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佟愛國老師念佛方法總結》
06-21
佟愛國全球念佛群? 群號 70899123 歡迎真想了生死的師兄加入共同學習.! 在《常福居士往生紀實》里,末學了解到不少念佛人採用佟愛國老師的念佛方法之後,法喜充滿,於是,這些天將佟老師的相關視頻認真學習了一遍,今天把其中的重要開示總結出來,與同修們一起體會其中的精要。 在正文開始之前,末學先引用一段老法師在《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354集中的開示:念佛,這個方法、那個方法,這個聲調、那個聲調,沒有關係,你喜歡用什麼方法就用什麼方法。問題就是你念佛的時候一個雜念都沒有,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就是功夫得力;還有雜念,還有妄想,功夫不得力。功夫不得力是你沒放下,總的用一句話來說,全都叫情執,情執是總的。真的把情執放下,心就定了,就定在這一句佛號上,這句佛號功德不可思議。 末學從佟老師的視頻中,整理出五十三條與念佛相關的重要開示,並按照內容進行了簡單分類:第一部分:念佛前的準備(收心、調身、調吸);第二部分:念佛中;第三部分:妄念來了怎麼辦;第四部分:看破放下;第五部分:轉變自己的心念、心態;第六部分:其它重要開示。 一、念佛前的準備 (一)收心 1)我們這個心,總在外頭轉,甚至說在念佛、念經的時候,把這個心收回來了,收回來一會兒,又放出去了。覺得把這個心放出去,在外面的事上,這好像是自己的家鄉一樣;如果把這個心收回來,安住在念佛、或者念經上,自己覺得就好像是上了刑具一樣,覺得這個不是自己的家,覺得很生疏。 2)這個心常常要內收,不要把它常常(放)在外頭。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的話,你這一生的受益,會非常非常大的。這是一個人,學習過程中的分界線。你學得好,學得不好,這一關,非常非常重要。把你的心收回來,這才是最有功德的。 3)如果我們把這個心收回來,來觀察、來聽這個」能聽「,你能夠守住自己的心「能聽」這一面,而把外界的環境忽視了,不隨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你能常常把心住在這裡,我告訴大家,這就是相似的清凈心,這就是無為的開始。 4)唯有我們念佛的時候,把心安住在所念的佛號上。這個時候,我們要把這個「所聽」,也就是所念的佛號,聽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但大家要知道,假如說我念佛停止的時候,要把這個心收回來,守住「能聽」。當佛號停止的時候,守住這個「能」;當佛號不停止的時候,聽的是佛號。 5)如果我們不懂得將心安住在這種清凈無為的狀態下,一天在外面事相上著來著去,肯定在這裡分是分非,分好分壞。如果不是有利於自己的學習,如果不是幫助別人向上,這就變成了是非。所以說,修行人,究竟是在外面的是非里轉,還是安住在自己內心清凈無為的狀態下,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6)我們不懂得安住在這種清凈無為的狀態下,因為我們不知道外面的一切事都是因果,無非「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萬境本閑」,我們如果安住在這種清凈無為的狀態下,那萬境跟我們有啥相干?如果我們的心起了煩惱,這是「唯心自鬧」,是自己攀緣了外面的事情,而產生的煩惱。 (二)調身 7)身體安穩,這是念佛的一個重要基礎。如果我們的身體不安穩,在我們的內心裡,就容易出現煩躁的現象。