要求生凈土,只顧自己安樂,卻拋棄了娑婆世界的苦難眾生呢?你們這樣是缺乏大慈悲心,自私自利,你們這是障礙菩提道啊。是不是有不少人聽過這個論調啊?怎麼回答呢?我們不要去跟別人爭辯,你可以說智者大師是這樣開示我們的,我們依教奉行:智者大師答:「菩薩有二種:一者、久修行菩薩道,得無生忍者,實當所責;二者、未得已還,及初發心凡夫。凡夫菩薩者,要須常不離佛,忍力成就方堪處三界內,於惡世中救苦眾生。故《智度論》云:『具縛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惡世,救苦眾生者,無有是處。』何以故?惡世界煩惱強,自無忍力,心隨境轉,聲、色所縛,自墮三塗,焉能救眾生?假令得生人中,聖道難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國王、大臣,富貴自在。縱遇善知識,不肯信用,貪迷放逸,廣造眾罪,乘此惡業,一入三塗,經無量劫,從地獄出,受貧賤身;若不逢善知識,還墮地獄。如此輪迴,至於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難行道也。故《維摩經》云:『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諸疾人?』又《智度論》云:『譬如二人各有親眷,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為無方便力故,彼此俱沒;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脫水溺之難。』新發意菩薩,亦復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眾生。為此常須近佛,得無生忍已,方能救眾生,如得船者。又論云:『譬如嬰兒不得離母,若也離母,或墮坑井,渴乳而死;又如鳥子翅羽未成,只得依樹傅枝,不能遠去,翅翮成就,方能飛空,自在無礙。』凡夫無力,唯得專念阿彌陀佛,使成三昧,以業成故,臨終斂念得生,決定不疑。見彌陀佛,證無生忍已,還來三界,乘無生忍船,救苦眾生,廣施佛事,任意自在。故論云:『遊戲地獄,行者生彼國,得無生忍已,還入生死國,教化地獄,救苦眾生。』以是因緣,求生凈土,願識其教。故《十住婆沙論》,名易行道也。」智者大師的回答很經典,我們來學習一下:菩薩有兩種,一種是久修大士,已經證得無生法忍,那麼對於這樣的菩薩來說,他們有責任有義務來五濁惡世度化眾生。因為他們不會退轉了。第二種菩薩呢,是還沒證得無生法忍的菩薩,包括那些初發心的凡夫菩薩。說凡夫菩薩,意思是說他們發心遠大,要做菩薩,但是目前能力有限,還是罪惡凡夫。對於凡夫菩薩,他們必須常隨佛學,等到他們忍力成就,證得無生法忍了,才有能力在三界這個大染缸裡面,在五濁惡世當中,救拔苦難眾生啊。所以《大智度論》裡面有一句經典論斷:被煩惱束縛的業力凡夫,發大悲心,願生到五濁惡世救拔苦難眾生,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沒有這回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五濁惡世當中,煩惱的力量非常強大,你自己還沒有無生法忍的道力,你的心分分鐘隨著外境所轉,被聲、色所束縛,自己都被拽到惡道裡面去了,還奢談什麼度化眾生呢?假設你生到人中,無上佛法難逢難遇,你可能因為之前布施持戒,修得福報,生到人中的時候,做了國王、大臣,富貴自在,小日子過得很愜意,即便遇到善知識,你也無法相信不肯接受善知識的教誨。結果貪慾痴迷放逸,揮霍現世福報,廣造各種罪業,因為這一世的惡業,墮入三惡道,要經過無量劫,才能從地獄出來,受貧賤之身,如果沒有遇到善知識,又繼續墮入地獄。這樣周而復始的輪迴,直到今天,人人都是這樣啊。這個就叫做難行道啊。所以《維摩詰所說經》云:自己同樣的病都治不好,還能指望你治好別的病人嗎?《大智度論》說:比如有兩人,他們各自遇到一個場景,親屬落水了。第一個人情急之下,直接跳入水中救人,結果他自己也不會游泳,跟親屬一起淹死了。第二個人很有智慧,他在岸邊找了一條船,然後乘船過去救人,這樣就和親人一起脫離溺水的危險。初發心的凡夫菩薩,也是這樣啊。你還沒有無生法忍,你沒辦法像大菩薩一樣救度眾生,應當量力而行。所以我們應當先去親近佛,常隨佛學,早日證得無生法忍,那樣你就相當於找到了一條船,你就可以真正地救度眾生了。那個時候,大家一起來娑婆世界救度眾生,多好啊?《大智度論》還說:就好比嬰兒不能離開母親,如果嬰兒離開了母親,搞不好就掉到坑裡去了,渴死了。就好比小鳥羽翼未豐的時候,只能在樹上跳躍,飛不起來,還不能翱翔藍天,等到他羽翼豐滿的時候,就能飛到高空,自在無礙了。