當你果真做到全身放鬆,呼吸調勻的時候,你的身體狀態,就會很舒適,是一種輕安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再加上足夠的信願力,我們念這句佛號,沒有念不好的。 8)要想保護好我們的精氣神,第一不能生氣,第二最好是不同房,有夫妻的人最好是不同房,或者少同房;沒有夫妻的人要少動心,不動心,這樣才能保護你的精氣神。而且我們平時,也不能動淫慾的念頭,這種淫慾的念頭一動,其實對你已經造成傷害了。第三不熬夜,第四要注意鍛煉。 (三)調吸 9)初期的時候,常常反觀一下,看看自己的呼吸是否在正常的狀態,觀察觀察自己,佛號是否聽得清楚。到後期,呼吸完全可以正常了,就可以不觀照了。這時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用在聽佛號上。 10)念佛念久了,到深層功夫,想得到念佛三昧,到一定程度,那得配合上調息。在我們初期,呼吸能夠勻稱就可以了,你不能使勁地調息,如果你調息調得不好,還容易作病。印光大師說,要想得到念佛三昧,不依寶王隨息法,決定難成三昧,但是又為什麼不讓初學人學呢?怕調得不好,會作病。 11)我們每天可以抽出一點時間,練習一下呼吸。吸氣的時候,小腹就鼓起來了,這股氣一下就緩緩地、均勻地吸入小腹,隨著小腹的鼓起,上腹隨之也有點鼓;呼氣的時候,緩緩地、均勻地呼出來。常常這樣練,讓它保持越靜細、越細長就越好。呼吸要細,而且呼吸的時間越長越好。 12)我們也可以用另一個方法來練習呼吸,我們吸進一口氣到小腹,可以憋一會兒,停留一段時間,快要憋不住的時候,再緩緩地呼出來;然後再吸一口氣,再憋一會,再緩緩地呼出來……這樣能鍛煉你呼吸肌的力量,當你這些呼吸肌的力量增強以後,你那個靜細的呼吸逐漸地就建立了。 二、念佛中 13)念佛,最好每個字都能歷歷分明,也就是說,念這句佛號,每一個字都要清晰,這是很重要的。不能囫圇吞棗地念,如果你囫圇吞棗地念這句佛,你聽的就不會清晰,你聽的不清晰,你這個聽,它的功德就不會圓滿,這樣會損失你的念佛功夫。所以我們念佛時,字字都要清晰。 14)把自己念的佛號,每一個字都聽清楚。比如說聽「阿」的時候,不想「彌」;聽「彌」的時候,不想「陀」;聽「陀」的時候,前邊也不想了,後邊「佛」也不想了;心裡就是一個字,然後又換一個字,然後又換一個字,總是這樣換,就是「阿彌陀佛」這四個字,總是這樣換一個,又換一個,再換一個,其它的妄念,什麼都沒有,就是「阿彌陀佛」的這幾個字。 15)聽自己念佛,一定是靜靜地聽,而不是用力地聽。因為靜靜地聽,才能生定,有了定,你才能收攝你的心,才能把佛號聽清楚,才能發慧。如果你一著上力,在你這個清凈的心裡,你著了這麼一點力,這個心的清凈程度就不夠了。 16)聽的時候,腦袋要放鬆,一定不要緊繃著。如果你要不懂放鬆的話,你聽聽外面的聲音,比如外面的鳥叫,風聲,你那種聽的狀態,就用那種狀態,來保持聽你念佛的狀態,就對了。因為我們聽外界聲音的時候,我們的心很平靜,非常放鬆。 17)在念「阿」和「彌」之間,是不是有個沒聲音的階段?這個時候,我們聽著呢嗎?這非常非常重要!很多很多念佛人,都把這兒忽視了。有聲音的時候,你聽到的是有聲音;沒有聲音的時候,你聽到的是「沒有聲音」。我們好好念佛,清清楚楚地聽,這個聽,根本就沒間斷。我們念佛的功夫,就從這兒產生。 18)念佛的時候,大家一定要注意,口唇或者舌頭一定要動,為什麼?因為舌頭、口唇一動,你就能放鬆下來。好多人念佛,用心念,舌頭也不動,口唇也不動,用心綳著腦袋使勁念,腦神經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容易出毛病。印光大師說,即使不動的話,也要有口動之相,就是將動未動前的那個傾向。 19)注意力放在口唇之間比較好,或者在口唇前面;如果你把心意識,放在胸口窩這塊,總想著是從這兒念佛,如果你要能放鬆好了,還沒事,如果你要是放鬆不好,氣往往容易在這兒滯住,往往還容易作病。 20)我們念佛的時候,只是聽清佛號。呼吸,它在呼吸;念佛,我在念佛。跟我念佛沒有關係,自己的意識里,沒有想呼吸,而呼吸自然就很勻稱。初期的時候,我們可以反覆來觀照一下,自己的呼吸在什麼狀態,如果狀態不對,趕緊把它調正,調正以後,又不管它了,繼續念佛。 21)無論你走著念,坐著念,甚至站著念,如果不是在幹活的時候,盡量要眼帘下垂,眼睛微睜,看自己的前下方,這樣能夠幫助你把精神往內收。我們睜著眼睛東張西望,精神很難內收。 22) 我們平時念佛要用一個調,你不用一個調,你今天用這個調,明天用那個調,用久了,到臨終的時候,那你找不到哪個調了。最後這個腦袋是亂的,那就麻煩了。 三、妄念來了怎麼辦 23)念佛的時候,不要去除妄想,妄想來了,不順它跑,不去分析它,它來就來,不管它,我在這裡只是聽清我的佛號;你要順著妄想一想,那壞了,那可就麻煩了,那就錯了,就是你的心用錯路子了。 24)當我們提起這句佛號的時候,我們的雜念還很多。在這個時候,不要使勁地去排除雜念,不排除它。怎麼辦呢?我們把心靜下來,在這些雜念里,析出這句佛號;也就是自己念的這句佛號,要靜靜地把它聽清,越來越清楚,越來越清楚就行了。不要急於求成,一下子就想清晰了。 四、看破放下 25)我們剛要一精進的時候,業障它就會來,得靠啥轉過來?靠我們這一念堅定的道心,靠我們能夠看破、放下。所以,當我們精進的時候,業障來臨的時候,也是對我們考驗的時候。看我們的內心,應該如何安住,放得下,還是放不下?這非常非常重要。(看破考驗) 26)我們只管向道,只要我們往道上走,我們的家人,無論作善作惡都是有功德的。當我們不生煩惱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是清凈的,我們內心清凈,我們就修積了功德,我們修積了功德,家人雖然有過失,但是他成就了我們這顆清凈心,成了我們的逆增上緣,不但我們修行有功德,家人也有一份功德。(看破考驗) 27)念佛的時候,往往被自己的一個心念,就給拽跑了,聽不清佛號了,你被哪個心念拽跑了,就說明,你的牽掛就在哪裡了。所以要常常檢查自心,能夠把我們牽跑的這些雜念,都是什麼,列出來,然後再針對每個雜念,針對每一個重要的執著,來把它解開,這叫看破;然後放下,這句佛號才能念好。 28)我們念佛的時候,就會有牽掛出來,這些牽掛一出來,你要找到它是啥,然後把它看破、放下。 29)我們這些慾望、牽掛,牽腸掛肚的東西,一定要給它斬斷,斬不斷也要給它伏住。你能把它斬斷或者伏住,這就是老法師講的看破放下。看破放下,你才能自在,你自在了,後邊沒有繩牽著,你這句佛才能念好。不然,後邊總有東西牽著,今天抻你一下,明天抻你一下,你這句佛,總也靠不了實。 30)怎樣發現自己沒有徹底放下的?第一在每天晚上睡覺之前,躺在床上,你就想:我現在要往生了,阿彌陀佛就來接我了,我還有什麼放不下的?怕不怕死?對這個世界,還有沒有貪戀?第二你在遇事的時候,如果你有得失心,憎愛二心,染凈二心,不能達到冤親平等,這就說明你內心裡沒有放下。 31)一個人到臨終的時候,什麼都靠不住了,什麼都要放下,唯有這句阿彌陀佛,能保護你,幫助你脫離輪迴。既然我們到臨終的時候,唯有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最重要的,所以說,在我們整個修學過程當中,念佛是最重要的,因為到最後,唯有這句佛號,我們能用得上。(放下我執、法執) 32)我們無始劫來,生生世世,死死生生,得有多少家親眷屬?我們享受的苦,愛別離、求不得、生老病死,種種苦難,我們受到什麼時候,才是個頭?我們今生,執著現在的家親眷屬,那過去生的家親眷屬呢?因為忘了,就不執著了嗎?夢中有再多的家親眷屬,醒來的時候,都是一場空。何必太執著?(放下情執) 33)有好多夫妻倆都是(想):我們同時往生。我告訴大家,千萬不要求這個,求這個,還障礙你往生,該往生該走就走,自己走不要管別人,如果你有一念等的心,代表你有貪戀,你往生不了.