作為初發心的凡夫菩薩來說,你沒有大力量,所以應當專念阿彌陀佛,得念佛三昧,凈業成就,臨終心不顛倒,決定往生。見到阿彌陀佛之後,證得無生法忍,你再乘願歸來,乘著無生法忍這條船,救度苦難眾生,大作佛事,任意自在。智者大師那個時候,《大悲心陀羅尼經》還沒傳到中國,所以大師只說念佛法門。現在我們明白了道理,你可以念佛求往生,也可以念大悲咒求往生,都是憑藉佛力,都是易行道。所以《大智度論》說:菩薩遊戲神通,能夠在地獄度化眾生,那是說你生到極樂世界之後,證得無生法忍,然後再回到生死稠林,在地獄中教化苦難眾生。所以,我們要念佛也好,念大悲咒也好,都應當求生極樂世界,接受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等佛菩薩的教誨,早日證得無生法忍,還入娑婆,普度眾生。所以《十住婆沙論》裡面,把這個方法叫做易行道。十住婆沙論就是:大乘論·第1174部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五卷龍樹菩薩造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龍樹菩薩是禪宗西天十四祖,哪位禪師不服智者大師的論斷,可以開悟之後跟龍樹菩薩談談心。真正開悟的都是死心塌地求生凈土,萬牛莫挽。不求生凈土,說明你還沒開悟。上面這句是元朝天如則禪師說的。龍樹菩薩在《十住毗婆沙論》裡面有一品叫做易行品,有興趣的師兄可以看看。以後有機會我們也可以分享這部論。裡面有這樣幾句: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菩薩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進。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佛法有無量的法門,就好像世間的道路一樣,有難行道,有易行道。比如走陸路徒步就很辛苦,走水路坐船就比較輕鬆。就好比從深圳到北京,你徒步過去就要走幾個月,乘飛機只需要幾個小時。菩薩道也是這樣,有些人勤修精進,有些人是以信力,方便易行,快速到達阿惟越致的層次。就好像徒步從深圳走到北京的,那個是苦行,非常精進,普通人做不到。乘飛機從深圳飛北京,這個最主要是需要你相信這個飛機有能力把你帶到北京,如果你不信飛機有這個能力,不願意上飛機,那就沒辦法了。這個道理明白之後,我們再來小結一下精進群的師兄做慈善的幾個要點:1 念佛持咒,求生極樂是第一根本任務,任何時候都不能廢棄,不要因為做慈善導致影響功課。2 布施是助行,有利於提高往生品位,在堅持功課不放鬆的情況下,可以量力隨緣做慈善。3 做慈善應當量力而行,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好高騖遠。先從供養父母做起。4修行日久,信願堅固,明白道理之後,可以在自己承受範圍內,身體力行,循序漸進,引導有緣眾生從布施開始種善根,廣結善緣,時機成熟時,勸化他們學佛修凈土永離眾苦。5 在做慈善的過程中,如果發現遇到的煩惱太重,自己無法抵禦,那就應當先放下慈善,念佛持咒,求生極樂,自利才能更好的利他。6我們明白道理之後,應當精進修行,讓自己如願往生,我們堅定的求生極樂凈土,其他人喜歡修人間凈土,就由他們去修,不要費口舌去爭辯,等你去了極樂世界,有了神通,再回來幫助他們也不遲。人間凈土雖然不究竟,他也有他的一些正面作用,也能引導初學者入門,等初學者入門之後,他有機緣,或許就能學習出世妙法凈土法門了。人間凈土或許能讓部分世人一世離苦,極樂凈土要讓所有眾生永遠離苦。二者並不衝突,我們不要搞對立,要多看到別人好的一面。(未完待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您有5000元炒油模擬金 未領 您有5000元炒油模擬金 未領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1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分享:名義上學佛近15年毫無進展是沒真正學佛
    神話語分享篇 ? 基督徒要走的人生路…!
    我家寶寶不會哭----分享在美國養孩子的媽媽經
    32件換季好物|溫和護膚品,保暖好看的衣物,還有讓夢都變甜的香薰
    你們的最拿手好菜是什麼?做法可以分享一下嗎?

    TAG: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