(放下情執) 34)我們大家一定要記住,「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個不見世間過,不是別人有過失,你見不到;而是看到別人有過失,你心裡不起煩惱,這叫不見世間過。這非常非常重要。(放下別人的過失) 35)即使我們再年輕,可以說阿彌陀佛來接我們,馬上就走,非常願意走,不要想世人會誤會:這麼年輕就走了,那我不學佛了;不要這樣想。因為這樣想就障礙你的往生,你年輕的時候,你往生的機會,就被你自己給斷送掉了,如果果真我們念到能往生,那就往生。(放下疑問) 36)在我們心上,最重要的是把這句佛號念清楚,耳朵把這句佛號聽清楚,而且聽清楚不間斷,這是念佛的重點。在身體上,要呼吸調勻,全身放鬆。調節呼吸不是三天兩天的事情,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大家不要著急,要慢慢地學習。如果你一急躁,這句佛你就念不好了。所以,我們不能著急。(放下急於求成) 37)隨著念佛功夫的增長,定力的增長,無論見到什麼,聽到其它的聲音,都不要理它,連跟它對答,都不用。一切境界都不理它,只是聽自己的佛號;如果你要去理它,容易著魔。除非到臨終,我們的本尊佛,供養的這尊阿彌陀佛來接我們了,我們跟他走;其他的佛來了,菩薩來了,都不要跟他走。(放下境界) 38)我們有病的時候,自己都不願意念佛了,都不想念了,這就是古德講的:平時念佛有十分功夫,到你病苦來臨的時候,只有一分功夫;病苦來臨的時候,有十分功夫,到臨終的時候,才有一分功夫。這是古德講的,這是真話。所以,趁著我們有體力,我們要勇猛精進,老實念佛,降伏一切妄念。(放下懈怠) 五、轉變自己的心念、心態 39)我們為啥念不好,妄念紛飛,就是因為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因為十善業不足。十善業不足的原因在哪裡?貪心。所以,真正要想把這句佛號念好,你必須要放得下;要放得下,就必須要修好十善業;要想修好十善業,就必須把最根本的貪心降伏。降伏自己的貪心,這是整個修學的根本。 40)好事要隨緣做。有些人認為,我做了多少好事,這就是為往生極樂世界積資糧了。這樣積的資糧,很小很小。為什麼?我們做了一輩子好事,如果臨終的時候,有一念放不下,那麼你都往生不了。我們這一生要想往生,一定要把我們這些錯誤的心態改過來,比你做多少好事,真正要強百倍、千倍。 41)我們往生是靠我們的心去,不是靠我們的身體去。既然靠心去往生,你必須把心態轉過來這才好,所謂「心凈則佛土凈」。你把心態、心念都轉過來了,轉的正確了,心就凈了,這就是心凈則佛土凈。 42)五戒十善修得好的人,到臨終的時候不容易糊塗。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 43)我們要把總的貪瞋痴息滅。所以說,我不貪這個了,貪那個,總是換對象,也很難把整個貪心去除。我們怎麼辦呢?遇事的時候,找自己的心念,從自己的心念,觀察自己貪什麼了,從分心態回到主心態,最後連根拔除,把自己的主心態,貪心去掉。貪心去掉以後,你的牽掛就沒了,這叫放得下。 六、其它重要開示 44)誠敬之心,怎樣發出來的?第一,要樹立自己這一生了脫生死,大的志向;第二,要認識到佛法,特別是凈土法門對我們人生的價值,是非常非常寶貴的;第三,要有強大的思想準備,跟自己內心裡的五欲做鬥爭,一定要戰勝它,決不被它打敗。我們打敗了它,我們這一生就往生作佛去了。 45)我們修行,遇事的時候,修十善;不遇事的時候,好好修戒定慧,這樣就比較好。不要遇到事的時候,總想著清凈,總想著躲避,因為有了事而生起了煩惱,這就不叫學佛了。佛的四辯才是與煩惱滅盡相應,如果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各種事,心裡生起了煩惱,這就入了魔的四辯才,我們是在學魔。 46)如果真想出離生死,怎麼用功?念念聽清經文,聽清佛號,念念不間斷,聽清楚;甚至不念的時候,也在聽,聽沒有經文,沒有佛號。我們大家要知道,不是你這句佛號念得多麼動聽、多麼美好,你才能功夫增長;不是你這句佛號念的快慢,標明你的功夫增長。是你這個聽不間斷,聽清楚不間斷。 47)念佛里有一個總原則。無論你出聲念,小聲念還是默念,以不打妄想,內心的清凈,只有一句佛號,以這個為原則。也就是說,以攝心為原則。只要你能把心攝受住,能夠都攝六根,使妄想減少或者不打妄想,只要是這樣,你怎麼念佛都好。 48)我們念佛的功夫用什麼來檢驗,這一句佛號提起,不打別的妄想,能保持多長時間,時間越長越好,用這個來檢驗自己念佛的功夫。不是說念佛好了,就出神通了,念佛好了,就能見鬼見神,不是這樣的。所以,我們念佛不求神通,也不求感應。 49)一定要把念佛,融到我們的生活當中,不然的話,我們學佛就很困難。有的時候做起事了,就把佛號扔了、把法扔了。學法的時候是法,念佛的時候是念佛,離開了念佛、離開了學法,一到生活中,法和佛號全沒了,這樣學佛受益很小。 50) 拜佛,以你喘氣還能夠基本平穩為度,既達到了鍛煉的目的,呼吸還比較平穩。然後,內心裡提起佛號,耳朵靜靜地聽這句佛號。如果你在拜佛的時候,跟著一些韻律來拜,這樣以後你難把它給分開。我們拜佛的時候,耳朵聽這句佛號,究竟身體到什麼程度,不管它,它拜它的,我們聽我們的。 51)大家不要把一個錄音機,或者念佛機,常常放在身邊。這樣你聽外面的,聽的還是聲塵。要聽自己所念的佛號。出聲念,聽自己的有聲之聲;不出聲念,聽自己內心裡的無聲之聲,要這樣保持下去,這樣就好。 52)印光大師的十念法,我初期的時候也用過。這樣你一計數就會幫助你攝心,這也很好。如果我們初學佛的人,你可以用一用十念法,也可以。如果你要按我所講的這個方法,你果真能把佛號聽清楚,這個時候你就可以不用十念法。把自己每一句佛號能夠聽清楚,把計數的那個能力用在聽佛號上,這樣就非常好。如果你用這個方法,你果真用上了,用進去了,那你念佛功夫提升會很快的,這是最直截了當的一個方法。如果用十念法,這個計數就好比一個拐棍,將來你還要把計數給扔掉。比如說你妄念多的時候,你用計數來排除妄念,因為一心不可二用,你這心就用在念佛和計數上了,但久而久之你念到妄念少的時候,那就不要計數了,還要把計數給舍掉。所以,我們修學的時候,你可以按著某一個方法去修學,也可以兩種方法輪換著來,比如說我用計數,念念的計不下去了,我可以用聽佛號;用聽佛號又聽不下去了,你就用計數,也可以,所以我們大家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一般的情況下,計數這種念法是用於初學佛人,老學佛人一般重點是放在聽佛號上。如果初期用計數法,久而久之也得換成聽清佛號上,這是最重要的。你要開始用聽清佛號這個方法,以後就不用舍掉了;你要開始用計數的方法,到最後還得把計數舍掉,它就像一個拐棍,你臨時用一用。 53)像老法師講的,你果真又能念佛,又聽聽經,這個功夫需要很深。到這個程度是什麼程度,我告訴大家。如果我們靜靜地聽自己內心裡念佛,這個無聲之聲,而且不間斷地聽這個聲音,聽久了,這個無聲之聲就會變成有聲之聲。在自己的內心,這個無聲之聲,就像一個小錄音機一樣,也念著阿彌陀佛,它不停地在這樣念。你起心念,它也念;你不起心念,它還念,它根本就不停了。到這個時候,你聽經,這塊還念著佛,你可以邊念佛,邊聽經,因為這句佛號,你止不住了,你不念它都在念,這叫不念自念。。 .,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總結一些很棒的撩漢手段,帶你撲倒男神!
※一位阿姨熬了10年小米粥,總結5個好喝秘訣
※心理診斷技能總結
※人生大總結,太全面了,字字珠璣!!!
※毛澤東總結劉邦得天下的原因